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平利县属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东邻湖北省竹溪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西连陕西省岚皋县,北靠汉滨区、旬阳市,居秦、鄂、渝三省市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介于北纬31°37′—32°39分、东经109°—109°33′之间,总面积2647平方千米。平利县位处巴山北麓,属亚热带气候带,华中气候区,四季气候分明,其主要特征是冬季雨雪稀少,晴冷干燥;夏季多雨多有伏旱,高温高湿;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最高气温19.5℃,年平均最低气温9.8℃,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4.9℃,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40.7℃(2002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14.6℃(1991年12月28日)。风景名胜:1、天书峡景区:位于平利县八仙镇和正阳乡境内,与安康市镇坪县、岚皋县及重庆市城口县接壤。总面积200余平方千米,包括天书峡、龙洞河和太阳坪草甸三个景点。天书峡景区属自然封闭的原始森林区,独特的冰川及喀斯特地貌造就了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优美的传说赋予景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陕南地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品牌景区。天书峡景区位于安康-平利-神农架-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207省道横贯景区全境,景区内原始森林、峡谷瀑布、高山草甸、天池、石林、溶洞独具特色,有陕南“九寨沟”之美誉。 2、女娲山景区:女娲山景区位于平利县中部的女娲山,西距安康市30千米,东距县城15千米,景区面积6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5%。专家考证此山是女娲圣母的治所,有女娲墓、女娲庙、玉皇宫、火神庙、舍利塔群、武皇太子坟等古遗迹尚存。女娲山自然风光秀美,“女娲云海、女娲日出、中皇晴雪、松林听涛”等生态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景区的自然价值、文化价值都很高,加之交通便利,是规划中平利县生态旅游的核心景区,也是安康市范围内的一座始母圣山和文化名山。
平利县属于哪个市
平利县所属城市:安康市。平利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东邻湖北省竹溪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西接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接陕西省汉滨区旬阳县,陕、鄂、渝三省交界,是典型的省际边境县。距县城安康市区76公里,距省会453公里。
平利县是“女娲故里”,拥有生态茶园15万亩,绞股蓝3.8万亩,是中国第一个产绞股蓝的县,也是西北名茶县。
平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侧,大巴山弧形构造东缘,属秦岭地层区。它的地形北宽南窄,像一个不规则的倒三角形。按水平距离,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60公里。
平利县的经济
平利县是陕西省边远贫困山区之一,其中耕地面积37.8514万亩,并具有发展林特生产的各类资源。解放前,由于土地是封建私有制,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旧政府不重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缓慢,栽培技术粗放,农村经济落后,1949年粮食亩产44.5公斤,人均占有粮食88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结束了封建压迫和反动统治的苦难史,实行反霸减租,土地改革,发展互助合作运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改革农机具和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布局,引进培育良种,实行科学种田,提高抗灾能力。1990年粮食亩产161公斤,比1949年提高2.62倍。粮食总产98313吨,比1949年提高2.92倍,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566.80万元提高到1990年的20405万元,增长35倍。大牲畜由1949年的6778头发展到1990年的14917头,增长1.2倍。 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36.9187万亩,比上年下降7.62%。全年粮食产量6.9502万吨,比上年下降12.98%。其中:夏粮产量2.089万吨,下降3.01%;秋粮产量4.8683万吨,下降14.53%。 平利县手工制品始于秦汉,主要有砖瓦、石灰生产。清乾隆后,铁竹木农具制造及纺线织布业迅速发展。道光年间,开始出现油坊、纸厂、锅铧厂等作坊。民国前期,手工业继续发展,“每年输出桐油三十余万斤,漆油十余万斤,皮纸数千捆,生丝数百斤”,“社会经济胥持此为基础”。抗战爆发,手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内战期间社会动乱,手工业每况愈下,1949年全县仅存手工业和私营工业278家,从业人员674人,总产值为30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平利县委、县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工业生产,1953年全县有个体手工业、私营工业316家,从业人员424人,总产值67.33万元。1954年8月,开始对个体手工业、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基本实现手工业合作化,全县共建集体工业企业52个,从业人员905人,工业总产值102.38万元。1958年开始“大办地方工业”,到1960年全县创办工业企业达30个(含国营企业13个),职工1712人,总产值上升到303.46万元。由于发展过快,经济效益很差。1961~1963年通过“关、停、并、转”,共保留工业企业19个(含国营企业5个),职工377人,总产值65.95万元。1968年总产值下降到64.67万元。70年代,平利县工业有较大发展,截止198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含乡镇企业)67个,职工1912人,总产值781.95万元,实现利税76.15万元。80年代,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新建一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崛起,使全县工业生产出现崭新局面。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值达1588.1万元。1989年工业生产有所滑坡。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4773亿元,实现增加值11.77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GDP的40%,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户。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拉动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