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基础

时间:2024-09-20 12:14:02编辑:莆田seo君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考哪些知识点?

   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熟悉计算机系统以及各主要设备的性能,并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以及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维护;   (3)理解数据库基本原理,熟悉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维护;   (4)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熟悉相关设备的安装、配置与维护;   (5)熟悉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6)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过程与方法;   (7)掌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知识、工具与方法;   (8)掌握常用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安全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9)正确阅读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2.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日常应用、相关资源、运营成本、安全等进行监控、管理与评估,并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能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或对系统提出改进建议;能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并对服务的结果进行评估;能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代表用户和系统管理者对系统的分析设计提出评价意见,对运行测试和新旧系统的转换进行规划和实施;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安全、高效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   1.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1.计算机科学基础   1.1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数据表示   ●数的表示:原码、补码、反码,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方法,精度与溢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的机内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机内表示   ●校验方法和校验编码   1.3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   ●逻辑代数基本运算   1.4数据结构与算法基本概念   2.计算机系统知识   2.1计算机硬件知识   2.1.1计算机系统组成和主要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I/0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常用I/0设备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基本概念   2.1.2存储系统   ●高速缓存、主存类型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RAID类型和特性   ●存储介质特性及容量计算   2.2计算机软件知识   2.2.1操作系统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特征和功能   ●中断控制、进程、线程的基本概念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同步与互斥、分时、抢占、死锁)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页、虚存)   ●设备管理(I/0控制、假脱机)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和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共享和安全)   ●作业管理   ●汉字处理,人机界面   ●操作系统的配置   2.2.2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基础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调用的实现机制   ●各类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   2.3系统配置和方法   2.3.1系统配置技术   ●C/S系统、B/S系统、多层系统、分布式系统   ●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和群集)   ●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处理和Web计算)   ●事物管理(并发控制、独占控制、故障恢复、回滚、前滚)   2.3.2系统性能   ●性能指标和性能设计,性能计算、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2.3.3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指标与设计,可靠性计算与评估   2.4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科学计算、人工智能、远程通信服务等基础知识   ●多媒体应用基础知识   3.计算机网络知识   3.1协议和传输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0SI/RM、基本的网络和通信协议)   ●TCP/IP协议基础   ●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   3.2局域网和广域网   ●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   ●互联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网络性能分析(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和性能评估   ●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点   ●网络安全(加密解密、授权、防火墙、安全协议)   ●远程传输服务   3.3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   3.4网络管理与网络软件基础知识   ●网络管理(运行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工具)   4.数据库基础知识   4.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4.2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4.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的功能与特点   ●用SQL进行数据定义(表、视图、索引、约束)   ●用SQL进行数据操作(数据检索、数据插入删除/更新、触发控制)   ●安全控制和授权   ●应用程序中的API、嵌入SQL   4.4数据库的管理与控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并发控制   4.5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基本知识   5.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5.1信息化、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开发基本知识   ●信息化、信息系统、信息工程概念   ●信息系统结构与中间件技术   ●知识产权、信息系统、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   ●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开发方法概念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基本知识   5.2系统分析设计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   ●系统规格说明书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说明书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统一建模语言(UML)   5.3系统实施基础知识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程序设计风格   ●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测试设计和管理   ●系统转换知识   5.4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各类人员的职责   ●系统的成本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   ●系统运行操作(系统控制操作、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   ●资源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相关设备和设施管理、文档管理)   ●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步骤、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   ●分布式系统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   ●系统运行管理的标准化   5.5系统维护知识   ●系统维护的内容(软件维护、硬件维护、数据维护)   ●系统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系统维护方法(日常检查、定期检查、预防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   ●按合同维护   ●系统维护工作的特点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   ●系统维护的组织管理   5.6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系统的技术评价(目标评价、功能评价、性能评价、运行方式评价)   ●系统成本的构成   ●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性能效益、节省成本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6.