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科学

时间:2024-05-24 19:53:01编辑:莆田seo君

复杂性科学系统科学有哪些内容

  不得不说你一下把我搞蒙了,复杂性科学是一类,系统科学是另一类。你把他们放在一起,这从学术的角度就不妥当了。
  1、理论概念
  1.1、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向社会科学广泛转移。人们将系统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探讨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形成了系统哲学。
  1.2、复杂性科学是指以复杂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超越还原论为方法论特征,以揭示和解释复杂系统运行规律为主要任务,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探究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科互涉”(inter—disciplinary)的新兴科学研究形态。
  这么说吧,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不仅引发了自然科学界的变革,而且也日益渗透到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复杂性科学在研究方法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复杂性科学带来的首先是一场方法论或者思维方式的变革。
  2、内容分类
  2.1、系统科学即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综合多门学科的内容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综合性科学门类。系统科学按其发展和现状,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系统科学一般是指贝塔朗菲著作《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中所提出的将"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系统技术、系统哲学三个方面归纳而成的学科体系。
  广义的系统科学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运筹学、模糊数学、物元分析、泛系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论、系统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学、知识工程学、传播学等一大批学科在内,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大门综合性科学。
  2.2、复杂性科学研究主流发展的三个阶段主要是指:埃德加·莫兰的学说、普利高津的布鲁塞尔学派、圣塔菲研究所的理论。
  莫兰复杂性思想的核心是他所说的“来自噪声的有序”的原则,在这个原理里,无序性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它必须与已有的有序性因素配合才能产生现实的有序性或更高级的有序性。这条原理打破了有关有序性和无序性相互对立和排斥的传统观念,指出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为用,共同促进系统的组织复杂性的增长。
  简而言之就是“动态有序的现象”的本质解释。
  普利高津的布鲁塞尔学派 比莫兰稍晚,在这个学派里,复杂性科学是作为经典科学的对立物和超越者被提出来的。普利高津紧紧抓住的核心问题就是经典物理学在它的静态的、简化的研究方式中从不考虑“时间”这个参量的作用,从而把物理过程看成是可逆的。实际上,普利高津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复杂性”的定义,他提出的复杂性的理论主要是揭示物质进化过程的理化机制的不可逆过程的理论,即耗散结构理论。
  圣塔菲研究所的理论,其复杂性观念与莫兰和普利高津的复杂性观念有很大的区别。
  例如::“在研究任何复杂适应系统的进化时,最重要的是要分清这三个问题:基本规则、被冻结的偶然事件以及对适应进行的选择。”这句话就表明他们认为事物的有效复杂性只受基本规律少许影响,大部分影响来自“冻结的偶然事件”(是指一些在物质世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其后果被固定下来并演变为较高级层次上的特殊规律的事件,这些派生的规律包含着历史特定条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
  另外,复杂系统的适应性特征,即它们能够从经验中提取有关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东西作为自己行为方式的参照,并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反馈来改进自己对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是说,系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能够主动地对环境施加影响。
  结论:复杂性科学研究的焦点不是客体的或环境的复杂性,而是主体自身的复杂性—— 主体复杂的应变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复杂的结构。
  3、流派
  由于我掌握的资料较少,系统科学的流派没搞明白,在这里只有复杂性科学的流派
  3、1复杂性科学主要包括:早期研究阶段的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人工智能;后期研究阶段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和元胞自动机理论。
  4、方法论
  方法论也只介绍复杂性科学的内容
  4.1、 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

  建议阅读的文献资料:百度文库中搜索:《复杂性、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百度百科中搜索词条:复杂性科学 系统科学
  最后,由于我的能力有限,对此没有帮助你表示遗憾


[create_time]2011-10-26 10:09:23[/create_time]2011-11-14 12:36:07[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2[alue_good]文史王老师[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939d53a0a0d45d3ac82f3d0c67dad067.jpeg[avatar]中小学教师[slogan]语文、历史、政治,不会的可以问问王老师[intro]3349[view_count]

什么是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用以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一门交叉学科。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复杂系统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自然、工程、生物、经济、管理、政治与社会等各个方面。复杂性科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称"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复杂性科学带来的首先是一场方法论或者思维方式的变革。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认识到研究复杂性科学的重要意义,然而要想找出一个能够符合各方研究旨趣的复杂性科学的概念还有困难。虽然目前人们对复杂性科学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create_time]2023-03-01 21:27:47[/create_time]2023-03-10 05:14: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198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view_count]

