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的观后感
《走出非洲》是一部很老的电影,也是作者的人生的际遇体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一直以为一辈子很长,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我们殊不知每一步都决定了我们未来的退路。走错一步,也许是我们一生难以挽回的事。我们这辈子注定会与很多人相遇,但是和我们经常接触的无非是几十个人,但他们也决定了我们短暂的一生。
整个故事起始于丹麦的一次遇见,凯伦是一位富家女,为了一个好听的名号,她选择嫁给了一位住在非洲的伯爵,成为伯爵夫人。他们的婚姻是如此地仓促,当她来到婚礼的现场,司仪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当她的丈夫向她介绍别的人的时候,她开始幻想美好的生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他们新婚的那晚,凯伦买下的畜牧的土地被她的丈夫改成种植咖啡的地方。他们开始了各种的争吵。凯伦的丈夫经常要外出,她开始打猎,排遣生活的寂寞。有一次,她被一只狮子盯上了,她有点害怕,丹尼斯出现了,他救了她的命。
另一方面,凯伦和她的丈夫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相遇以后,渐行渐远。凯伦发现自己得了梅毒,她才知道她丈夫在外面生活不检点。凯伦不得不接受医院的治疗,梅毒虽然好了,但是她不能生孩子了。
自此以后,她更热爱非洲土地,包括这里的土著的人。有一次,她看到一个非洲男孩得病,她亲自跑过去,劝说他赶紧治疗。为了和土著的人们交流更顺畅,她还开办学校,教他们英语。她甚至让她的仆人直接喊她的名字。
她热爱着非洲的土地,就像爱自己的生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她拥有的是无比开阔的世界。假如没有一场火灾,她所经营的一切都不会这么快付之一炬。当她感到人生绝望,想要离开这里,换一种活法,和丹尼斯一起私奔,谁知道丹尼斯逝世的消息。
丹尼斯也许是她生命中最后的一份念想。他喜欢听她讲故事,送她一支笔,鼓励她将故事写下来。他们曾在野外一起欣赏非洲的夜景。丹尼斯曾带着她从空中俯瞰一切。世界在他们眼里就像一幅幅绚烂的油画。
如今凯伦的梦破碎了,婚姻早就名存实亡,想要去的远方也没有丹尼斯的陪同,她不得不一个人回到自己的家。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女人原本幸福的一生就因为一场荒诞的婚姻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当凯伦和非洲告别的时候,何尝不是和她的最美好的青春说再见呢?也许,整部《走向非洲》就是凯伦的个人成长史,她从懵懂无知的少女到谙熟人世的少妇,在这个过程里,她失去了不只是她的庄园,婚姻,还有那个曾在非洲最美好的年华。
《走出非洲》简介
《走出非洲》是卡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作品描绘了1914年至1931年“我”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故事。
作者匠心独运,将众多的人、事、景、物融于一炉,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非洲这块热土及其在繁衍生息的人民的纯真热爱。作品的“我”既有男子汉创业的魄力和冒险精神,又有女子的软心肠和经得起挫折的韧劲。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使她在事业上勇于进取、不畏磨难,在生活中又富有人情味、重友情。作者以同情的笔触描写了当地人愚味、落后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们吃苦耐劳、质朴真诚、乐于助人的一面,并真实地再现了欧洲人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卡伦•布里克森曾获得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的“文学国宝”。她的成名作为1934年出版的《哥特故事七则》。她最知名的作品莫过于自传小说《走出非洲》,同名电影曾一举斩获奥斯卡七项大奖。她的小说集主要有:《冬天的故事》(1942)、《最后的故事)(1957)、《命运女神轶事》(1958)、《草地绿荫》(1960)、《埃赫雷加德》(1963),等等。她的作品受到包括海明威、杜鲁门等人的广泛喜爱,瑞典学院的常任秘书彼得·恩德格曾经将诺奖委员会未颁发文学奖给卡伦称为“一个失误”。
