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
人世间的道理需要不断修正完善。出处: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道可道,非常道。后人对这句话的诠释是存在歧义的。在北宋以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诠释:1、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持此种观点的人为《老子》注家的主流。从战国末期的韩非,到西汉严遵、东汉河上公、曹魏王弼、唐代成玄英、陆希声等人,都主张道不可言说,主要是为了体现美感。2、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唐代李荣把“常道“解释为“常俗之道”,认为老子之道不是常俗之道(儒家)。3、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唐玄宗把“非常道”解释为“不是常而无不变之道”,认为老子之道是变化无常的。
[create_time]2021-09-04 11:33:29[/create_time]2011-07-14 05:54:51[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2[alue_good]一粥美食[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76b98b39b3ff049f9eb22c7cca54511d.jpeg[avatar]专注为您带来别样视角的美食解说[slogan]专注为您带来别样视角的美食解说[intro]17859[view_count]“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这样一种说法是中国老子学派所坚持的一种观念,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的事物,它的本真称之为道,而他的外在称之为名,道和名之间它是一种依存关系,同时它又是一种不可认知的学说,在这样不可认知的学说当中,老子以及他的后学认为,事物的本真也就是道,是不可以说出的,你只可以体会事物的名,你也是不能完全描述的,你也只可以体会。【摘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提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样的一句话是出自于中国古代的经典《道德经》当中的,它是作为第一章开篇所讲,道可道,它里边的两个道它的用法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道是名词,它指的是自然规律,第二个道它是动词,它所指代的是说出的意思。【回答】
而名可名也是一样的,第一个名是指的事物的外在,第二个名也是指的是可以说出的意思,这样的一个总体的意思就是,指的是可以说出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的名也就不是真正的名。【回答】
这样一种说法是中国老子学派所坚持的一种观念,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的事物,它的本真称之为道,而他的外在称之为名,道和名之间它是一种依存关系,同时它又是一种不可认知的学说,在这样不可认知的学说当中,老子以及他的后学认为,事物的本真也就是道,是不可以说出的,你只可以体会事物的名,你也是不能完全描述的,你也只可以体会。【回答】
所以在老子学派当中有一个轮扁斫轮的故事,也就是说一个系非常巧的工匠,他想要把自己的技术传给自己的儿子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是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就是他的记忆只在于心,不能言说出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回答】
[create_time]2021-09-09 21:01:55[/create_time]2021-09-24 20:59:0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洪冰小学姐[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e26e18f.CRtMTcokypFxdZYGlX-8pg.jpg?time=5719&tieba_portrait_time=5719[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98[view_count]
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人世间的道理需要不断修正完善。“道可道,非常道”出自于老子《道德经》,原文: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恒)无,欲以观其妙;常(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道德经》赏析《道德经》以智慧取胜,智慧是一道门坎,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跨过去。如果还不懂《道德经》,显然是在门坎的这一边,尚未跨越,阅读《道德经》时会很辛苦,容易产生误解;如果懂得《道德经》,代表已跨过智慧的门坎了,从此豁然开朗。老子追求相对之上的绝对,虽然未免玄虚,但在理论思维的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创见,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思想家除老子、庄子之外,多半只重视人生观和政治观,老子则从宇宙观落实到人生观和政治观。他先考察宇宙的形成,然后发现其规律,用他的规律来说明应该怎样为人,怎样为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道德经
[create_time]2023-04-12 09:40:13[/create_time]2023-04-16 00:00: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歆如谈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6e994dd58375c41b8e80cbb4a913fe092375.jpeg[avatar]财务会计[slogan]关注教育领域,感受教育魅力。[intro]2449[view_count]道之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
