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开诚

时间:2024-05-30 10:02:05编辑:莆田seo君

金开诚的评价

金开诚与爱人赵婉琴在上小学时就认识。在赵婉琴眼里,这个相识相知了近70年的老同学和老伴,永远是那么勤奋、好学:“他是个特别用功的人,从小就非常优异,并且多才多艺。从无锡的高考状元到北大教授,他从未懈怠过学习和思考。教书之后,经常半夜因为想到好句子怕第二天忘记而爬起来,一字一句记录下来后才再次就寝。”“他把名利看得很淡,出差从不收礼,又特别节俭,一件衣服穿出洞依然不弃。”“他把教学看得很重。尤其是老了以后,有时讲完一堂课回到家累得再也站不起来了,我们劝他放弃,他却执著往之,乐在其中。他常常说,如果我讲的一两句话能让学生们受用一生,我也就无憾了。”“他老了以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上。”赵婉琴说,霍英东的孙子霍启刚专门写信给金先生,表示听了他的讲座后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这让金先生备感欣慰。金开诚教授去世时,他的独生女儿、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金舒年一直守护在身边。 “父亲非常刻苦,完全是发自内心地做学问。”在金舒年的记忆里,父亲刚留校工作那几年,家里条件很不好,只有一张桌子。“每天晚上父亲就把桌子让给我写作业,他自己把床单、被褥扒开,伏在床上写文章。”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沈玉成和金开诚是大学同学,也是一生的挚友。沈玉成的女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宁回忆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去金先生家里玩。每次去,刘宁都特别喜欢听金先生聊天,听得“目不转睛”。在刘宁的印象中,金先生非常重情义。早年,沈玉成曾在中华书局做编辑,有一次,中华书局更换办公家具,沈玉成就把一张书桌送给了金开诚。这张书桌在金家一直摆到现在。“金先生总是说,‘这张桌子是你父亲送给我的,它跟了我一辈子。’”刘宁回忆说,正是在这张书桌上,金老阅读了像《楚辞》这样承载着华夏文明精华的一本又一本巨著,创作了《文艺心理学概论》、《金开诚学术文化随笔》等一本本佳作,撰写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及其古为今用》、《谈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一篇篇广为传诵的美文。 “他的去世是九三学社的重大损失。”谈及金开诚老先生,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绍鸿唏嘘不已。九三学社的同事们不能忘记:曾任过三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的金开诚教授,以自己的深厚学养和爱国热情投身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在九三学社参政议政、履行民主党派职能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绍鸿副主席介绍说,金老多年来不辞辛苦,坚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笔耕不辍,积极建言献策。他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所作的有关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等重点发言,多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金主席没有官架子。金老待人甚为谦和,甚至在旁人看来有些过于宽厚。‘’这正是他极富中华文化涵养的体现。”“金老传承了学术界前辈的光荣传统与民主科学精神,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高尚品德和学识风范,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九三学社成员报效祖国。”绍鸿由衷地表示。

[create_time]2016-05-29 13:50:04[/create_time]2016-06-13 12:15: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莫邪5晛[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ec99b6a.o5igKpyiDjrvIBBbWjpmmQ.jpg?time=3682&tieba_portrait_time=3682[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view_count]

金开诚的职务

金开诚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担任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常委,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九、十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create_time]2016-05-29 13:50:05[/create_time]2016-06-13 12:15: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当爱不只0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1ea709.45lU9qqZIpw8d0_HoOU7hA.jpg?time=3676&tieba_portrait_time=3676[avatar]TA获得超过202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view_count]

