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简介

时间:2024-06-01 22:33:53编辑:莆田seo君

刘伯温是哪里人呢?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思想在依法治国方面刘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基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法律的制定要相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基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中国古代“人治”传统,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基

[create_time]2022-02-27 18:16:11[/create_time]2022-02-26 15:27:52[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alue_good]阳阳聊谈生活[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6ad328b.7BNscnYdxs4fbDECXhFmxw.jpg?time=4673&tieba_portrait_time=4673[avatar]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slogan]专注于分享生活小知识。[intro]4784[view_count]

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刘基

至正二十年五月,陈友谅攻下了南京外围的重镇太平,杀了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及守将花云。他还在太平立国,自称皇帝。调集舟师,从江州向东直指应天。声称此役有张士诚配合,攻陷应天,指日可待。在陈友谅的嚣张气焰面前,朱元璋的部将感到局势紧张。有的主张出城决一死战,有的主张弃城转移,也有的主张献城投降。诸说纷纭,莫衷一是。朱元璋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便问站在一边默不作语的刘基。刘基斩钉截铁地回答,先斩主降者和言逃者,才能破敌获胜。他说,陈友谅劫主称帝,骄横一世,其心无日不忘金陵。现在气势汹汹,顺江东下,乃是向我示威,逼我退让。我们不能让其得逞,只有坚决抵抗。他又说,常言道,后举者胜,陈友谅虽兵骄将悍,但他们行军千里来犯我,既是疲军,又是不义,而我们后发制人,以逸待劳,待敌深入后,我以伏兵击之,自当必胜。这一仗对我们来说关系重大,一定要打好。刘基的一番话,坚定了朱元璋抗击的决心,他采纳了刘基的计策,巧出奇兵打败了陈友谅的进攻。朱元璋不仅取得了保卫应天的胜利,还一鼓作气收复了太平。巩固了金陵这块根据地。此役仅在刘基投奔后的两个月,充分显示了刘基卓越的军事才能。陈友谅虽退守江西、湖北一带,但他和张士诚仍然是朱元璋的主要劲敌。为了扫平群雄,北定中原,最后推翻元朝政权,朱元璋军中对东张西陈两个战略方向,持有不同的看法。多数将领主张先易后难,即先打张士诚。这一战略思想对朱元璋也产生了影响。刘基的主张则相反,他认为张士诚生性怯弱,胸无大志,只求自保,这种人不足为虑。陈友谅野心勃勃,力量也强,又据长江上游,对我威胁最大。若先打张士诚,陈友谅定会乘虚攻我;可是如果先讨伐陈友谅,张士诚则不一定敢轻举妄动。故当先除陈。陈氏一灭,张氏自孤,存亡便由我了。陈张既平,就可拥麾北上,席卷中原,大业便可告成了。刘基的分析高瞻远瞩,应该说是朱元璋扫平四海、建立大业的唯一正确战略方案。朱元璋采纳刘基之计,决定先征陈友谅,再攻张士诚,在全面胜利的道路上迈出了举足轻重的一步。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亲率三军溯长江西征陈友谅。先攻安庆不克,刘基知陈友谅重兵驻防安庆,其老巢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必定空虚,便建言马上转攻江州,果然一举而下,陈友谅弃逃武昌。不久,陈友谅部臣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以保留部队为条件前来议降,朱元璋从刘基劝,接受胡的条件。胡降,其他守将见此纷纷前来纳款,整个江西很快并入朱元璋的版图。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北上解小明王韩林儿安丰被围之际,从武昌率军倾城而出,围攻洪都;想守回这一重镇。守将朱文正力拒抵抗,两军相持多日。七月,朱元璋率大军南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上。刘基日夜侍随朱元璋左右,参与军机。两军鏖战,血染湖水,双方死伤惨重,最后在湖面上相持不下。这时刘基向朱元璋献计,建议派重兵扼守鄱阳湖四周出口之处,以困陈友谅。不久,陈友谅率残军突围。想从小港汊口处逃窜,结果被朱元璋军扼住。陈友谅战死,余军大溃。消灭陈友谅势力以后,朱元璋马不停蹄,立即又挥戈东进,征伐张士诚。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攻占平江(今江苏苏州市),张士诚走投无路,自缢身死。自此长江中下游地区尽归朱元璋所有。朱元璋对刘基说:“先生是我创立江山的第一等功臣。”刘基还有许多出其不意的战术,每遇战事往往以奇计制胜。在打江州时,他见江州城墙沿江而筑,又很低矮,便授意在战舰上建造云梯天桥。夜间驶到城墙脚下,将天桥架在城墙上,士兵缘梯而上,顺利破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他奔母丧从处州返金陵,途经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正适张士诚部来犯,严州守将李文忠要出兵迎击,刘基劝阻说,不出三日,敌人会自己退走,到时出兵追击,可获大胜。李文忠听从了刘基的劝说。第三天黎明,敌军果退,李文忠出击,大胜而归。刘基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不仅使同僚下属钦佩不已,也博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与尊敬。朱元璋将他比作汉代谋臣张良、尊称他“老先生”而不呼其名,经常和他一起商量军政大事,有时遇有重大决策,仅召他一人进密室相议,一谈便是半日。朱元璋有时对他几乎到了依赖的程度。刘基母亲故世,他想告假回乡奔丧,朱元璋舍不得他离开,婉言挽留而不准假。后来勉强准了,还不时写信到青田乡里请教军政大计,刘基则详细分析答复,总使朱元璋非常满意。尽管这样,最后朱元璋还是提前召他回来。见人主如此诚意待己,刘基也以朱元璋为不世之遇,悉心辅佐,知无不言,为朱氏大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reate_time]2016-05-27 06:44:49[/create_time]2016-06-08 21:50: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谦慕d暦騆P[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9bc0be1.-_MVmKuyNSOPWyzwk9yn2Q.jpg?time=3686&tieba_portrait_time=3686[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9[view_count]