道之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是老子《道德经》中开篇的两句话。
隐晦的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一个职业场上成功的人,就要不按常理出牌,韬光养晦,不走寻常路。世间一切规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世间一切道理(真理)也不是绝对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的。
[create_time]2022-02-28 05:08:20[/create_time]2022-03-08 14:40:27[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娱说娱话[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993225213,3477879718&fm=3012&app=3012&autime=1689304177&size=b200,200[avatar]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33[view_count]
“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解释一下
先解释词语,再分析意思。
道(道理,大自然规律)可(能够)道(说道,解释,表述),非(不是)常(经久不变的;或常俗的)道(自然规律)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的学者对它意义的认识有分歧。大体有下面几种解释:
1、大自然内在的规律如果能够用语言解释的话,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这种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2、大道可以用语言表述,但它不是人间常俗的一般小道理。(这种观点强调客观规律可以认识,而这里说道是“大道”并非“小道”)
3、道可以用语言表述,但道并不是恒常不变的。(这种观点强调客观规律可以认识,但规律会随着外因变化而变化)
[create_time]2021-09-24 11:29:37[/create_time]2021-10-09 10:41:41[finished_time]7[reply_count]0[alue_good]文以立仁[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1cf3bc79f3df8dc617fb9ecc211728b4710280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文化领域创作者[slogan]专注文言文注释翻译、诗词格律、汉语语法[intro]718[view_count]
“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解释一下
《酷说老子》第一章合集(1~7):道可道,非常道!(言说之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说,但说出来的道并不是永恒之道!)《酷说老子》第一章(1)✦马尔克斯:人类与黑猩猩的区别究竟在哪?那么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们不妨先来听三个故事。1、1939年的一天,一位12岁的少年正在哥伦比亚的街头散步。突然,一辆疾驰的自行车朝着他飞奔而来,就在快要发生“交通事故”的瞬间,一位路过的神父大喝道:“小心!”骑自行车的人闪避不及,在慌乱中应声倒地,这个少年躲过一小劫,但也在惊吓中愣在原地。神父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随口丢下一句话,就悄然远去。没想到,正是这句话——像闪电一样击中了这个少年的灵魂。二十多年后,这个少年已然变成中年,当然,神父当年在他心里播下的那一句话早已经发芽开花,长成了参天大树。准确的说,这棵“参天大树”就是1967年在墨西哥刚刚出版的一本书,名字叫做《百年孤独》。没错,这个少年就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那么,当年的神父离开前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竟然支撑着穷困潦倒的马尔克斯坚持创作二十年呢?2、大约在公元十三世纪,那个时候的欧洲还处在黑暗时期。当然,时代之所以黑暗本质上是由于人心的蒙昧和不堪,当时的罗马帝国就出现了一位残暴的皇帝——腓特烈二世(1194~1250)。他残暴在哪里?残暴在竟然用人做科学实验!而且,是婴儿。怎么做呢?腓特烈二世找了一批刚出生的婴儿,然后安排给一批保姆去抚养。但是,必须按自己定好的规则抚养。当然,婴儿的饮食、穿衣和居住环境样样都是上乘,保姆必须及时给婴儿洗澡,而且绝不允许虐待。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一批婴儿应该会开心快乐的长大成人,并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实验中的婴儿全部夭折了!没有一个活过一岁。为什么?因为腓特烈二世给婴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营养之外,还宣布了一个听起来温和无害的规定,正是这个规定,扼杀了所有婴儿的生命。那么,这个规定究竟是什么呢?3、2005年9月1日,全世界的学术界轰动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是世界两大顶级科研期刊《自然》和《科学》同步发表了一项由美国、以色列、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五国共67名科学家所组成的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研究的成果。正是这一项科研成果,轰动了学术界: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组的D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没错,在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组的30亿个DNA碱基对中,其中存在差异的一共只有3500万~4000万对。