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传

时间:2024-05-22 04:07:06编辑:莆田seo君

大唐新语卷一魏征译文

我很抱歉,由于原文中没有提供《大唐新语》卷一的完整内容,我无法为您翻译整篇文本。但我可以为您提供其中一段的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翻译:十七年,魏征病重。他家原来没有正房,皇帝下令把小殿的材木拆下来为他建造正房,五天时间房屋建成,并赐给他素褥子、布被,以适应他的习俗。又派中郎将住在魏征的府第中,有什么动静马上报告。皇帝又多次赐给他药材、膳食,数目无法统计。宫中的使者不断往来,皇帝亲自到魏征的床前探望,屏退左右,谈话终日才回。


[create_time]2023-07-15 09:09:20[/create_time]2013-10-09 10:14:05[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招俊逸籍爱[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7f5dd36._FpqAjyxvbVU140w5K0viA.jpg?time=10584&tieba_portrait_time=10584[avatar]TA获得超过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0[view_count]

魏征文言文翻译

1. 魏征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 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意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译文: 然而,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 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 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 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 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2. 魏征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意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译文: 然而,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3. 魏征文言文翻译 选自[文成公主传奇] 第九回 射牦牛大宴报聘使 拒请婚迁怒吐谷浑(2) 翻译:然而,别看魏征状貌不逾中人,却有胆有略,善回人主之意。魏征是一片赤胆忠心,况且总是言之在理,因而,大都是太宗皇帝“霁威”改容,瞿然向魏征赔不是:“吾已悔之。” 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看到太宗皇帝车驾齐备,像是要出门,见到魏征,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外面都己严装待命,却突然不去了,这是为什么?” 太宗皇帝笑着说: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还有一次,太宗皇帝得到一只特别好的鹞鹰,非常喜欢,在朝廷上把它架在胳膊上,逗着它玩儿。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create_time]2022-09-30 16:40:04[/create_time]2022-10-13 10:26: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23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56[view_count]

《新唐书·魏征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魏征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 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翻译: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不经营,胸怀大志,通晓诗书术数。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得知是魏征所作,立即招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前去安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当时李勣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西行入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秦王即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皇上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希望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止修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建造,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

[create_time]2022-12-24 23:09:57[/create_time]2022-12-15 15:11: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戴先生i_[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6b9ef5e.xNf-lMiccYdKuRBVtPI89A.jpg?time=6305&tieba_portrait_time=6305[avatar]TA获得超过1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3[view_count]

新唐书・魏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魏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征传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魏公①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新唐书·魏征列传》 【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征典书檄 典:主管 B.征不谢去 谢:告辞   C.卒归唐者 卒:通“猝”,仓促 D.不早自图 图:谋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贼粮尽且去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会窦建德陷黎阳 会天大雨,道不通   C.威之所被半天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   6.根据文意,对下列各句补出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自请安辑山东,乃擢(魏征)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B.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元宝藏)促召之   C.建德败,(魏征)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魏征)为洗马   D.王责谓(李建成)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组( )   ①有大志,通贯书术   ②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③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④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   ⑤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   ⑥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接应李密起义,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了魏征。但魏征进十策献秘计,李密都不予采用。   B.魏征给当时还是李密的部下李写了一封信,劝说李背叛李密而归附于唐。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处在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危险。李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C.窦建德攻破黎阳,捉住了魏征,并任他为官。后来窦建德被打败,魏征和别人一起跑到关内,李建成任命他做了官。魏征根据当时的形势,暗中劝说李建成早打主意对付李世民。   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遭到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前挑拨他们弟兄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   ②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估价之友阅读答案附翻译


[create_time]2022-10-12 09:11:09[/create_time]2022-10-23 00:37: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优点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5238ad2.z6oqOza-I2ngo6zHhxw7sA.jpg?time=676&tieba_portrait_time=676[avatar]TA获得超过602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view_count]

新唐书和旧唐书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1、作者不同《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刘昫(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历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其是二十四史之一。2、内容不同《新唐书》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新唐书》的宰相、方镇诸表,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提供了一条线索。《旧唐书》从高祖至代宗,基本脱胎于吴兢、韦述等《唐书》帝纪;德宗至文宗,大体围绕相关实录多寡加减、编纂而成,与前半部已有现成帝纪可以直接引用的情况不尽相同;武宗以下,基本上采用的是贾纬《唐年补遗录》65卷。

