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邦琴

时间:2024-05-24 03:19:52编辑:莆田seo君

方李邦琴的介绍

方李邦琴,湖北人,1935年4月4 日生于北京,1960年随夫到美国旧金山落脚,以仅有的200美元开始,做一些印刷的小生意。后来因丈夫病重,她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苦心经营印刷厂并在唐人街开了一个饭馆。再后来,她收购美国旧金山两大英文报业之一的《旧金山观察家报》。现在,她拥有的11家英文报纸发行量超过六百万份,成为全美发行量最大的非日报报系。

[create_time]2016-05-27 13:26:48[/create_time]2016-06-10 14:44:0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杜哥4Dx[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7683cf7.H9SnYohM333gUUyUJ92dCg.jpg?time=3627&tieba_portrait_time=3627[avatar]超过4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5[view_count]

方李邦琴为什么想要收购《旧金山观察家报》?

《旧金山观察家报》的祖先敌视中国人,方李邦琴心里其实早就“有一种冲动,有一天把它拿下来”。没想到1999年8月,真有了这样的机会。当时,赫斯特家族购得了旧金山的另一张英文大报《旧金山纪事报》,准备与《旧金山观察家报》合并出版,因有违美国的反垄断法规而受到政府及司法部门的反对,只好将《旧金山观察家报》卖掉。方李邦琴和方氏企业是抱着志在必得的信心参加那场竞标角逐的。作为一个亚裔,一年里的风风雨雨使方李邦琴充分领教了白人社会的种种不平。

[create_time]2020-06-09 20:09:15[/create_time]2020-06-24 20:09: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中地数媒[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dbb6fd5266d0166fb0c0519b2bd40735fa351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900,h_120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slogan]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intro]15[view_count]

