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哲元简介 宋哲元是怎么死的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
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第29军部队在宋哲元指挥下,在平东驻地准备抵抗日军入侵,迅速构筑工事,进行战前训练。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逃脱,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城。3月8日,宋哲元奉张学良电令接防长城线喜峰口到宽城附近阵地。随后,宋哲元指挥第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第29军以大刀队与日军展开搏斗,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 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1937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国。 1935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因卢沟桥事变时,宋哲元对是否抗战摇摆不定,拒绝蒋介石对他的支援,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平津相继陷落。
1938年春,宋哲元将军改任一战区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回到其夫人常淑青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4月5日病逝。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
[create_time]2018-03-30 14:15:47[/create_time]2016-03-05 15:49:08[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76[alue_good]湛蓝陨石的陨石e5e9bc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be6e34b.gnyIg066Nc9rg96SV6lokA.jpg?time=4440&tieba_portrait_time=4440[avatar]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229[view_count]
揭秘:宋哲元29军真的有传奇的“大刀队”吗?
当日夜袭日军者,乃是西北军之特种兵“手枪连”,而非中世纪之“大刀队”。 长城抗战之西北军“大刀队”传奇,在民间与学界流传极为广泛 1933年“长城抗战”,迄今仍最为世人津津乐道者,莫过于二十九军之“大刀队”传奇。该传奇称:二十九军109旅在守卫喜峰口时,利用西北军素有的大刀传统,于1933年3月12日夜袭日军,斩首无算,一举扭转战局,“此战过后,日军指挥官命令与大刀队对峙的日本士兵在脖子上套上特制的铁护圈,以防脑袋被砍掉;晚上因忌惮大刀队夜袭,睡觉时也不敢取下。”① 该传奇自当年战事甫终,即被国内媒体大加宣传,如天津《益世报》称: “我们喜峰口的英雄是光着脚、露着头,使着中古时代的大刀,……抢回了山,夺回了岭,收回了喜峰口,俘虏了几千个日本人,收到了几千枝日本枪,捉住了许多辆日本坦克,抬回来许多架日本开山炮。这个故事,岂不比(法军守卫)凡尔登的故事还威武!还壮烈!还光荣!还灿烂!”② 其后,某些相关当事人及部分历史学者,进一步强化了该传奇的可信度。如参与夜袭之董升堂将军,1949年后在大陆撰文称:当日受命绕往敌后奇袭时,曾“下达命令只准用大刀砍,手榴弹炸,非到万不得已,不用轻机枪和步枪射击。……受此打击后,敌人都戴上钢盔,预防大刀砍头。”③刘汝明将军(未参与夜袭),晚年在台湾,亦撰文回忆:“日军来犯,我赵登禹旅、王长海团的大刀队奋勇杀敌,斩获甚众,使敌丧胆。喜峰口与罗文峪两处敌军同遭败绩。”④ 西北军“手枪连”的基本装束 再如,台湾著名近代史学者李云汉,亦撰文称: “当最高军事当局决定阵前换将之际,正第三军团宋哲元部在喜峰口英勇杀敌,创造奇迹之时。……(3月12日)由赵登禹旅派队绕攻敌后宋哲元简介,以大刀奇袭敌阵,斩获无算,经三昼夜之血战,毙敌逾三千以上,造成自九一八以来北方战场首次之胜利。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间,宋部刘汝明师复在罗文峪大胜日军,毙敌七千有奇。经此两战,二十九军之英明遂远播中外,国人咸以抗日英雄誉之。”⑤ 经此层层累积,二十九军之“大刀队”传奇,迄于今日,遂成牢不可摇之信史,乃至催使许多“学者”孜孜于寻找“大刀”战胜“刺刀”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神奇的“中华武术”。 但事实上,奇袭日军者,乃是特种兵“手枪连”宋哲元简介,而非“大刀队” 但细查109旅当日之原始战报,却不能不令人怀疑,所谓“大刀”,究竟在该次奇袭中,发挥了多少作用。事实上,从赵登禹的作战部署中,丝毫看不出“大刀”的特殊性。参与夜袭之第217团,当日接到的作战指示是:“第217团附手枪第一、第二连及王昆山营,于本晚(3月11日)23时由潘家口出发,……袭击蔡家峪、白台子敌炮兵阵地,奏功后,即与第224团联络,协力向喜峰口东北高地之线进攻。”⑥ 参与夜袭之224团,接到的指示是:“第224团于本晚23时20分在潘家口集结后,即沿滦河左岸袭击北山、三家子、横城子之敌,奏功后,与第217团联络,冲击喜峰口外之敌。”⑦ 上述夜袭布置之目的,乃是为摧毁日军之炮兵阵地及策应喜峰口正面作战;为保证袭击之成功,大刀决不会是夜袭部队的主要武器。此点,从第217团之行动,特增了两个手枪连,即可了解——大规模装备手枪,搞所谓的“手枪旅”、“手枪营”,是西北军自中原大战以来的久远传统,其部队性质类似“特种兵”(红军日后也借鉴该方式,组织有诸多手枪部队,战绩甚佳)。换言之,当日夜袭日军者,乃是西北军之特种兵“手枪连”,而非中世纪之“大刀队”。 大规模的手枪配合大刀,近身夜袭相当奏效,但手枪射程有限,在正面遭遇战中则颇为不利。故第217团此次奇袭,先胜后败,且伤亡惨重: “第217团王团长奉命后,即按计划行动,于3月12日5时乘敌不备,一举攻占蔡家峪附近各高地及其炮兵阵地。拂晓后,茨峪以北之敌,向我集中射击,该团乃将敌野炮及其行李车弹药破坏、焚烧,即循原路撤回,……我阵亡营长苏东元、王凤芝,团附胡重鲁等十余员,伤营长王子亮等三十余员,士兵伤亡六百余名。”⑧ 桂系将领黄绍竑,曾深度参与指挥长城战役。其回忆,颇有助于后人看清“大刀队”的历史真相: “在喜峰口方面,我们先占有地利,敌人进攻,比较困难。