刘伯温的简介

刘伯温简介:刘伯温本名叫做刘基1311年7月1日在处州青田县南田乡出生,是明代初期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文化造诣上也有所成就,明初诗文三大家就指是刘伯温、宋濂与高启。1360年,已近知天命的年纪的刘伯温被朱元璋邀请出山,为朱元璋打江山而出谋划策。朱元璋多次将刘基称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可见刘伯温有相当高的政治策略头脑。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并不以功臣自居,被封诚意伯。后与丞相李善长、胡惟庸意见不合,逐渐失去朱元璋的信任,61岁的刘伯温告老还乡,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成为天子的朱元璋此时的心境已完全不同,猜疑之心非常重,所以刘伯温将自己的儿子留在了京城,用意十分明显,朱元璋也会将这些老臣之子召集起来,嘘寒问暖。还乡后的刘伯温行事非常低调,但也触及了朱元璋的某些禁忌,有谣传说刘伯温所选的墓地的地方有君王之气,结果朱元璋听闻后就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抑郁成疾,朱元璋听闻后便让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诊治,结果情况愈发严重,在1375年5月16日病故于家乡,享年六十五岁。扩展资料:朱元璋在起兵打天下时,文靠刘伯温武靠徐达常遇春冲锋陷阵。尤其是对料事如神的刘伯温更是言听计从,因而能在群雄纷起的元朝末年力挫群雄,统一中原大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要封刘伯温为一品左丞相,可是刘伯温己看透了朱元璋,因此,他坚决辞封不受,要求告老回乡。朱元璋觉的反正基业己定,有没有他亦无关大局,也就顺水推舟,遂了他的意愿。临走的时候,与刘伯温交往甚厚的右丞相徐达,舍不得刘伯温离去,送了一程又一程。刘伯温深受感动,洒泪分手时,对徐达说。你我兄弟相处二十余载,临别赠弟一言,望弟切切牢记,今年冬月庆功楼上,寸步莫离帝身,果然就在这年十月,朱元璋在庆功楼上大宴群臣。徐达一直把刘伯温的话记在心里,自上楼后,他就一直跟在朱元璋的身边,寸步不离。朱元璋一一给功臣们敬过酒后,看了李善长一眼,推说要去小解,便与李善长下楼去了。徐达灵机一动,喊着有事要奏,也随后跟了下来。就在他们下楼之后,便有人撤去楼梯,点上了大火,可怜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全葬身火海!惟有李善长和徐达幸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温

[create_time]2023-01-30 10:40:55[/create_time]2023-02-12 16:35:07[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小小鱼鱼爱旅游[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91088b6adb47ebe79f1af3c7ae7a4f1.jpeg[avatar]专注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旅游小常识[slogan]专注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旅游小常识[intro]3857[view_count]

刘伯温的出生地是现在的哪里?