信息安全知识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犯罪的防范,网络入侵手段及其防范   ●容灾   ●加密与解密机制,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安生管理措施   ●私有信息保护   ●可用性保障(备份与恢复、改用空闲的线路和通信控制设备)   7.标准化知识   ●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机构)   ●标准的层次(国际标准、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基础知识   8.专业英语   ●正确阅读并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   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技术)   1.系统管理计划   1.1确认系统管理要求   ●管理级的系统管理要求(长期信息化战略、系统管理所要求的重要事项、用于管理的重要计算机资源)   ●用户作业级的系统管理要求(管理范围、管理策略、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计划、管理预算)   1.2明确向用户提供的系统与服务、服务等级与责任范围   1.3确定成本计算与服务计量办法   1.4制订系统运行规章制度   1.5制订长期与短期的系统管理计划   ●面向用户的系统管理计划(服务时间、可用性、提供的信息量、响应速度、培训、服务台、分布式现场支持)   ●建立系统管理组织与系统运行管理体制   ●面向运行的系统管理计划(运行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   2.系统管理   2.1系统运行   ●各类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   ●运行计划的制订与调整   ●运行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消耗品管理、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存档与交付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报告   2.2用户管理   ●用户注册管理及其管理方法   ●用户管理报告   2.3操作管理   ●系统操作指南(系统运行体制、操作员工作范围、操作规章制度、系统运行操作手册)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管理、作业处理情况检查、作业处理结果检查)   ●作业运行的分析改进   ●操作员组的管理(划分工作职责、作业交付规则提高操作质量)   2.4计费管理   ●计费系统(成本核算与事后支付系统,应付费资源,计费系统的选择)   ●计费数据的收集、收集计费数据的工具   ●计费单位与计算方法   ●事后付费与事前付费的差别以及各种措施   2.5成本管理   ●系统运行成本(初始成本项与运行成本项)   ●系统运行费预算和决算   ●系统运行成本的管理(预算与决算的差别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   ●用户方成本   2.6人员管理   ●职责系统   ●职工教育与培训   ●外包管理   2.7分布式站点的管理   ●分布式系统常见的问题   ●分布式系统的运行管理   2.8采用运行管理系统   ●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运行支持系统、远程运行系统、自动运行系统、无人系统操作   ●分布式系统中运行管理系统的使用   2.9系统管理标准   2.9.1建立系统管理标准   ●划定系统管理标准的范围,确定系统运行标准项目   ●运行操作过程标准、工作负载标准   ●对监视运行状态的管理   ●系统更新管理   2.9.2分布式系统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2.9.3标准的修订   3.资源管理   3.1硬件管理   ●识别待管理的硬件   ●硬件资源管理、硬件配置管理、硬件资源维护   3.2软件管理   ●识别待管理的程序与文档   ●软件开发阶段的管理、软件运行阶段的管理、软件更新管理   ●程序库管理、软件包发行管理、文档管理   ●软件资源的合法使用与保护   3.3数据管理   ●数据生命周期和数据资源管理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员、数据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企业级数据管理(数据标准化、数据字典、数据目录、信息系统目录)   ●数据库审计支持   3.4网络资源管理   ●待管理项目的识别(通信线路、通信服务、网络设备、网络软件)   ●网络资源管理(登记管理的准备、资产管理、命名规则和标准)   ●配置管理(网络设备配置图与连接图、地址管理、更新管理)   ●网络资源维护   ●网络管理(网络运行监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审计支持   3.5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管理   ●电源设备管理、空凋设备管理、楼宇管理、应急设备管理、分布式现场的设备管理   4.故障管理   4.1故障监视   ●设置待监视项目、监视的内容和方法   4.2故障的调查   ●收集故障信息、隔离故障、确定故障位置、调查故障原因   4.3恢复处理   ●恢复作业的准备、恢复处理的形式   ●主机故障的恢复、数据库故障的恢复、网络故障的恢复、相关设备故障的恢复、作业非正常情况的恢复   ●故障处理及恢复涉及的有关人员   4.4故障记录与防再现措施   ●故障的记录与报告、故障原因分析   ●评估与改进故障处理过程、审查类似设备与软件、处理故障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4.5分布式系统的故障管理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问题、故障监视、故障分析、故障恢复   ●分布式系统中防止故障再现   5.安全管理   5.1安全管理措施   5.1.1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订   ●安全策略、应急计划、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的项目(威胁的识别、待保护项目)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保险)   5.1.2物理安全措施的执行设备与相关设施的安生管理、防灾管理)   5.1.3技术安全措施的执行(系统安全措施、数据安全性措施)   5.1.4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运行管理(信息中心出入管理、终端管理、信息管理)   ●防犯罪管理(篡改数据/程序、黑客、窃听、非法数据泄露)   5.1.5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标准与法律法规   5.2安全管理的实施   ●运行管理手册、用户手册、安全性检查洁单   ●分析研究登录数据、安全性审计支持   ●分布式系统现场的安全性   ●安全性强度测试   6.性能管理   6.1信息系统的性能评价   6.1.1性能评价标准与方法   ●性能评价项目与目的   ●评价标准   ●性能监视与评价方法   6.1.2性能分析与评价   ●性能评价的时机,获取性能评价数据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进性能的建议   6.2系统性能管理   6.2.1系统性能评估   ●系统性能评估项目(电源、CPU处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盘容量、磁盘存取速度、通信线路速度)   ●当前系统负载、预计系统负载   6.2.2系统性能改进   ●性能扩充的模拟(模拟工具、极限性能计算、增加选件)   ●改进系统的建议   ●系统用户培训   6.3分布式的性能管理   ●分布式系统性能及其评价标准   ●分布式系统性能管理的因素(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平衡考虑)   7.系统维护   7.1制订系统维护计划   ●系统维护的需求(设置系统维护项目以及相应的维护级别)   ●系统维护计划(维护预算、维护需求、维护管理体制、维护承诺、维护人员职责、维护时间间隔、设备更换)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   7.2系统维护的实施   7.2.1维护工作流程   7.2.2软件维护   ●各类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合同开发的软件,市场购买的软件)的维护   ●软件维护的合同,系统集成与维护的合同   7.2.3硬件维护(硬件维护的合同,硬件备件及其保存)   8.