我们要知道,这个基因差异仅仅是人类与人类之间差异的10倍。而在600万年以前,人类和黑猩猩还是同一个物种,拥有同一个祖先,居住在同一片原始家园。但是,人类最终走向草原进化成了万物之灵,黑猩猩却留在森林里依旧冥顽不灵。巧合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恰好在600万年之前,人类的身体里有一组基因发生了变异。那么,这组变异的基因是管控什么功能的呢?4、好,三个故事讲述完毕,答案又都分别是什么呢?其实不用分别,因为三个故事的谜底是同一个。5、先说第一个故事,12岁的马尔克斯当年躲过“交通事故”之后听到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呢?神父是这样说的:“瞧见了没?语言的威力有多大?”①没错,正是这句话,让少年的马尔克斯第一次意识到语言的力量。不是吗?神父只说了“小心!”两个字而已,却惊醒了车主的眼睛,改变了自行车的轨迹,阻止了一场“交通事故”。所以,马尔克斯才会觉得:本质上不是神父挽救了他,而是神父的“一声断喝”挽救了他,换而言之,是“语言”挽救了他。所以,马尔克斯才会下定决心,用一生的勤奋和才华去回报语言,用自己创作的不朽名著实现“语言的永生”。6、接下来看第二个故事,残暴的皇帝腓特烈二世为什么能在保证婴儿的饮食、穿衣和生活环境均属上乘的情况下,依然置婴儿于死地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给保姆制定的规则当中有一条:“禁止跟婴儿说话!”②没错,这就是悲剧的真相!婴儿们虽然吃的好,穿得暖,却天天二十四小时遭受着冷暴力的摧残。人类就是这么脆弱,仅仅由于得不到语言的交流,就足以让衣食无忧的婴儿失去活着的意义,放弃生命的希望。看来,语言不仅“挽救”过少年的马尔克斯,还挽救了人类世界当中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7、最后再来分析第三个故事,600万年前的人类身体里究竟是哪一组基因发生了变异?我想你已经猜到了,没错,是一组关于语言和发音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它位于人类第7对染色体上。科学家称之为:“叉头框P2(FOXP2)”。③其实,这一组基因在所有哺乳类动物身上都有。人类和老鼠的“叉头框P2”基因只有三处氨基酸不同,跟黑猩猩只有两处不同,如果一个人的“叉头框P2”基因遗传出现问题,还会造成语言障碍。但是在600万年前,只有人类这一组基因发生了变异,于是改变了体内相关蛋白质的形态。从而使人类祖先能更高水平的控制嘴的发音,更灵活的控制喉咙的肌肉、从而能够发出更丰富、更多变的语调。久而久之,大约在2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群落里开始催生出语言,语言又催生出神话,神话又催生出一套虚构的信仰和价值观,比如宗教、爱情、友谊、正义等等,从而使成千上万个素未谋面的陌生者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大规模的集群化合作,以多打少,以弱胜强,最终击败了无数种凶禽猛兽以及其他人种,成为地球霸主,这个种群,被称为智人。而今天的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8、好,三个故事讲完了,三个故事的谜底也揭开了,毋庸置疑,每个谜底都在举着双手向世人证明着“语言”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们不妨将这三个故事的内在的脉络做一次抽象梳理:语言先是帮助人类从众多物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然后又搀扶着人类的婴儿从蒙昧和混沌的世界中站起来突围,最后又指引着像马尔克斯这样的成年人从平淡如水的生活里创造出波澜壮阔的文学奇迹。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生命的延续;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升华和传承。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才惊呼:“人类之所以高于蜂群和动物,就在于拥有语言。”④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经学家谷梁赤也曾感叹:“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⑤那么问题来了,语言的威力如此巨大,对人类如此重要,可以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为什么举世公认的思想巨人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就直接给“语言”判了死刑?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意思不就是“道可说,但说出来的道绝非永恒之道!”吗?要想知道答案,下一节揭晓。【参考资料】:1、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致语言之神的漂流瓶•1997年4月7日(墨西哥)》2、[美]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沟通的艺术•第一章•1.1我们为什么要沟通?》3、叉头框P2(FoxP2)基因与鸟鸣[J]. 生理科学进展, 2009, 040(004):369-371.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一•章二》5、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酷说老子》第一章(2)✦老子:教导黑猩猩和改造人类,二者的难度竟然一样?1、上一节我们讲到,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道可说,但说出来的道绝非永恒之道!”但举世公认的思想巨人老子为什么会在《道德经》的开篇就直接给“语言”判了死刑?其实放在文化史上看,老子对“语言”的态度还算比较客气,无非是口头批评一下,不会动真格。但有的人对“语言”可就没有那么多好脸色了,不仅动真格,而且动起刀来都毫不手软。历史上就真有这么一个禅宗公案:话说唐朝有一个老和尚,住一个破庙,学佛几十年也不曾悟道,还时不时遭人耻笑,连过路的尼姑都会欺负他不懂佛法,百般刁难。后来,终于来了一位游脚僧点醒了他,怎么点醒的呢?