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人

时间:2024-05-20 16:10:32编辑:莆田seo君

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曹操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一些人认为曹操擅玩权谋,阴险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另一些人则认为,曹操能在乱世中统一中国北方,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是位盖世英雄。那么曹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网络配图曹操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因拥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大长秋,赐费亭侯的爵位。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三公之一,最高武职官员)。作为一个官三代,曹操自幼身上就少不了那些纨绔子弟的习气,调皮捣蛋的事那是没少干。曹操身边的朋友也都是一些出身世家的纨绔子弟,如袁绍、张邈等。不过在这些人中,就属曹操鬼点子最多,经常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来,事后还老让袁绍背黑锅。曹操年轻时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身边的人都觉得曹操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成不了大事。不过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劭却对曹操作出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后来这个评价到了小说《三国演义》中,由于作者个人的喜好问题,将其改成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奸雄的骂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自这里。网络配图曹操虽不研究学业,但他不研究的是那些“之乎者也”的刻板古籍。他对学习知识还是有着很高的热情,年纪轻轻便已博览群书。曹操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生平第一份官职是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公安局某某分局局长。当时洛阳到处都是皇亲国戚,这些人平时骄横成性,很难管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但由于其父曹嵩是当朝太尉,没人敢动曹操,于是就明升暗降,把曹操调至顿丘,任顿丘令。网络配图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后因功受封为济南相。曹操到职后,大力整顿当地官场的不良风气,同时也因此得罪了当地权贵。后来曹操因不满官场黑暗腐败,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过起了隐居生活。汉灵帝统治末期,为了加强皇权统治,特设了掌管禁军的西园八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和宦官集团“十常侍”的矛盾彻底爆发,最后何进和十常侍两败俱伤,董卓趁机入京,把持了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逃往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从此,曹操带领手下南征北战,逐步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成为乱世中的一代英雄


[create_time]2022-09-04 17:20:34[/create_time]2022-07-08 03:45: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百度网友30b07c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cadc642.e9SYpMcBdxh-BznM9yBGKg.jpg?time=7337&tieba_portrait_time=7337[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

曹操的为人处世

曹操生于155年逝于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其父嵩,本姓夏侯氏,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名姓曹。曹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其为人处世有两个特点:

1、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

2、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这个是曹操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create_time]2023-02-25 18:56:47[/create_time]2023-03-07 05:51:2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198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view_count]

曹操用人的歇后语

曹操用人的歇后语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志》。   曹操的知人善任在三国诸君中是突出的'。他一反东汉豪强专政讲求“门第世资”的用人传统,主张任人唯贤,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广选人才,以至“选将于亡虏之内”。郭嘉,满宠出身低微,因为富于谋略而被擢拔,于禁、乐进以勇敢善战被选拔于小吏之中,有才干的许攸在袁绍那里受排挤,投曹后受到殊遇,曹操俘虏关羽后,明知留不住他,仍待为上宾,陈琳替袁绍写檄文骂他三代祖宗,他也因才而加重用。张辽也是他从俘虏中选出来而成为名将并立过大功的人。   这句歇后语比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


[create_time]2022-06-16 17:29:42[/create_time]2022-06-28 00:04:2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cfe853e.n2L4jJuvR9CGPFsbSiQtBA.jpg?time=250&tieba_portrait_time=250[avatar]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曹操用人歇后语22句

1、曹操的心——多疑

2、曹操做事——干干净净

3、曹操做寿——贺礼实收

4、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5、曹操遇蒋干——误大事

6、曹操到赤壁——利令智昏

7、曹操打徐州——报仇心切

8、曹操的疑心——比谁都大

9、蒋干保曹操——各为其主

10、吕布下跪曹操——求生不得

11、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2、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13、曹操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4、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15、strong>更多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16、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17、孙权杀关羽送曹操——嫁祸于人

18、属曹操的——疑心太重;疑心大

19、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0、曹操背时遇蒋干——倒霉事全来了

21、曹操杀蔡瑁——上当受骗;操之过急

22、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create_time]2022-10-29 02:56:22[/create_time]2022-11-08 02:45: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曹操用人歇后语

1、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更多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1、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2、蒋干保曹操——各为其主

3、属曹操的——疑心太重;疑心大

4、曹操的心——多疑

5、曹操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6、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7、曹操背时遇蒋干——倒霉事全来了

8、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9、曹操杀蔡瑁——上当受骗;操之过急

10、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1、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12、曹操的疑心——比谁都大