历史十大清高人物

摘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这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金开城”先生《漫话清高》原文的第一句。
关键词:清高 遗世独立 世俗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这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金开城”先生《漫话清高》原文的第一句。我想,这后面没说出的一句大概是时过境迁,何处言清高之类无奈的话吧。清高,从历史一路走来,她到底承受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古人眼里,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观点:“认为反常规的极端行为就可以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清高’。” 如陶渊明的“辞官归田园”。司徒空有句云:“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不知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普遍认为“陶渊明”是清高之士,我却觉的他是打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牌子畏世潜逃,做不了官得不了志,标榜世人认为的清高美名也不错,于是乎成了千古佳话。清高就一定要局限于“遗世独立、隐世寂居、不问功名、不求名利”的框架中吗?我倒是偏爱李白。尽管他早期也追名逐利,但而后“安能催眉折要势权贵”的潇洒豪气,无不让人拍手称快,没有娇柔,没有造作。我炼丹药求神仙,我游山水冶性情,天生我才必有用,痛快而去也罢!
历史名臣“包拯”,众所周知。他做了官,拿了俸禄,得了“包青天”的美名,似乎这样“不隐世独立”就与清高挂不上钩了,可包公是古今历史公认的清正廉明,高风亮节的正义之神。一个真真正正的清高之士。听过“包公六十大寿拒礼与收礼”(1)的故事了吗?他可以拒收皇帝的礼,拒收好友的礼,但他真心地收下农民百姓的礼。清高啊!她未必要遗世独立,人们把她压的太紧,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在这样的传统观念和文化背景下,清高有会是怎样的遭遇呢?相信大家也知道庄子拒作楚国大官而闲然垂钓的故事。(2)他说楚国神龟死了的时候已经三千岁,楚王把它放在宗庙里供奉,却不知它宁愿在烂泥中爬,也不愿尸骨留在宗庙 。他就是那只乌龟。于是,清高演变到这,就成了庄子版的“钓清高”了。
清高,继续向前走去。套用现在哲学辨证的观点可以说:“‘清高’的‘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而有坚挺之势’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反差与奇妙错位,再次证实了‘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个朴素真理。(3)“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这句话大家可能耳熟能详,可知道它的出处吗?它说的就是“杨震拒金”的故事。当年还在他是荆州刺史的提拔了个叫王密的人,而后杨震调至东莱作太守途经昌邑,至王密作官之地时,王密夜送十斤黄金给他表示感谢,杨震拒收,就说了前面那句话,让王密羞愧难当,越是佩服杨震。古人清高,颇有做作之嫌,但杨震这种光明磊落的节操,不能不让人佩服。此乃真清高之人啊!
清高她是一帖经济实惠的良药,可以省却许多无谓的应酬和虚假的迎合。“清高”开始好像 有“变味”之势了,渐渐与“孤傲”扯上了关系。明·唐伯虎,一朝才子,书画大家,一字千金,尺画无价,是一代追星族的偶像。但他远仕途,淡名利,一生拈花惹草,极尽风流韵事,虽然放荡形骸,也算是清高之士了。(4)唐寅的清高能不为世俗所媚,不为流行所扰,也堪称独行侠般的清高了。在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场合去干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蠢事。常人都知道并天雪地哪有鱼钓,可他柳大学士就是要钓,着未尝不是一种孤傲的清高,或者说是半个“庄子版”的“钓清高”吧。
清高,从历史一路走来,到现当代,已经历尽沧桑。十年浩劫中,就连温良俭让的性情、温文儒雅的风貌也在扫荡之列。(5)于是,清高成了众矢之的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弃之如敝履。《孔丛子》有云:“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不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而这清高仅仅十年就土崩瓦解了。什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6),通通丢到脑后。君不见,在政治专制注意和文化蒙昧主义统治下,“清高”被视为异端,知识份子中附炎附势,卖友求荣,投书告密,诬人利己,比比皆是。像傅雷、老舍这样傲骨嶙峋,宁死不屈的清高之士,简直是凤毛麟角。而像顾准这样忍辱负重,坚贞以终的殉道者,则是沙里淘金,硕果仅存。“清高”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
再到现在,有人认为“清高”已经不和时宜,甚至有“迂腐”之嫌。所谓“多少长安名利 客,机关用尽不如君”(7)。现代看来,“抛弃中国文人固有的清高一点也不值得惋惜,更谈不上耻辱”。人们高唱“让清高走向世俗化”,大势宣扬“告别清教徒和苦行僧式的穷苦生活,追求人类正常的富裕生活和物质享受”。(8)表示了与清高挥手告别的决心。
其实,没有人一开始就选择污染,人生不得志,生活不得意,不得不让自己放下“清高”,而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中国人的“清高”世俗化了。人们在灵魂深处痛苦挣扎,感情和理智处于二律背反的两难境地。人们尚且如此,再如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未尝不是这样。从古代的“不食周粟”到近代的“拒收联合国救济面粉”,从古代“弃官归隐”到现在的“下海捞金”,中国的“清高”的确世俗化了。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规律,“清高”的尺度已经不适应这个物欲横流的发展社会了。
如今,也有清风亮节之士,如“启功”老先生,门上贴条“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传为奇谈。是啊!清高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清高是一种傲人的好气质,清高也是一种处世的高修养,清高更是一种成熟的人生理念。(9)可真正能做到这种节操的人能有几人呢?也就是我在第一段中说的猜想“金开诚”先生没说完的“时过境迁,清高何处觅”那句无奈的话!
古往今来,看清高从历史一路走来,她太累了!诚然,古时不乏舍身取义之士,现今也有高风亮节之人,但这如寥廓夜空的那几颗不起眼的小星星,昙花一现般走向历史,被人抛弃在历史遗忘的角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标准,“清高”也一样。“遗世独立”或许是古人们公认的清高模式,而今,世俗化的清高也是现代文化,政治经济的必然走向,这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我们不应该把“清高”绝对化。既不要像古时般束之高阁,难以触摸;也不要要像文革十年般弃如敝履,不屑一顾。今天的清高虽然走的痛苦,但也各行其道,勇往直前!每个人做好自己认为该做的,不怨天,不尤人,不做作,不自欺,足矣!
行文至此,可以搁笔了。最后附上一句,本人文中有些观点或许过于偏激,但纯属本人一家之言,虽是拙作,但也算是独到见解吧


