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三部曲的影评啊
1.《蓝》
《蓝色》是波兰籍世界级导演可尔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继其探讨当代人道德困惑的鸿篇巨制《十诫》后的又一力作——《蓝·白·红》三部曲的第一部。《蓝·白·红》三部曲的创意来自于法国国旗的颜色,它们分别象征着自由、平等和博爱。本片导演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把视角探入了“自由”的深层涵义中。该片获得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最佳女主角奖、摄影特别奖等诸多殊荣。
《蓝》是一部法国影片,获十项国际大奖。在我们的心目中,法国影片都是非常浪漫的,有众多出身平微灰姑娘的美梦成真,有频繁的约会热爱场面。但是,蓝绝对没有这些,蓝自始至终都基调低沉,沉得令人发闷。但在这极度的沉闷之中,却有一条有关生命的主线,非常模糊,时隐时现。
这部片子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如此细腻传神的人物心理刻画。我们看到在如此非常环境中一个人如此真实坦露的心理过程。
这部片子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成功之处在于:语言很少、气氛低沉情况下的人物心理刻画。通过很多无声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将心理活动展示出来。整片没有一句诉说心理的语言,譬如“您不要太难过”等。
另外在制作上,本片有许多优秀的细节。我们看到,当一部片子主题、形象、风格都定位之后,优秀导演可在这个框架之下可做很多有意义的手法创新,这些能加强片子的表现力。
2.《白》
与宿命感伤,温情弥漫的《蓝色》相比,作为《蓝.白.红》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白色》显得幽默诙谐得多了,但是主题内涵的相似性,同样使该片承载着一种“黑色幽默”的意味。
波兰理法师卡罗尔被法国妻子抛弃,他回国后发迹又骗回了妻子的芳心。影片情节表面上看似演泽着一对异国男女的爱情悲欢,但其实质却满含着男主人公对人的尊严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也正符合了白色象征平等的内涵。
男主人公被妻子抛弃,出于人的自尊,他奋发图强。这种追求平等权利的愿望本无可厚非,但是,影片创作者的目的并非如此单纯,他们站在哲学的阶梯上,用带刺的针头探入了人性的深处。
应该说,卡罗尔追求平等权利的初衷是令人奋进的,但是他一旦事业有成,却用其作为手段,打着平等的幌子来进行预谋已久的报复,这是十分可怕的。他的复仇心理使他骗回前妻,在骗取了她的真心后又谋害她入狱。这种常人的复仇心理本来也是正常合情的,但是,复仇的心理演变成了疯狂的毁灭,那无疑令人惊惧的,象征着平等的白色已被现实的龌龊玷污,新的所谓的“平等”却是在冷酷的情境中达成。这对并非无爱的男女之间的复杂冲突,鲜明地表现了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在“黑色”味颇浓的戏剧性情节中,我们可以隐隐地感受到导演对人性,对平等的独到理解和深入探究。其实,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讲,卡罗尔与多明妮戈这对异国男女之间的情感冲突,在“平等”的命题中也蕴涵了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反差与碰撞。影片女主角多明妮戈由法国女星朱莉·德尔比扮演,她与以往塑造的人物十分贴近——外表傲慢, 内心却狂热似火。 此外,朱莉的面色足够苍白,这也正符合了影片《白色》 的不加滤色镜的写实风格。
3.《红》
作为《蓝.白.红》三部曲的压轴戏,“红色”象征着博爱。
影片《红色》描绘了众多人物间的复杂纠葛:热恋中的学生瓦伦丁总被对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发现了他的恋人在与其他男子缠绵;命运中的偶然又将窥听他人隐私的退休老法官卷入复杂矛盾中……
该三部曲的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尝言“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而我们是可以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他的这番话是可以引导我们去窥探《红色》的底蕴的。