13、曹操到赤壁——利令智昏

14、曹操做寿——贺礼实收

15、孙权杀关羽送曹操——嫁祸于人

16、曹操做事——干干净净

17、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8、吕布下跪曹操——求生不得

19、曹操遇蒋干——误大事

20、曹操打徐州——报仇心切


[create_time]2022-08-03 13:13:08[/create_time]2022-08-15 10:22: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在用人政策有什么特点

1、揽络人才。在组织义军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就懂得招揽人才。“曹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此时的曹操就已经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也下决心招揽天下人才。在老家招兵买马的时候,曹操在乡人卫弘的帮助下,先后收拢了乐进、李典、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骁勇善战的猛将。

2、爱惜人才。曹操的爱才在“关羽降曹”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得已才降了曹操,还和曹操有三条约定。然而,曹操出于爱才完全不在乎这些,关羽斩了自己的将领颜良、文丑后,曹操还为关羽报请封侯、封官、赐予金钱、美女等,为留住关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在赵子龙单骑救主时,也正是出于爱才,曹操想生擒赵云为己所用,最终却让赵云逃脱。



3、包容人才。在攻破白门楼后,曹操活捉了吕布、陈宫、张辽等人。张辽听到 吕布向刘备求情贪生怕死时大叫道:“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曹操感到张辽面熟,向其问话时张辽大骂曹操为国贼,后悔濮阳的那场大火没能烧死曹操。面对张辽的辱骂,曹操没有生气,笑道:“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于是曹操亲自为张辽截开捆绑的绳索,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张辽穿上,并让座给张辽。张辽感激不尽最终归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中的又一大将。‚

4、敢用人才。在官渡大战时,袁绍将领高览、张郃来投降曹操,夏侯敦劝曹操慎重不要轻信。而曹操却说:“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也”。最终曹操果断地重用了高览、张郃二人,两人也成为了曹操的重要将领,立许多战功。


[create_time]2021-12-09 23:17:50[/create_time]2021-12-17 11:06: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柠檬q凌m椥[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d49ba1.3IBxcry89AWBCKHYQ0d3YQ.jpg?time=3557&tieba_portrait_time=3557[avatar]TA获得超过48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曹操的成功离不开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操选拔人才的手段有哪些?

曹操的成功离不开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操选拔人才的手段有哪些?说起到曹操,大家对他的印象大多都是“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今天我们来聊聊曹操如何招贤纳士的。三国悠悠二百年,在二百二十年的三国历史中,曹操集团获得了三国历史上最终胜利。曹操之所以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往往在历史上异议颇大,一个很大的原因,那便是曹操唯才是举。纵览三国历史,无一人能够做到这般。曹操在长久的兵营生活懂了“人才”的必要性,故曹操对人才来只重才且不重德,这也使得他最终胜利。曹操对人才的重视,在所有历史长河中都是名列前茅。曹操帐下有荀彧,贾羽,郭嘉,武有张辽,庞德,夏侯惇,夏侯渊,典韦。许褚。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是用什么手段招揽众多人才为他卖命呢?今天我们来聊聊曹操选拔人才最重要的三个手段。手段一:重用降将,坦诚相待这一条在中国在历史上怕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曹操凭着他坦率的胸襟和信任,快速地将这群人吸进帐下并独挡一面。例如“五子良将”张辽,张辽本是吕布的将,因吕布阵亡,继而资金投入曹操帐下,此后,步步高升,深受曹操信赖。荀彧,郭嘉都是袁绍帐下,当荀彧加入门派曹操帐下时,曹操大呼“吾之花药也”此后可看出曹操对人才的重视。手段二:用人不必亲曹操从列侯亲朋好友中挑选好一点的放到关键职位。夏侯渊,夏侯淳都是曹操宗亲,这群人最初是曹操的关键。是曹操的亲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曹操虽不是名门以后,却也是太监以后,接受教育程度高。品古论今,现如今许多大牌明星也是用自身家人当我艺人经纪人。也很值得借鉴学习。手段三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在那个年代选拔人才都是以社会道德多少来评选的。曹操为了能招揽天底下人才,不拘一格的用人,只需才华横溢无论不论步衣普通,只要你有才,就可飞黄腾达。最着名的莫过于是典韦,典韦原本是张邈属下的兵线,之后投在了夏侯惇帐下。在曹操战吕布时,机构敢死队电影,典韦就勇敢地报名了,并且在战争中发挥出色,因而曹操封为他中郎将,收做自己的保卫。论古思今:曹操对人才的重视及其唯才是举的观念对今天我们做事也有借鉴,做一个领导要礼贤下士,知人善用,懂得拉拢人心。作为一个创业者我们需要豁达的心胸,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

