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生平简介: 郑愁予,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亲至台湾。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曾获青年文艺奖、中山文艺奖、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及国家文艺奖。
代表性作品:《错误》《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生平简介: 郑愁予,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亲至台湾。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曾获青年文艺奖、中山文艺奖、 *** 新诗推荐奖及国家文艺奖。
代表性作品:《错误》《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简介参考(1):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笔名“愁予”,台湾现代诗诗人,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曾任教于美国艾奥瓦大学及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香港大学等,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郑愁予的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 郑愁予简介参考(2):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作秀。 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 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 *** “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 1986年,台北《文讯月刊》(第22期)举行问卷调查,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异的“族群”。之后,《文学家》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张爱玲。另一由洪范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台北《 *** 》与花旗银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简介,《郑愁予诗集》是唯一被选入的诗集。台北《联合报》选出50年代的30部文学经典,《郑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 “90年代初期,香港 *** 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我的两首诗,也是唯一的新诗。台湾自去年(1997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新诗,包括我的作品,我的诗进入了中学教室,也给我带来一些新鲜的怀旧和职责感。” 郑愁予简介参考(3): 郑愁予简介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赴台。 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 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 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 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出版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等。 郑愁予不管在台湾诗坛上,还是在全中国的诗坛上,都是一个很特出的诗人。他出版的诗集虽然不是最多的,甚至算不上多。但象他那样被广大读者和诗评家传唱、赞美、引用,经常流传于口头和笔端的名篇名句,是不多的。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仅令人着迷郑愁予简介,而且使人陶醉。台湾的广大青年诗歌爱好者,很少人不拜倒在他的脚下,他的诗在台湾诗坛上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偏爱郑愁予的作品呢?我想,他的作品最打动人、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莫过一个“情”字。 郑愁予的名篇中,有不少写感情的诗。故此,人们称他是台湾感情诗的高手。他那些醉人的感情诗,是弹青年男女心弦的手指;他那些色彩斑斓的感情诗,是拴住千万青年男女的彩带。然而,郑愁予感情诗的重要特色,不是以华丽的词藻取胜,而是以内在的情感动人。他的感情诗的情感,不必须是高尚的和洁白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庸俗和自私的,但他的感情诗的情感却无一例外都是十分自然和真实的。
郑愁予-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郑愁予-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一、郑愁予生平: 郑愁予,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 年赴台。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 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 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 有《郑愁予诗集》。 郑愁予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 诗词。15 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 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 1956 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 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 隆港务局任职。1968 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 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诗集《郑愁予 诗集》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 80 年代 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 中山文艺奖、 *** “新诗推荐奖”及“国家文艺奖”。作品已有八种 欧、亚文字译介。 成名作《错误》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 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1986 年,台北《文讯月刊》举行问卷 调查郑愁予简介,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 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 异的“族群”。之后郑愁予简介,《文学家》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 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张爱玲。另一由洪范 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台北《 *** 》与花旗银 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诗集》是唯一被选 入的诗集。郑愁予台北《联合报》选出50 年代的30 部文学经典,《郑 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90 年代初期, 香港 *** 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我的两首诗,也是唯一的新诗。 郑愁予台湾自去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新诗,包括 我的作品,我的诗进入了中学教室,也给我带来一些新鲜的怀旧和责 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 的人坐着看花》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