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寒食古诗带拼音版
hán shí 寒食 táng dài:hán hóng 唐代: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扩展资料 1、韩翃寒食古诗带拼音版 hán shí 寒食 táng dài:hán hóng 唐代: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韩翃寒食古诗的意思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词句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⑤飞花:指柳絮 3、韩翃寒食古诗赏析 整体赏析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由于后两句旨在描写宫廷生活,并且写得轻灵佻脱,所以历来颇受赏识。 赏析分歧 有意见认为全诗不过是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最高统治者到一般朝士,都偏爱此诗,很难说明诗人本意中含有讥刺 ;而有意见认为这是一首笔法巧妙含蓄的讽刺诗,作者后两句写夜晚之景,意在借古讽今。通过刻画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嘲讽的目的;还有人认为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艺术成就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唐诗笺注》对此作有评述:“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create_time]2022-08-25 06:29:03[/create_time]2022-09-07 00:39:2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62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寒食夜恻恻轻寒翦翦风古诗翻译及赏析
《寒食夜(一作深夜,一作夜深)》是唐代朝诗人韩偓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寒食夜恻恻轻寒翦翦风古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深 . 寒食夜》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前言】 《寒食夜》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画的是一个春色浓艳而又意象凄迷的细雨尖风之夜,表面上只写景物,但景中见意,篇内有人,字里行间浮现着流连怅惘,抒写了诗人怀旧之情。 【注释】 恻: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小梅飘雪杏花红”句:仲春之际,梅花已谢,纷纷飘落,而桃杏花却刚刚盛开。一作“杏花飘雪小桃红”。 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翻译】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鉴赏】 诗的题目是《寒食夜》,这第三句中的“夜深”明点夜,“秋千”则暗点寒食。《佩文韵府》引《古今艺术图》云:“北方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趫。后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其上推引之。”《太平御览》、《事物纪原》、《荆楚岁时记》等书也有相似的引载。又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述,天宝(742-756)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这句诗就以秋千这一应景之物点出寒食这个节日。 当然,诗人之写到秋千,决不仅仅是为了点题,主要因为在周围景物中对他最有吸引力而且最能寓托他的`情意的正是秋千。但此时已“夜深”,又在“烟雨中”,不会有人在“为秋千戏”,如句中所说,只有秋千索空悬在那里罢了。而诗人对空悬在那里的秋千索有特殊的感情并选定它作为描写的对象,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吴文英《风入松》词中“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两句。诗人在深夜、烟雨中还把视线投向秋千索,也正因为它曾为“纤手”所握,不禁想起日间打秋千的场面和打秋千的人。 韩偓《香奁集》共收一百首诗,其中写到寒食、秋千的诗竟多达十首。如《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又如《想得》:“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再如《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往年曾在弯桥上,见倚朱栏咏柳绵。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料得它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从以上这几首诗,依稀可见诗人与一位佳人在寒食佳节、秋千架边结下的一段恋情。联系这些诗,再回过来看这首《寒食夜》的第三句,可以断定它确是一个见景思人、托物记事的句子,尽管写得尽曲折含蓄之能事,而个中消息是仍然可以参破的。 如果从整首诗来看,这第三句又是与上、下各句互相依托、融合为一的。全诗四句,组成为一个整体,诗的前两句可以说是为第三句布景设色的。首句“恻恻轻寒翦翦风”,先使诗篇笼罩一层凄迷的气氛;次句“小梅飘雪杏花红”,更为诗篇涂抹一层秾艳的色彩。有了这两层烘染,才能托出第三句中“那人”不见的空虚之感和“纤手香凝”的绮丽之思。至于诗的结句“楼阁朦胧烟雨中”,更直接从第三句生发,是第三句的延伸,是把诗人的密意温情推向夜雨朦胧的楼阁之中,暗暗指出其人的居处所在以及诗人的心目所注,从而加深意境,宕出远神,使人读后感到情意隐约,余味无穷。没有这样一个结句,当然也托不出第三句。就通篇而言,应当说,这首诗既以第三句为中心,而又靠上、下烘托,才成为一首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作品。
[create_time]2022-06-20 12:16:08[/create_time]2022-06-30 12:22: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韩握的古诗《寒食夜》带拼音
寒食夜
作者: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
cè cè qīng hán jiǎn jiǎn fēng
小梅飘雪杏花红。
xiǎo méi piāo xuě xìng huā hóng 。
夜深斜搭秋千索,
yè shēn xié dā qiū qiān suǒ ,
楼阁朦胧烟雨中。
lóu gé méng lóng yān yǔ zhōng 。
[create_time]2016-03-18 12:57:10[/create_time]2016-04-01 18:56: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梦魇QT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cf93a92.CO7CeTP-CsMoHaOtAo-sRg.jpg?time=3475&tieba_portrait_time=3475[avatar]TA获得超过82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寒食原文及翻译