宋军……有一次,在夜里大举逆袭敌人,获得很大的成功。听说俘获了他们坦克车与大炮,及许多的战利品。西北军每个士兵,都佩有一把大刀,……不知他那次逆袭的胜利,究竟得力于大刀呢,还是得力于枪炮呢?这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而全国的报纸上,尤其是上海各报,就为大刀队大吹大擂,写得活龙活现,说是敌人个个被大刀砍死,因而敌人望见大刀队,就害怕得发抖。 “上海妇女慰劳会的代表王孝英、沈慧莲两女士,还特地到喜峰口去慰劳,并且手捧着大刀,摄了一个照片。她俩到北平来见我,同声的说:‘这把大刀,还有敌人的血留在上面呢!’我听了实在有些好笑!她们好像只知道喜峰口的神秘大刀队,不知道其他各口的部队,同样的在那里作壮烈的牺牲,而不去慰劳。我说明了,她们还觉得惊异。停战后,我在上海与《申报》馆的老板史量才谈起报纸鼓吹大刀的问题。我说:‘新闻界不去鼓吹正规军的新式武器,而来鼓吹大刀队,不是又要演出义和团的老把戏了么!’他说:‘新的没有得吹,只好把旧的来吹吹。’我当时叹了一口气。我们的抗战如此,我们的新闻界也是如此。”⑨ 媒体当日鼓吹“义和团的老把戏”的直接后果,乃是导致一般民众,将抗战看得太过轻易,唯知“大刀队”传奇,一时间责备当局消极抗战之民意汹涌澎湃,浑忘了宋哲元战后之感叹:“我以三十万大军,不能抗拒五万敌人,真奇耻大辱。” 民国时期,自军阀孙传芳,至西北军,乃至红军,均极喜好组织装备“手枪队”,尤以冯玉祥为最,动辄成营成旅。 注释: ① 《大刀队背后的武术传奇》,广州日报2012/12/01。类似的媒体报道、图书出版乃至纪录片宣传甚多,不再赘引。②益世报:《喜峰口的英雄》,转引自《长城战役》,(台)国史馆史料处/编纂,1980,P270-271。③董升堂:《夜袭喜峰口敌后》,收录于《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原 *** 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P453-455。④《刘汝明回忆录》,转引自《长城战役》,P111-112。⑤李云汉:《宋哲元与七七抗战》,转引自《长城战役》,P270。⑥⑦⑧(台)国史馆史料处/编纂:《长城战役》,1980,P236-237。⑨黄绍竑:《黄绍竑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11,P244。
[create_time]2022-10-24 23:24:31[/create_time]2022-11-03 07:55:2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70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宋哲元是谁
宋哲元(1885-1940),乳名宋室,字明轩,汉族,山东乐陵县赵洪都村(今属乐陵市)人。酷爱读书,敦厚沉毅、不苟言笑、处世谨慎,生活简朴、作风朴实,尊重文化,爱护人才,他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为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中文名: 宋哲元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乐陵
职业: 军人
宋哲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蒋介石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蒋介石,宋哲元对冯玉祥的一片忠心令人慨叹。
[create_time]2011-07-06 21:32:35[/create_time]2011-07-11 22:06:52[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7[alue_good]Joyshun[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d308843.LTVvnLo3-VltmoqQvGiZow.jpg?time=3387&tieba_portrait_time=3387[avatar]TA获得超过71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63[view_count]
宋哲元(宋哲元29军大刀队)哪里人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宋哲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宋哲元29军大刀队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宋哲元是谁宋哲元(1885-1940),乳名宋室,字明轩,汉族,山东乐陵县赵洪都村(今属乐陵市)人。酷爱读书,敦厚沉毅、不苟言笑、处世谨慎,生活简朴、作风朴实,尊重文化,爱护人才,他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为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中文名:宋哲元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乐陵职业:军人宋哲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蒋介石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蒋介石,宋哲元对冯玉祥的一片忠心令人慨叹。宋哲元生平您好。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对于北平抗战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该如何评价呢?宋哲元是一个民族英雄,他原本是西北军,这次加入北平抗战后打响了反抗日军的第一枪。民国,宋哲元将军生平?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10月30日生于山东省乐陵县赵洪都村,乡村私塾教师出身,21岁考入北洋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自21岁从军到56岁病故,在三十多年中他历任连、营、团、旅、师、军长、方面军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等军职,并先后兼任过热河、陕西、察哈尔、河北四省和平津两市的地方行政首脑,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40年4月5日病故绵阳,4月17日埋于绵阳富乐山。