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曹操是个卑鄙又圣贤的人
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
一页页浸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公元189年秋,曹操逃避董卓追杀,躲到老友吕伯奢家。吕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要谋害自己,断然砍杀吕氏全家;逃出门正好遇到吕伯奢打酒归来,问他猪杀好没?曹操惊愕中将热情的吕伯奢一刀捅死。
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吕布,为激励士气,他火烧城门断绝后路,但一开战就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赶紧仓皇回撤,穿过自己刚才点燃的熊熊大火,胡子烧焦了一半,正在残余人马垂头丧气的时候,满脸烟灰的曹操沉思半晌,突然下令立即夜袭吕布,因为他算到吕营刚刚得胜,此时必然松懈!果然得计。
公元220年3月15日,临终前,这个一代枭雄的遗言却如此温柔:老婆们要学会做鞋子来卖,挣钱养活自己,想改嫁的就改嫁,说完永远合上了他的眼睛。
翻开本书,您将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家伙,进入曹操尘封了两千年的精彩内心世界。
那个时代 战乱 土地荒芜贫瘠 贫苦百姓没饭吃 很多人不是战死是饿死。
曹操启用屯田制度。 在曹操的地盘 百姓至少可以吃上饭。
很多所谓的枭雄 英雄 也做不到这点。。。
只是因为曹操 把很多 不是特别好的事 摆在明面上 或是 没掩盖住。让人知道才会被骂
杀杨修 屠徐州。
最典型莫过于杀了自己父亲的好友,还能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直接导致陈宫的鄙视,并弃而转投吕布。 话说,当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途中被抓住投入监狱,当时的县令陈宫基于曹操大义,私放曹操并弃官追随左右,当逃到曹操父亲好友吕伯奢家中时,因误会误杀了吕家全家大小(吕伯奢买酒在外),两人仓皇逃走,在村口刚好碰到买酒而归的吕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又将无辜的吕翁杀死,并对陈宫洋洋自得的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心寒其人的为人,鄙视他的作为,认为他是忘恩负义的禽兽,于是弃之而去,后来专门帮助吕布对付曹操,直到吕布兵败被杀,也不愿回心转意投降曹操,帮其做事。 曹操一生卑鄙的事做过不少,但以此为最。
《卑鄙的圣人:曹操》为什么这么火
《卑鄙的圣人:曹操》将曹操这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还原成一位血肉饱满的人。读完最大的感觉就是,与其说曹操是一位卑鄙的圣人,不如说他是时势造就的一位枭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毁誉参半的评论,是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汝南名士许劭对其评价,也成为历史,乃至今人对曹操几近盖棺定论的评价。但是,无论历史教科书,还是民家传说,多是曹操乱世与治世的“阴谋与智慧”,就连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从一开始的孟德献刀和误杀田伯奢一家这两件事,对曹操性格的多疑与品行的卑劣基本上定格了。但是,无论奸雄还是能臣,都不应是天生的,而应有个形成的环境和过程,《卑鄙的圣人:曹操》第一部正是将曹操放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他的顽劣童年、家道变迁、求学交友、仕途波折的一路细数,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总是卑鄙阴险,也不总是运筹帷幄的曹操,相反,正是他的经历和遭遇拓展了他的人脉,历练了他的才学,也造就了他的双面性格。读完本书,更加深了我对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的认识,也真正理解了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所说的“曹操在北方根基仍在,若杀曹操北方必将大乱”这句话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