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行合一,汉语词汇,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2、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上一篇:法西斯是什么
下一篇:形容锋利的成语
相关文章
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09月29日
二合一电脑
09月23日
第一画室
09月17日
转化器
09月13日
2023适合一辈子好运头像
09月10日
适合一个人玩的网游
09月03日
最新文章
cayman
冯珂
地磅 汽车衡厂家
lgd微博
广本报价
吴俊明
热门文章
19英文翻译_19的英文是什么_19的英文怎么说
2016励志语录_2016年致自己的励志语录
2016最新歌曲大全_2016最新网络歌曲大全
2016驾考约考新规_2016驾照考试:10月1日起实施驾考新规_2016驾
2017季中赛赛程_2017季中冠军赛赛程安排
2017音乐排行榜_2017年经典最好听的歌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