[create_time]2013-07-04 16:27:03[/create_time]2013-07-18 20:59:29[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2[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75[view_count]

九歌·少司命赏析

《九歌·少司命》是屈原所作组曲《九歌》中一首,是《九歌·大司命》的姊妹篇,是楚人祭祀少司命神的乐歌。少司命是掌管儿童生命之神(实际上就是生育之神)。这首诗和《九歌·大司命》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形象。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既变换角度,又内外结合,互相映衬,诗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是既写“他”,又写“我”,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灵子)与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对唱。其末云:“荪独宜兮为民正”,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那么,第一节(有“荪何以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二、三、四节为少司命唱词,五、六节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因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是连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场,故再没有下神、迎神的话,但此一篇的宾主关系与上一篇相反。上一篇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此篇开头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来赞颂少司命。从情绪的承接来说,前篇少司命反覆表现出愁苦的心情,故此篇开头大司命说:“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一方面是对少司命这个爱护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为的是求子嗣。《尔雅翼》云:“兰为国香,人服媚之,古以为生子之祥。而蘼芜之根主妇人无子。故《少司命》引之。”《政和证类本草》也说芎_根茎可以入药,治“妇女血闭无子”。所以说,这两句不仅更突出了诗的主题,也反映了一个古老的风俗。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的也是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祭祀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好女,对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她愿意满足所有人的良好愿望。她同这些人既已“目成”,也就没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诚和礼敬,心领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辞”,满意而去。她乘着旋风,上面插着云彩的旗帜。对于她又认识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对于同这些人又将分离,感到悲伤。这是将人的感情与神相通,体现出女神的多情。下面一节则是女神说自己的服饰和离开祭堂的情形。“荷衣兮蕙带”同大司命的“云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比起来,带有女性的特征。“夕宿兮帝郊”是说自己离开后将去的地方。《札记·月令》孔颖达正义引《郑志》,简狄被以为_官嘉祥之后,“祀之以配帝,谓之高_”。则由之转化而来的少司命宿于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谁须兮云之际”是反过来回问大司命的话。第五、六节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第六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事实上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九歌·少司命》的形式具有紧凑而铿锵的韵律美。形式是诗歌的载体,诗歌让人们最直接地感受到的是它的形式,又由于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感很强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所以它自然具有韵律美,“青黄杂揉,文章烂兮”,在诗歌艺术衍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韵律,屈原以其独创的诗歌结构和格律使中国诗歌具有了一幢全新的韵律,具体到《九歌·少司命》,其韵律美主要表现在紧凑和铿锵两个方面。《九歌·少司命》韵律的紧凑主要表现在结构上,全诗一气呵成,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迟滞。全诗虽然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但每个部分之间的过渡平滑而自然,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第一部分是代表人间妇女的群巫合唱的迎神曲,第二部分是代表少司命女神的主巫独唱的临坛曲,第三部分是人间妇女向少司命女神询问,第四部分是少司命女神回答人间妇女,第五部分是人间妇女合唱的送神曲,这遣五个部分一环紧扣一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自如地从第一部分流泄到第五部分,街接间不着痕迹,语言流畅富于回味。《九歌·少司命》韵律的铿锵主要表现在格律上,其诗句或参差或对仗,起伏有致,动感强烈,“随语成韵,随韵成趣”,气韵生勤,情趣盎然。诗句的参差,诗中比比皆是,这正是楚辞对《诗经》继承和发展的精妙之处,它除了保留《诗经》四字句的典型句式外,还将其扩展为五字句和六字句(不包括语气词“兮”),节奏在《诗经》“二二”的基磋上又增加了“三二”和“三三”,仿佛“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使其更具表现力。在《少司命》中,“二二”、“三二”、“三三”节奏的诗句交替使用,“倏而来兮忽而逝”始人以强烈的动感,仿佛踏着音乐的节拍悠然地旋转在舞池中。这首诗的韵律较《诗经》也有了更大的起伏和变化,也更加铿锵动人了。同时,语气词“兮”在楚辞句式构成中的连用也是生花妙笔,对此金开诚先生曾作过推想:“以‘兮’为基点,其两端的字数如果较少,则这些字的发音用调必然悠长而近于歌唱;反之,两端的字数如果较多,则这些字的发音用调必然短促而近放吟颂”这就形成了楚辞可歌可吟、如泣如诉的独特艺术效果。诗句的对仗,以“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最为典型,它们情文并茂,能充分引起人们的共鸣。就形式而言,这些诗句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持歌的格律,它俩都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育做成对偶的语句,这种工整的对仗和其前南方诗歌的发展的轨迹是一脉相承的。