寒食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在寒食节这天,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及第。宝应中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初,德宗赏识其《寒食》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存其诗三卷。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create_time]2023-01-09 19:24:07[/create_time]2023-01-05 13:41: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预计据此[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9f843c5.AEJraot-iGywY_aTrI6cfg.jpg?time=5417&tieba_portrait_time=5417[avatar]TA获得超过889个赞[slogan]24小时在线回答问题[intro]2707[view_count]《寒食》(韩翃)原文及翻译
寒食 韩翃 系列:唐诗三百首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create_time]2022-10-29 01:27:01[/create_time]2022-11-08 05:55: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寒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长安寒食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注释 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媚:讨好,爱恋,此处作牵动解。 罗绮:罗,轻软有疏孔的丝织物;绮,有花纹的丝织物。 万骑:许多骑马者。 香尘:春游者身上所带的香气和扬起的尘土混合在一起称为香尘。 摧辀:摧,折断;辀,车辕。 注释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当天不举烟火。清明前后包括寒食日,各地多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屈原《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媚:讨好,爱恋,此处作牵动解。 罗绮:罗,轻软有疏孔的丝织物;绮,有花纹的丝织物。 万骑(ji):许多骑马者。 香尘:春游者身上所带的香气和扬起的尘土混合在一起称为香尘。 摧辀(zhōu):摧,折断;辀,车辕。 赏析 该篇为讽刺王孙公子春日郊游而作。诗人久居长安,熟悉京城风习,看不惯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诗中描写官家子弟穿着罗绮、骑着骏马春游的一番热闹景象之后,有意笔锋一转,劝他们不妨去吊唁野外的垒垒枯骨,因为说不定他们自身就是那昔时的鬼魂所转生。最后,以近于诅咒的“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之句,表示了强烈的愤恨。所谓鬼魂转生之说是虚妄的,但在表现手法上,仍是一种“幻想。服务于现实”的高招。 寒食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赏析二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创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create_time]2022-07-17 05:52:44[/create_time]2022-07-28 02:25: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9[view_count]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寒食原文阅读
1、《寒食》
韩翃 唐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create_time]2022-08-22 05:23:17[/create_time]2022-09-02 15:24: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62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view_count]
古诗《寒食》拼音版
古诗《寒食》拼音版如下:hán shí寒食táng dài:hán hóng唐代:韩翃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á 。寒食东风御柳斜。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create_time]2022-12-06 12:47:20[/create_time]2022-11-30 14:03: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仨喵与拾柒[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206b4b4.EPpKIfKWUfZxvXS04r3dkA.jpg?time=7974&tieba_portrait_time=7974[avatar]TA获得超过79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937[view_count]《寒食》古诗带拼音
《寒食》古诗带拼音如下:春【chūn】城【chéng】无【wú】处【chù】不【bù】飞【fēi】花【huā】,寒【hán】食【shí】东【dōng】风【fēng】御【yù】柳【liǔ】斜【xié】。日【rì】暮【mù】汉【hàn】宫【gōng】传【chuán】蜡【là】烛【zhú】,轻【qīng】烟【yān】散【sàn】入【rù】五【wǔ】侯【hòu】家【jiā】。译文:春天的长安城到处盛开着鲜花,飘散着柳絮。寒食节,春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里的杨柳,随风摆动。日落时分,百姓无灯火,可权贵豪门的深宅却飘出蜡烛的青烟。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create_time]2023-01-10 22:53:28[/create_time]2023-01-14 12:13: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982559141x[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5eafe06.cXBoswGIMu2lTsSkIJ1Ldw.jpg?time=9720&tieba_portrait_time=9720[avatar]TA获得超过16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62[view_count]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是什么意思
词人怀念家乡,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几乎经历了整个春天,而在这寒食节的夜晚.是人形单影只,独自饮酒,酒酣至三更天还未醒来,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感情.【注1】古代清明寒食,是给祖宗扫墓的时候.赵氏先茔都在河南,此刻已沦入金人之手,欲祭扫而不能,更增添了词人思乡的情怀.【注2】中(zhòng)酒:醉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酒酣也,意即醉了.见杜牧《睦州四韵》:“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与此词意近.