系统转换   8.1制订系统转换规划   8.2设计新系统运行体制   8.3系统转换的试验   ●分析系统转换的影响、选择可用的系统、选择验证项目、设置评价标准、转换系统的准备   ●转换实验   ●转换实验结果的评价及转换工作量评估   8.4系统运行的试验   ●临时(并行)运行的试验与评价、正常运行的试验与评价   8.5执行系统转换   8.5.1制订系统转换实施计划   ●确定转换项目(软件、数据库、文件、网络、服务器、磁盘设备)   ●起草作业运行的临时规则   ●确定转换方法(立即转换、逐步转换、平台切换)   ●确定转换工作步骤和转换工具   ●撰写转换工作实施计划和系统转换人员计划   8.5.2系统转换的实施   8.5.3系统转换的评估   9.开发环境管理   ●开发环境的配置、开发环境的管理、分布式系统中开发环境的管理   10.与运行营理有关的系统评价   10.1评价项目   ●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时机(系统规划时、系统设计时、系统转换时、系统运行时)   ●设置评价项目(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运行)   10.2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   ●性能(事务处理响应时间、作业周转时间、吞吐量、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台响应时间)   ●系统运行质量(功能评价,稳定性评价、可用性评价、可维护性评价)   ●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运行成本、系统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10.3系统改进建议   ●修改或重建系统的建议,改进系统开发方案的建议   10.4分布式系统的评价   11.对系统用户的支持   ●对用户提供的支持(支持的范围、向用户提供的服务、服务结果的记录、对用户的培训、服务台)   ●处理用户的新需求(标识用户的新需求、对系统改进需求进行管理)   ●对潜在用户的咨询服务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内容有哪些?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属于软考中级资格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包含两个科目: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各科目考试内容有所不同,考试需要在一次考试中各科目都及格才算合格。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属于软考中级资格考试,根据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大纲,各科目考试内容如下:
考试科目1:
1.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1.计算机科学基础
1.1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数据表示
●数的表示:原码、补码、反码,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方法,精度与溢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的机内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机内表示
●校验方法和校验编码
1.3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
●逻辑代数基本运算
1.4数据结构与算法基本概念
2.计算机系统知识
2.1计算机硬件知识
2.1.1计算机系统组成和主要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CPU和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I/0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常用I/0设备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基本概念
2.1.2存储系统
●高速缓存、主存类型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RAID类型和特性
●存储介质特性及容量计算
2.2计算机软件知识
2.2.1操作系统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特征和功能
●中断控制、进程、线程的基本概念
●处理机管理(状态转换、同步与互斥、分时、抢占、死锁)
●存储管理(主存保护、动态连接分配、分页、虚存)
●设备管理(I/0控制、假脱机)
●文件管理(文件目录、文件的结构和组织、存取方法、存取控制、恢复处理、共享和安全)
●作业管理
●汉字处理,人机界面
●操作系统的配置
2.2.2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基础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过程调用的实现机制
●各类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情况
2.3系统配置和方法
2.3.1系统配置技术
●C/S系统、B/S系统、多层系统、分布式系统
●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和群集)
●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处理和Web计算)
●事物管理(并发控制、独占控制、故障恢复、回滚、前滚)
2.3.2系统性能
●性能指标和性能设计,性能计算、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2.3.3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指标与设计,可靠性计算与评估
2.4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科学计算、人工智能、远程通信服务等基础知识
●多媒体应用基础知识
3.计算机网络知识
3.1协议和传输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0SI/RM、基本的网络和通信协议)
●TCP/IP协议基础
●传输介质、传输技术、传输方法、传输控制
3.2局域网和广域网
●LAN拓扑、存取控制、LAN的组网、LAN间连接、LAN-WAN连接
●互联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网络性能分析(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和性能评估
●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点
●网络安全(加密解密、授权、防火墙、安全协议)
●远程传输服务
3.3常用网络设备和各类通信设备
3.4网络管理与网络软件基础知识
●网络管理(运行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工具)
4.数据库基础知识
4.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4.2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Client/Server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4.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的功能与特点
●用SQL进行数据定义(表、视图、索引、约束)
●用SQL进行数据操作(数据检索、数据插入删除/更新、触发控制)
●安全控制和授权
●应用程序中的API、嵌入SQL
4.4数据库的管理与控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并发控制
4.5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基本知识
5.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知识
5.1信息化、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开发基本知识
●信息化、信息系统、信息工程概念
●信息系统结构与中间件技术
●知识产权、信息系统、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
●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开发方法概念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基本知识
5.2系统分析设计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
●系统规格说明书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说明书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统一建模语言(UML)
5.3系统实施基础知识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程序设计风格
●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测试设计和管理
●系统转换知识
5.4系统运行管理知识
●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各类人员的职责
●系统的成本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
●系统运行操作(系统控制操作、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
●资源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相关设备和设施管理、文档管理)