女学生瓦伦丁和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都是真爱的化身,他们忠诚,热烈地深爱着自己的恋人,但是,各种矛盾和丑恶现实不断打击着他们,使他们或压抑或痛苦。其间,又有那爱听他人隐私的老法官也在为往昔的感情创伤而苦苦哀叹。经历了一连串事故变迁,瓦伦丁终于和奥古斯特逐渐建立了感情……
影片中的偷窥、窃听、背叛、报复等人物行动十分接近于基氏的前作《十诫》,在道德内涵上,该片综合了《十诫》乃至《蓝色》与《白色》的全部含义,这些看似离奇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已成了导演流露极富哲理意味的主体意识,表现当代人生存状态的信号了,它们的底蕴也因此是很值得观众去挖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电话不仅不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相反却常常令人陷于猜忌和困顿之中。密如蛛网般的电线的两端的人们,常常会借助话筒来伤害对方,彼此遭受创痛。这也正是这一世界级导演的又一个深遂的见解了。
附《蓝·白·红三部曲》剧情介绍:
1.《蓝色情挑/蓝·白·红三色之蓝色/三色:蓝》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毁灭的同时,她又无可奈何地面临一次新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又会给她怎样的选择呢?听着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时时浮现在眼前,痛苦总是缠绕在她心头,使她无法超脱。但是,她又必须摆脱痛苦,于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乐稿,以期抹去种种回忆,其中也包括着一份她一直心存着的疑问。
偶然的机会中,一份乐谱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奥利弗的手中。他出于好意将此乐谱在媒体中广为传播,并无意中将这乐谱创作的原由告诉了朱莉。朱莉得知了这份乐谱确与一名女子相关,自己多年的怀疑终于得到了证实。知晓逝去的丈夫生前对她有不忠行为,朱莉痛创的心头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今后的信念又在哪里呢?奥利弗并未料到自己的好心会给朱莉带来这样的恶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帮助朱莉重新面对人生。但是对于朱莉来讲,奥利弗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在猜测中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展开了……
2.《三色之白/白色情迷/蓝白红三部曲之白色》
卡罗尔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兰籍理发师,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变得萎靡不振,无意间时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轻任性的法国妻子多明妮戈。她对丈夫的冷漠感到愤怒,于是以婚姻有名无实为理由到法院请求离婚。离婚目的没有达成的多明妮戈烧毁了卡罗尔的发廊使他沦落街头。此时,只有一只皮包和一张美发师证书的卡罗尔唯一的目标便是回到波兰重整旗鼓,让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
在热心的波兰人米科拉伊的帮助下,卡罗尔回到了华沙。他来到其兄尤雷科开办的单位工作,同时又兼了一份保卫员的差事。为了多嫌钱,偶然的机会,卡罗尔义无反顾地将所有的财产都投入了房地产买卖中,他还拉了有些不情愿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后,卡罗尔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间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当上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总裁。
