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颗比地球更宜居星球

时间:2024-10-09 22:19:08编辑:莆田seo君

地球并非最完美?科学家发现24个“超宜居”行星,或更适合居住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 社会 发展迅速, 机械工厂逐渐代替了效率较为低下的手工工厂,蒸汽机的发展使得煤炭成为了越发重要的能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更是大大推动了工业的进程,人类的 社会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魔法般的惊人变化,灯泡、 汽车 、电影放映机、电话等等出现在了世界上, 石油也取代了煤炭,继承了世界主要能源的“王位”。 1870年,全球这一年生产的石油数量就达到了80万吨,但是由于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内燃机和柴油机等等依赖于石油能源的设备被发明了出来, 到了1900年期间,这年石油的生产量就已经增加到了2000万吨,比30年前的石油年产量大了25倍。 而这一场工业的发展和壮大并不是没有坏处的,比如滥砍滥伐、破坏森林,比如霸占土地,建立城市,又比如过度开矿,随意丢弃和排放废矿、废气、废水、废料等等污染物, 这些行为使得自然环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到了2021年,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越发严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这也是因为人类的工厂大量排放污染气体所导致的灾难,里面就包括二氧化碳、甲醛等等温室气体。 持续增长的气候无疑是对人类的一个巨大挑战,冰川、冻土等原本在世界上存在了几十万几百万的冰冻物不断增加融化速度, 而融化的水也使得海平面10年就会升高6厘米,长此以往,未来极有可能淹没沿海城市。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环境问题,地球似乎不再是“人类的美好家园”,,它变得满身脏污,破烂、腐烂且“热气腾腾”, 随着太空技术和宇宙探测水平的深入,科学家们不断向宇宙寻找着可以代替地球的第二个“家园”。 事实上, 宜居行星中的“宜居”两个字指的并不是适合人类生存的意思,而是说适合生命的存在 ,哪怕是一个最原始最简单的细菌。 一般而言,宜居行星是指在恒星的宜居带范围所运转的行星 ,宜居带也被称为是“适合居住带”,是距离恒星较为合适的距离范围,太近会导致行星温度过高,太远则导致温度过低,只有在宜居带靠中间的位置,才会恰当好, 保证所接受的恒星热量足以维持行星地表的液态水存在,而不是冻结或者蒸发。 而根据美国相关研究显示, 宇宙当中或许拥有数量超出人类想象的宜居行星,甚至就连在银河系也有600亿颗以上的宜居行星 ,但是其中能有多少能够拥有生命存在的迹象,却是人类目前无法得知的。 如果想要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移民星球”,光光只是呆在恒星宜居带中的行星条件还远远无法满足, 而是需要符合“超宜居”的标准条件,除了与恒星的距离,还有行星自身的年龄,它的质量和体积,表面温度等等。 这其实也是因为行星的年龄与其内核的运动有关 ,一般情况下,行星如果年纪太小,就像是人类大多数的幼儿园时期一样,比较活跃且不稳定,一切都还在发展的阶段。 比如核心的温度过高、行星系统混乱,这也就会导致该行星的地表频频发生地质灾害 ,什么火山、地震等等都非常活跃,而且还会有许多陨石坠落,从而发生像是地球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一样,原本占领了地球上亿的恐龙都难以幸免,彻底消失在了世界中。 但是如果行星年龄太大,就会类似于老年人一样, 因为内核冷却而失去生机和活力,不再会有磁场的存在,地表也会变得荒凉而寂静。 最合适的行星年龄是在50亿~80亿岁之间, 这个期间行星内核才是最完美的适合生命发展的状态。 除此之外, 一个“超宜居”行星还需要有合适的表面温度和含氧量 ,比如平均温度与地球类似,或者超过后者2 到3 是最为合适的,同时大气氧气含量保持在25%到30%之间。 这也是因为氧气是生物存在的必备条件, 如果没有充足的氧气,生命也就无法诞生,而适宜的温度也能为生命提供发展和进化的支撑。 比如在地球上,热带雨林气候就是平均温度稍微高于地球平均温度,氧气浓度也较高, 从而繁衍出了比其他气候环境下更加茂密的植物,和更加多样化的生物。 为了保证有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获取较多的资源, 科学家认为“超宜居”行星也应当拥有体积大于地球10%,质量在地球1.5倍左右的条件。 而且根据月球的潮汐作用对地球生命的重要地位, 行星最好能够拥有一颗质量在其1%到10%之间,半径处于该行星10到100倍之间的卫星,从而形成潮汐效应。 当然,这并不代表“超宜居”行星就一定要满足上面的所有要求,这只是最理想状态的行星环境, 而这些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宇宙中发现的4000多个系外行星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确认了其中有24个“超宜居”行星。 它们虽然都没有完全符合上面的要求,但是几乎都满足其中的4个条件左右, 相对于生命对于环境的需求而言,甚至比地球还要更适合人类居住。 