●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步骤、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
●分布式系统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
●系统运行管理的标准化
5.5系统维护知识
●系统维护的内容(软件维护、硬件维护、数据维护)
●系统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系统维护方法(日常检查、定期检查、预防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
●按合同维护
●系统维护工作的特点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
●系统维护的组织管理
5.6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系统的技术评价(目标评价、功能评价、性能评价、运行方式评价)
●系统成本的构成
●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性能效益、节省成本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6.信息安全知识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犯罪的防范,网络入侵手段及其防范
●容灾
●加密与解密机制,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安生管理措施
●私有信息保护
●可用性保障(备份与恢复、改用空闲的线路和通信控制设备)
7.标准化知识
●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机构)
●标准的层次(国际标准、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基础知识
8.专业英语
●正确阅读并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
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技术)
1.系统管理计划
1.1确认系统管理要求
●管理级的系统管理要求(长期信息化战略、系统管理所要求的重要事项、用于管理的重要计算机资源)
●用户作业级的系统管理要求(管理范围、管理策略、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计划、管理预算)
1.2明确向用户提供的系统与服务、服务等级与责任范围
1.3确定成本计算与服务计量办法
1.4制订系统运行规章制度
1.5制订长期与短期的系统管理计划
●面向用户的系统管理计划(服务时间、可用性、提供的信息量、响应速度、培训、服务台、分布式现场支持)
●建立系统管理组织与系统运行管理体制
●面向运行的系统管理计划(运行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
2.系统管理
2.1系统运行
●各类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
●运行计划的制订与调整
●运行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消耗品管理、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存档与交付管理
●系统运行管理报告
2.2用户管理
●用户注册管理及其管理方法
●用户管理报告
2.3操作管理
●系统操作指南(系统运行体制、操作员工作范围、操作规章制度、系统运行操作手册)
●作业管理(作业调度管理、作业处理情况检查、作业处理结果检查)
●作业运行的分析改进
●操作员组的管理(划分工作职责、作业交付规则提高操作质量)
2.4计费管理
●计费系统(成本核算与事后支付系统,应付费资源,计费系统的选择)
●计费数据的收集、收集计费数据的工具
●计费单位与计算方法
●事后付费与事前付费的差别以及各种措施
2.5成本管理
●系统运行成本(初始成本项与运行成本项)
●系统运行费预算和决算
●系统运行成本的管理(预算与决算的差别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
●用户方成本
2.6人员管理
●职责系统
●职工教育与培训
●外包管理
2.7分布式站点的管理
●分布式系统常见的问题
●分布式系统的运行管理
2.8采用运行管理系统
●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运行支持系统、远程运行系统、自动运行系统、无人系统操作
●分布式系统中运行管理系统的使用
2.9系统管理标准
2.9.1建立系统管理标准
●划定系统管理标准的范围,确定系统运行标准项目
●运行操作过程标准、工作负载标准
●对监视运行状态的管理
●系统更新管理
2.9.2分布式系统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2.9.3标准的修订
3.资源管理
3.1硬件管理
●识别待管理的硬件
●硬件资源管理、硬件配置管理、硬件资源维护
3.2软件管理
●识别待管理的程序与文档
●软件开发阶段的管理、软件运行阶段的管理、软件更新管理
●程序库管理、软件包发行管理、文档管理
●软件资源的合法使用与保护
3.3数据管理
●数据生命周期和数据资源管理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员、数据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企业级数据管理(数据标准化、数据字典、数据目录、信息系统目录)
●数据库审计支持
3.4网络资源管理
●待管理项目的识别(通信线路、通信服务、网络设备、网络软件)
●网络资源管理(登记管理的准备、资产管理、命名规则和标准)
●配置管理(网络设备配置图与连接图、地址管理、更新管理)
●网络资源维护
●网络管理(网络运行监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审计支持
3.5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管理
●电源设备管理、空凋设备管理、楼宇管理、应急设备管理、分布式现场的设备管理
4.故障管理
4.1故障监视
●设置待监视项目、监视的内容和方法
4.2故障的调查
●收集故障信息、隔离故障、确定故障位置、调查故障原因
4.3恢复处理
●恢复作业的准备、恢复处理的形式
●主机故障的恢复、数据库故障的恢复、网络故障的恢复、相关设备故障的恢复、作业非正常情况的恢复
●故障处理及恢复涉及的有关人员
4.4故障记录与防再现措施
●故障的记录与报告、故障原因分析
●评估与改进故障处理过程、审查类似设备与软件、处理故障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4.5分布式系统的故障管理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问题、故障监视、故障分析、故障恢复
●分布式系统中防止故障再现
5.安全管理
5.1安全管理措施
5.1.1安全管理措施的制订
●安全策略、应急计划、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的项目(威胁的识别、待保护项目)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保险)
5.1.2物理安全措施的执行设备与相关设施的安生管理、防灾管理)
5.1.3技术安全措施的执行(系统安全措施、数据安全性措施)
5.1.4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
●运行管理(信息中心出入管理、终端管理、信息管理)
●防犯罪管理(篡改数据/程序、黑客、窃听、非法数据泄露)
5.1.5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标准与法律法规
5.2安全管理的实施
●运行管理手册、用户手册、安全性检查洁单
●分析研究登录数据、安全性审计支持
●分布式系统现场的安全性
●安全性强度测试
6.性能管理
6.1信息系统的性能评价
6.1.1性能评价标准与方法
●性能评价项目与目的
●评价标准
●性能监视与评价方法
6.1.2性能分析与评价
●性能评价的时机,获取性能评价数据
●性能下降原因分析,改进性能的建议
6.2系统性能管理
6.2.1系统性能评估
●系统性能评估项目(电源、CPU处理速度、主存容量、Cache容量、磁盘容量、磁盘存取速度、通信线路速度)
●当前系统负载、预计系统负载
6.2.2系统性能改进
●性能扩充的模拟(模拟工具、极限性能计算、增加选件)
●改进系统的建议
●系统用户培训
6.3分布式的性能管理
●分布式系统性能及其评价标准
●分布式系统性能管理的因素(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平衡考虑)
7.系统维护
7.1制订系统维护计划
●系统维护的需求(设置系统维护项目以及相应的维护级别)
●系统维护计划(维护预算、维护需求、维护管理体制、维护承诺、维护人员职责、维护时间间隔、设备更换)
●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
7.2系统维护的实施
7.2.1维护工作流程
7.2.2软件维护
●各类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合同开发的软件,市场购买的软件)的维护
●软件维护的合同,系统集成与维护的合同
7.2.3硬件维护(硬件维护的合同,硬件备件及其保存)
8.系统转换
8.1制订系统转换规划
8.2设计新系统运行体制
8.3系统转换的试验
●分析系统转换的影响、选择可用的系统、选择验证项目、设置评价标准、转换系统的准备
●转换实验
●转换实验结果的评价及转换工作量评估
8.4系统运行的试验
●临时(并行)运行的试验与评价、正常运行的试验与评价
8.5执行系统转换
8.5.1制订系统转换实施计划
●确定转换项目(软件、数据库、文件、网络、服务器、磁盘设备)
●起草作业运行的临时规则
●确定转换方法(立即转换、逐步转换、平台切换)
●确定转换工作步骤和转换工具
●撰写转换工作实施计划和系统转换人员计划
8.5.2系统转换的实施
8.5.3系统转换的评估
9.开发环境管理
●开发环境的配置、开发环境的管理、分布式系统中开发环境的管理
10.与运行营理有关的系统评价
10.1评价项目
●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时机(系统规划时、系统设计时、系统转换时、系统运行时)
●设置评价项目(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运行)
10.2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标准