方李邦琴的奋斗生涯

方李邦琴,祖籍湖北汉川,1935年4月4 日生于北京,李邦琴11岁时随家人从祖国大陆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1960年随夫到美国旧金山落脚,以仅有的200美元开始,做一些印刷的小生意。后来因丈夫病重,她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苦心经营印刷厂并在唐人街开了一个饭馆。方氏家族在美国办报的历史是在40年前。在那时,方李邦琴和她的夫婿方大川(留美的新闻学硕士)一直梦想自己有一份报纸。他们认为,中文报纸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增强海外华人的民族感,自豪感。但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却永远无法成为主流声音。虽然中文报也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政府、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这就有如隔靴搔痒。1979年8月,时机成熟了,他们决定扩大服务的对象,除华人之外,把韩国、越南、日本等所有在美的亚裔都包括进去,一份《亚洲人周刊》(《AsianWeek》)就这样在旧金山诞生了。并且很快成为所有主流亚裔声音的政要们,希望参考的资料。1987年,他们又买下社区报纸《独立报》(《Indenpentent》)。一年以后,旧金山另一份英文报纸《进步报》因营运不济而倒闭,方家抓住时机,集中力量,将原为四开的《独立报》改为对开大报出版,面向全市发行,以至涵盖了原《进步报》的基本读者。此后,《独立报》还出版了中半岛地区版。1991年,方李邦琴作为旧金山的代表之一,前往白宫参加全国政治领袖会议。当时,美国朝野正在辩论是否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当时,方李邦琴主张把政治和经济分开,并带去了几千名商人的支持签名。会议中,有位白宫工作人员突然找到方李邦琴说:“方太太,请您到后面来。”方李邦琴跟他到后台,才发现布什总统在那里。布什说:“我很高兴见到你,你跟我一起到讲台上去。”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台前一声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到。”布什就拉着方李女士上了讲台。布什对记者们说:“我很高兴地介绍给你们,她是我的好朋友,她刚从旧金山来。”1993年春季,方家又一举收购了原在芝加哥报业集团名下的中半岛地区覆盖19个城市的11种英文报纸。前后不过11年,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在湾区主流社会生根并有相当政治影响的庞大报系。据专门统计机构核数,整合后的《独立报》系每期总发行量为50余万份。《独立报》已发展成为涵盖旧金山湾区19个城市,也是全美国最大的非日报的英文报业集团,仅在旧金山一地就有85%的家庭成为他们的读者。有一段时间,加州几家主要英文报纸,包括《旧金山观察家报》、《旧金山纪事报》、《圣荷西日报》、《洛杉矶时报》等提出,今后卖报不再交税,并将此提交州议会讨论。方李女士知道那几百万报业税款中的30%是充作教育基金的。方李女士就以《独立报》带头,联合其他许多报纸以及学术教育界和其他各界的人士一起到州府去,挫败了这项动议。在这次事件中,经过调查,方李女士发现有几家大报已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她清醒地意识到:是进入美国大城市日报领域的时候了!2000年3月17日,方李邦琴成功收购了美国的主流英文报《观察家》报,并成为这家英文报纸的第一位女性华人董事长。这个中国女人战胜的不是普通人,赫斯特家族在其鼎盛时期,曾经拥有95张报纸、110家公司。而它的创始人老赫斯特一向仇视亚裔。世事无常,这位早已入土的报业大王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名不见经传的方氏家族,击败了老牌的报业大王,进入了美国的主流媒体。而打开这一壁垒的正是一个亚裔的中国女人方李邦琴,她成了135年以来这家英文大报的第一个女性华人董事长。此事成为震动美国,新闻界的特大新闻,主流社会和华裔社区对此反映强烈,让美国主流社会刮目相看。3月18日,《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观察家报》,一个世纪前,威廉·鲁道夫·赫斯特曾用办报的方法寻找出路,来抵御亚洲移民潮所带来的‘黄祸’,而今,一位美籍华人家族以其经营之道接管了它。该家族就是方氏家族,他们正驾驭着一个日益繁茂的商业集团。”此事源于1999年夏天。属于赫斯特报系的《观察家报》当年8月购并《旧金山纪事报》后,就有意将两报合并出版,以期形成旧金山地区大小通吃的垄断局面;但是鉴于两报合营分享利润的联邦合约未满,赫斯特报业作出将不赚钱的《观察家报》单独出售的姿态,并订出许多不合常情的条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赫斯特报系“心存不轨”。许多人担忧赫斯特报业会垄断旧金山的新闻市场,因为许多电视台的新闻都是根据日报的消息再加以追踪挖掘,旧金山如果只剩下一家主流英文日报,就会失去竞争,报道的公正性将会受到影响,亚裔社区的新闻见报率就可能更低。所幸的是,旧金山布朗市长连任成功,加上市议会议长阿米亚诺及联邦司法部反托拉斯小组的监督与反对,使《观察家报》的求售表态调整为一项实际可行的商业行为,也使得方氏集团能够得尝所愿。从此创造了华人旅美150余年来首次主导美国主流媒体的破天荒纪录,演绎了一曲美国亚裔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自从《独立报》收购《观察家报》的消息传出之后,来自亚裔社区的鼓励和支持非常热烈。但是,主流社会的反应却与亚裔社区的反应有天壤之别。方李邦琴说,过去一百年来都是由白人在主导,但是,21世纪中国人也要参与写历史。在美国,我们华人不能只坐在公共汽车的客位上,也要有勇气坐在掌握方向盘的驾驶座上。新的《观察家报》将会秉持该报一百多年来的传统办报风格,但对于亚裔社区的新闻也将会有更多的报导。方李邦琴在提升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对美国社会的繁荣进步,对促进中美友好关系等方面均做出巨大贡献,受到了在美华人和美国政府及各界人士的肯定。方李邦琴曾获多项荣誉和奖励,她所在的旧金山市长布朗还宣布2000年9月18日为“方李邦琴纪念日”(FlorencefangDay)。2000年1月,方李女士在旧金山发起成立了“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当年8月,她又出席了在欧洲召开的“全球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并在会上发言说:“我要为中国和平统一摇旗呐喊,两岸只有和平统一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振兴,21世纪是华人世纪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200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仪式上,方李女士获得北京大学颁发“北京大学110周年杰出教育贡献奖”。此奖是北京大学向为了该校发展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海内外友人或机构而颁发的。如今,方李邦琴女士,不但在商界十分活跃,更在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在为华人争利益争地位中,不遗余力地奔走着。方李邦琴女士在美国商界、政界具有广泛影响力,是美籍华裔的杰出代表,是增进中美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支持教育发展的爱国侨领。1979年,方李邦琴女士创办了第一份全美发行的反映亚裔信息的英文报纸《亚洲人周刊>(《AsianWeek》)。2000年,方李邦琴女士任董事长的泛亚集团收购了已有135年历史的美国《旧金山观察家报》(San Francisco Examiner)。2010年中美政府签订“十万强计划” (100,000 Strong Initiative)双边协议,预计招揽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方李邦琴女士是唯一一名参与该计划的华人企业家。2008年5月,方李邦琴女士捐赠1600万元,用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大楼的建设,学校决定命名该大楼为“方李邦琴楼”。 2011年6月,方李邦琴楼奠基。