[create_time]2017-03-31 13:31:52[/create_time]2017-03-31 15:48: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52[view_count]
白居易寒食诗解释
唐 - 白居易 - 寒食野望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寒食野望吟
【内容】: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create_time]2011-03-21 15:47:25[/create_time]2011-04-10 15:37:10[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3[alue_good]happysud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6e9e749.N95S93V9lG0drlcS5OK5pA.jpg?time=3230&tieba_portrait_time=3230[avatar]TA获得超过13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01[view_count]
苏轼写的寒食夜诗意思
寒食就是民间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时节,寒食节期间因为祭奠先人,不懂灶火,所吃的食物都是冷的,所以称为寒食。 漏声透入碧纱窗,人精秋千影半斜。更漏之声透过糊着碧纱的窗子传进耳朵,寒食为农历月初,月照秋千影半斜,说明已经夜深了。更漏滴水声本来极为轻微,而隔窗犹能听闻,极写夜静。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金鸭是指鸭子形状的香炉,不再焚烧沉香和麝香的金鸭香炉已然冷了,窗外微云笼罩这月亮,洒下的朦胧月光照在雪白的梨花上,让人感觉此情此景更加静谧宁和
[create_time]2013-07-02 14:42:06[/create_time]2013-07-17 12:25: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3[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94[view_count]
临江仙·暮春原文_翻译及赏析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宋代·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临江仙·暮春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宋词三百首 , 羁旅 , 写鸟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作者客居他乡,看尽鸿雁的北往和燕子的南来,而故乡的讯息茫然,不禁惆怅满怀。整个春天都在惦念家乡,人已憔悴有谁怜?于是只好在这落花时节的寒食夜以酒浇愁。 听说江头春波浩渺,春水情意恳切地像是要送他的归船返回家乡,这条曾送他离乡又送他归去的水路,是他最为之情牵梦萦的。最后,他构想登上归船,听着春雨打着船篷,看着将别的断桥边上的疏柳淡烟,充满别离之情。 鉴赏 上阕写念家。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讯息茫然。“两句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瞬间倾吐而出。“过尽征鸿来尽燕“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不仅是传统的捎信使者,更代表了战乱年头的流亡者。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因而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 ”故园讯息茫然“作一顿挫,稍稍收束起句的迅发之势。词人把”望征鸣,看归燕“的过程略去,仅是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尽情抒写。这里两个“尽”字用得极好,不仅表现了生活中这一特定的横断面,而且把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概括在内。可以想像其中有过多少希望与失望,有过多少次翘首云天与茫然四顾。词笔至此,可称绝妙。 ”一春憔悴有谁怜?“表达了惆怅自怜的感情。从章法上讲,它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常情,鸿雁秋分后由北飞南,春分后由南回北;燕子则是春社时来到,秋社时飞去。这里说“一春憔悴有谁怜”,则总括上文,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人也变得消瘦憔悴。在它样凄苦的境遇中,没有一个理解他的人。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几欲渗透纸背。进一步推想,其中不无对南实的投降派发出委婉的讥讽。寥寥七字,意蕴言中,韵流弦外。 ”怀家寒夜食,中酒落花天。“愈觉韵味浓醇,思致渺远。“寒食夜”系承以上三句而来。词人怀念家乡,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几乎经历了整个春天,故云“一春”;而词中所截取的生活横断面,恰恰这寒食节的夜晚。赵氏先茔所在地河南已沦入金人之手,欲祭扫而不能,更增添了词人思乡的情怀。这两句一实一虚,前一句叙事,后一句说景,化质实为空灵,造成深邃悠远的意境。“中酒落花天”一句,乃从杜牧《睦州四韵》诗变化而来。小杜原句是“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词人只换其中一字,以“天”代“前”,便发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其实“天”和“前”同属一个韵部,不换亦无妨。那么他为什么要换呢?一是为了对仗工整,上句末字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夜”,此句末字也必须用表示时间的名词“天”;二是“天”字境界更为阔大,且能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便表现得迷离惝恍,奕奕动人。 词的下阕一转,由思家转入归家。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二句情略一扬起。词人本已沉醉在思家的境界中,几至不能自拔;然而忽然听说江上春潮高涨,似乎听到了要回故乡的讯息,精神为之一振。这与前片起首二句恰好正反相成,遥为激射。前片“故园讯息茫然”,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此处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钱塘江上浩渺的春浪,似乎对人有情,主动来献殷勤,要送他回家。江水有情,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词人曾慨叹“一春憔悴有谁怜”,在人世间无人理解他思乡的痛苦,而江水却能给以深切的同情,两相对照,托讽何其深水! “别来此处最萦牵”一句,缠绵不尽,撩人无那。春浪来了,船儿靠岸了,词人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这种感情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条件下产生,极为矛盾、复杂。赵长卿作为宗室之一,处境较好,南下的亲朋友好友众多,临别之时他依依不舍,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别来此处最萦牵”。词人在这种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矛盾状态中来刻画内心的痛苦,从中我们窥见到南宋时代上层贵族中一个现实的人,一颗诚挚而又备受折磨的心。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在思乡痛苦的煎熬中,憔悴而惆怅自怜,又加重思乡之情,同时写出了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客居他乡时间长了,客居之地又成了新的牵挂之地。表现了作者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情。 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有的人苟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国,时时通过他们的诗词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怀着悲愁与壮志写下了这首抒怀词。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著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赵长卿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著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656篇诗文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宋代·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宋代 : 袁去华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宋词三百首 , 写景 , 离别 , 抒情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五代·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清平乐·雨晴烟晚 五代 :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写景 , 妇女 , 孤独 , 思念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 , 追忆离别