发迹后的卡罗尔千方百计同多明妮戈取得联系,虽然她拒绝同他会面,但卡罗尔并不放弃,发誓要征服多明妮戈。于是,卡罗尔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在米科拉伊的帮助下,他对外谎称自己已死,买了具死尸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遗产留给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从巴黎赶来华沙参加葬礼,并继承了卡罗尔的遗产。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罗尔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她的房内。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终于投入了卡罗尔的怀抱。在一夜狂欢过后,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觉醒来,发现卡罗尔失踪了,随即警察赶来,把多明妮戈作为谋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来……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着监狱的窗子,向注视着她的那位曾被她抛弃过的前夫平静地挥了挥手。而此刻,遭到了报复的她又到底想要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3.《红色情深/蓝·白·红三色之红色/三色:红》
在瑞士日内瓦,年轻的女学生瓦伦丁在求学的同时又到一广告公司兼职作了模特,其住处附近住着一位学法律的大学生叫奥古斯特,他正热恋着一个叫卡琳的女孩。
瓦伦丁十分想念在英国出差的男友米歇尔,但米歇尔却总在电话那头传来不信任的猜疑语气,这使瓦伦丁很压抑,与此同时,奥古斯特也在不远处用电话倾吐着他对卡琳的爱情。
一天夜里,拍完了一系列以红绸为衬景的广告的瓦伦丁开车回家时不小心撞伤了一只狗。狗的主人——一个老头对此十分恼火,瓦伦丁一气之下把狗带回了自己的家。一天,康复的小狗竟跑掉了,瓦伦丁来到狗的主人家,意外地发现了这一个自称是老法官的老头正在窃听别人的电话……广告摄影师主动追求着瓦伦丁,而瓦伦丁却在深情思念着米歇尔,但是他的电话越来越少,甚至充满了火药味。那边,奥古斯特给卡琳打的电话也始终没人来接。瓦伦丁和老法官之间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感情,他们互相顶撞,讥讽,挑动。为了看到瓦伦丁的反应,老法官竟跑到法院去自首,而奥古斯特这时正巧在法庭上。
老法官告诉瓦伦丁,他年轻时曾深爱过一个女人,谁知道竟在大学门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个有钱男人的怀抱里……不甘寂寞的奥古斯特爬到了卡琳窗户前,见到的居然是女友和另一个男人在做爱……
奥古斯特决定去英国看朋友以暂时忘却这块令他痛苦的土地;瓦伦丁也终于下决心乘船去伦敦找米歇尔了。一阵狂风暴雨过后,老法官在电视上看到了英法海峡传来的噩耗:由法国开往英国的客轮因气候问题不幸翻船,130多人中仅6人幸存,电视镜头前出现了幸存者的面容。解说员在其后又介绍到:……其中有两位瑞士人,23岁的学生瓦伦丁,法律学院毕业生奥古斯特……此刻,红面衬托着他们那可爱又可悲的脸庞,他们好像认识,却又非常陌生……
双面薇若妮卡的特色影评 之二
by More l 剧情介绍“你说冥冥之中会不会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单的?”波兰的她在茫茫似雾繁星中指点出某一颗命定之星时,巴黎的她在树叶的缝隙间轻轻微笑。两个有着同样姓名的女孩,同样执著的唱歌与微笑,同样因心脏病而脆弱。两个生命,掩藏于同一幅面容之下,她的名字,叫做薇若尼卡。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常常透露着宿命与巧合,《双面薇若尼卡》也不例外。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生活着两位容貌和名字相同、但互不相识的姑娘,她们只是不断地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另一个自我的存在。她也曾在恍惚中瞥见另一个自己的影像,但两个薇若尼卡从未真正相遇过。波兰的薇若尼卡身体条件并不适合唱歌,尤其是她所钟爱的女高音,可她还是固执地唱着,直到一天唱到最高音,心脏病发作,在自己心爱的舞台上倒下,死去;而那一瞬间,巴黎的薇若尼卡则感受到了无限的莫名悲伤,她望着缓缓流转的光线,忽而就伤心的不能自已,落下泪来,仿佛有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里从此消失不见了。