复杂性科学的具体特征

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依据组织的进化形式把“组织”分为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类。自组织是相对于他组织而言的,我们一般把不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不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组织称为他组织。他组织只能依靠外界的特定指令来推动组织向有序演化,从而被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相反,自组织是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就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结构的系统。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发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吴彤教授认为自组织理论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组成。其中,耗散结构理论是解决自组织出现的条件环境问题的,协同学基本上是解决自组织的动力学问题的,突变论从数学抽象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途径问题,超循环论解决了自组织的结合形式问题,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则从时序和空间序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复杂性和图景问题。一般认为,系统开放、远离平衡、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是自组织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我们把这种无需外界控制和干扰、通过系统自身的调节和演化达到有序的特性称为自组织性,如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可以看成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而达到的不同物种之间进化发展的自组织过程。 复杂性科学把系统整体具有而部分或者部分和所不具有的属性、特征、行为、功能等特性称为涌现性。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整体还原为各个部分时,整体所具有的这些属性、特征、行为、功能等便不可能体现在单个的部分上。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有生于无”的论断,便是对涌现性古老而又深刻的理解和表达。贝塔朗菲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著名命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来表达涌现性;霍兰认为涌现的本质是“由小生大,由简入繁”。复杂性科学家常借用“复杂来自简单”来表述涌现,认为复杂性是随着事物的演化从简单性中涌现出来的。虽然涌现性是整体的一种现象和特性,但是整体的现象和特性不一定都是涌现。贝塔朗菲区分了累加性与生成性(非加和性)两种整体特征,把整体分为非系统总和与系统总和两种。要清楚地认识到单单只把各部分特性累加起来所形成的整体特性不是涌现性,只有依赖于部分之间特定关系的特征所构成的生成性(不是加和性)才称得上是“涌现性”。由此可以得出,从部分本身的简单相加来推断、预测涌现现象是不可能的,涌现性是一个描述复杂系统层次所呈现的模式、结构或特征的科学概念。

[create_time]2016-05-27 19:56:53[/create_time]2016-06-07 22:11: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西格303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b7765e4.DmjHC9tBNEjvnw6pwg-rew.jpg?time=3636&tieba_portrait_time=3636[avatar]超过4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95[view_count]

复杂科学

复杂科学,就是混沌的,因果关系不明确。它是没法切割成一个一个的部分,然后把这每一个部分做好以后拼凑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结果的。比如说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和生命。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他是更像一个简单的机械体,还是更像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我相信大家都能够有判断。

用类比来讲的话,你觉得你的孩子,更像是一辆汽车,还是更像是一座花园?

如果我们要打造一部汽车,那我们所需要用的手段,一定是非常明确的、复杂的、有步骤的。

如果我们要打造一个花园,你只需要阳光、雨露、水,坐那儿喝杯咖啡欣赏它。它自己有生机,它会长出来,它最后可能长成森林,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但是它会有自己的命运,它会有自己的生命力。这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复杂体系的特点。

简单体系,需要用复杂的手段来打造。复杂体系,需要用简单的规则去驱动。这就是我认为最玄妙、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


[create_time]2022-06-12 02:33:51[/create_time]2022-06-25 15:57: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新科技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3abb5d4.9j2BQAKGQsFp7PChsWf0LA.jpg?time=4982&tieba_portrait_time=4982[avatar]TA获得超过479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0[view_count]

什么是复杂性科学?

目前,关于复杂性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说法。因为复杂性涉及面很宽,在美国国会图书馆1975年至1999年2月15日的入藏书目中,标题里含复杂性(Complexity)一词的就有489种。其中涉及算法复杂性、计算复杂性、生物复杂性、生态复杂性、演化复杂性、发育复杂性、语法复杂性,乃至经济复杂性、社会复杂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需要说明的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相当多数量的“复杂性”指的是混乱、杂多、反复等意思,而并非科学研究领域中与混沌、分形和非线性相关联的“复杂性”。由于复杂性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和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因而对复杂性概念的定义也不相同,所以,到目前为止,对复杂性还没有一个严格定义。
由于关于复杂系统的定义不统一,至少有30多种,其代表性特征如下:
(1)复杂系统就是浑沌系统(浑沌学派)。
(2)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演化系统(Santa Fe)。
(3)包含多个行为主体(Agent)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
(4)包含反馈环的系统(Stacey)。
(5)不能用传统理论与方法解释其行为的系统(John Warfield)。
(6)动态非线性系统。
(7)客观事物某种运动或性态跨越层次后整合的不可还原的新性态和相互关系(本体论的复杂性定义)。本体论复杂性还可以分为:(突变论和混沌的两种)运动复杂性和(分形的和非稳定性的两种)结构复杂性。它们都具有跨越层次的特征。表现为嵌套、相互连结、相互影响和作用等。
(8)对客观复杂性的有效理解及其表达(认识论的复杂性定义)。认识论意义的复杂性概念也概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关于用描述长度定义复杂性的各种概念和涵义,特别是关于“有效复杂性”的涵义。
社会和经济管理系统复杂性,具体案例有主要包括:金融系统复杂性;支付宝,12306租阿里查票不堵不瘫。混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经济系统演化复杂性;灾害复杂性的控制与管理方法;文川地震后次生灾害 泥石流、瘟疫、重建基于网络系统的管理复杂性;斯洛登事件复杂社会系统的建模、控制与管理