[create_time]2016-05-27 13:16:42[/create_time]2016-06-10 14:36: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宁轻泪欢1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e1590f0.iBtE9CLcwtsDDzcoMxfKoQ.jpg?time=1041&tieba_portrait_time=1041[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3[view_count]

海外华人寻根的故事,200字左右,急急急急!

贝贝
  在美国,21岁的钱向民出生于学识渊博且十分富有的美国华裔家庭,住在美国著名的科学城硅谷。她是美国第三代华人。她小时候,父母工作都非常忙,只好请保姆照料她和弟弟妹妹们。家里一个保姆来自,对她特别好。从保姆的讲述中,小钱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生活着许多贫穷的人。17岁那年,她一个人去了趟非洲。在非洲时,有人问她是哪国人

,她很自然地回答她是美国人。可是人家又问,怎么看你长得像中国人呢?她说是的,我是华裔。人家就说,那你了解中国吗……每到这时,她都不知应该如何回答,因为她对中国的事一无所知。
  回到家里,她开始缠着爸爸妈妈给她讲中国,她说她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根!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在哈佛,小钱遇到了一个从中国成都来的女生,她告诉小钱,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很多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她一边向这个女生学习汉语,一边向学校申请奖学金。去年,她的申请终于得到了批准,她获得了数千美元的奖学金。小钱对父亲说,我应该有我自己的看法,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去了解中国,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经验。一位来自中国的老师告诉她,你如果要去中国,就去云南。
  人物名片
  她是在美国出生并长大的女孩子。
  她的爷爷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弟弟。
  她的父亲是美国斯坦佛大学的院士和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医学教授。
  她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三年级的学生。
  她的名字是SarahTsien。她的中文名字叫钱向民。
  在她的名片上印着:全球网络金融服务机构中国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哈佛大学、中国小额信贷扶贫研究者。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导师的实习生。
  机会:在云南研究扶贫
  钱向民回国来到了中国云南。
  小钱的中国之行,带动了全家人的故国情,他们一起回来了。一家人先到北京登上了长城。
  家人回美国去了,小钱留下来。她与一个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美国学生团体一行25人一起到达昆明,先在云南师大学了3个月的中文,然后那些美国学生也回美国了,只有小钱留了下来。她独自一个来到了边远的麻栗坡县。
  小钱告诉我,她申请的这个项目,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搞的一项名为“中国小额信贷扶贫”的研究。小钱解释说,小额信贷从20年前就已经在世界上好多国家开始进行,并且非常成功。在这些国家,大部分穷人贷不来款。而他们又非常需要银行的扶持,有时就是几百元或者上千元。可银行一来怕他们还不起钱,二来又嫌小额信贷比较麻烦,这样就需要一种保证和信誉。于是,乡村银行的信贷业务不对个人,而是对小组。通常是若干户组成一个小组,彼此都是邻居,相互信任,如果一个人还不起,另外几家就都有责任。乡村信贷员还到那些还不起钱的农民家里去,和他们一起打工,帮助他们还钱。我国也从数年前就开始推行这一做法,各地的扶贫组织都有这个项目。小钱的任务就是对这个项目进行考察。她到达中国以后了解到,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父亲先前的一些说法不一样。她打电话告诉了父亲,父亲佩服女儿的闯劲,并向女儿认输。
  一开始,云南当地的项目办公室安排小钱住在乡招待所里。可她一到那儿,就在菜园子里和一群当地孩子玩起来。她看到那些男孩子每个人都背着一个比他们身体大得多的玉米秆的柴垛,很重,就跑过去帮他们背,一直背到了男孩的家里。
  磨炼:在贫困农家调研
  这家有两个男孩子,姓李,哥哥15岁,弟弟11岁。除了父亲母亲外,还有一个老奶奶。一家4口人都非常欢迎小钱的到来。于是,小钱当即决定,就住在他们家了。她叫男孩的父亲叔叔,叫母亲阿姨。
  李叔叔家在村子里算是穷的。他家的房子是用草和泥巴盖的,虽然家里养着猪,但是吃的都是包谷饭,没有肉,菜是从菜园里摘的。叔叔天天出去打工,阿姨一天学都没上过,她做小生意也不识字,就是从这个集市上买点大米,再到另一个集市上去卖,从早到晚在集市上,有时赚不到钱,最多也就赚上5元钱。奶奶已经老得没有牙了,驼着背,挪着一双小脚,却承担着喂猪的重担,她每天都在不停地切着猪草。这里是山区,交通不便,有一次小钱晚上从项目办公室回来,黑漆漆的,她摸着石头走了一个多小时,差点迷了路。这里也没有自来水,还经常停电。厕所连着猪圈,每次上厕所不仅要先轰猪,还要再撵狗。小钱蹲在我面前边比划边“呼呼呼”地“再现”她轰猪撵狗时的状态。上厕所如此,就更谈不上洗澡了。“我就端一个脸盆倒点水,然后把头放进去洗……”小钱生怕我不明白,又是一通连说带比划。虽然她的动作依然是美国式的,但她的神情倒很像一个刚从山里出来的乡村女孩。
  这个哈佛女孩把自己当成了这个贫穷家中的一员。每天她帮着阿姨和奶奶做家务,和阿姨一起去赶集。她深深感受到李叔叔一家人对她真挚的感情,家里那么困难,还特意给她买了一床新被子。临走的时候,她悄悄去了趟乡里的学校,把叔叔家两个孩子的学费交上了。她记得叔叔对她说过,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们能读上书!