[create_time]2022-09-28 07:23:37[/create_time]2022-10-12 14:56: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view_count]
临江仙·春景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临江仙·春景 [作者] 晁补之 [朝代] 宋代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临江仙·春景》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 词之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字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之,求之,写出低徊往昔、憧憬来日的复杂情怀。全词情景交融,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复杂情感,物象婉丽,笔调潇洒,余韵深长。 上片首句大笔勾勒 。“三月暮”交待节令 。“汀州 ”即“汀洲 ”,点明地点。“绿暗”二字,浓墨重彩,为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涂上一层阴沉的底色,在人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画面。接着词人点染岸边近景,此时风已收煞,落英缤纷,布帆暂卷,垂杨下兰舟斜横,气氛一派清幽。景中仿佛杳无人迹,然而从刚收风帆、暂傍垂柳的兰舟,不难想像见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正是这位游子面对眼前实景而产生的真切感受 。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阳将下 ,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里明写舟外景物,暗写舟中游子。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 词的前半部分,通过落花、风帆、木兰舟、春水夕阳等物象 ,环环扣合 ,结出一个“愁”字。下片则是“愁”字的生发和具体化,词意似断实续。灞月桥,在陕西长安县东。唐人离开京都,多于此处折柳赠别 ,如郑谷《 阙下春日》诗:“秦楚年年有离别,挥鞭扬袖灞陵桥 。”罗邺《莺》诗 :“何处离人不堪听 ,灞桥斜日袅垂杨。”因此,灞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词中游子凝想当日方别之后,回望红楼,仍见艳妆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往日那佳人住外,已甚遥远,希望有青鸟使者传递讯息 。然而 ,蓬莱路远 ,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 ”。这一句 ,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 游子不仅有江湖飘泊之感慨,且有怀念情人、音信难通之愁苦,则心情的怅惘寥落,可想而知。于是,这深沉的旅愁在游子心头激荡起绵绵无尽的遐思。 “行云归楚峡”一句,化用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宋玉《高唐赋序》载,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临别前告诉他说:妾“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台之下。”往日情事,如今虽只留下美好的回忆,然而游子岂能忘怀,他要追寻、找回那失去的一切。往日的情遇同繁华的扬州有关,联系上文“美人新上帘钩”来看,这里用的是杜牧所咏“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的典故,如同“楚峡”一样,都是虚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寤寐以求之,不禁“飞梦到扬州”了。词之结句,飞扬灵动,想像奇特,表达了作者追求、向往之情的急切。 综上,此词思绪绵绵而情韵清幽。读后给人以流连忘返、余韵不尽的美感,堪称潇洒清丽的佳作。 《临江仙·春景》作者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晁补之的其它作品 ○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 摸鱼儿·东皋寓居 ○ 盐角儿·亳社观梅 ○ 少年游·当年携手 ○ 忆少年·别历下 ○ 晁补之更多作品
[create_time]2022-11-05 23:23:22[/create_time]2022-11-20 10:10: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2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view_count]
刑事案件一般会判多久?如果三个人情节不一样会怎么判!
法律规定,法定期一般案件情节较轻的刑期要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刑期在3年以上1O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特别严重案件量刑都在1O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他人伤残废或者致人死亡的法律量刑在1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可以向法院申请刑事咐带民事赔偿责任,三个人犯罪,属于集团犯罪,犯罪应该首犯要责任大点,第二就是主犯刑罚重些,第三个就是从犯刑罚最情,事实还要看在案件中谁的罪大些以此类推分别接受法院判决拿到自己该判的刑期。
[create_time]2015-11-15 11:57:26[/create_time]2015-11-30 11:16: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昨天以走远[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3ace117.60Bvs-p7W_1HFxDA51uqNw.jpg?time=4549&tieba_portrait_time=4549[avatar]TA获得超过225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19[view_count]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
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如下: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译文: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译文: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孟云卿《寒食》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create_time]2020-01-09 16:22:34[/create_time]2017-02-04 23:05:32[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0[alue_good]芊芊和你说民生[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245573d5eda253883afd6a50476e366.jpeg[avatar]芊芊说民生,专注解决民生问题[slogan]芊芊说民生,专注解决民生问题[intro]3981[view_count]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一、《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二、《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三、《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create_time]2020-01-21 16:30:00[/create_time]2016-11-25 21:11:11[finished_time]8[reply_count]33[alue_good]瑾瑜oneone[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c81538a.z37rlm2RTe13pOrjsbnUjA.jpg?time=6565&tieba_portrait_time=6565[avatar]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slogan]不以物喜,不以己悲[intro]11149[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