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翻译是什么?
这句话的翻译是:见到善的行为,就像怕赶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见不善的行为,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避开。出处:《论语·季氏篇》原文: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译文:孔子说:“见到善的行为,就像怕赶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见不善的行为,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避开。我看见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语。隐居起来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原则行事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语,却没见过这样的人。”扩展资料:孔子认为进行道德修养,态度非常重要。具体说来,主动修德与被动进步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真正认识到了修德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渴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因而行善修德非常自觉。后者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修德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分辨清楚,却不能自觉修德向善。另一种情况是,修德者并没有从思想高度认识到修德的重要意义,他之所以选择修德,是因为通过修德可以更容易获得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满足,比如获得官位,赢得尊重。比如在古代,“以德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仕途径,这导致了大量非自愿修德者的出现。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功利性目的,比如沽名钓誉,比如做官敛财。这种意义上的修德就是被动的,不是为修德而修德,虽然也确实做了行善修德的事,但其动机不纯,并不值得提倡。
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是什么意思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原文: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译文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扩展资料:论语中其他著名的话: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