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网

时间:2024-08-25 01:47:19编辑:莆田seo君

汉字起源于哪里?

传说汉字起源: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文字。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将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国系、秦系四系。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钜细靡遗描绘意象的方式往简化成容易纪录刻画的方向变迁,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也称为古文字。

汉字的起源在 哪里呀?

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然而,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仓颉造字说”。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书契”是指刻写在陶坯或甲骨上的文字。原始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是“八卦”、“结绳”、“书契”。因此,在汉字起源的诸多说法中,以“仓颉造字说”的影响比较大。《荀子》、《吕氏春秋》和《韩非子》等古文献,也都肯定了“仓颉造字说”。第二种说法是“陶器刻符说”。仰韶文化陶器记事符号被发现后,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具有汉字性质的符号。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带有记事符号的陶器。大汶口文化陶器的一些刻符被解读为戍、斤、斧、炅、旦等字。因此,人们认为,中国汉字起源于陶器刻符。第三种说法是“殷商甲骨文说”。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文字在殷商时才出现——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因此,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现在已知用于记录成句语言系统的最古文字。在商代,甲骨文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规范化。它不仅在语法结构上为先秦书面语言奠定了雏形,而且在字形上也跟西周、东周、秦、汉文字一脉相承,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范文澜也持这种说法。第四种说法是“夏代起源说”。郭沫若认为,像其他事物一样,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更应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为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所以其产生至少应在商以前1000年左右,因此中国文字应该是起源在夏或夏之前。已进入阶级社会时代的夏应该有文字,至少应该有原始文字。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都载有明确的先王、先公世系。它所依据的肯定是古代文献的记载。也就是说,用于记录历史的、开始与语言相结合的文字系统在夏启时代已经出现。但是,这仅仅是推测。因为在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确凿无疑的夏代文字。中国文字究竟源于何时,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谜。

汉字起源

传说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当前汉字的起源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6200年前的贾湖遗址的龟甲符号,再到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最后到春秋战国与秦朝的籀文、小篆。
汉字在古文中只称“字”,为与少数民族文字区别而称“汉字”,指汉人使用的文字,后者称法在近代才开始通用,为日文借词。在元朝之前的中国,因为是东方世界少数的大国之一,没有与他小国区分的必要,多称呼为“字”或“文字”。


浅谈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其演变包括文字结构的演变和文字形体的演变,它们不仅与时代有关,也与国家或区域、文字用途、书写材料等等的不同都有关系。汉字的形体,是指的文字的书写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体。 人们一般习惯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今文字。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一般用于占卜的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远在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陕西省长安县花园村遗址就已发现了甲骨契刻符号。现已发现的商代甲骨,约有十余万片,有字甲骨总数在62000片左右,整理出单字3978个。现能识读确认的甲骨文有900多个,多为较常用字;不能识读确认的有3000多个,多为人名、地名、族名等专名字。 2、金文: 金文,是指先秦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铜为金,固得此名,实为铜器铭文的省称。青铜器中,乐器以钟最多,礼器以鼎最多,一般用钟鼎代表古代青铜器,故又称钟鼎文。其中凹下去者称为阴文,也称作款,款是空的意思;而凸起来者称作阳文,也称为识,识是标志的意思。合称款识。至今刻铸有铭文的先秦青铜器,已出土8000多件,上有不重复的单字3000多个,可识读者在1800字左右。 3、大篆: 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笔画更加线条化,文字逐渐走向定型。 4、小篆: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秦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了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统一文字,以改变战国时期文字异形的纷乱局面。小篆文字形体定型化,一般每字只规定一种统一的写法,废除了古文字许多旧有异形字。字体进一步符号化。字形向着简化的方向发展。 5、隶书: 隶书,是在战国晚期的秦国以篆书的草率写法即俗体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较篆书简便易于书写的字体。这种字体开始时专供秦代的狱卒使用,故称隶书。隶书汉字形体上全面符号化,即完全抛弃了古汉字的象形因素,使文字变成纯由笔画组成的符号,失掉了原有的象形和以形会意作用。例如:鸟、马、鱼、燕,小篆多少还有象形的遗意,而隶书把鱼和燕的尾巴与鸟和马的足、尾都改为四点,原形再也看不出来了。彻底笔画化,即解散篆体,改圆转的笔画为方折或截断了的笔画,把字形分解成若干基本笔画的积累,逐渐形成点、横、直、曲、撇、捺、挑、钩等几种笔画。 6、草书: 草书,是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今文字字体。草书之“草”是草率的意思。常见的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草书由于难写难认,不便于使用和流传,加上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汉字的结构体系,使其失去了交际的作用,故一直是辅助字体,不能正式使用,只作艺术品供人欣赏。 草书由于笔画比其他字体简单,故对后来的汉字简化影响很大。今天所用的简化字中就有许多草书楷化来的变体字,可见草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7、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直到今天,还是日常写信、记录、起草文稿等时运用得最广泛的手写体。 行书的特点是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篆、隶、楷、草各种字体,均各有一定之规,惟独行书,却没有一定的规则。如果写得规矩一点,楷书成分多的,就叫行楷或真行;写得放纵一些,草书成分多的,就叫行草或草行。晋人王羲之,历代推为书圣,公认其《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8、楷书: 楷书,是由汉隶经过简省演变成的一种字体。本名正书或真书,唐以后改称现名。楷,指法式,即规格整齐,可为楷模的意思。 人们多认为西汉末年已有楷书的萌芽,魏晋南北朝是楷书逐渐趋向成熟,隶书逐渐趋于消亡的阶段,至于现在通行的楷书,其风格大体上是由唐代书法家的作品所奠定的,唐人楷书完全革除了南北朝楷书中残存的隶书遗意,因而唐代楷书才完全成熟。 楷书的主要特点是形体方整,横平竖直,笔画清楚。 楷书同汉隶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字楷书比汉隶简化,隶书有的还残留一点儿篆书的结构、笔画,而楷书却没有了。二者主要区别在于笔形不同,汉隶长横有波势,而楷书没有,汉隶的长横和捺最后要上挑,而楷书则不然。

上一篇:三国英杰传

下一篇: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