[create_time]2023-02-28 11:21:09[/create_time]2023-03-15 11:21: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古诗文网[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f470a2c02184d60370ca40a353352406_1534313458258.jpeg[avatar]百度认证:赣州鸿鹄网络科技官方账号[slogan]「古诗文网」是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项目网站,提供古诗文学习鉴赏翻译等相关诗词资料和在线背诵功能,其中包括唐诗宋词,古文典籍,四书五经等等中华历史文学作品。[intro]13[view_count]

九歌 少司命原文_翻译及赏析

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1]。绿叶兮素枝[2],芳菲菲兮袭予[3]。夫[4]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5],儵[6]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7]沐兮咸池,晞[8]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9]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10]。——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 九歌 少司命 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1]。 绿叶兮素枝[2],芳菲菲兮袭予[3]。 夫[4]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驾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5],儵[6]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7]沐兮咸池,晞[8]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9]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10]。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 *** ”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屈原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先秦·佚名《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诗经讽刺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先秦·佚名《椒聊》 椒聊 先秦 : 佚名 诗经 , 咏物写人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先秦·佚名《无将大车》 无将大车 先秦 : 佚名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诗经伤怀


[create_time]2022-10-21 06:20:04[/create_time]2022-11-01 04:51:4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达人方舟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52af923.N8WfeBIM4TX0VV_XJfyE6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11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view_count]

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什么

基本载体是文字。文字和语言等其他工具一样,都是交流信息的工具,同时蕴含一定意义与审美价值,有渊源的历史沿革。文字可以记录人类的历史活动,传承文化和智慧,形成文学、科学,文字的形成和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文字 D.汉字 答案:C 文字介绍 文字是用表义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使之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文字和语言关系密切,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语言没有专门的文字。很多方言和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思维方式不同。 世界的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用少量字母(大多不到50个)组成单词记录语言的语音进行表义的文字,比如英文字母26个,西班牙文字母29个,俄文字母33个,韩文字母40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create_time]2022-06-21 07:06:08[/create_time]2022-07-02 17:34: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黑科技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d20255.dZwk2hC-pi--5KlchUQNmQ.jpg?time=709&tieba_portrait_time=709[avatar]TA获得超过45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6[view_count]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什么时候的作品

  是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的作品。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
  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后遭雷电毁佚,有原拓影印本行世。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因线条厚重,为了在字的中宫留出余白,以避免壅塞,不得不竭力向四周扩张,外拓的写法被推向极致。
  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901字。