[create_time]2019-02-12 13:41:06[/create_time]2012-12-24 20:54:33[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46[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a89e004.v5QzuGiVf9b2CJFHIdGB2g.jpg?time=5559&tieba_portrait_time=5559[avatar]TA获得超过90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13[view_count]

海外华人故事250,一些人的事迹

2005年10月,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归国50周年。 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整整20年。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日后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 归国后,钱学森以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用其毕生的工作,殚精竭虑,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 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声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越的一切。 1950年8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乘坐加拿大班机离开美国。但是,美国国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通过海关扣留了他。之后,美国司法部签署了逮捕令,钱学森失去了自由。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国。” 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寻找回国的时机。1955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家熟悉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消息。 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了出去。陈叔通接到信的当天,就把信送交给周恩来总理。当时,中美正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王炳南大使根据总理的指示与美方交涉。开始,美方不承认扣留了任何中国公民,但当王大使拿出钱学森的信时,美方才哑口无言。最后,美国政府只得无奈地允许钱学森回国。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之后用。我一块美元也不存,许多人感到奇怪。其实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955年9月,钱学森全家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行前,他去向他的老师、世界力学大师、美国超音速之父冯•卡门告别,并把自己的新著《工程控制论》送给了老师。冯•卡门翻看了书后对钱学森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 历经磨难,钱学森回到了祖国。 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无比激动。 1947年,钱学森曾回国省亲,在当时的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了工程和工程科学的演讲,引起轰动。国民党政府一再挽留他,但看到当时时局混乱,他毅然谢绝,又回到美国。现在,新中国诞生了,他的强国理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一路上,他参观了新建的工厂、水电站、大学、研究所。从新中国成立6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钱学森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报国的信念。 参观期间,钱学森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特意从北京赶到学院接待他。陈赓热情地对钱学森说:“哈军工打开大门欢迎钱学森先生。”


[create_time]2015-02-20 16:27:03[/create_time]2015-03-07 16:25: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宇亦贤bab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8dadf19.iPGAKw2wwBcS6G1mA_kzpQ.jpg?time=5133&tieba_portrait_time=5133[avatar]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86[view_count]

上一篇:方块大战

下一篇:宁波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