很简单,这个游脚僧在老和尚出门迎接自己的时候,突然竖起了一个手指头,老和尚见状,如遭雷击,当下便觉悟了。从那以后,凡是有人来问佛理,老和尚都会竖起手指,几年下来,老和尚的行为艺术引起了人们的哄传,被称为“一指禅”。后来有一天,老和尚出门远游,留小和尚看家。又有人上山来请教,来人见老和尚不在,就调戏小和尚说:“你师父是怎么说法的?”小和尚灵机一动,也竖起了手指。没多久,小和尚的行为艺术也轰动了十里八乡,几乎被传成了“小菩萨”下凡。几天后小和尚洋洋得意的把自己替师父传法的事情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点点头,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又走出来问:“什么是佛呀?”小和尚熟练地竖起手指,老和尚突然从袖子里抽出一把刀,瞬间斩断了小和尚的指头,小和尚叫唤着跑开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南宋成书的《五灯会元》本,一个是北宋刻录的《景德传灯录》版。这两个版本的共同点都是:小和尚被斩断手指之后,经老和尚一开示,当场悟道。那么悟道的过程是什么情景呢?这个留在下文再讲。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一指禅,算不算语言?2、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理解另一个问题: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难以想象,可谓是:“语言如此多娇,引无数先哲吵的不可开交”。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吵了两千多年,竟然没有吵出一个普遍的共识。反而越吵越凶,越吵分歧越多,直到今天,全世界的语言学流派至少有十几个,每一派都各执己见,自认正统,看其他流派怎么看都像是误入歧途的“传销组织”。不过,我们只讲其中影响最大的三个派别: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和语言本体论。3、首先,语言工具论是什么意思呢?其很简单,只要是正常人都会认为: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有问题吗?完全没有!而且值得庆贺的是,如果你支持这种观点,那么你的背后将会有几十个思想大师自动站成两排,为你呐喊助威。他们当中有的是白皮肤蓝眼睛,有的是黄面孔黑头发,可谓中西汇集,老少俱全。如果你向左回头,看到的将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莫尔、霍布斯、洛克、莱布尼茨、卢梭、列宁、罗素、维特根斯坦、波普尔。①如果你向右回头,看到的将是:管子、孔子、文子、邓析子、墨子、庄子、尹文子、荀子、韩非子、杨雄、王弼、刘勰。②没错,你的阵营绝对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强大脑团队,像滔天洪水一样足以无差别地覆没当今世界最顶尖、最坚固的任何学术组织。他们的呼声可以用一句话来代表:“思想如人身,语言如衣服。”诚然,人类不穿上衣服,不能走出大门;思想不披上语言,亦无法走出大脑。唯一的区别是:思想是透明体。但是,当“思想”披上“语言”出门逛街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人们只能看见彼此身上的衣服,而那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思想的裸体——却无法看见。换而言之,语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解放了思想,同时又遮蔽了思想;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同时又给人们增添了误会。再加上,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加深,发明的字词愈来愈多,语言的样式也跟着愈来愈精巧和繁复。最后,语言从一件轻便的衣服,渐渐地演化成了轻薄的罗纱,透明度越来越高,相应的,“思想”的可见度越来越低。4、我们把这个场景置换到生活当中就会发现:在一个群体里大家谈论的话题越低俗,谈话的氛围就越热闹。因为越低俗的话题,有同感的人越多,所以才会有越多的“思想”可以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走出大脑,才会有越高频率的碰撞和交流,于是就越热闹。如果有人非要谈论诗歌、绘画或者音乐,那么周围的空气会立马降温,因为越是高端的思想,其维度越多,因此就越需要精巧细致的衣服搭配才能出场。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思想的仓库里根本找不出这样玲珑剔透的薄纱,所以他们的思想无法走出大脑,以至于插不上话,氛围自然就变得冷清。如果有人胆敢谈论哲学,甚至谈论道、佛或者上帝,那么所有的人,哪怕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只能选择闭嘴。因为,如果你能给上帝穿一件衣服,说明上帝的身高和三围可以被测度。如果上帝可以被测度,说明什么?说明上帝不是无限的,而是一个有限的个体(这里的上帝等同于道、佛)。那么问题就来了:有限的个体怎么可能是上帝呢?所以只有一个可能,你给上帝穿的任何衣服,统统都不合身。甚至,你根本就没有穿上去,因为“有限的衣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穿到“无限的上帝”身上,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5、举个具体的例子,一位男子捧着99朵玫瑰,送给一个女孩,此时女孩的内心中有两个想法:“要么收下,要么拒绝。”因为这个女孩知道,收下就意味着接受了男子的爱,拒绝就意味着拒绝了男子的爱。但是,这个男子明明送的是玫瑰花,不是爱。玫瑰花是可测量的东西,是有限的,而爱是无法测度的东西,是无限的。请问,女孩是怎么知道这一束“有限的玫瑰”代表着“无限之爱”的?或许你会说,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想吗?错了!这件事情绝不简单,因为黑猩猩就不懂,而且永远也学不会像人类一样在求爱之前送花、在结婚的时候买金戒指和钻石项链。也就是说,黑猩猩终其一生都法理解——玫瑰、金戒指和钻石项链这些东西竟然能代表爱?!玫瑰不是一株植物吗?金戒指不是一种金属吗?钻石项链不是一块石头吗?没错,如果你不甘心,非要用黑猩猩的“语言”去教导它们学习人类的浪漫,甚至学习人类社会里自由、正义、公平、国家等等这些抽象的价值观,那么无异于痴人说梦! 