[create_time]2021-10-08 15:23:13[/create_time]2021-10-23 10:26:4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阿肆聊生活[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11494f.zxWv7uN9dPM0WXPCPgsyMA.jpg?time=2830&tieba_portrait_time=2830[avatar]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slogan]分享生活中的小知识。[intro]1267[view_count]

新唐书的解释

新唐书的解释[Xin Tang Shu (New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书名,北宋 欧阳 修、宋祁等主编。该书属于官修史书,参加人员较多,本纪、表、志为欧阳修负责,列传由宋祁负责。后晋刘昫等所修的 《旧唐书》 ,言浅意陋,没有很好总结唐朝盛衰的教训,于是宋仁宗命欧阳修、宋祁等重修唐书,名 《新唐书》 。 《新唐书》 志、表 有所 创新 ,文字简练、 严谨 。 但是 由于 追求 文省于旧,把一些不该删的内容删掉,故 《旧唐书》 与 《新唐书》 各有 千秋 词语分解 新的解释 新 ī 刚有的,刚 经验 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 相对 :新生。新鲜。新奇。新贵。 新绿 。新星。 新秀 。 新闻 。新陈 代谢 。 性质 改变 得 更好 ,与“旧”相对:改过自新。 推陈出新 。 不久以前,刚才:新 唐书的解释 .指《尚书》中的《尧典》。《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抗 上疏曰:‘臣闻开国承家, 小人 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指《旧唐书》或《新唐书》。


[create_time]2023-03-20 06:40:09[/create_time]2023-04-04 06:40: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黎约NNHS[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f88dce0.LTvVWxs0yzhIAilaxcws4A.jpg?time=3488&tieba_portrait_time=3488[avatar]TA获得超过1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view_count]

《新唐书·魏征传》全文翻译

《新唐书·魏征传》 原文 :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1引为洗马。征见秦王2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1隐太子:李建成 2秦王:李世民 译文 :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当时李勣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西行入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


[create_time]2022-11-04 11:34:23[/create_time]2022-11-16 06:38: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慧圆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71b4cad.Rgw38a9dxBAbEi7qW4srDA.jpg?time=4738&tieba_portrait_time=4738[avatar]TA获得超过396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view_count]

贞观政要卷二 任贤第三的翻译

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太子以后,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担心恐惧,魏征慷慨自如,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祸。”太宗听了很受震动,对他厚加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都很高兴。魏征也很高兴遇到知已之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他深谋远虑,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太宗曾对他说:“你的罪过比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更重,我任用你却超过齐桓公任用管仲。近世君臣相互信任,哪里有像你我这样的?”贞观六年,太宗驾幸九成宫,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侍奉太子,我见了他们就好像见了仇人,没想到现在却同在宴会上。”太宗说:“魏征从前确实是我的仇人,但他尽心为国,应当嘉奖。魏征常常犯颜直谏,不容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魏征拜了两拜说:“陛下引导我让我说话,我才敢直谏。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职,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要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金子在矿石中,有什么珍贵吗?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就为人珍视。我自比为金,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于是不辞职了。
唐太宗说:“做天子的人,如果是有道之人,那么百姓就会推他做国君;如果是无道之人,就会被百姓抛弃,(百姓)确实值得敬畏啊。”魏征说:“自古丧失了天下的国君,都是在天下安定之后忘记了危难,处于天下大治的景况中而忘记了天下大乱的可能,这就是不能长久地统治国家的缘故。……我又听古语说:“‘国君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承载船,也能够颠覆船。’陛下以为(民心)可畏,确实像您说的那样啊!”


[create_time]2008-02-29 16:55:49[/create_time]2008-03-01 12:12:59[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26[alue_good]迷霍宝宝[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0392037.z0skh6YEAaahO4XE-Yk76g.jpg?time=2820&tieba_portrait_time=2820[avatar]TA获得超过26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067[view_count]