●性能(事务处理响应时间、作业周转时间、吞吐量、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台响应时间)
●系统运行质量(功能评价,稳定性评价、可用性评价、可维护性评价)
●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运行成本、系统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10.3系统改进建议
●修改或重建系统的建议,改进系统开发方案的建议
10.4分布式系统的评价
11.对系统用户的支持
●对用户提供的支持(支持的范围、向用户提供的服务、服务结果的记录、对用户的培训、服务台)
●处理用户的新需求(标识用户的新需求、对系统改进需求进行管理)
●对潜在用户的咨询服务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猎考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方免费复习资料内容介绍:2023年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学习计划
格式:DO大小:2516.63KB 抢分利器---网工考试知识点明细
格式:ZIP大小:1029.5KB
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知识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信息管理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管理的定义   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IM信管)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和人文的方法和手段以便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信息流和正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状态和运动属性的表现形式。“事物”泛指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信息一般经由两种方式从信息产生者向信息利用者传递。一种是由信息产生者直接流向信息利用者,称为非正规信息流;另一种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称为正规信息流。   所谓信息管理,是指对人类社会信息活动的各种相关因素(主要是人,信息,技术和机构)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微观上对信息内容的管理——信息的组织,检索,加工,服务等,又包括宏观上对信息机构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通过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工作过程。既有静态管理,又有动态管理,但更重要的是动态管理。它不仅仅要保证信息资料的完整状态,而且还要保证信息系统在“信息输入一信息输出”的循环中正常运行。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人类思想的进步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趋势。   信息管理的基本过程   信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都在与信息打交道。现代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很少同“具体的事情”打交道,而更多地是同“事情的信息”打交道。管理系统规模越大,结构越是复杂,对信息的渴求就越加强烈。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要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步调,各要素之间必须能够准确快速地相互传递信息。管理者对组织的有效控制,都必须依靠来自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如同人才、原料和能源一样,被视为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了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前提,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一切有效的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管理。   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信息收集就是对原始信息的获取。   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   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   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经过信息内容的处理,输入的信息才能变成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被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管理在烽火猎头这样的猎头公司也一样很重要。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有的并非使用完后就无用了,有的还需留做事后的参考和保留,这就是信息储存。通过信息的储存可以从中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重复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企业和组织要求信息处理的数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超快。为了让管理者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及执行之后构成真实的反馈,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和高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技术设备,通过自动化通信网络,与各种信息终端相连接,利用完善的通信网,沟通各方面的联系,以保证迅速、准确、及时地收集情况和下达命令。   信息管理的特征   (一)管理特征   信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因此它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例如: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等等,这些在信息管理中同样具备。但是,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类型,又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1、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2、信息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有其自身的管理,同时支持其他管理活动。   (二)时代特征   1、信息量迅速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以至信息大量产生。同时,信息组织与存储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储存积累可靠便捷。   2、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快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处理和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3、信息的处理方法日益复杂   随着管理工作对信息需求的提高,信息的处理方法也就越来越复杂。早期的信息加工,多为一种经验性加工或简单的计算。加工处理方法不仅需要一般的数学方法,还要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和人工智能等方法。   4、信息管理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信息管理的知识整理

   1、数据:   数据是客观实体属性的反映,是一组表示数量、行为和目标,可以记录下来加以鉴别的符号。   数据,首先是客观实体属性的反映,客观实体通过各个角度的属性的`描述,反映其与其他实体的区别。   数据有多种形态,我们这里所提到的数据是广义的数据概念,包括文字、数值、语言、图表、图形、颜色等多种形态。    2、信息:   信息和数据是不可分割的。   信息来源于数据,又高于数据,信息是数据的灵魂,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也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使用信息的目的是为决策和管理服务。    3、信息的时态:   信息的过去时是知识,现代时是数据,将来时是情报。    4、信息具有下列特点:   (1)、真实性   (2)、系统性   (3)、时效性   (4)、不完全性   (5)、层次性。    5、系统有如下的特征:   (1)、整体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层次性   (5)、环境适应性。    6、信息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信息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信息的组织由信息系统完成,信息系统是收集、组织数据产生信息的系统,我们可以给信息系统如下定义:   信息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以系统思想为依据,以计算机为手段,进行数据收集、传递、处理、存储、分发,加工产生信息,为决策、预测和管理提供依据的系统。

