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演的樱桃是在哪里拍摄的
苗圃演的电影《樱桃》,拍摄地是在云南元阳。
影片在云南元阳拍摄,由于当地气候复杂多变,给电影拍摄带来诸多不便。剧组在拍摄一场阴天的戏时,布好灯光之后太阳却出来了。而天气预报也不准确,令导演无法提前安排每天的拍摄。而拍摄表现山村美丽的空镜时,尽管当地的向导提前勘查好时间和位置,但拍摄的时候不是云雾太厚,就是大雨瓢泼,令剧组无法完成拍摄。为了应付云南的天气,导演针对阴晴雨雾四种情况都做了详细的安排,以确保无论天气怎样,都有按计划拍摄的镜头。
影片介绍:
《樱桃》是由上海东方影视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亲情电影。由张加贝执导,苗圃、妥国权、张旖欣等人主演。于2008年5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位名为樱桃的智障母亲,一心呵护着她捡回来的女儿红红的故事。
苗圃主演的《樱桃》
2007年苗圃主演电影《樱桃》,在剧中突破以往的人物形象,饰演疯癫的母亲,到位的表演与细致的拿捏大获好评;苗圃出道多年,为人处事十分低调,20年的演艺之路少有绯闻。随着电视剧版《樱桃》的热播,苗圃主演的电影版的《樱桃》又再度被观众念及。电影版《樱桃》曾在第二十五届夏威夷电影节上被评为“中国新电影”,还入围了当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和印度国际电影节、亚太电影节,苗圃亦因该角色获得多项电影节影后提名。在苗圃饰演的众多角色中,“樱桃”一直是她心底的挚爱,尽管这个角色让她吃尽了苦头,当初为了再现真实的智障人物风貌,苗圃曾与陌生的智障人士零距离相处。拍摄过程中也一直破衣烂衫、臭气熏天。电影中的樱桃几乎没有台词,全部是靠大量的肢体语言来塑造角色,真摔真受伤都是常事。从篇幅的角度来看,电视剧无疑更有优势的,故事可以更丰富,刻画角色的角度更多重。有足够的时间让人物在故事中去打动观众、抓住观众、震撼观众。而电影因为没有更多的篇幅去做故事的铺陈延伸,就不仅要浓缩故事的催泪点,在人物刻画方面给人留下的更多是想象的空间。
樱桃的滋味的影片评价
影片通篇讲述一个人准备结束生命的活动,略显单调,相比于导演阿巴斯从前的作品更为抽象,但这部作品洋溢着诗歌情怀和哲学思考。影片虽以自杀为主线,却并不是为了表现厌世,而是以死亡作切口,更深入地体察生命的意义。片中每一个拒绝巴迪的人都代表着他们自己的信仰,他们活下去的理由。(新浪网评) 《樱桃的滋味》的众多非职业演员涵盖了伊朗各行各业的人士,表现了寻找死亡时发现生命的奇妙历程,探讨了在“限制和自由的矛盾中”对生死的看法,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在世界影坛引起轰动。(腾讯网评)《樱桃的滋味》用相对单调的长镜头来讲述一个没有任何离奇情节的简单故事。片中隐隐的迷惘与沉郁也是伊朗电影中较共性的美学特征,它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伊朗人与宗教的关系,是既真诚地期望有一个主持正义、扬善惩恶的真主,又隐隐地怀疑冥冥中是否真有这样一个明察秋毫、全知全能的救世主。两者间的共同基础,便是对现实的深刻失望。(《环球时报》评) 该片一如阿巴斯现实主义的电影风格,近乎纪实。尽管这是一部没有暴力,也与爱情无关的影片,但是却不特别枯燥,因为它有悬念。在自杀者和人们交谈的过程中,一些生活哲学从影片中传达出来,使影片获得了思想深度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的韵味。(新华网评)
樱桃的滋味的剧情简介
巴迪(赫玛永·厄沙迪饰)是一个厌弃生命的中年男人,他在一棵樱桃树下挖了一个坑,准备自杀后埋在这里。为了找到一个能在他死后帮他埋尸的好心人,巴迪开着车在德黑兰郊外寻寻觅觅。一路上他分别遇到了阿富汗人、库德人、土耳其人、囚犯、士兵、神学院的学生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告诉乘客们他的打算,并表示自己已经挖好了坑,他们只需要往坑里面填土就可以获得一大笔报酬。但他们都由于种种原因拒绝了他,有的因为恐惧,有的出于宗教上的顾忌,有的则基于人道主义上的考虑。最后一位坐上巴迪的车的是名叫巴德瑞(阿卜杜拉曼·巴赫里饰)的老人,一名动物标本剥制师,为了攒够给孩子治病的钱而勉强答应他的请求。在车上,巴德瑞一路劝说巴迪多去想想生活的意义,不停的以浅显的道理来拯救巴迪濒临绝望的心灵。在巴德瑞的劝说下,巴迪渐渐回心转意。巴迪把他送回博物馆后,一个人在夕阳中一直坐到天黑,慢慢回味今天所遇到的一切。夜晚,他独自开车来到那棵樱桃树前,躺在自己挖的洞穴里,仰望着茫茫夜空,渐渐露出了平静的微笑,发现生命的滋味宛如樱桃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