根据科学家们的观测,这24颗宜居行星都比地球46亿年左右的年龄都要稍微大一些,体积也是地球的1到2倍之间,并且更加湿润和温暖,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有一颗更加完美的恒星。 我们都知道,太阳是生命生存和发展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条件之一,生命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太阳, 而我们的太阳属于是黄矮星,在天文学里被叫做是GV恒星,光谱的类型属于G。 黄矮星的寿命年龄大概是100亿年左右 ,当它体内的核聚变将氢消耗完时,就会脱离主序阶段,膨胀成为红巨星,这个期间根本无法满足生命存在的需要。 太阳已经存在了50亿年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太阳还有大概50亿年的寿命 ,但是实际上随着太阳年龄的增大,它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发不稳定, 10亿年后就可能会将地球烧成一片火炉,远远无法坚持到50亿年的时间。 类似于太阳这样的G型主序星在银河系的数量非常少,只有6% ,最多的反而是M矮星,也就是红矮星在银河系的数量占据了75%左右。 M矮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比太阳小得多,质量只有太阳的7%到60%,这也就导致了M矮星的核聚变速度较慢,从而表面温度和辐射强度也低于太阳, 因此寿命较长,能存在超过1000亿年的时间。 但是M矮星每天会出现好几次耀斑 ,颜色也会从原本的红色变成蓝色, 紫外辐射在那一段时间会大幅增强,提高到好几百甚至是好几万倍 ,如此强烈的能量足以将恒星周围的一切生命都击溃。 只有当M矮星进入中年,磁场活动变弱,开始稳定发射能量 ,这样才能使得行星可以拥有适合生命出现和发展的环境。 事实上,最完美的恒星是K矮星,也被叫做是橙矮星 ,它大概占银河系中恒星的13%,寿命比太阳这类的黄矮星要长, 大概在150亿到300亿年左右 ,比起太阳而言并没有那样明亮,但是也没有M矮星那样暗淡,拥有足够的辐射能量来维持生命的发展。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 K矮星是比太阳还要更加完美、更适合生命繁衍的恒星。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这些“超宜居”行星的所在地, 但是我们并无法在短期内就前往这些行星。 首先自然是因为人类目前的载人技术水平尚且还在发展当中,从1961年一直到现在2021年,人类唯一一次登陆地球以外的星球也不过是发生在月球, 要知道这只是一颗距离地球距离最近的卫星,难度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 , 如果我们想要在太空发展第二颗居住地,那么就必须要有成熟的载人航行飞船和安全登陆星球的技术。 然而实际上,就目前数据来看,当前依旧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曾经做到了载人登月的 科技 ,并且也已经几十年没有再次登月。 或许我们还需要等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最终拥有更加完善且成熟的飞船航行技术。 而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自然也就是距离了 。 根据数据显示, 这24颗“超宜居”行星都分布在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位置,从几百光年到几千光年都有 ,以光速行驶都需要花费如此漫长的时间,更别提按照人类的 科技 水平来说,且不说能否走出太阳系, 到达最近的“超宜居”行星都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年的时间。 事实上,人类还将长期留在地球上生活,就算是发现遥远的宇宙中有更加适合我们生存的星球, 现阶段的 科技 也无法将我们安全带过去。 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再不努力保护环境,不去尽力缓解变暖趋势,人类必将自讨苦吃。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最好不要去掉 “至少” 2个字。因为,去掉“至少” 2个字后,句子变成了一个意思简单的肯定句。仅仅说明 “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 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缺少了隐含的扩展的意思:“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 外还未探查,和 以后可能会发现在更大范围内都没有适合居住的星球。语句意思涵盖的范围大大减少了。扩展资料:除了地球之外,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退一步说,即便是找到了,但由于相距遥远得令人难以想象;因此以人类当前的科学技术来说,根本就没有能力将数量庞大的人类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尤其是星际间的,那都是以光年为计算单位的!)!由此可见, 移居到其他星球只不过是人类的梦想而已,哪有那么容易!

上一篇:幼师考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