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备粮能吃几年?
中国储备粮能吃1年。目前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不少城市的成品粮,也就是面粉、大米,市场供应能力都在30天以上。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分三大类: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商品库存。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这是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中国储备粮现状分析比如说,地方储备粮按照能够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平衡区4.5个月市场供应量建立的;政策性库存是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形成的库存,这部分库存数量相当可观,常年在市场公开拍卖;企业商品库存是指企业为了经营周转需要建立的自有库存。目前入统企业有4万多家,这部分库存规模数量也不小。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户存粮,这部分通常不统计在库存范围内。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市场粮源调度,有序组织拍卖政策性粮源,有效保障了市场需求。“目前为止,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
国家储备粮食可以吃多少年?
国家储备粮食可以吃一年。中国的粮食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越南常年出口大米在650万到700万吨,其中出口的我国大约是45~50万吨,2019年是48万吨,不足我国大米消费的0.5%,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像越南这样的大米进口,是为了满足中国富裕家庭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即使中国不再进口越南的粮食问题也不大。储备粮食种类国家储备粮油,粮食储备是为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调节国内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项物资储备制度,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粮食、食用油、肉禽蛋、蔬菜、化肥、煤炭、柴油等商品的市场供应,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把什么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种子。十四亿人口要吃得饱吃得好,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当前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种业该“如何看、怎么干”,我们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去全面把握,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出发全盘谋划、全力推动,切实攥牢这块举足轻重的农业“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近年来,我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在收获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国际粮食贸易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大豆和食用油等农产品曾一度趋紧,加之笼罩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粮食市场造成的波动。这些情况都给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保证粮食安全,关键要从培育好种子做起,特别是要加强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加快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粮食蔬菜新品种,提升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良种选育制度、机制,政策性解决育种的启动资金问题,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育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的落实落地,最终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什么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种子作为粮食的“芯片”,其安全事业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安全、人民安全。详细介绍: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需要强化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依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等实施一批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加强育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另外,要发挥制度优势和企业主体作用,完善种业政策监管体系,优化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各类人才资源要素向种子企业快速集聚,培育一批突破技术瓶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同时建立健全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中国每年消耗多少万吨粮食?
中国每年消耗约370475万吨粮食。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除各类果蔬、肉食之外,我国人均每年的主粮消费量(包含原粮、谷类、豆类以及薯类)的消费分别为132.8千克、122千克、8.3千克、2.6千克。人均主粮一年的消费量为:132.8+122+8.3+2.6=256.7kg,相当于513.4斤,折合为每天消耗1.45斤各类主粮。那么14亿人,每天需要消耗的主粮为:1.45斤*14亿=20.3亿斤=10.15亿千克=1015万吨。民以食为天,而最近一份报告显示,这个“食”怕是有点不够用了!消息来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月17日发布的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可能会出现约1.3亿吨的粮食短缺应该说,人们的担忧是正常的。毕竟,人们把食物放在第一位,现在很多人都经历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代,仍然记得那种痛苦。1.3亿吨的粮食缺口看似巨大,但在中国巨大的粮食消费面前却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1.3亿吨的粮食缺口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中国有近14亿人口。如果有效粮食消费人口是13亿,那么1.3亿吨的粮食缺口相当于每人100公斤,这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此外,中国的粮食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不是像传言的那样严重依赖进口。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数据,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约470公斤,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因此,消费者不必担心食物短缺。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从战略上建立了粮食储备,并为大中城市建立了应急粮食储备机制,这可以确保中国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安全。目前,中国有6.7亿吨标准粮库和2.4亿吨简易粮库,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储备能力已经达到9.1亿吨,足以保证一年半到两年的粮食安全。此外,在大中城市和价格容易波动的地区,紧急成品粮食储备已经建立了10-15天。根据中国目前人均占有470公斤粮食,实际上,直接用于粮食消费的数量约为200公斤,饲料消费已占人均占有粮食的一半以上,居民人均直接消费的口粮有所减少,而动物性食品、木本食品和蔬菜、瓜果等非食品的消费有所增加,导致食品更加多样化。这导致了中国粮食结构性矛盾的增加,从而导致不可避免的大量进口。数据显示,大豆和玉米,饲养生猪,家禽和水产品等动物,占中国进口粮食的绝大部分。2018年,仅大豆就占进口总额的近80%。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810万吨,大豆进口量为8851万吨,是中国产量的近5倍。
全国13亿人每天浪费多少粮食?
全国1300000000人如果每人每周浪费500克一个月有32.5万吨左右,这样看来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是可养活2.5亿至3亿人的,更足够养活十万人。计算:500克=0.0025吨;13亿*0.00025吨=325000吨;325000/10000=32.5万吨;13亿人每天浪费32.5万吨。1300000000÷(500×1000)×10=26000500粒大米约重10克,一人一天浪费1粒米,13亿人口可以浪费26000千克粮食。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显示,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就高达800万吨,脂肪300万吨,这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加上食堂、家庭的食物浪费,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可养活2.5亿~3亿人。除了餐饮消费,我国农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损失也惊人。2014年,国家粮食局数据表明,全国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粮食每年达350亿公斤以上,这相当于粮食进口量的一半。【拓展资料】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1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议案。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