[create_time]2022-08-08 10:28:28[/create_time]2022-08-23 10:05:57[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艺术家秀岩[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997909827,1187432016&fm=3012&app=3012&autime=1695537986&size=b200,200[avatar]超过1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72[view_count]

曹操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

历史上说曹操只看重人的才能,不看重人的品德,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那么曹操的很多谋士其实以前都是从袁绍那里过来的,比如郭嘉,比如荀彧,这些人为什么离开袁绍来投奔曹操呢?历史上的曹操能够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还有用人之识。曹操对待人才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那么曹操是怎么成人之美的呢?三国时期有个人物叫王修,是袁绍儿子袁谭的手下,后来袁谭被曹操打败,在战争中被杀。当时王修在外地负责运粮,听到袁谭的死讯,下马嚎啕大哭。然后王修骑着马去拜见曹操,要为袁谭收葬。王修就说了,“我深受袁氏的恩情,现在我请求为袁谭收葬,之后就算把我杀了,我也无怨无悔!”曹操一听,这是义士啊,任用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杀了呢,就让王修为袁谭收葬,成全王修的忠义,后来还任命王修做官。曹操在兖州时,有两个部将徐翕、毛晖。当时兖州大乱的时候,这两个人都背叛曹操。后来两个人亡命逃跑,去投靠东部的一个诸侯叫臧霸。臧霸最后归顺了曹操,曹操就命令刘备前去见臧霸,并让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这个时候臧霸就对刘备说:“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就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事,去杀害投降我的人。我受曹操存命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王霸之道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刘将军能为我辞却这个命令。刘备回来以后就把臧霸的话告诉曹操,曹操叹息:“这正是古人仁德的做法,臧霸现在却能加以奉行,这也正是我的愿望啊。”于是曹操不仅不杀那两个人,反而还任命徐翕、毛晖做郡守。我们大家都知道关羽千里走单骑。当时关羽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之后在白马之战中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立了大功。在关羽斩杀颜良之后,将曹操给自己的金银财宝原封不动放好,挂印封金,就此离开曹军去找刘备。曹操的手下这个时候都要派人去追关羽,曹操及时制止手下,说道,“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关羽各为其主,不要追了,让他去吧。所以关羽离开曹操,曹操的手下并没有追杀关羽。曹操一句各为其主,成就了关羽千里走单骑,义薄云天的美名。

[create_time]2020-11-16 09:25:45[/create_time]2020-11-28 19:01: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最爱秃头小宝贝[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b01043b.nzeRIFa5D9CwMb_5grTy8A.jpg?time=3022&tieba_portrait_time=3022[avatar]TA获得超过38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64[view_count]

