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ppt

时间:2024-09-26 14:19:00编辑:莆田seo君

《通分》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通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3至94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由特殊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学通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来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辩析、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①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且上台讲解,实现兵教兵。   ②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③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   ④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总结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课前调查:   请你单选或多选温哥华冬奥会上令你感动的画面。   设计意图:体育最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这样的课前调查,既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xxxx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金牌榜首次进入世界前七!冬奥期间,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激起我们的心灵震颤(出示课件:王濛叩谢恩师李琰、申赵18年圆梦登顶、周洋以一敌七摘取1500米桂冠、中国短道接力金牌失而复得)。然后屏幕上依次出现统计的结果。紧接着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基于学生自己调查统计的结果,不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时学生提的问题很多,可能有涉及比较分数大小的,也可能有涉及分数加减法的,教师可根据难易程度一边板书一边适当调整问题的顺序。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独立解决问题   因为有三年级的知识做铺垫,所以首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先独立解决问题,并把必要的过程写出来。在这个环节渗透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那就是有困难向书本请教。教师及时巡视,调查学情。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合作交流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已解决的问题,或讨论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这时要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的交流中。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式的互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3、汇报展示   ⑴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学生因为有知识储备,所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这时教师评价后追问学生想法,然后进行一组练习进行巩固。   ⑵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让学生说比较的方法时,如果有学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时,教师即可借机转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如果没有,那么就在下一问题的解决中,把巡视时发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让学生上台展示进行讲解。这时学生可能从画图、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两个层次之间教学可以机动,关键取决于学生课堂上的做法。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渴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课堂中学生以积极愉悦的状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主动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迸出创新的火花,使学习真正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和张扬的过程。同时这样处理环节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4、教学通分   ⑴观察方法,揭示课题。   教师就地取材,指着利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做法问: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这时学生回答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板书)。教师追问:“转化后分数的大小变了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时教师揭示:像这位同学的方法,就叫做通分(板书课题)。   ⑵阅读教材,理解意义。   阅读课本93——94页,把你认为重点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注一下。在这里其实也渗透给学生一个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⑶交流收获,掌握方法。   看书后,先解决有疑问的地方,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学习通分有什么作用等。   设计意图:这样做学生不仅触到新知的“脉”,还能寻到新知的“源”,不仅知道了学什么,还知道为什么要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就突出了重点。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和和   2、同学们进行100米赛跑,丁丁用了分,明明用了分,谁的成绩好一些?   3、随机练习黑板上的其余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从基础练到拓展练,把数学放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在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方法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的`最后我用这样一段话结束本节的教学:同学们,我们虽不见得有冰雪健儿们那样的天赋及机会,能够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可以被他们的某种精神所激励,然后在我们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去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金牌!   《通分》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三所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直观的演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同分子同分母分数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填空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两行分数的共同点,并自己总结出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引导探索   1、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分数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说出思路,这时会有多种不同的思路:将分数化成小数;借助线段比较;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我首先肯定这几种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5和4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3、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在教学例4后,指导学生练习“做一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意义和通分的方法。