计算机信息管理主要学什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主要学数据库应用技术,电子商务,C程序设计,硬件组装与维护,企业资源规划ERP原理信息资源管理,Web服务器的架设与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网页设计,Java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SQLServer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各个学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专业都有所不同信重计算机技术涉及管理范畴确切的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类信息管理。本专业培养德,智,理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信息管理,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信息管理人才。


信息存储在信息管理学基础第几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信息、档案、知识、文献等相关概念;信息化与信息社会;信息管理及其发展。参照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722)(1)信息、档案、知识、文献等相关概念:【p5】1)信息:信息(本体论) :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认识论) :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2)档案:一般地,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3)知识: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学习、劳动等实践活动,实现从无序到有序、有序化的过程。4)文献: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物理载体,通常表现为出版物。由知识内容、符号、物理载体等构成,以书籍、期刊、年鉴等为载体。(2)信息化与信息社会:【p14、p17】1)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的现象被称为信息化。2)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的新形态。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称为较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称为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3)信息管理及其发展:1)信息管理 【p19】1.定义:信息管理的实质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是信息由信息生产者直接流向信息利用者)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2.信息管理领域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的学科。围绕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学科领域,如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用户、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法学等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和解决社会信息流的控制问题,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学科群。3.对信息管理研究现状,主要是从技术角度(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 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从行政和法律角度(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来研究。4.信息管理的目标:信息管理的目标的确定需要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最终受到各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1)总目标: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充分发挥作用。2)分目标:1.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2.信息利用分目标;3.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2)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p29、p31、p33、p39】1.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产生和长期存在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2.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3.资源管理阶段:取代过去单纯以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主张对信息资源要运用技术、经济、人文的手段,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管理,即管理特征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式的可控的个性化的实时的管理。4.知识管理阶段: 知识管理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知识管理的主要且标是改善组织或机构获取、共享和利用知识的能力。(4)社会信息化【扩展】1.定义: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2.层次: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是一个由内圆到外圆逐步渗透扩散、发展的演变过程。1)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而实现的生产工具信息化:2)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而实现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3)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它设施而实现的社会生活信息化3.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也带来了国际社会新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1992 年,克林顿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则提出了“曼陀罗”计划与其抗衡。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了使其经济尽快进入发达经济之列,把加速信息化进程作为超常规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4.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1)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 2)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 3)企业信息化阶段: 4)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目前,发达国家正处于社会信息化的第三阶段,并正向第四阶段过渡。


谁有新版的《信息管理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的参考答案?谢谢

信息管理概论形成性考核册(2008-11-06 12:34:08)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电大作业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信息:信息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体现,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之中。  2、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共享性是指信息能同时为多个使用者所利用,它不会因为使用者的增加而使每个使用者获得的信息减少。  3、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  4、经济信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并为经济活动服务的信息。  5、经济信息系统:由经济信息源、经济数学方法、经济信息处理器、经济信息处理器、经济信息管理者、经济信息用户构成的综合体。  二、问答题  1、信息的三个层次是什么?各自回答什么问题?  答:信息的三个层次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所回答的问题是:事物存在的方式,运动状态或变化是什么。语义信息所回答的问题是:事物的这种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含义就什么。语用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信宿所收到的信息含义是什么价值或效用。  2、信息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学习指导P15 问答题第10题  1)帮助人们提高对事件的认识,减少活动的盲目性。  