有关魏征传文言文翻译

1. 翻译古文 《新唐书 魏征传》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 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 」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 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 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 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 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 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 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 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 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 」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 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 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 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 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 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 」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 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 」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 2. 魏征传部分翻译 原文如下 太宗皇帝在积翠池宴请群臣,大家伙喝得酒酣耳热之际,太宗命奏乐赋诗.魏征即席赋了一首五律<<;西汉>>;,其尾联是"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太宗说:"魏征的话何尝不是用礼来约束规劝我啊."一天,太宗有些得意的问(魏征):"我比文景武帝的政治如何?"魏征见天下太平已久,皇帝不像以前那么谨慎了,于是说:"陛下在贞观初年,引导大家提出谏议.三年以后,见到前来劝谏的人都能很高兴的听从他的劝谏.可是最近一二年,对待有些谏议就有些勉强,甚至忿忿不平."太宗大惊说:"魏征你从哪些事情看出来的?"魏征说:"陛下刚当皇帝那会,要处死元律师,孙伏伽就进谏以为按照法律元律师不该死罪,陛下就赏赐孙伏伽兰陵公主园,价值百万钱.有人说赏赐太丰厚了,陛下说:朕刚即位,还没有人前来进谏,所以厚赏以鼓励.这就是引导大家提出谏议.后来柳雄以隋朝科举资格弄虚作假,司法部门查出来,弹劾他作假,将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认为该判有期徒刑,并因此与陛下争执了四五次陛下才赦免柳雄死罪.陛下说戴胄:但能有如此为我守法的人,就不怕刑罚酷滥.这就是能高兴的接受进谏.最近,皇甫德参上书说:修洛阳宫,使百姓劳苦;收地租,敛财太多;民间女子崇尚高髻,这是因为受宫中的影响.'陛下生气的说:‘你是不是要让国家不征役一个人,不收一钱租,宫里女人不留长头发,你才称心如意.’我当时上奏:大臣上书,言辞不激切不能改变陛下的主意,言辞激切就有点象诽谤.'当时,陛下虽然听从了我的谏议,并赏赐他锦帛,可是心里毕竟生气.这就是陛下很难接受进谏了."太宗恍然大悟说:"不是魏征,没人能说出如此道理.人都是很难自觉自己失误的." 有一天,太宗大宴群臣,太宗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本没有正寝,皇帝命令停止盖自己用的小殿把木材给魏征建正寝,五天就竣工了.并赐给素褥布被,以顺从他的喜好.叫中郎将住在魏征的宅第,有情况随时奏报,药物膳食赏赐无数,宦官使者接连不停地在路上往来.皇帝亲自去探望,屏退左右,和魏征说了一天的话才回宫.到天亮,魏征去世。皇帝来到魏征家里吊唁,为之痛哭流涕,停朝五天。太子也为魏征戴孝。 3. 魏徵传.八下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2008年镇江市【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⑤劳:慰劳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4)思竭其用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乙】 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 2 分)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2 分)答:13.( 4 分)( 1 )同“熟”,仔细 (2 )认为 (3 )受蒙蔽 (4 )完,尽(答对一个给l 分)14 .( 2 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l 分)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17. ( 2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 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分;② 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 ,得l 分. 惫思对即可)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D.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神佛等都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D 9.D 10.C 11.D。 4. 新唐书 魏征传 译文 大概翻译一下 没查阅资料 所以不确定是否正确 开始,被太子征辟为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绩很多,暗地里劝太子早点图谋。太子失败,秦王责问魏征说:你看我兄弟之间现在怎样。魏征回答说:太子早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这个灾祸。王看重他正直,对他没有恨意。王继承皇位,授谏议大夫的管制。对他越来越亲善,经常领到卧室里面,询问天下的事情。魏征也觉得自己得到了特殊的待遇,于是把自己的本事全部都显露出来,没有隐藏,总过二百余篇奏折,没有不切合事理符合皇帝心思的。于是授官尚书令右丞相,兼任谏议大夫。 就这一段吧 不是很准确 大致意思应该是这个了 5. 《新唐书 魏征传》请提供全文翻译,谢谢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 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译文】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 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注释】〔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3〕景:大。〔4〕殷:深。 〔5〕董:督责,监督。〔6〕作: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7〕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11〕简:选拔。 【作者小传】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少时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 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 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 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 【题解】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 6. 英语翻译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之前隐太子李建成召魏征为洗马,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劝李建成早日除掉他.后来玄武门之变太子失败了,李世民责备魏征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从容答道:“太子早听我的的话,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了. 有一天,宴请群臣,皇帝说:"贞观以前,跟从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皇帝曾经问群臣:"魏征和诸葛亮谁贤?"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皇帝说:"魏征施行仁义,来辅佐朕,想使朕成为尧,舜之君,即使诸葛亮也无法与之抗衡." 十七年,病重.魏征家里本没有正寝,皇帝命令停止盖自己用的小殿把木材给魏征建正寝,五天就竣工了.并赐给素褥布被,以顺从他的喜好.叫中郎将住在魏征的宅第,有情况随时奏报,药物膳食赏赐无数,宦官使者接连不停地在路上往来.皇帝亲自去探望,屏退左右,和魏征说了一天的话才回宫.后来又和太子到魏征的宅第,魏征披上朝服,拖着带子.皇帝忧伤烦闷,抚着魏征流眼泪,问他有什么需要.魏征回答说:"寡妇不发愁织布的纬线,而去忧虑宗周的灭亡!"皇帝后来临朝时叹息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古作为镜子,可以知兴衰;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得失.朕曾经保有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的果实.如今魏征去世了,一面镜子失去了."。 7. 新唐书 魏征传 译文 大概翻译一下 没查阅资料 所以不确定是否正确 开始,被太子征辟为洗马。 魏征看到秦王功绩很多,暗地里劝太子早点图谋。太子失败,秦王责问魏征说:你看我兄弟之间现在怎样。 魏征回答说:太子早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这个灾祸。王看重他正直,对他没有恨意。 王继承皇位,授谏议大夫的管制。对他越来越亲善,经常领到卧室里面,询问天下的事情。 魏征也觉得自己得到了特殊的待遇,于是把自己的本事全部都显露出来,没有隐藏,总过二百余篇奏折,没有不切合事理符合皇帝心思的。于是授官尚书令右丞相,兼任谏议大夫。 就这一段吧 不是很准确 大致意思应该是这个了。