[create_time]2016-01-30 16:20:50[/create_time]2016-02-14 16:17: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winds[uname]http://f.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3B/sign=0f8c75f2da3f8794d3aa402ae72b22c2/eaf81a4c510fd9f94ae3c3232b2dd42a2934a480.jpg[avatar]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slogan]个人比较热爱文学,阅读过很多文学作品,对文学类问题比较擅长。[intro]2319[view_count]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的介绍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create_time]2016-05-18 01:19:45[/create_time]2016-06-01 18:45: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依然我忙_[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258845c.1czrPAbjnFsNA54CuN0m6g.jpg?time=3630&tieba_portrait_time=3630[avatar]TA获得超过14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8[view_count]

金开诚的简介

金开诚193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无锡市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长。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心理学、书法及戏剧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有《文艺心理学论稿》、《楚辞选注》、《金开诚文集》、《金开诚书画作品选》等著作,讲过《“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等课程,在中华传统文化、文艺心理学、古文献学和书法艺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create_time]2016-05-29 13:47:09[/create_time]2016-06-13 12:13: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暨浩瀚T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5373463.7K58ZqTvQQatrKfyZcJFsA.jpg?time=3679&tieba_portrait_time=3679[avatar]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6[view_count]

漫话清高的原文

漫话清高

金开诚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清高的 "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头上。

传说中第一个清高之人,恐怕要数许由了。据说唐尧要把天下禅让给他,他认为这话污染了耳朵,因而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此事不知真假,但在古代却传为美谈。这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相当混乱的价值取向。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下人办了好事所以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道理虽然说不清,但关于许由的美谈却事实上给清高规定了一个模式,即凡是显贵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后来显贵又扩大为富贵,即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例如诸葛亮,当他"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望重,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在历史上被称为清高的人中,陶渊明大约要算突出的了。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因缘,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固然决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 "实";但如果在"实"之外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型。其后,像林和靖、倪云林等人,也都因具有才艺专长,才成为著名的清高之人。例如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 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绝唱,才能成为名人。倪云林隐居无锡惠山,为人有点怪癖,但他的画脱尽烟火气,确有独特风格,所以连怪癖也一同被传诵了。当然,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的。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一则因为历史需要树立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来树立;假如无所表现,也就无从传扬了。二则因为有才艺本可做官,而他们竟然不做,这才证明是真正的清高。至于那才艺是否适合做宫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像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

清高是褒义词,但也不算很高的评价,然而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相当模糊。这种情况结合实例来看比较清楚。例如李白,只做过短短一段宫廷诗人,还敢公然声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然而他却终于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时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为自负,比较缺乏恬退风度;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声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不过,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形象思维功夫好,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没成为公认的清高样板,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这个实例只是说明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

另一个实例则说明清高的模糊性,那就是孟浩然。他本来也是想做官的,试看《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他在写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雄劲的名句后,接着就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求援用世之心极为明显。后来做不成官,还不无牢骚,所以说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之类的话。但孟浩然一生既未做官,而且《唐书·孟浩然传》还记述采访使韩朝宗曾约他同赴京师,欲荐于朝廷;可是孟浩然却因与故人喝酒喝得高兴,竟至失约,还说"业已饮,何恤他!"可见他对做官也有不在乎的一面。特别是归隐之后,在寂寞心情中,也多有恬淡之意。这样看来,孟浩然是理应成为一个清高样板的;而且有人也的确这样认为,试看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醉月"句用《魏志·徐邈传》典,暗指孟浩然因剧饮违韩朝宗之约事。)可见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清高是极为突出的;然而孟浩然在历史上却仍然不是公认的清高样板。由此可见,对清高的评论是既严格,又模糊的。

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也就是说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未降低。至于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种种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几乎是绝不相容的;但实际情况却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奥妙。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那么保留一点清高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就是对发财致富乃至既富且贵的人来说,倘若能够讲一点清,讲一点高,对人对己也是没有坏处的。也许,这就是许多人不愿彻底扬弃清高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并继续有意无意地维护其价值的原因。


[create_time]2013-07-08 11:47:20[/create_time]2013-07-21 22:47: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99[view_count]

求金开城先生《漫话清高》原文!!!