[create_time]2023-07-07 04:35:30[/create_time]2023-07-17 05:13: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z809M[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bd07f56a.cRYj9WdEXsr9RxKXD4prag.jpg[avatar]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slogan]人力资本管控模型研究市场营销和资本管控体系搭建模型咨询[intro]5[view_count]

科学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就是说,观察渗透着理论、动机和经验,而这一切均是可谬的。因此,如果某个理论命题与某个观察陈述相抵触时,错误的也可能是观察陈述。当理论和观察发生冲突时,被抛弃的并非就一定是理论,很可能被摒弃的是错了的观察结果,而被保留的倒是与观察相抵触的理论。(2)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有时候,一个科学理论的某个命题被经验所否证,但整个科学理论却并没有被科学共同体所拒斥。理论在遇到反例时可以通过修改原有理论进行辩护。构成一种现实的科学理论的,是一种全称陈述的复合体。在一个理论之中,除了理论中的受检陈述以外,还有其他陈述,诸如辅助性假说、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等。(3)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 如关于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的两个判决性检验,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果,这与这两个检验的历史背景有关。此外,科学家的教育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和个性气质等等,也会影响到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4)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述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科学理论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需要理论的提出者和传播者有一定的表述技术巧和修辞学手段。这些技巧和手段有时候真接嵌入了科学理论本身。

[create_time]2023-03-30 18:24:29[/create_time]2023-04-13 11:26: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一名优质博主[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859746782,3617296343&fm=3012&app=3012&autime=1687706988&size=b200,200[avatar]超过23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生活中还有诗和远方[intro]70[view_count]

复杂适应系统的CAS理论的核心思想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述如下:“我们把系统中的成员称为具有适应性的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为主体。所谓具有适应性,就是指它能够与环境以及其它主体进行交互作用。主体在这种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整个宏观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把系统的成员看作是具有自身目的与主动性的、积极的主体。更重要的是,CAS理论认为,正是这种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的反复的、相互的作用,才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宏观的变化和个体分化都可以从个体的行为规律中找到根源。霍兰把个体与环境之间这种主动的、反复的交互作用用“适应”一词加以概括。这就是CAS理论的基本思想——适应产生复杂性。

[create_time]2016-05-31 02:48:08[/create_time]2016-06-15 01:19: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捉摸不透丶墄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8efda66.GvZV9KcNw559CJ2pBWnMcQ.jpg?time=3662&tieba_portrait_time=3662[avatar]超过6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9[view_count]