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将军墓于1978年动工重建,1979年清明节前竣工。重建后的墓园依地形坐东向西(旧墓坐北向南),墓园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有碑、亭、祭台、望台等组成。“八德亭”以镌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而得名。68年前的7月7日,是历经千年的卢沟桥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蓄谋已久的日军在卢沟桥畔寻衅挑起事端,守卫卢沟桥头宛平城内的中国将士奋起自卫,中华民族的八年抗战由此揭幕。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场从一座桥头燃起的战争已渐行渐远,并已更多地简化为一个纪念祭日的符号。然而,那些挺立在桥头栏柱上的石狮,却丝毫不差地记录下了侵略者野蛮挑衅的细节和热血将士奋起抗争的瞬间。事变前夕,古城北平的外围形势是:东南面,西起丰台,东到北平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本的华北驻屯军重兵占据;东面,已沦为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只有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所部国民革命军第29军防守,处在西南交通要道的卢沟桥就成为中卫的地方。守桥士兵的番号是29军第37师219团第3营。士兵们穿着灰色棉衣、打着裹腿、提着步枪,身后背着的系有红色绸带的大刀是这支部队特有的标识。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事件”的小道消息,已开始在北平城内流传。6月下旬,驻丰台的日军第1联队以攻占宛平城为目标,昼夜演习。7月6日,驻丰台日军列队强行要通过卢沟桥,被守桥部队拒阻,持枪对峙达10小时才撤回。7月7日晚间,日军一个中队又到卢沟桥中国守军哨所面前几百米处,搞“实弹演习”。晚11时许忽然从宛平城东边传来枪声。一会儿,几名日军出现在宛平城下,声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内搜查。中国守军拒绝这一无理要求,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还击”。8日凌晨5时,得到增援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驻守该城的中国士兵断然开枪抵抗。29军军部得到事变消息后,给前线士兵下达如下命令:“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为了捍卫脚下的神圣土地,守桥的士兵从这里射出了第一颗愤怒的子弹。这是最普通的中国人给日本帝国主义最直白的答复。历史记录下了这一个个在危急关头创造了历史的名字:旅长何基沣,团长吉星文,营长金振中以及那些操起家伙奋起反击的士兵。战士们以卢沟桥护拦、望柱为掩体,坚守阵地,冒雨用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阻击敌人。威名远扬的大刀再一次发挥作用。白天日军占领的阵地,晚上大刀队夜袭,重新夺了回来。以血肉之躯迎击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尽管满透着悲壮与无奈,但卢沟桥头不愿屈服的怒吼声却明白无误地宣告了中国人誓死抗战的决心!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便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发表著名的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好战的日本低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力量,以为只要拔刀威胁一下便可以使中国屈服,没想到热血沸腾的中华大地从此却成为绞杀侵略者的磨盘。“七·七事变”的真正意义,就是中国人从这天起不再妥协退让,全民族团结御侮终将走向自强。正如华侨代表陈嘉赓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十一字提案”所说——“敌未出国土前议和即汉奸”,此后,无论形势多么艰难,中国人坚持不妥协一口气打了八年,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便是卢沟桥的怒吼留给我们的永恒启示。历史上宋哲元简介是怎么样的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宋哲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蒋介石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蒋介石,宋哲元对冯玉祥的一片忠心令人慨叹。宋哲元在华北艰难维持,在日寇猖獗、东北沦陷、南京默然、二十九军兵力不足的严峻形式下坚持民族大义,终于打响抗战第一枪,功不可没。因制造“凤翔大屠杀案”和与日本“弱性”外交而遭唾骂,但以喜峰口大捷而一雪前耻,因卢沟桥奋起抵抗日军而彪炳史册。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哲元简介宋哲元是怎么死的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第29军部队在宋哲元指挥下,在平东驻地准备抵抗日军入侵,迅速构筑工事,进行战前训练。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逃脱,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城。3月8日,宋哲元奉张学良电令接防长城线喜峰口到宽城附近阵地。随后,宋哲元指挥第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第29军以大刀队与日军展开搏斗,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1937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国。1935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因卢沟桥事变时,宋哲元对是否抗战摇摆不定,拒绝蒋介石对他的支援,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平津相继陷落。1938年春,宋哲元将军改任一战区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回到其夫人常淑青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4月5日病逝。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