刘伯温故居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明史·刘基传》记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刘基晚年告老还乡居住的地方就是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的住宅,1375年4月16日他在这里逝世,真称得上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广义上的“刘基故里”,一般包括武阳村的刘基故居(他生于此,死于此),武阳村外夏山山麓的诚意伯墓(据说是他本人亲自选定的风水宝地),以及南田镇外的诚意伯庙。刘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死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故居在他出生前就已存在,墓地建于他去世当年,因后人敬仰刘且畏惧其所谓堪舆奇门之术,所以很少遭到骚扰,保存完好,诚意伯庙则是明天顺八年(1453年)始建,我去看过两次,挺热闹的,就是似乎有点热闹过头了。传说中刘基看中的风水宝地是谈洋,位于闽浙交界处,但实际上那里是盗贼巢穴,刘基是土著深知利害,让长子上书建议设立巡检司驻防,长子不谙熟官场规矩,未通过胡惟庸主管的中书省直接上书,惹恼胡惟庸,进馋说刘基看中谈洋想占为墓地,导致朱元璋一度夺了刘基俸禄。刘基一生三娶,原配富氏是母族亲戚,在刘基被朱元璋聘请前去世,续弦陈氏,第三妻章氏。刘基于宋小明王龙凤六年(1360年)被朱元璋礼聘去南京,陈氏重病未同行,刘基身体欠佳无人照顾,朱赐章氏为刘基妾,后陈氏去世,章氏被扶正为第三妻,刘基去世后的安葬事宜,都是章氏主持操办的。刘基长子刘琏,次子刘璟都是陈氏所生(富氏无子女,章氏生两个女儿),长子性格耿直,洪武十年(1377年)因和胡惟庸党发生奋争,坠井离奇死去,次子性格更耿直,在明成祖靖难之役后公然称“陛下百年后逃不得一个篡字”,结果被迫害致死。洪武二十三年(1391年)朱元璋追思刘基功劳,想让刘璟世袭诚意伯,刘璟推让给侄子刘廌,但刘廌1392年初就死了,且爵位因故被追夺,诚意伯的爵位世袭直到嘉靖十一年(1532年)才由刘基六世孙刘瑜恢复继承,此后又有三传,末代诚意伯刘孔昭天启三年(1623年)袭爵,直到崇祯自缢、南明弘光朝建立仍在任,南京被清兵攻陷后航海逃走,下落不明,诚意伯的传承虽有断续,但也算和明朝相始终,在明初功臣中是非常难得的,除了徐达一门二公、黔国公远镇云南外,其他功臣大多没这么好的命。

[create_time]2021-06-18 14:10:56[/create_time]2021-06-26 14:35:14[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非蔼下0C[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2eaafa3.kSAVec_hv_wLZZUnWgXMKg.jpg?time=9274&tieba_portrait_time=9274[avatar]TA获得超过948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46[view_count]

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刘伯温简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刘基却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谦让,故官爵比其他功臣低,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年俸禄240石,也比其他受封伯爵的大臣低。但即便如此,由于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久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并逐渐失云朱元璋信任。洪武四年(1371),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政治舞台,时年61岁。  刘基还乡后,虽然不与地方官来往,从来不讲自己的功劳,唯棋酒诗文自娱,行为十分谨慎,但仍遭丞相胡惟庸暗算,指使人诬陷他在家乡强占有"王气"的坟地,引起朱元璋疑忌,被夺去俸禄,致使刘基引咎京,不敢回家。后忧郁成疾,吃了胡惟庸派来的太医药后,病情加重,朱元璋遣使护送回家。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历四月十六日,享年65岁。  上面是正史记载的。  但是也有传说是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此种说话似乎也有道理,御医毕竟是御医,不可能吃药后反而病情转重吧。所以胡惟庸毒害刘伯温似乎也有道理。但反过来说一个胡惟庸敢毒死刘伯温么,不敢,所以最终来说似乎凶手是朱元璋。就像南宋岳飞死一样,一个秦桧敢杀了岳飞么,不敢,岳飞是天下人敬仰的,只有后面有更强大的人支持才敢害死岳飞,那就是高宗皇帝。

[create_time]2022-03-12 15:11:20[/create_time]2022-03-26 19:09:09[finished_time]16[reply_count]2[alue_good]百度网友44c12a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158cc2.dJsYuSI0Tbn-Q5XdacQuIA.jpg?time=2165&tieba_portrait_time=2165[avatar][slogan]好好挣钱[intro]1924[view_count]