如果走出非洲的作者,美丽的卡伦·布里克森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我今天会更高兴。
——海明威
《走出非洲》描写了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故事,用田园诗般的语言追忆失去的故土。
——美国《时代》周刊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肯尼亚,连与它素未谋面的人都为之动容。
——英国《卫报》
在她传世的作品里,悲剧与戏剧经常混淆不清,命运的转机与结局更往往是嘲弄与安慰的结合,人生的苦乐往往包含在想不到会预见的什么里面。这种起伏曲折的命运契机,这样耐人寻味的巧妙安排,正式布里克森作品最令人目眩神迷的精华所在——笑看人生。
——《走出非洲》影评
第一辑
卡曼坦与鲁鲁
恩戈庄园
一个土著小孩
庄园里的狂暴斗士
羚羊鲁鲁
第二辑
庄园枪祸
枪 祸
骑马走荒原
第三辑
庄园来客
土风舞盛会
索马里妇女
庄园逃亡之夜
朋友来访
飞行记
第四辑
一个移民的札记
萤火虫
野生动物互救记
艾萨的故事
鬣 蜥
法拉赫与《威尼斯商人》
波那马斯贵族之医生
尊 严
牛
战时旅次
“我不让你流逝,除非赐福于我”
土著与诗歌
非洲鸟小记
小狗帕尼亚
地 震
基齐科
卡罗梅尼亚
波莱•辛格
奇事一则
鹦 鹉
第五辑
告别庄园
艰难岁月
酋长之死
山丘陵墓
变卖家当
辞 别
走出非洲经典影评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声响和罗伯特·梅赫(John Barry)的背景音乐与此同时传来,令人置身悠远、辽阔的东非大草原。2000英寸的风哗哗哗吹着,你伸出头去俯览成群结队过河的角马,划过由火列构成的红云。1985年的好莱坞大片《走出非洲》,改编于荷兰文学家迪利·布里克森(艺名“伊萨克·迪内森”)的同名的自传体小说。在1986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这部影片夺得了包含获奖电影、导演奖、最好改编剧本以内的7项奖励。电影的顺利,使作品的销量由先前的10部书激增至150部书,也使迪利在肯尼亚内罗毕的故宅变成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在非洲的恩贡山下,曾经的我有一座大农场。50岁的迪利·布里克森写出《走出非洲》的开场词时,嘴巴和笔头都是有一种隐约的自豪,一种这一生没白过的自信。也许好多人第一次看到、听见这一开始时,也都半是回味无穷半是艳羡——当我老了,也可以底气十足地道出那样一句话来,该有多好。1885年,她诞生在丹麦哥本哈根周边的伦斯特德生态园,爸爸出生皇室家中,妈妈出生富有的中产阶层。在她十岁时,爸爸自杀身亡,死亡原因成谜(一说是因政冶挫败而气馁心寒,一说是因患有性病而不堪入目承受病痛折磨)。以后,她与妈妈的大家族生活在一起,在宽裕的条件里,发展趋势着她在文学类和文化上的天赋。28岁时,为了更好地男爵夫人的称号,她带上丰富的陪嫁嫁给了德国男爵布洛尔·布里克森。结婚后没多久,由迪利娘家人注资,她们在澳大利亚买下来了一座大农场,逐渐运营现磨咖啡种植区。
电影走出非洲想表达什么
电影《走出非洲》想表达爱,不占有,爱,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电影用凯伦的七段独白串联:她不断用读信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信息。他还说,他花了两年研究这个故事的核心,这让他的主题鲜明,并得出这样一个问题:爱一个人需要你放弃多少。从技术角度,他也解释了为什么使用那样使用斯特里普和雷德福:雷德福本来要讲一种英式口音的,但是被波拉克否决了。他还说了一些如何与那些动物拍摄的经验,包括如何让那些狮子不乱跑等等。《走出非洲》的解析:《走出非洲》是一部表现得而复失,丧失了像田园诗一般美好、质朴生活的影片。它是以追溯往事的倒叙手法开始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女主人公艾萨克.丹森已届垂暮之年。且已成为小说家,但她在丹麦故居终日缅怀往昔在东非肯尼亚度过的十几个春秋。当画面上出现她已故的情人芬奇,哈顿持枪行猎的身影时,艾萨克以低沉的声音述说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