[create_time]2023-06-12 15:55:37[/create_time]2023-06-27 15:55:3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校易搜全知道[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a8a10e3c31373f0830200b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avatar]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view_count]
宋哲元简介 宋哲元怎么死的 宋哲元子女 宋哲元杀俘虏
中文名:宋哲元 别 名:字 明轩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 出生日期:1885年10月30日 逝世日期:1940年4月5日 职 业: *** 军 高级将领 毕业院校: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 信 仰:爱国主义 主要成就:凤翔事件 喜峰口大捷 喊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口号 军 衔: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死后追授) 宋哲元——冯玉祥手下的“五虎将”之一 宋哲元(1885年——1940年),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1908年,二十三岁的宋哲元开始长达三十三年的戎马生涯。1925年至1933年先后任热河省都统,西路、北路军总司令,陜西省 *** 主席,察哈尔省 *** 主席。 1933年春,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东三省后,向关内进犯,山海关保卫战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宋哲元奉命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峪一带抗击日军。由于二十九军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宋将军命人为每个士兵打造一把锋利的大刀,并配教练进行指导操练,使不少士兵练就一手高超的大刀术。3月9日晚,五百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抡起大刀向睡梦中的鬼子头上砍去。十一日夜,大刀队再次出击。共砍死砍伤日军三千多人,烧毁了日军二百多辆汽车上的弹药和粮食。此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为生存而奋斗的民族自信心,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威武雄壮的歌声唱遍中华大江南北。 1935年后,宋哲元曾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被驻扎在此的二十九军拒绝后,日军将炮口对准了宛平城和卢沟桥,沉重的炮声震撼着平津大地。宋哲元下令“坚决抗击日寇”,二十九军将士同仇敌忾,打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用鲜血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灿烂的第一页。 “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发誓:“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后来, *** 在给宋哲元的信中曾赞扬“先生情殷抗日,曷胜仰佩,曩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1938年春,任一战区副司令,病发后辞职休养,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 *** *** 追授其为一级上将。朱德和彭德怀赠挽联一幅:“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能大自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元忧乎九泉”。
[create_time]2022-10-03 02:50:24[/create_time]2022-10-17 09:41: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883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view_count]
在七七事变后被宋哲元留在北平与日本人周旋的人是谁,
在七七事变后被宋哲元留在北平与日本人周旋的人是张自忠。宋哲元从乐陵启程赶赴天津后,日军求见宋哲元,并递上七项“要求”:彻底镇压共产党之策动;罢黜排日之要人;有抗日色彩的中央机关应从冀察撤退;抗日团体应撤离冀察;取缔排日言论、宣传机关及学生与民众运动;取缔学校与军队中之排日教育;北平市之警备由保安队担任,中国军队撤出城外。宋哲元见到“要求”,对日本所谓“谈判”产生了怀疑,于是决心备战,并电召冯治安由北平赶到天津,商议攻防事宜。7月15日,宋哲元在天津住所召集29军高级军事将领举行会议。会后,宋哲元向蒋介石询问是否可以放弃天津,但蒋介石回电“天津绝对不可放弃”。
[create_time]2019-06-27 18:30:26[/create_time]2015-05-16 18:42: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_california_[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1fcfd._ASuSic5HSqrMSOAbI_fBQ.jpg?time=3111&tieba_portrait_time=3111[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48[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