此事的难度就相当于是老子用汉语教中国人学“悟道”,释迦牟尼用巴利语教古印度人学“成佛”。有成功的可能性吗?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可以说——几乎没有。其实在“觉悟者”的眼里,世俗的人类跟黑猩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唯一的区别恐怕是:黑猩猩固执的认为金子是金属,钻石是石头,而人类恰好相反。可见,教导黑猩猩和改造人类,二者的难度相当。6、所以,语言作为工具来说,其实只适合居家日用,不适合出门远行,更不适合爬山登高,如果你想去思想的荒野中探幽,或者去智慧的高山上冒险,那么语言——这一件薄纱——除了能膨胀你莫名的自信以外,既无法抗风御寒,也做不到结实耐用,最终,甚至会成为你前进的拖累和障碍。所以老子才会说:“道可道,非常道”。那么,语言工具论解答不了“道”这个终极难题,语言符号论能解决吗?请看下一节。【参考资料】:1、依排列顺序依次是:柏拉图《柏拉图全集二•克拉底鲁篇》、莫尔《乌托邦•第二部•在乌托邦的旅游》、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三卷•第一章、第二章》、霍布斯《利维坦•第四章语言》、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三卷•论语词》、卢梭《论语言的起源•第一章、第二章》、罗素《人类的知识•第二部分•第一章》、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第一部分•120节》、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论民族自决权(1914年2—5月)》、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作者前言》。2、依排列顺序依次是:管仲《管子•九守第五十五》、孔子《周易•系辞上》《论语•卫灵公》、《文子·上仁》、《邓析子·无厚》、《墨子•经说•下第四十三》、《庄子•外物》《庄子•天道》《庄子·至乐》《庄子·逍遥游》、《尹文子•大道上》、《荀子•正名第二十二》、《韩非子·奸劫弑臣》、杨雄《法言•问神》、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作者: 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create_time]2021-09-30 21:44:57[/create_time]2021-06-20 09:30:03[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2[alue_good]酷说老子[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02962c734122eff4c4a4e40a958812a.jpeg[avatar]用科学开释国学;以新统承继传统。[slogan]用科学开释国学;以新统承继传统。[intro]467[view_count]
道可道,非常道的正确解释
道可道,非常道的正确解释如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道”若是可以言说的,那它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也就是双重否定,简而言之,便是“道”是不可以言说的。古代韩非、严遵、王弼、成玄英等人,都主张这个观点,认为“道是不可以言说的”。认为“常”是“恒”的意思,认为:道虽然是可以言说的,但是道并不是常恒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第三种解释,“常”并不作“恒”来解释,而是认为:道虽然可以言说,但是,它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常俗之道。也有人认为,要解释“道可道,非常道”,需要连接下文,这样才能更加彻悟。在《道德经》开门见山引出“道”的概念,认为“道可道,非常道”之后,还说了: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经典哲学著作。道德经也被称为《老子》、《道德真经》,当然,《道德经》也被称为“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顾名思义,道德经通篇只有五千余字,现今流传通行版本的道德经,是三国时期,曹魏哲学家王弼所注,全文5162字。
[create_time]2022-11-22 19:25:54[/create_time]2022-10-25 16:46: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欣教育问答[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cc626c3.2-Y2A-RpuyRAbkEhSp3iCw.jpg?time=1058&tieba_portrait_time=1058[avatar]TA获得超过32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34[view_count]道可道之道,非常道。
释义: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出处:先秦·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翻译: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扩展资料一、道德经创作背景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二、赏析《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
[create_time]2023-04-10 10:21:18[/create_time]2023-04-25 03:21: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秋狸_[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66fb0b8.lTGWXFTpZ4PtG8exa7dizw.jpg?time=3836&tieba_portrait_time=3836[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view_count]道可道,非常道。何谓道?