[create_time]2022-11-04 03:39:44[/create_time]2022-11-18 02:57: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远景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49f9e5c.kcbVHe4AoW5N6vK2Xg2vpw.jpg?time=4747&tieba_portrait_time=4747[avatar]TA获得超过422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6[view_count]

有关魏征传文言文翻译

1. 翻译古文 《新唐书 魏征传》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 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 」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 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 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 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 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 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 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 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 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 」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 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 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 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 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 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 」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 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 」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 2. 魏征传部分翻译 原文如下 太宗皇帝在积翠池宴请群臣,大家伙喝得酒酣耳热之际,太宗命奏乐赋诗.魏征即席赋了一首五律>;,其尾联是"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太宗说:"魏征的话何尝不是用礼来约束规劝我啊."一天,太宗有些得意的问(魏征):"我比文景武帝的政治如何?"魏征见天下太平已久,皇帝不像以前那么谨慎了,于是说:"陛下在贞观初年,引导大家提出谏议.三年以后,见到前来劝谏的人都能很高兴的听从他的劝谏.可是最近一二年,对待有些谏议就有些勉强,甚至忿忿不平."太宗大惊说:"魏征你从哪些事情看出来的?"魏征说:"陛下刚当皇帝那会,要处死元律师,孙伏伽就进谏以为按照法律元律师不该死罪,陛下就赏赐孙伏伽兰陵公主园,价值百万钱.有人说赏赐太丰厚了,陛下说:朕刚即位,还没有人前来进谏,所以厚赏以鼓励.这就是引导大家提出谏议.后来柳雄以隋朝科举资格弄虚作假,司法部门查出来,弹劾他作假,将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认为该判有期徒刑,并因此与陛下争执了四五次陛下才赦免柳雄死罪.陛下说戴胄:但能有如此为我守法的人,就不怕刑罚酷滥.这就是能高兴的接受进谏.最近,皇甫德参上书说:修洛阳宫,使百姓劳苦;收地租,敛财太多;民间女子崇尚高髻,这是因为受宫中的影响.'陛下生气的说:‘你是不是要让国家不征役一个人,不收一钱租,宫里女人不留长头发,你才称心如意.’我当时上奏:大臣上书,言辞不激切不能改变陛下的主意,言辞激切就有点象诽谤.'当时,陛下虽然听从了我的谏议,并赏赐他锦帛,可是心里毕竟生气.这就是陛下很难接受进谏了."太宗恍然大悟说:"不是魏征,没人能说出如此道理.人都是很难自觉自己失误的." 有一天,太宗大宴群臣,太宗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本没有正寝,皇帝命令停止盖自己用的小殿把木材给魏征建正寝,五天就竣工了.并赐给素褥布被,以顺从他的喜好.叫中郎将住在魏征的宅第,有情况随时奏报,药物膳食赏赐无数,宦官使者接连不停地在路上往来.皇帝亲自去探望,屏退左右,和魏征说了一天的话才回宫.到天亮,魏征去世。皇帝来到魏征家里吊唁,为之痛哭流涕,停朝五天。太子也为魏征戴孝。 3. 魏徵传.八下语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2008年镇江市【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⑤劳:慰劳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l)孰视之(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4)思竭其用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乙】 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 2 分)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2 分)答:13.( 4 分)( 1 )同“熟”,仔细 (2 )认为 (3 )受蒙蔽 (4 )完,尽(答对一个给l 分)14 .( 2 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l 分)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17. ( 2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 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分;② 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 ,得l 分. 