巴黎的薇若尼卡是小学音乐教师,她带学生去看一个木偶艺人的表演,被剧中因摔断腿不能再跳舞而悲伤致死的舞娘深深打动。从此她陷入了一个神秘陌生人的追逐之中,不断收到对方暗示般的礼物,她感到自己生命里那个能够真正以灵魂相爱的人出现了。根据陌生人的寄来的一卷录音带的提示,薇若尼卡来到火车站旁的咖啡店,发现等待自己的却是那位木偶艺人。艺人想要在她身上挖掘创作的灵感,看到了她在波兰旅游时无意拍到的一张照片,另一个薇若尼卡在慌乱逃窜的人群中安静的停立,默默的望向镜头,满眼期待却欲言又止。注视着另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影像,她忽然明白了什么,一时间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那一夜,薇若尼卡看到木偶艺人新制的和她一个模样的木偶,她惊奇地发现,他制作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木偶。“为什么是两个?”她问。“我在表演的时候总是很轻易就把它弄坏了——一个坏了另一个可以替换。”两个生命即是如此的相互延续,薇若尼卡神情恍惚。木偶艺人要写一部关于两个女孩的书,他耐心地念给她听:“两岁时,一个女孩的手指被火灼伤,此后,另一个则见火自动缩手……” l 温暖中的苍凉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双面薇若尼卡》全片使用了金黄色的滤镜。使得整片画面具有一种淡淡的怀旧与温暖。然而影片的主题却是一种对宿命无能为力的孤单与无助,所以我更愿意把这种金黄的色调理解为一种巴洛克式的神秘与低暗。虽然,这部影片显然不是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但导演对光与影的运用却极为丰富和娴熟。如影片刚开始几分钟,有一个镜头是波兰的薇若尼卡的男友问及她手上的伤,在这场戏中,雨水淋湿的玻璃在光的照射下,淅淅沥沥流动的影子投射到挂有薇若尼卡相片的墙上。薇若尼卡躺在床上望着照片,照片中的她在微笑,任凭雨水在眼前冲刷,也只是静静的微笑。她望着她,心中充实而安逸。她的生命中他在静静的微笑与凝视。此段雨水的影子柔软而密集,投射在照片上,形成一种神秘却略带伤感的气氛。此时观众并不知另一个薇若尼卡,也不知她们的生命在今后将怎样的重合与交错,然而这种气氛却潜移默化的渗入观众的脑中,为之后的情节做了铺垫。导演在对光影处理的小细节上微妙的把握使得影片灵动而有层次感。基耶斯洛夫斯基金黄滤镜中的神秘巧合,让我们的眼睛感到温暖平静,心中却是无助的苍凉与悲伤。l 流动中的忧伤这部影片虽然讲述了一个安静而伤感的故事,画面却不是一概的压抑与沉闷。其中许多流畅的运动镜头不但没有打破整片的气氛,还为影片增添了一种灵气。如此的镜头在前半小时跟随波兰薇若尼卡就多次出现。如薇若尼卡在水洼中奔跑时的逆光镜头,美妙而充满生气;再如她抱着一叠谱子在长长的走廊中快乐的大步前行,镜头在她的斜前方流畅的跟拍展现出她未言表的心情,也与后面被人忽然撞到时的戛然而止形成对比,一种无形的忧伤之感悠然浮出……此类的镜头还有波兰薇若尼卡在音乐会上倒地后,屋顶上急速运动的大俯拍镜头,法国的薇若尼卡在长长走廊流动的围巾等。镜头在运动,却在整体上给观众一种安静的感觉—静静的注视与等待,静静的忆及曾经的淡忘。在这些镜头中,我尤其喜欢波兰的薇若尼卡在音乐会上倒地后的大俯拍镜头。这个镜头长度有六秒左右,初见的时候觉得极为震惊。这仿佛是死去的薇若尼卡的灵魂的一个主观镜头,她在心爱的舞台上倒下,灵魂从人们的头上缓缓的一飘而过,自此浮光掠影一眼后,与尘世隔绝,再无牵连。那样的忧伤,而又那样的决绝。这样惊世骇俗的主观镜头还有下葬薇若尼卡时,一圈人围着墓穴洒土的镜头,同样从薇若尼卡的视点出发,显得新颖独特而又震撼人心。l 宿命中的方向影片中唯美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几乎忘记注意影片中人物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这是一个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故事,使得它的架构与所阐释的东西超脱于现实的束缚之上。然而已经有这样一个基础,导演为何依然将其安置在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社会背景下呢?波兰的故事发生时,波兰的社会动荡不安,社会主义几近崩溃,匆忙的人群四处奔跑,想要寻找一种内心下意识的安定感。然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所有的安定也都是不安定的因素。假象迭起,人们被一重又一重的迷惑,追寻着他们自以为奋斗目标的自由与民主,因而很容易便迷失在政治的迷雾中。