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月全食?
红月亮形成原因
狭义的“红月亮”是发生月全食时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月全食时,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并不是从空中消失,而会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被俗称为“红月亮”。这是由太阳光波透过地球大气层照射到月球上形成的。
广义的“红月亮”随时都可能发生,在平时月亮很低、在地平线附近的时候,它所反射的太阳光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就可能产生“红月亮”。
狭义的“红月亮”是发生月全食时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就会发生月全食,和日全食时天空一片漆黑不同,此时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并不是从空中消失,而会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被俗称为“红月亮”。
红月亮 - 成因
月全食时“红月亮”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照射到月面上的暗红色太阳光。
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黑月亮”,换句话说,看不到月亮。但是地球的大气层成为一个折射体,让“擦肩而过”的太阳光方向发生了偏折,这部分阳光投向原本的“黑月亮”,于是月亮变得漂亮和梦幻了许多。
当阳光从地球侧面的大气中穿行时,先从空间进入大气层,然后,又由大气层进入空间,期间产生了两次折射,如同光线透过凸透镜的原理,向地心方向偏折的聚合光线照到月亮上去了。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 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
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不容易被地球大气层散射,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铜色。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
月全食是什么意思?
月全食(total lunar eclipse),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指在农历十五、十六,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中间并成一线,太阳的光完全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球上的时候发生的。[1]
2021年5月26日晚,中国大部分地区当晚只要天气晴朗,就会看到今年第一次月全食。此次月全食恰逢最大满月,堪称“超级月全食”。
中文名
月全食
种类
月食的一种
形成原因
月亮、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
现象
月亮表面昏暗
发生时间
农历十五、十六
过程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观测方法
双筒望远镜或者天文望远镜
什么是日全食月全食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日全食和月全食最大的区别就是,日食发生在白天,月食发生在晚上。日食是月亮夹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投下的阴影形成日食,月食是地球夹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地球遮挡了太阳照射到月亮的光线,形成月食。日食、月食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地球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其二,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如何解释日全食和月全食的区别?
日全食和月全食的区别主要有概念不同、发生周期及发生时间不同,影响不同,二者区别较为明显。一、概念不同1、日全食:日全食是四种日食中的其中一种,当太阳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阳圆盘被黑色的月球阴影遮盖。2、月全食: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二、发生周期及发生时间不同1、日全食:虽然平均每18个月地球就可以有些地区会发生日全食,但日全食仍是很罕见的。据推算,在任何一个地点须平均要间隔370年才能看见一次日全食。日全食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7分31秒,而一般都比较短2、月全食:每年全球至少发生两次月食。相比于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月球由进入至走出地影)是十分长的,平均需时数小时。三、影响不同1、日全食:发生日全食时,当地的温度通常会下降至少20度。当99 %的太阳表面被覆盖时,能看到的晨昏蒙影现象。2、月全食:月全食对于靠太阳照射太阳能帆板供电的人造天体有一定的影响。2007年10月24日升空的中国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就在2008年2月底面临首次月全食的考验,迎接暂时的“能源”危机和低温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