惫思对即可)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贯中以天下是汉家的天下的立场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刘备、孙权和曹操这三个主要人物形像.B.“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上梁山后对宋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C.“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帝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赞颂的理想人间.D.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神佛等都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称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D 9.D 10.C 11.D。 4. 新唐书 魏征传 译文 大概翻译一下 没查阅资料 所以不确定是否正确 开始,被太子征辟为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绩很多,暗地里劝太子早点图谋。太子失败,秦王责问魏征说:你看我兄弟之间现在怎样。魏征回答说:太子早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这个灾祸。王看重他正直,对他没有恨意。王继承皇位,授谏议大夫的管制。对他越来越亲善,经常领到卧室里面,询问天下的事情。魏征也觉得自己得到了特殊的待遇,于是把自己的本事全部都显露出来,没有隐藏,总过二百余篇奏折,没有不切合事理符合皇帝心思的。于是授官尚书令右丞相,兼任谏议大夫。 就这一段吧 不是很准确 大致意思应该是这个了 5. 《新唐书 魏征传》请提供全文翻译,谢谢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 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译文】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 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注释】〔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3〕景:大。〔4〕殷:深。 〔5〕董:督责,监督。〔6〕作: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7〕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11〕简:选拔。 【作者小传】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少时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 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 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 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 【题解】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 6. 英语翻译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之前隐太子李建成召魏征为洗马,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劝李建成早日除掉他.后来玄武门之变太子失败了,李世民责备魏征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从容答道:“太子早听我的的话,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了. 有一天,宴请群臣,皇帝说:"贞观以前,跟从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皇帝曾经问群臣:"魏征和诸葛亮谁贤?"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皇帝说:"魏征施行仁义,来辅佐朕,想使朕成为尧,舜之君,即使诸葛亮也无法与之抗衡." 十七年,病重.魏征家里本没有正寝,皇帝命令停止盖自己用的小殿把木材给魏征建正寝,五天就竣工了.并赐给素褥布被,以顺从他的喜好.叫中郎将住在魏征的宅第,有情况随时奏报,药物膳食赏赐无数,宦官使者接连不停地在路上往来.皇帝亲自去探望,屏退左右,和魏征说了一天的话才回宫.后来又和太子到魏征的宅第,魏征披上朝服,拖着带子.皇帝忧伤烦闷,抚着魏征流眼泪,问他有什么需要.魏征回答说:"寡妇不发愁织布的纬线,而去忧虑宗周的灭亡!"皇帝后来临朝时叹息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古作为镜子,可以知兴衰;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得失.朕曾经保有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的果实.如今魏征去世了,一面镜子失去了."。 7. 新唐书 魏征传 译文 大概翻译一下 没查阅资料 所以不确定是否正确 开始,被太子征辟为洗马。 魏征看到秦王功绩很多,暗地里劝太子早点图谋。太子失败,秦王责问魏征说:你看我兄弟之间现在怎样。 魏征回答说:太子早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这个灾祸。王看重他正直,对他没有恨意。 王继承皇位,授谏议大夫的管制。对他越来越亲善,经常领到卧室里面,询问天下的事情。 魏征也觉得自己得到了特殊的待遇,于是把自己的本事全部都显露出来,没有隐藏,总过二百余篇奏折,没有不切合事理符合皇帝心思的。于是授官尚书令右丞相,兼任谏议大夫。 就这一段吧 不是很准确 大致意思应该是这个了。


[create_time]2022-11-04 03:39:44[/create_time]2022-11-18 02:57: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远景教育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49f9e5c.kcbVHe4AoW5N6vK2Xg2vpw.jpg?time=4747&tieba_portrait_time=4747[avatar]TA获得超过422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6[view_count]

上一篇:大蒜剥皮机

下一篇: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