不确定和恐慌感充斥着人们的内心。安稳的归宿看起来是如此的渺茫。人们有热情却没有理想,有动力却没有方向。一些都在混沌之中兀自发酵和蒸腾。薇若尼卡在这样的时代以这样的一种姿态出现,就显得格外的超脱于世俗。当众生依然在雾中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薇若尼卡却莫名的有一种安然而温暖的安定感深植于心底。她自己无法解释这样一种安定的依属感由何而生,有时恍惚有时又有无由来的焦虑----来自于心底的一种本能。个体与群体的鲜明对比,使得薇若尼卡这样一个细腻敏感的女性形象更易被观众所认同和接受,同时被深深打动。l 偶然中的闪光影片中多次出现符号似的人或物,若不仔细观察和思考,很有可能就会错过。如片子开头部分一辆载着雕像的卡车驶过的镜头和在波兰卡拉科夫街心广场两个薇若尼卡唯一一次相遇的镜头,曾在一篇评论中看到过这样的解读:“开始波兰的薇罗尼卡唱完歌后在雨中街巷奔跑,载在卡车上迎面而来的巨大列宁塑像绝非偶然,应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精心为之的结果,人物在背景中凸现出来。也许于人物性格本身并无干系,只是让薇罗尼卡有皈依的土地,不至孤伶伶单薄无依。两薇罗尼卡在克拉科夫街心广场相遇时背景的学潮混乱也有此意。经历过政治禁锢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已不愿去表现这些东西,不愿去拍所谓的政治电影,但处身的那个时代在他的电影里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双面薇若尼卡》中符号化的事物还有在全片各处多次出现的貌似线索的“鞋带”。片中薇罗尼卡的心脏病用鞋带来具象化。如我们所之:如果心跳监测器荧幕上那条线成为直线,则意味着生命结束。所以薇若尼卡在老师身旁试音时,唱到力不从心处不自觉地用力将鞋带拉直,当她忽然意识到,便赶紧松开。所以病发作时她不是捂胸口而是去松鞋带。而“鞋带”在法国薇若尼卡这里则成了类似信物之类的爱情线索。法国薇若尼卡与木偶艺人亚历山大的最后相遇便是由亚历山大匿名给薇若尼卡寄鞋带引起的。诸如此类的还有影片中出现的一个瘦骨伶仃的驼背老太太。两个薇若尼卡在不同的时间分别见到过她。波兰的薇若尼卡在演出前换衣时犯心绞痛,临窗望见过她;法国的薇若尼卡则在听亚历山大寄来的磁带前在窗前望见她。老太太的出现或许是一种命运的隐喻与预兆。因为老太太出现以后,两人的命运都有潜在的变化,丢掉垃圾,丢掉过去。波兰的薇若尼卡之后将在演唱中与人世间远离;法国的薇若尼卡则要开始与亚历山大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上述几个符号性的人物和事物中无一不透露着浓重的宿命感。 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此阐述他的这部影片:“《薇若尼卡的双重生命》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因为女人对事物的感觉比较清晰,有比较多的预感和直觉,比较敏锐,同时她们也把这些东西看得比较重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部影片的情节推动几乎均是依靠两个薇若尼卡的直觉,全片透露出的气息极为感性和细腻。而这几点正是女性感知的特点,即日常所说的“第六感”。在片中有几处表现的很明显的“第六感”感知:第一次是波兰的薇若尼卡对父亲说: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并不孤独,世界上不止我一个。但她并不理解这种感觉从何而来,父亲同样也无法解释。第二次是在波兰的薇若尼卡下葬时刻,法国的薇若尼卡在床上忽然莫名哭泣起来,她感觉到生命中有什么东西忽然消失了,不能反抗,无法挽回,她莫名伤心的掉下哀悼的眼泪,但她亦并不知道这种感觉源起何处。而此后的她似乎潜意识中避免了重蹈波兰薇若尼卡为了唱歌殒命舞台之覆辙,忽而就决然的放弃自己一直以来深爱的歌唱事业去作小学音乐教师,过起渴望爱情的寻常生活。第三次则是与第一次相互照映,即波兰的薇若尼卡已香消玉殒后,法国的薇若尼卡对父亲说:“我有种奇特的感觉,觉得自己孤伶伶的。”这时,父亲说:有人从你生命中消失了。正是由于神秘敏感的女性感知,她们才隐隐约约的下意识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微笑,流泪,静静生活,抑或永远离开。在波兰克拉科夫街心广场上,她们擦肩而过,若有所悟却自以为浑然不觉。这一次宿命的巧合,亦为某一日一切明了埋下伏笔。这部影片用“女权主义分析”似乎讲不通,基耶斯洛夫斯基表现出的是对女性的关爱与真诚的关注而非将女性仅仅作为一种典型化了的符号供观众主动观看以获得视觉上快感,这一点由两个薇若尼卡的父亲对女儿的熟谙与关切即可得知。 