刘伯温怎么死的简介

刘伯温因病而死。洪武八年,刘伯温卧病在床,明朝皇帝朱元璋知道之后,就派遣丞相,带着御医前去看望。御医根据刘伯温的病情,开了药方,让他按照处方抓药。刘伯温吃了药后,病情日益加重,不见好转,最终在洪武八年四月十六日,病逝而亡。

刘伯温,又被称为刘诚意、刘青田等,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精通兵法、天文、诗文等,其中,尤以诗文见长。


[create_time]2022-03-06 07:19:07[/create_time]2022-01-21 17:43: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居家能手小晴[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57530568,3421586513&fm=3012&app=3012&autime=1689342854&size=b200,200[avatar]世界很大,慢慢探索[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36[view_count]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刘伯温不是朱元璋杀的。刘伯温根本不是朱元璋杀的,朱元璋也没有必要杀死刘伯温。刘伯温在当时是死于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集团之手,这个集团在历史上叫做淮西集团。《明史》记载洪武八年正月刘伯温生病,身体不太好,这个时候丞相胡惟庸建议朱元璋让自己派医生前去查看刘基的病情,朱元璋同意了胡惟庸的意见,于是胡惟庸就派医生前去医治刘基,但是到了三月刘基的病情还是不见好转。朱元璋派人亲自护送刘基回老家青田养病,但是回到了老家后,刘基的病情加重,最后去世了。刘伯温和淮西将领的矛盾:刘伯温,是最遭淮西将领仇恨的功臣,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一句话,那就是刘伯温认为,明朝成立之后,这些功臣必定胡作非为,因为明朝的将领,都是在极端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当时的元廷不管是官员还是盛行的文化都有一些暴行元素,而这些将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走向抗争元廷的,所以战争结束他们必定会惹是生非。而刘伯温的建议则是杀掉这些官员,这句话虽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分析的是很准确的,但是这句话传到朱元璋的耳朵,又传到了那些淮西将领哪里,自然而然会惹来诸多的问题,这些淮西的将领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听从这样的教训,行事低调一些。

[create_time]2023-01-14 18:49:36[/create_time]2023-01-28 03:54:0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为生活一起努力吖[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c3a89d3e0639b1d304111405a3b3083.jpeg[avatar]生活中的一些碎碎念啊[slogan]生活中的一些碎碎念啊[intro]617[view_count]

刘伯温是哪个朝代军师

刘伯温是明朝的军师。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create_time]2022-03-05 20:26:34[/create_time]2022-02-24 21:36: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卷枋茵0F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1662a6d.AsIGjU3RmxqCYzrwYnQ0Lw.jpg?time=7627&tieba_portrait_time=7627[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00[view_count]

刘基简介

  1、人物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2、主要成就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政治思想
  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依据。民本思想是刘基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还有经济性,是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
  学术思想
  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
  建国谋略
  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法治思想
  明朝建立后,刘基建议实行的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于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成就
  刘基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刘基为晚明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3、主要作品
  刘基有《诚意伯文集》20卷传世,收有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文230余篇。


[create_time]2023-01-28 08:09:29[/create_time]2023-02-12 00:57: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winds[uname]http://f.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3B/sign=0f8c75f2da3f8794d3aa402ae72b22c2/eaf81a4c510fd9f94ae3c3232b2dd42a2934a480.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slogan]个人比较热爱文学,阅读过很多文学作品,对文学类问题比较擅长。[intro]161[view_count]

刘基的解释

刘基的解释[Liu Ji—an important advisor of first emperor Zhu Yuanzhang in Ming dynasty] (1311—1375) 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现在浙江省文成县)人。辅佐朱元璋平定 天下 ,官御史中丞,弘文馆 学士 。封诚意 词语分解 刘的解释 刘 (刘) ú 姓。 部首 :刂; 基的解释 基 ī 建筑物的根脚:基石。 基础 。 奠基 。 根本的,起始的:基本。基业。基层。基点。基准。 根据:基于。 化学上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子原子被看作是一个单位时,称作“基”:基团。基态。氨基。羧基。


[create_time]2023-03-20 00:13:57[/create_time]2023-04-04 00:13: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悦帐9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6d7749d.2wfXnAM173k2jNf7ufSnOA.jpg?time=3369&tieba_portrait_time=3369[avatar]TA获得超过10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1[view_count]

上一篇:刘伯权

下一篇:刘灿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