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电影节怎么参加?
北京国际电影节可以在线上购票后到现场参加。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例,线上购票需要实名认证,每场次每笔订单一次最多可购4张(提示:代金券、文惠券、观影卡等优惠和虚拟资产均不能使用),大家可以在猫眼App等各售票端口提前完成实名认证,并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专题页排片表中,选择心仪影片/影院进入详情页点击“+日程”提前加入日程,以便节省抢票时间。同时,各展映合作影院都设有“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专用取票机,取票过程中,请您前往观影影院找到“北京国际电影节”专用取票机,用手机打开购票App的电影演出频道/小程序,进入“我的-我的订单-电影票”,打开带有“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唯一标识的订单详情,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手动输入取票码打印纸质票。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15部中外作品入围“天坛奖”今年,“天坛奖”共收到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1488部影片报名,数量再创新高。影片既有全球重量级导演的最新作品,也有新锐导演的惊喜之作。最终入围的15部作品是:德国/阿根廷影片《再会!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影片《瞧一桥》、法国影片《曼妙之旅》、中国影片《消失的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影片《所需之人》、英国影片《偶得回响》、拉脱维亚/意大利影片《姐妹》;法国影片《同路前行》、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克罗地亚影片《无罪之人》、智利/阿根廷影片《惩罚》、中国影片《白塔之光》、比利时/法国影片《短暂自由》、美国影片《追凶》、墨西哥/丹麦/法国影片《图腾》、加拿大影片《直到树枝弯曲》,这些作品精彩纷呈,托举起世界电影人的荣耀与追求。
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有什么意义?
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旨在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增进国际电影交流合作,推动跨区域、跨文化的电影传播,实现电影人和电影资本的跨文化合作,拓展国产电影国际传播空间、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重点文化活动。电影节的标志是一枚有着七彩叶片的风车,七枚叶片代表电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艺术。每枚叶片上都有胶片的齿孔,意为每枚叶片都是城市的一个剪影,代表城市的进步与电影文化的发展之间的某种关联性,“转动的风车寓意着吉祥如意,也预示着电影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办背景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诞生。从此,电影与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北京市拥有全国80%的制片机构,拥有全国80%的导演、演员、摄影等创作人才和制片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电影创作硕果累累。全国37条城市电影院线中有13条院线在京有所属影院。2010年,北京的电影业快速发展,电影佳作精彩纷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电影产业生机勃勃,北京地区故事片产量约占全国的50%,年观影人数超过2700万人次,电影票房收入接近12亿元。北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打造“东方影视之都”,不仅需要文化的支撑,也需要文化资源的逐步积累。举办电影节,在促进电影国际化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中实现“双赢”。 “在北京举办国际电影节是我作为一个老电影人多年的愿望。”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 在此背景下,2011年北京国际电影季正式创办,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2013年开始评奖,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京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