2)是人类社会一切有组织活动的纽带。  3)构成生产力的一个要素。  4)是世界的第三要求与资源  5)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3、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经济管理管理分为哪几个屋次?  答:基本职能:目标,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也称战略管理;中层管理,也称战术管理;基层管理,也称事务管理。  4、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哪些?  1.信息是企业活动的基础  2.信息是管理的工具  3.信息是经营决策的依据  4.信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5、经济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什么?学习指导P32 问答题第15题  答:可归纳为及时、准确、适用、完整和经济五个方面。信息处理及时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信息的收集、记录要及时,二是信息的加工、检索、传递要快。  信息处理准确性,首先是原始数据要准确;第二是要进行正确的加工处理;第三是传递要准确,排除传递中的干扰,保持信息的真实性。  信息处理适用性,包括数量适当、格式易懂、针对性强、直接可用等方面的要求。  信息处理完整性,主要是要使各级管理人员掌握与工作和决策有关的、全部主要的信息,以便其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与权衡,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  信息处理经济性,信息处理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技术上、经济和运用上的可行性分析,要讲经济效益,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适用性和完整性,必须建议在经济性上的基础上。  6、经济活动中一般有哪几种流?信息流起到什么作用?学习指导P32 问答题第7题  答:在经济活动中,一般有物流、货币流、人员流、事务流和信息流。  信息流主要指信息的流动。信息流总是伴随着其它流而产生,并以此来调节和控制其它流的数量、方向、速度,使之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运动。其它流是单向不可逆的,信息流则要求有反馈,是双向运动的。  7、为什么说信息是企业活动的基础?学习指导P32 问答题第10题  答:任何企业,不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管理活动,都是构成企业的六要素的活动。这些要素的运动形成两种主要流:物流和信息流。物流体现了企业的基本业务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运动过程。但是,企业物质的每个运动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流引导、指挥着物流,规划和调节物流的目标、方向、数量、速度,使物质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有效的运动。信息流在整个企业的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它的通畅与否不仅决定生产活动能否正常进行,而且决定管理活动是否有效。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始终贯穿着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信息是企业活动的基础。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信息工作:一切单位为满足生产、经营、决策与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信息活动。  2、信息工作评价:对信息产品和价格进行衡量或对信息进行效率和效益分析,从而检测工作实际效果。  3、信息管理: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加工、排序、保存等系列工作。  4、信息安全:贮存的信息资料要妥善管理,做到不被破坏或丢失,保证信息资料的完好、安全。其安全性包括防尘、防潮、防失真和保密等,使信息资料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失去价值。  5、信息政策:信息政策是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根据需要制定的有关发展或管理信息事业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它是调整国家信息实践活动并借以指导、推动整个信息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问答题  1、影响信息工作的两大因素是什么?学习指导P46 问答题第2题  答:影响信息工作的两大因素是社会信息形态和企业信息意识。企业信息意识在信息需求及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一个信息意识很强的企业,有可能获得其它企业所忽视的重要信息;相反,对于信息意识较弱的企业来说,即使信息即时可取,也难以认识到关键性的信息。企业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信息利用的及时性、充分性、和恰当性,关系到决定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2、与国外交流信息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答:既要避免泄露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侵害国家主权、政治和经济效益。又要避免所流通信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同时还要防止发达国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以及损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发生。  3、简述信息评价工作的内容及其意义?学习指导P46 问答题第9题  答:信息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工作效率和效益两个基本方面的评价。  1)对信息工作效率的评价:从信息服务工作的角度评价着重以下方面,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方便性、全面性;从信息工作的管理角度评价可以从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管理效率、对信息工作进行经核算。  2)对信息工作效益的评价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方面。信息工作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全的系统分析方法。  对信息进行效率和效益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可以弥补“市场缺陷”  4、如何评价信息工作的效益?学习指导P46 问答题第10题  答:对信息工作效益的评价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方面。对于直接效益,由于比较直观,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于间接效益来说,定量评价往往比较困难,因紫可以采用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通过信息使用者的全面调查和企业管理效果的多因素分析得出结论。  5、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学习指导P64 问答题第2题  答: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直辖市一致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充分发挥作用。  分目标是为了保证总目标的实现而对其进行的分解,主要包括:  1)信息资源开发目标;  2)信息资源利用目标;  3)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目标。  6、信息政策与信息立法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信息政策与信息立法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从性质上讲,信息政策是一种行政手段,  而信息立法是法律手段;从作用范围上讲;信息政策动态性和针对性比较强,变异性大,其作用范围一般比信息立法小);从强制性上讲,信息立法是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和执行的强制性,而信息政策则无法提供执行的强制性;从可操作性上讲,信息立法能够合理、准确地规定信息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通过具体法律条款规定经费、机构、人员等的比例和条件,使之具有可依据的准则和方法,而信息政策仅仅是一个总的指南和准则,比较笼统抽象,可操作性差。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收集:按信息系统所确定的要素,选取目标系统数据的过程。  2、普查: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进行的逐一无遗漏的专门调查。  3、复合标志组:按一定标志分组后,再按另外的标志去把区分的各组进一步分为更细的组,形成一种分层次的结构。  4、混合标志组:混合采用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类型的分组标志。  5、信息预测:信息预测是信息产品开发方法论之一。