  漫话清高

  金开诚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清高的 "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头上。

  传说中第一个清高之人,恐怕要数许由了。据说唐尧要把天下禅让给他,他认为这话污染了耳朵,因而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此事不知真假,但在古代却传为美谈。这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相当混乱的价值取向。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下人办了好事所以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道理虽然说不清,但关于许由的美谈却事实上给清高规定了一个模式,即凡是显贵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后来显贵又扩大为富贵,即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例如诸葛亮,当他"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望重,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在历史上被称为清高的人中,陶渊明大约要算突出的了。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因缘,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固然决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 "实";但如果在"实"之外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型。其后,像林和靖、倪云林等人,也都因具有才艺专长,才成为著名的清高之人。例如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 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绝唱,才能成为名人。倪云林隐居无锡惠山,为人有点怪癖,但他的画脱尽烟火气,确有独特风格,所以连怪癖也一同被传诵了。当然,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的。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一则因为历史需要树立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来树立;假如无所表现,也就无从传扬了。二则因为有才艺本可做官,而他们竟然不做,这才证明是真正的清高。至于那才艺是否适合做宫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像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

  清高是褒义词,但也不算很高的评价,然而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相当模糊。这种情况结合实例来看比较清楚。例如李白,只做过短短一段宫廷诗人,还敢公然声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然而他却终于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时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为自负,比较缺乏恬退风度;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声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不过,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形象思维功夫好,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没成为公认的清高样板,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这个实例只是说明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

  另一个实例则说明清高的模糊性,那就是孟浩然。他本来也是想做官的,试看《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他在写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雄劲的名句后,接着就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求援用世之心极为明显。后来做不成官,还不无牢骚,所以说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之类的话。但孟浩然一生既未做官,而且《唐书·孟浩然传》还记述采访使韩朝宗曾约他同赴京师,欲荐于朝廷;可是孟浩然却因与故人喝酒喝得高兴,竟至失约,还说"业已饮,何恤他!"可见他对做官也有不在乎的一面。特别是归隐之后,在寂寞心情中,也多有恬淡之意。这样看来,孟浩然是理应成为一个清高样板的;而且有人也的确这样认为,试看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醉月"句用《魏志·徐邈传》典,暗指孟浩然因剧饮违韩朝宗之约事。)可见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清高是极为突出的;然而孟浩然在历史上却仍然不是公认的清高样板。由此可见,对清高的评论是既严格,又模糊的。

  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也就是说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未降低。至于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种种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几乎是绝不相容的;但实际情况却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奥妙。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那么保留一点清高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就是对发财致富乃至既富且贵的人来说,倘若能够讲一点清,讲一点高,对人对己也是没有坏处的。也许,这就是许多人不愿彻底扬弃清高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并继续有意无意地维护其价值的原因。


[create_time]2016-10-14 08:55:54[/create_time]2007-05-28 21:14: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8[alue_good]郑端子昱[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b6ad38a.n83k1Cqhl00TtQBRz718EA.jpg?time=2839&tieba_portrait_time=2839[avatar]TA获得超过6.6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01[view_count]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靠谱吗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靠谱,学校隶属于郑州市人民政府,历经四次跨越发展,于2004年5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公办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步铸练形成了“立德修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团结、勤勉、求实、创新”的校风、“严于修身、勤于治学”的教风、“勤学善思、求真致远”的学风。学校占地面积1251亩,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036亩、建筑面积近43万平方米。办学理念:学校牢固树立“科研强校”办学理念,坚持围绕旅游搞科研的方针,大力实施科研水平提升计划,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建有河南旅游研究院、旅游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平台20余个,其中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旅游教育研究中心、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训基地为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create_time]2022-09-05 11:53:12[/create_time]2022-09-15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娱乐爱休闲3E[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d1b7b70.j2qKg8pQ-tII7kYUZ8YFnw.jpg?time=29097364&tieba_portrait_time=29097364[avatar]TA获得超过44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04[view_count]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怎么样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非常好,学校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集商贸和旅游于一体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商贸城市——河南省省会郑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中原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商贸气息浓厚,为学校培养商贸旅游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院学子就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学校教学模式:学校推行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狠抓实践能力培训,注重优良的思想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专业岗位应用的操作技能,实现实习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

[create_time]2022-08-29 21:23:04[/create_time]2022-09-09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897857.MmPMVAXF3K6Ad67jvfXB1g.jpg?time=1268&tieba_portrait_time=1268[avatar]TA获得超过623个赞[slogan]喜欢社会,喜欢民生,喜欢聊聊。[intro]1044[view_count]

上一篇:佩罗塔

下一篇:金科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