意思是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也就是道能够包罗万象,无所不能。此话出自《庄子》一书中的一篇“大宗师”。《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扩展资料:原文片段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宗师 (中国哲学、文学作品)
[create_time]2022-07-26 22:21:22[/create_time]2022-08-02 06:04: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聊娱乐的吃瓜群众[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8d5ae0d2726879f85e56b342e6476199.jpeg[avatar]真正的娱乐是应着真正的工作要求而发生的。[slogan]真正的娱乐是应着真正的工作要求而发生的。[intro]15[view_count]“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扩展资料:作品简介:《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可道,非常道百度百科——道德经
[create_time]2022-11-15 12:52:40[/create_time]2022-11-30 12:52: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9[view_count]道明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道明的解释政治 清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 :“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 诗:“ 不知 林邑 地,犹隔道明天。” 词语分解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 志同道合 。 指法则、 规律 : 道理 。 道德 。 道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 思想 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 中国 春秋战国 明的解释 明 í 亮,与“暗” 相对 : 明亮 。明媚。 明净 。明鉴(a. 明镜 ;b.指可为 借鉴 的 明显 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 明珠 暗投(喻怀才不遇或 好人 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 珍贵 的 东西 得不到赏识)。 清
[create_time]2023-01-02 16:14:30[/create_time]2023-01-17 16:14: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百度网友6608bb277d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118f9d1.HPGxkxwhXutVOdSf2V2kmw.jpg?time=3558&tieba_portrait_time=3558[avatar]TA获得超过55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view_count]道非常道的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真正的名与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认为的那种“虚名”。 “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道可道,非常(恒)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扩展资料:《道德经》又名《老子》,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叫做“道经”,第一章开头曰:“道可道,非常道。”“德”在“道经”里面,顶多出现两三次而已,此谓上篇。下篇叫做“德经”(第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第三十八 章说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从这里开始,有较多关于“德”的论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可道,非常道
[create_time]2023-01-16 11:40:30[/create_time]2023-01-30 21:26:4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帅气的小宇宙[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e7a4710.G8LrQj-R3WJV_hzPlI68sQ.jpg?time=3996&tieba_portrait_time=3996[avatar]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slogan]一场欢喜一场空可念不可求[intro]155[view_count]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生成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该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后人在诠释这句话时,产生了歧义。在北宋以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诠释:
1、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持此种观点的人为《老子》注家的主流。从战国末期的韩非,到西汉严遵、东汉河上公、曹魏王弼、唐代成玄英、陆希声等人,都主张道不可言说,主要是为了体现美感。
2、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
唐代李荣把“常道“解释为“常俗之道”,认为老子之道不是常俗之道(儒家)。司马光的诠释接近第二种观点,跟李荣一样,都主张道可以言说,都不从本体的意义上诠释“常道”。这是他们的一致之处,也是他们跟绝大多数《老子》诊释者不同的地方。但他们二人对“常道”的具体解释,一个指人间常俗之道,一个指常人所谓的道。虽然二者的字面意义相差无几,但实际内涵则大不一样。
李荣作为一个道士,他所说的“常俗之道”,从其解说来看,显然是指儒家的仁义礼教。而司马光作为一个正统的儒家学者,他不可能认同道士李荣的观点。他对老子之道与常人之道的区分,是从认识水平来说的。他批评平常人所谓的道“凝滞于物”,是说平常人的·认识局限于具体事物,只能认识表现具体事物中的“道”,而不能超越具体事物,认识道休之大全。
3、道可以言说,但道不是不变之道。唐玄宗认为老子之道是变化无常的。
原文:
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恒)无,欲以观其妙;常(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create_time]2022-10-17 09:30:31[/create_time]2022-11-01 09:28: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一堆大道理[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27aaa30978dd00498c652228e42be8f.jpeg[avatar]喜欢一个人静静听歌。[slogan]喜欢一个人静静听歌。[intro]76[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