《通分》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通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分》说课稿1   大家好!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P99~101。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课本例1是教学通分的意义和方法,着重使学生懂得这个公分母应该是几?课本试一试是给三个数通分,其中还有带分数,关键是提醒学生注意在带分数通分时,只要把分数部分的分数通分,整数部分不变。但每个带分数通分后,不能丢掉整数部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通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五、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投影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出示小黑板)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3和398和1116和20   2、(课本准备题)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填空题)。   (设计思路: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时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下这样填的根据,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约分,并且知道通过约分可以不改变分数的大小而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大小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   把1/6和2/9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1)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首先要确定什么?(相同的分母)   (2)这个相同的分母如何确定?(讨论)这个相同的分母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作什么?所以我们首先做的一步也可以叫什么?(找公分母)   (3)怎样把1/6和2/9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看图验证,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思路:在教学例1时,我先通过例题中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1/6和2/9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6和9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归纳通分的意义并揭题。   看书了解我们刚才做的书本上称做什么?   3、总结通分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通分一般先确定什么?如何确定?再怎样?   4、尝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   (2)试一试把3/4、2、和7/8通分。   第(2)题又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点。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有3个分数怎么办?再讨论其中的带分数又如何处理,然后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把出现的情况进行反馈总结。   (设计思路: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   四、巩固练习   1、找一找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强调通分的关键)   2/3和1/4、3/8和5/12、4/21和1/7、3/4和7/10   11/15和5/6、7/12和5/8、5/22和4/33、10/39和9/52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练一练第2题,强调通分的几种特殊情况)   3、把下面每组中的三个分数通分。(练一练第3题   五、综合练习   1、小明、小红和小军三人赛跑,跑同样长的一段路,小明用3/5分钟,小红用7/10分钟,小军用5/8分钟,请帮助他们排出名次。   4、找出几个比1/3大,比2/3小的最简分数。   六、课堂总结   1、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通分?   3、通分和约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领导和和老师!   《通分》说课稿2   首先感谢三所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直观的演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同分子同分母分数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填空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两行分数的共同点,并自己总结出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引导探索   1、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分数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说出思路,这时会有多种不同的思路:将分数化成小数;借助线段比较;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我首先肯定这几种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5和4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3、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在教学例4后,指导学生练习“做一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意义和通分的方法。   《通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通分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公因数、公倍数,本节课是学习分数的加减、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还比较低级。他们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生动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创造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设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通分的概念,能够利用通过比较异分母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异分母大小比较的过程,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   四、说重点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设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通分。   【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通分。   五、说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教学活动都须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问题的设置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称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使得教学过程有序、有效地进行,针对本节课,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提出三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一:有一桶水,分装了7个瓶子。熊大喝了其中的两瓶,熊二喝了其中的三瓶。谁喝的多呢?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一多少关系吗?   问题二:熊大和熊二各有同样多的一桶矿泉水。熊大把自己的水正好装满了7个大瓶子,喝了其中的三瓶。熊二把自己的水正好装满了13个小瓶子,也喝了其中的三瓶。问,谁喝的水多呢?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来这一不等关系吗?   问题三:熊大和熊二各有同样多的一桶矿泉水。熊大把自己的水正好装满了7个大瓶子,喝了其中的2瓶。熊二把自己的水正好装满了13个小瓶子,也喝了其中的4瓶。你能判断谁喝的多吗?   前两个问题,可以分别化为同分母比较大小和同分子比较大小,学生可以利用直观常识直接得出结论。第三个问题,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导致判断困难。让学生思考不能比较大小的原因,进而引出新课。新课的导入,贴近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层层递进。利用启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索新知   在探究环节,根据导入环节的三个问题,我设置以下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同分母比较大小的探究。   师:问题一能比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装水的瓶子大小相同,亦即单位相同。   师:所对应的分数能比较大小的原因呢?   生:分数单位相同。   师:由此可以得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则是什么?   生:同分母比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数大,分子小的数小。   教师板书   探究二,同分子比较大小的探究。   师:问题二能比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瓶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   师:所对应的分数能比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分子相同,分数单位不同。   师:可不可以由此得出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规则呢?   生:同分子比较大小看分母,分母大的数反而小,分母小的数反而大。   教师板书   探究三,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师:我们学习了同分母的大小的比较。那么异分母的分数的大小该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各小组的小组长带领大家进行小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利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分数比较大小的知识。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和点拨。此探究过程的关键有两个:第一,想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第二,异分母分数等价转化为同分母的理论基础,亦即分数的性质。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实际,可以给出进一步的提示。比如,异分母比较大小有困难,那么我们会比较什么样的分数呢?他们之间有何关联呢?不动声色的进行启发引导。   探究结束,学生分享探究结果。老师在关键点上予以澄清和强调,并板书。并在此时给出通分的概念,强调通分的目的是把异分母的分数转化为相同分数单位。   把形象直观的生活问题,转化为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探究。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从易到难的层次教学理念。整个探究过程以凸显了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主体的角色分工。   (三)巩固提高   活动1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比赛规则,第一个多部正确的小组在当月的英雄积分榜上积3分,第二个多部正确的小组在当月的英雄积分榜上积2分;第三个多部正确的小组在当月的英雄积分榜上积1分。其余小组不积分。竞赛题目如下。   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   (1)3/7与4/7   (2)8/19与8/21   (3)4/5与3/4   (4)3/8与5/6   (5)4/6与7/9   活动2   同桌之间互相出题。一个扮演老师出题,一个扮演学生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成功,老师给学生揉揉肩、捶捶背。反之学生给揉揉肩、捶捶背。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注重多种形式的练习的思路,从易到难,把新知的巩固分散在三个活动中。多种比较新颖的练习形式,除了让同学们动脑之外,还让同学们多身心的进行互动。体现了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四)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采用如下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设置课后练习题第1题和第2题为课后作业,并让同学们在作业中把今天所学的内容通过作业与父母一起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通分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先把它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   2/7=26/91 4/13=28/91 因为28/91>26/91 所以4/13>2/7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10)÷( × )=( )

  2、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 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18):(2/9×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2、4、5、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篇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 (2)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填完整

  2.做练习十三第5-8题。

  3.补充练习

  选择

  1.1千米∶20千米=( )

  (1)1∶20   (2)1000∶20   (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1)20∶21   (2)21∶20   (3)7∶10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比的化简方法;3.能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求解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性质;2.比的化简方法。三、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求解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比例式,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比例式的含义。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比例式的含义。2.讲解新知(15分钟)教师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包括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化简方法等。同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求解实际问题。3.练习巩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将比例式化简为最简形式,或者根据比例式求解未知数等。4.小结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在下一次课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上一篇:城砖

下一篇:土豆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