它是指在综合大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归纳总出信息资源所表现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  6、企业实体法:依据企业有大量实际客观存在的东西,而联系这个实体的生命阶段就有各种数据。  7、企业过程再工程: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谋求企业当代的关键性能指标能获得巨大的提高。  二、简答题  1、简述信息收集的任务和意义?学习指导P85 问答题第2、3题  答:信息收集任务就是把用数字符合、理化参数、自然语言所表示的,在时空上分散的,有关目标系统(管理对象)的直接情况或原始数据集中起来,并按照特定的目的,通过特定的方法归纳成若干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参量或指示。  信息收集的意义:1)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助和支持是通过信息收集来实现的。  2)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的前提和基础。  3)与信息存储、传输和加工相比,信息收集的工作量大,费用较高。  2、什么是信息筛选?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学习指导P85 问答题第6题  答:信息筛选就是对各种途径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选择,其实质是对信息进行的监测与估计。信息筛选包括:1)重新分析信息需求,根据信息需求决定信息的取舍; 2)剔除不必要的重复信息,以减少存储与利用的困难;  3)检查时间,舍去陈旧的、过时的信息;  4)评价效用,淘汰使用价值不大或无效的信息;  5)对于含义不清或混乱的资料,应舍去或再收集。  3、信息产品开发的策略是什么?学习指导P85 问答题第14题  答:信息产品的开发的策略是:选准目标市场,保证高智力投入,紧跟技术进步,确立竞争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和争创名牌产品。  5、怎样才能正确执行战略规则?  答:1)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2)将规划活动看着一个连续的过程;  3)激励新的战略思想。  6、简述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步骤?学习指导P102 问答题第5题  答: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 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 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4)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 5)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7、简述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答:1)任务下达和准备工作;  2)动员会  3)定义企业过程  4)宣言数据库  5)分析企业系统关系  6)确定经理的想法  7)评价企业问题和收益 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生命周期法:作为一个软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有生命周期,它是指从提出请求开始,经过调查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 2、直接转化法:就是用新系统直接代替原来的旧系统,是一次性的全部取代,这中间没有过渡时间。 3、控制论:一门研究系统共同控制规律的科学。 4、信息论:一门研究通讯和通讯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和信息传递的科学。 5、信息网络:是人们开发获取、加工、再生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术设施体系,由采集信息的现代传感与测量系统、传输信息的现代通信系统、处理和再生信息的高性能计算机与高级智能系统,以及使用信息的先进控制与显示系统组成。 二、问答题 1、新型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1)跨平台运行:即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各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2)支持多种数据库: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后台数据库进行直接的存取操作,实现数据在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传递与转换。3)系统高度集成:可以实现数据高度共享和系统的高度集成。4)结构模块化:保证各子系统及其各项功能以及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5)分布式应用系统: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6)支持Internet应用和电子商务: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7)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大规模的系统、分布式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系统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8)面向个性化的设计:在输出界面、运算公式、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方面给用户足够的空间,允许用户通过设置建立符合需求的应用系统。9)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在管理系统中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10)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 2、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项目管理是管理人员用来保证有效完成项目开发的一种技术,它主要包括任务安排,工作进度计划,资源和利用费计划,人员培训,定期检查评审,制定文档等,涉及到计划、组织与控制。 3、控制论和信息论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信息与控制论都是研究信息与控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信息论是控制论的理论基础。在一切自动控制系统中,各种控制都需要信息,为了使系统地保持或达到预定的状态中,克服不确定因素,达到预定的目标及实现某种控制的功能,都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彼此的关系是难以截然分开的。 4、信息反馈的作用是什么? 答:1)进行有效控制及有机协调。2)及时调整计划与决定,提高决策效益性。3)提高信息质量。 5、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主要区别在于信息传播处理和服务方式的变化,而不是信息内容的变化,工业社会是以机器为中心的商品社会,信息社会是以网络为中心的服务社会。 6、什么是信息服务?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信息服务就是信息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时地将整序后的信息以用户方便的形式传递给用户的活动。信息服务是信息工作的核心,是连接信息与用户的桥梁,是联系信息与信息需求,使两者达到动态平衡的桥梁。信息服务的意义和作用:社会的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的主要特征之一。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信息的交流和有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使信息发生效应。信息服务是直接获取用户反馈信息的渠道:信息服务的效果是衡量信息工作整体质量的主要依据。信息服务是研究信息机构工作范围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向的依据:服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机构的多样性,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推动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7、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 答:1)用户参与系统的开发,用户的需求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用户直接参与相应的开发工作,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及时发现并得以纠正,开发出的系统的功能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2)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信息系统是自顶向下开发的,首先在保证全局正确的前提下,再考虑局部的问题,经常采用整体协调、综合技术、总体规划的方法。3)按照工程的观点,在开发时,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制定开发系统的标准规范和系统开发的环境与工具,并对各阶段设计成果产生相应的文档资料。4)充分考虑到亲系统的前瞻性。5)提供新系统与现有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

上一篇:广州香山公园

下一篇:祖玛的复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