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

时间:2024-09-30 06:05:33编辑:莆田seo君

内观的意思?

注音 ㄋㄟˋ ㄍㄨㄢ 拼音 nèi guān 基本释义 ⒈ 反省。 ⒉ 即内视。道家的修养方法之一。谓不观外物,绝念无想。 相反词 外表 国语辞典修订本 内观「ㄋㄟˋ ㄍㄨㄢ」 ⒈ 反省。也作「内省」。 引《列子·仲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⒉ 一种道家的修养方法。指收敛精神,气集于丹田,断绝一切杂念。 引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七·太上老君内观经》:「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⒊ 内貌。 例如:「房子的内观,大致还算干净整洁。」 反外表 引证解释 ⒈ 反省。 引《列子·仲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⒉ 即内视。道家的修养方法之一。谓不观外物,绝念无想。 引宋 苏辙 《和子瞻沉香山子赋》:“收眎内观,燕坐终日。”《云笈七签》卷十七:“老君 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如何内观?

内观其实就是观照,这个观照只是暂且给他说个名字叫内观。你在进行观照的时候不要去管它是内观还是外观。而是要尽量放松尽量自然地做到时时刻刻觉知自己的念头,觉知自己的行为想法自己的存在状态!


这个世界发生再多事,这个宇宙再大,它也是因为有你而存在的。所以你首先必须要观照自己的念头、一言一行。你观照自己,就是观照大千世界。


心静,是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一个观照的状态。你如果习惯了观照你的心就会长期安静下来。


因为你时时刻刻都有一个观照的心在那里,到最后可能自然而然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观照了。

你的欲望升起,你的情绪波动,你想要干什么?你听到了外面事情而产生的心理反应,你看到了。眼前的景象而产生的反应。这些你都可以默默的观照着。

不要去分辨他的好坏,不要去叛变判别他的对错。远远地保持这段距离。最后,你再也不会被环境和际遇的变化而扰乱心志,产生痛苦执着烦恼,你自在了!这就是心静。


内观是什么意思?

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内容简介内观是生活的艺术,内观是根除痛苦的技巧,内观是净化心灵的方法。遵照乌巴庆尊者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的教导。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作为对治一切烦恼的良药,亦称生活的艺术。内观就是如实观察,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本书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树下,静坐沈思,心中想着:‘在这世上唯有一个法门,能令众生的心清净,并且远离种种痛苦烦恼;同时,能灭除众生所有不良善的行为,获得正法利益,这个法门就是四念处。什么是四念处呢?身念处,观身不净;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法念处,观法无我。’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修持四念处观,就会远离成圣成贤的法门,与圣道渐行渐远;如果与圣道渐行渐远,就会与甘露法门愈行愈远;如果与甘露法愈行愈远,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种种忧悲苦恼。相反地,若能修持四念处观,就能亲近成贤成圣的法门,受此甘露法门的薰陶,也就能避开生、老、病、死的种种忧悲苦恼,究竟离苦得乐。’ 此时,大梵天王以天耳听到如来的心声,满心欢喜地想:‘我应当前往赞叹佛陀的体悟。’瞬间,他已来到佛陀面前,恭敬顶礼后说道:‘世尊,诚如您所体悟,四念处观确实能净化众生,远离种种忧悲苦恼。四念处观是行者精勤用功的下手处,好比白鹤腾空,一飞即逝,修持此法门得以速成佛道。所有人天导师应当以此觉悟之道,持续不断地为众生开示,使其都能听闻知晓,悲悯济拔一切有情。’ 天王进一步表示:‘过去一切诸佛,因此法门而能得度;未来、现在一切诸佛,也将因此法门得度。度过什么呢?度过生死烦恼瀑流,必须将烦恼妄想一一降伏、调伏,使身口意三业清净,才能达到究竟的解脱、清凉、自在。世间人常在生死轮回之中,唯有明眼人具足智慧,能洞悉十八界种种虚妄,并且宣扬这四念处观的法门。’ 天王赞叹:‘譬如恒河奔流入海,四念处观也是如此,依此圣道,归流、趣向甘露大海。世尊出现于世,为众生开示所证之法与调伏之事,依四念处观,转妙法-轮,普愿一切人天皆能度过老、病、死、苦之流。’大梵天王再三礼敬佛陀后,法喜充满地离去。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五》 省思: 佛陀在入涅槃前,付嘱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四念处观实是修行的基石。一般人因为执著四大、五蕴为实有,因此于色身生起‘净’倒,于感受生起‘乐’倒,于事物生起‘我’倒,于心念生起‘常’倒;由于这四种颠倒,成为攀求、追逐的仆人,作不了自己生命的主人。行者若能勤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则能破除种种妄想执著,诚如《圆觉经》所言:‘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处。


上一篇:金凤呈祥月饼

下一篇: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