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的出处
《读者》2011年1期
卷首语
听见花儿的呼吸
我常常面对一朵独自绽放的花儿发呆,仿佛能听见它的呼吸。
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红的、白的、粉的、紫的……寂寞且骄傲地伫立在时光的拐角,但它总能让我慢下来,在静默中深深地凝望。
于我而言,这可能源于我心中一粒思考的种子,一只孤独高飞的苍鹰,或者一种等待了千年的渴望。
每当痛苦煎熬、寂寞守候、欢喜若狂、怅然若失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山径幽谷中那些卑微清雅的花儿,想起与它们的对视、轻触、自语,那种随之而来的坦然,瞬间便充溢身心,赋予我镇静、喷涌的勇气,让我看到生命中的美与希望。
我喜欢作家钱红丽的座右铭:纯洁羞涩,寂静清芬。只有在领悟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苍茫邈远之后,纯洁的心才会打开一扇门,让灵魂远行,抵达一个淡泊高远的纯净世界。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过于泛滥,生命的脚下必是一片焦土、一片汪洋,又何来花香四溢、青翠葱茏的风光?
“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尊重且敬畏那些低调谦卑的美丽,冷静而达观,恭敬而自足,这不仅是一种人格的彰显,更是一种遵循本性的可贵品质。
面对一朵花儿发呆,让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听见花儿的呼吸,一如听从自己心灵的声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常浩摘自《中国青年》2010年第19期
灵魂的高度
在当今时代,我们追逐什么,猛扑什么?又丢掉了什么?我们的年龄在增长,而灵魂是否成长?有一种高度,它一直生长,闪闪发亮,它就是生命有内涵,灵魂的高度。
在此讲述几位灵魂有高度的达人。简眼视界,我的哥哥,一位资深媒体人,在面临自己那个凌乱的烂摊子时,不畏强权,勇敢挑战,犹如一棵挺直的白杨,正直挺拔,坚守底线,在与牛鬼蛇神的较量中,坚守新闻工作者初心,出淤泥而不染。在自己岗位上无愧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好男儿。相当钦佩他,人间极品,正义之魂。
马湖之边,《文字家园》编辑,我的哥哥,知道阿妹丹水雪野经济困难,被高额药费所累,不畏夜深沉,在凌晨发文,《借你一点光,给人予希望》,不但为阿妹蓦捐,自己也捐,芳姐也捐。短短一天时间,成效显著。用他的善举,托起爱的希翼之光,这就是灵魂高度,善良之魂。
水亦宽老师,在那天晚上看见我那篇《让世界充满爱》之后,也奋笔疾书,一篇《爱在简村》,感动了无数中国好人,点赞,评论,打赏,而他自己也加入捐赠行列,为爱心助力。一位的善心之魂,这就是灵魂的高度,善心之魂。
生命在成长,灵魂有高度,在此,为他们谱一曲生命赞歌,让善心传递,让爱延展,人间自有真情在,在此为灵魂有高度的佼佼者们书写一首人间赞美诗。他们是无愧灵魂有高度的王者,在此,感谢他们。无畏的善心之魂,正义之魂,善良之魂。人间唯美,简村有爱,生命有内涵,灵魂有高度。
有关于“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的作文
上面的人言不对题...鄙视一下... 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你的灵魂在何处?内心深处是否有这样一个声音对你发出质问呢?
太多的繁华,太多的物质追究,牵引着那愚昧的肉体,有时不禁感叹一句:“何必呢!”而灵魂,似乎太过顽皮,早已跑的无影无踪,又似乎太过安静,隐居在那高处。
或许,远离世俗才是它的寄托......
灵魂在高处,简简单单的一个方位名词,却给你不尽的幻想,不尽的希望,不尽的追求,因为你正在仰望着它,而最纯真的微笑也在你的脸上开始蔓延。或许所追求的那抹清净,是对灵魂最好寄存。然而,“思无邪”的追求是否是一个极高的精神世界,是否蕴含着一个最纯洁的灵魂呢?面对着世俗中的尔虞我诈,地位,金钱牵引起来的人际关系,又不禁让人自嘲,这样的世界中的灵魂会在高处吗?
思绪不禁飘飞至那个古老的都城,瞻仰到的是那一个个冲出樊篱,闲暇归隐的高尚灵魂。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超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薄,点点滴滴,纷飞世界。行走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感觉灵魂忽然变的渺小,那么高处的灵魂又将怎样追求,怎样获取呢?或许,放慢脚步是你最好的选择,学会奉献是你最微薄的努力。人人点燃一盏灯,那么世界将会通明,灵魂将拥有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意义。因为那是最超然的精神世界。
高处的灵魂是精神世界的皈依,那么低处的生活呢?
或许现实正在将它演绎,赢,则是勤奋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拼搏的精神;输,那就懒惰的生活,贪污的人生,一切归于地狱式的花花世界。一场最华丽的赌注,或许就是最好的诠释。低处的生活,一个不容你喘息的巨大空间,一个让信息代替思考的加速社会,只有永远的竞争向上,没有所谓的宁静悠闲。因为一分钟的浪费,将失去原本充盈着一丝光亮的人生,而十年的弥补,未必能赶上那快节奏的脚步。那么在低处中追求高处,是否需要更多的付出呢?
灵魂在高处,生活在低处,那么就放它们自由吧,或许灵魂的沉沦,能使这辆生活列车更稳健快速的前进,或许生活的飘飞,能融化灵魂这座原本冰冻的大山。或许相辅相成,就是两者的最好合作吧。
行走于建设中,跟着心走,它会引领你追求那高处灵魂,奋斗于那低处的生活。
生活在低处,必须勤奋,必须踏实,必须拼搏。而灵魂在高处,可以仰望,可以幻想,可以追逐。 或许这就是灵魂的归属地。 希望能满意..
哲学的定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个领域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1、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2、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3、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4、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5、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6、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1771—1801)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8、西学东渐哲学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其认为中国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扩展资料:不论从思想意义上说,还是从学科意义上说,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核心都在于诠释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文化根基。围绕这个核心,至少有三个向度无法忽略:一是现代世界的共同文化基础二是中国的悠久文明传统三是当代中国的复杂社会现实。第一个向度涉及现代性问题,关系到如何把握现代世界的一般特点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共同基础。第二个向度涉及民族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如何理解我们自身的文明传统问题。理解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金岳霖所说的“情感满足”问题,或者如一些人所认为的只具有形式的、工具的意义,而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基本价值取向与社会秩序建构。第三个向度涉及时代性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的复杂实践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哲学并不负责回答具体问题,但对这些具体问题需要整体性的理解,需要用一个道理把它们贯通起来。这种贯通是兼具现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贯通,应体现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想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在不同视角的交融中孕育具有创造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哲学人民网——人民日报:建构富有道理的当代中国哲学
什么叫哲学
哲学(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扩展资料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