复杂适应系统的CAS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制定的战略,更取决于与其它企业和组织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相应的应变能力。因而,适应性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企业如何增强其适应性能力已成为当前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尤其是CAS理论的提出,正好满足了管理科学对这些问题研究的需要。现在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管理来研究,利用复杂性科学尤其是CAS理论的成果,探讨复杂环境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对于企业系统来说,首先企业是有层次性的,企业员工主要是在所属部门形成团队并相互作用,同时企业内部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和以员工为基本个体组成的部门,这两个层次上的个体均具有智能性、适应性、主动 等特征;其次企业发展过程中,个体的性能参数在变,个体的功能、属性也在变,整个企业系统的结构、功能随之产生变化;最后企业系统中个体并行地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进行演化,而且存在大量随机复杂性因素。企业系统的特征和CAS理论有很好的契合性,用CAS理论对企业更具有描述性和表达能力,这也使 CAS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CAS理论最先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是1987年Arthur与Holland等合作开发了一个模拟股票市场的计算机程序:圣塔菲人工证券市场,以此来研究股票市场的泡沫增长或崩盘现象。他们的系统是由很多具有不同信念和期望的主体组成,这些主体依据市场的变化,通过归纳的方法不断地学习,从而修正或抛弃自己已有的信念和期望,这样个人的信念和期望对市场来说就成了内生变量,通过相互竞争,整个信念组成的生态式系统就随着时间而共同进化。他们用一种基于心理或认知的观点来描述系统,如各种信念、预估、期望和解释,以及所有的基于这些信念和期望的决策、战略规划和行动等。运用这样一种观点来看待经济管理系统是很有帮助的,这是因为一切经济人的行动或选择,都是基于他们现在对未来的价格、竞争者未来的行动或者他们对世界未来特征的假设或信念,而当这些选择或假设累积起来后,反过来又会重新塑造价格、市场战略以及他们所面对的世界。Arthur认为如果我们不只是研究经济管理系统中的最简单的问题,那么采用这样一种生态学的观点将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系统的计算机试验结果解释了新古典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一些困惑,比如股票市场中存在的技术性交易、市场心理学、流行效应等,这一成功是对Holland所提出的CAS理论的支持,也促进了CAS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此后,国外大多数研究是基于CAS理论对宏观经济的仿真模型研究,在管理领域主要集中于对组织管理的研究。Haeckel利用CAS理论在有关企业的组织管制、组织设计和“适应性企业” 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95年出版的著作《Adaptive Enterprise:Creating and Leading Sense—and—Respond Organizations>中认为,到目前为止,存在两种模式的企业,即“制造一销售” 模式与“感知一响应”模式,前者假设变化可预测,追求成为有效率的企业,后者假设变化不可预测,追求成为适应性企业。Haeckel建立了四步式“感知与响应企业模型”:感知、解释、决定、行动,强调应当把客户作为企业价值链的源头,通过价值链的后移为企业提供运作输入信息,创造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资产与组织结构。Haeckel认为客户回馈的基本点是企业投资在客户自己尚未发觉的机会,在客户没有认识到其消费行为已经在逐步改变的时候,企业超前从嘈杂纷繁的市场消费需求中获得响应,及早改变自己,获得竞争优势。适应性企业的适应能力来源于该类组织模块化的反应机制,他们将组织的各部分能力模块化,通过各模块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快速适应来提升整个企业的适应能力,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企业的各功能模块对外界是一种适应关系,而不是企业内部各单元对未来的计划与预期。Jun Kamo和FredPhillips提出了基于CAS理沦的“进化型组织” 观点。他们认为“进化型组织”符合CAS的四个特征:并行性、新颖性、重组和多样性。相应于这四个特征的“进化型组织” 的概念模型中,并行性特征包括多主体、非线性、分散化、混沌边缘,新颖性特征包括涌现、非简单加和与弱蝴蝶效应(The Weak Butterfly Efect),重组是指内部规则,多样性指远离单重优化。同时他们给出了“进化型组织”演化示意图(如下图),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美国高科技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Microsoft、Intel、Netseape的组织状况符合“进化型组织” 的标准 。鉴于CAS理论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和巨大应用前景,国内CAS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近几年也逐渐兴起。刘洪(2004)认为复杂适应系统的组织是现代经营环境条件下企业生存的重要形式,他在对传统组织与复杂适应组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要使一个企业成为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的网络结构组织关键就是要使企业内部单位是“自治”、“关联” 和“变革” 的,而企业内部市场化是“自治”与“关联”重要的实现途径,内部单位的“变革” 则具有多样性、自发性、融合性、适应性和变形性,复杂适应组织的发展策略就是认识差异、培育差异、增强学习与适应能力以及增强创新能力。金吾伦、郭元林(2004)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具有人性的复杂性组织,由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极其复杂的众多要素构成的层级复杂适应系统;要素构成子系统,子系统再通过相互联系和作用组成系统,该系统具有自组织功能,是复杂适应性组织。他们基于CAS理论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模式,认为学习型组织重在变革人的思维方式,应该从简单性思维走向系统的复杂性思维 。朱爱平和吴育华(2003)分析了企业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性,他们认为在复杂适应性的企业中,集权式的企业组织框架和企业行为命令方式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复杂适应组织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陈蔚珠和陈禹(2004)运用CAS理论分析了企业信息系统项目中各种风险关系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和应该采取的策略 ;张兵和曾珍香(2004)基于CAS理论分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以及核心理念、资源平台、位势平台、制度平台和能力平台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金字塔模型 ;吴绍艳和杜纲(2005)应用CAS理论和涌现机理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机理 。另外,国内学者在企业战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也运用CAS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

[create_time]2016-05-31 02:48:09[/create_time]2016-06-15 01:19: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记忆█j6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dcd6e78.B1IzVzm09Sqb1PchR7VZCA.jpg?time=3679&tieba_portrait_time=3679[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2[view_count]

上一篇:北京复兴路

下一篇:湘潭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