女性的视角,女性的感知,在这部影片中女性成为了敏锐的主体。 关于这部影片,基耶斯洛夫斯基说,它适合给对片中所述那类情感敏感的人看。其实多数人还是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有所领悟,迷信的、预感的、直觉的、梦境的东西让我们敏感。人们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淡淡笼罩着确又无处不在的宿命的情调,在虚幻的时空面前,它总是这般的让人感动。你说冥冥之中会不会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是孤单的?我们未曾相见却彼此深深依恋,她的伤痕会在你的生命中烙下清晰的印记。她在微笑,于是你感到温暖。她将哭泣,于是你会有莫名伤感。
文艺片好看的电影有哪些
文艺片好看的电影有《山楂树之恋》、《芳华》、《匆匆那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等。《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由小说《动物凶猛》改编。主要演员有夏雨、宁静、陶虹、耿乐等。该片的背景是文革时的北京,讲述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匿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渡过自己的青春。特殊的背景,让影片的孩子们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也走向了不同的未来。《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也是周冬雨的电影处女作,和窦骁主演,讲述了70年代时最纯洁的爱恋。自卑的少女遇上了温暖明亮的少年,两人之间纯洁的感情感动了无数人,最后却没有好结局,一直等待的老三最后没有等到静秋,得了白血病,少年的爱恋戛然而止。《匆匆那年》由张一白导演,彭于晏、倪妮、郑凯等主演,讲述了陈寻和方茴从高中到大学,纠缠不清的爱恋,从懵懂到后来的冷落失意,在匆匆的岁月里,他们逐渐遗失了曾经的美好,等鼓起勇气时不知道还能不能挽回。文艺片的魅力总是被导演渲染的淋漓尽致,让人深陷其中,值得观众再三品味。
有哪些评价很好的文艺片推荐?
个人觉得值得推荐评价很好的文艺片有:《重庆森林》、《不能说的秘密》、《蓝色的初恋》、《山楂树之恋》1、《重庆森林》说起国产文艺片,我最先想到的是王家卫,但我最喜欢的是他! 最初吸引我的是那句经典台词。 “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怀疑什么东西上面有日期,秋刀鱼过期,肉罐头过期,新鲜纸也过期了。 世界上也许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看的时候,被那个镜头的美丽所吸引,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很有魅力的台词和镜头,而且那时的王菲和金城武在脸达到顶峰时,很完美!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2、《不能说的秘密》周董导演的处女作,这大家应该都看过。 作为杰伦的数控粉,我无条件地喜欢他的电影。有人说“该死”了吗? 你在说什么? 什么?腐烂看看! 我的杰伦有这么多才能丰富细腻,除了他在音乐界的地位,自己还能拍出这么好的电影,我们能做什么? 当然要弯腰拜大汉啊!那么,牢骚结束后说认真的话,这部电影一会儿再加热一次,每次看都感动地哭,其中有很多细节,台词一句也不胡说,故事很棒,画面音乐也很美,桂先生镁也很有气质。3、《蓝色的初恋》同样是桂之镁主演的青春爱情场面,这是女性之间的恋爱。“我叫张士豪,o型血天蝎座,游泳队吉他社,真好啊。”张士豪(陈柏霖)每次重复这个自我介绍,我都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么开朗自主的男人,真可爱!那时的陈柏霖真的很青涩呢台湾青春电影总是看着我的少女心爆棚,它像蓝色一样清澈深刻,青春一定要看系列之一!4、《山楂树之恋》张艺谋导演。 这虽然豆瓣的分数很低,但是我个人喜欢的电影,是几年前看的,看完后一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我喜欢所有的纯粹的东西。 这部纯爱电影正好配我当时的口味,被这部纯爱的感情感动得混乱,心里憧憬着。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