曹操用人之道

曹操用人之道   所谓用人之道,实质上讲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什么人,二是怎样用。曹操正因为深谙此道,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具体讲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广聚贤能   曹操很早就认识到,要想创下帝国基业,巩固万里江山,人才是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公元196年曹操掌握东汉朝廷大权后,从公元210年至公元217年,7年间先后颁布三道“求贤令”,明示天下: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求贤令”的颁布,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它完全改变了以往历史上的用人制度,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期——选拔使用人才的标准,也就是才和能如何兼顾的问题,理想的境界当然是德才兼备。曹操的唯才是举,当然并不是一概的有才就行,不考虑德,而有其广义的唯才要求。如崔琰,人品一流,正直儒雅,是人人学习的榜样楷模表帅,是做人的最佳标准,曹操就很敬畏他;毛玢,廉洁奉公公私分明,自觉自律,曹操就很敬重。而如另一些品行有些问题的人,曹操依然运用的恰到好处,如郭嘉张绣许攸丁裴,他们来自不同的阵营且各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曹操以他的卓越的用人之道,使他们各自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才能,为曹操的伟大基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实现了他们各自的人生价值。   二、知人善用   知人善用,其本质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其次知道这些人才该如何运用。人才并非总是能德与才兼顾,有能力的不一定有品行,有品行的不一定能力好,能力却又表现在各个方面,对这样的人才如何运用,曹操可以说这方面的典范。如崔琰毛玢人品一流,曹操任命他们为国家选拔人才,他们就在其岗位上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文聘忠诚,任命他为江夏太守,一干就是数十年,为曹操守住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枣祗任峻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曹操就任命他们负责农业生产,其造就的殷实粮仓,为曹操的军需提供了充分的保证等等。另一方面,德行不是太好甚至是有些问题的人,他们依然在曹操的身边获得了成功的机会。   三、用人不疑   这是一条用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作为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而事实是历史上每个会用人的人都是这样做的。差别之处在于非常时期,每个人在这点上的表现,更能体现个人的用人之才用人之能。曹操在这点上,做的几乎是近似完美,甚至是让自己的敌人都无话可说,佩服有加。曹操的事业开始之时,他身边的几位谋士,如荀彧荀攸贾诩郭嘉陈昱,他们都来自敌营,又如反复投降的张绣,他们都得到了曹操的信任,个个委以重任,使他们始终都效力于曹操的阵营。这其中尤为典型者张绣。张绣第一次投降曹操后,刚刚过了十几天又突然反叛了他。这次反叛,造成了曹操阵营的巨大损失,他不仅失去了他最为欣赏的后继接班人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失去了一员大将典韦,差点连自己的性命都不保。既是这样,张绣依然是他阵营的重要一员,最后官至“ 破羌将军“ 谥曰:“定侯“。   四、人性关怀   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曾次,会有不同的需求,使得所有人的需求及时得到恰如其分的满足,使人性回归于自然,便是对人性的最大关怀。人性的关怀,有物质方面的,亦有精神方面的。曹操在这点上可以说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无微不至,关怀甚佳。大败袁绍后书信一把火烧之,哀惜痛惜郭嘉,号哭典韦,赤脚出迎许攸等。如曹操杀死陈宫,却依然照顾陈宫的老母亲,并帮陈宫出嫁了女儿;看中魏中是个人才,又十分信任他,后魏种背叛了他,被铺后依然放了他等等。在任何情况下,曹操都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诚心诚意,实实在在的和他的朋友们来往。再如每当打败仗后,曹操都能及时的检讨自己,因自己犯下的错误,惩罚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姑息不迁就,大家一视同仁并向大家保证今后再不犯同样的错误。由此获得了众人的感激涕零,忠心不二地跟着曹操,为曹操鞍前马后浴血疆场。这些戎马一生的将士们,最终都个个加官进爵封侯分地,享尽人间一切荣耀之事。   五、高风亮节   人常言:说别人容易,轮到了自己难。不仅难,还会找一些不沾边的理由为自己推脱责任。这本是人之常情,自然流露,不宜旁责。而在做大事业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士那里,他们的表现确是非同寻常——将军额上跑马,宰相肚里撑船,大手笔大气魄,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反复背叛他的人宽容,对投降自己的人宽容,总之,对朋友宽容对自己的敌人也宽容,甚至那些言行十分过激的人,依然得到他的信任。如陈琳,为袁绍起草讨伐檄文。文中陈琳尽一切文书之才能,华丽无比的词藻,将曹操及祖宗三代骂了个里外不是人。当然,还有诸多这方面的例子,在此不一一赘述。   曹操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动荡割据群雄逐鹿的年代,凭借其不懈的努力,将众多豪杰聚于自己的门下,极善用人之能事之实质:广聚贤才唯才是举知人善用人性关怀高风亮节,使天下英雄穷其所能,毕其一生,为魏晋立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曹操的一生达到了个人光辉的顶点。曹操的成功来自于他的用人成功,而他的用人成功则归根于他做人的成功。其用人之道,更是任何想建立功勋做大事业的人,终身学习的榜样。


[create_time]2022-10-11 14:31:37[/create_time]2022-10-25 01:22:5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view_count]

为什么说曹操善于用人?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曹操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操第一他身处乱世,乱世的特点是什么呢,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操的话说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曹操的双重角色,曹操这个人用周瑜的话说叫“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然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那曹操到底是不是汉贼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操在前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后期的个人野心膨胀,变成奸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势,他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优有劣,优势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服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第三个特点就是曹操阵营复杂,他这个阵营里面有原来东汉王朝的官员,有新招聘和新选拔的官员,有曹操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有别人阵营里面的投靠曹操、投降曹操、投奔曹操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说对于曹操来说,信任和诚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环境、在这个条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操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领导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和诚意。

我们前面一再讲曹操对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么宽容,他对张绣,对魏种,对毕谌,还有对曾经恶毒攻击他的人,比方说陈琳,对这些人这么宽容,他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操这个人确确实实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这里来为国家效劳,我是非常诚恳的,哪怕你们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后悔,也不计较,甚至我也不惩罚,只要你再来,他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诚意。那么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诚意,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忠诚。比方说于禁,于禁是曹操自己亲手从行伍当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张绣不是投降了曹操然后又反叛了吗,反叛的时候就打得曹操有点落花流水了,这时曹军是很混乱的,但是唯独于禁的这个队伍非常地整齐,一路整理着自己的队伍,一路敲着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几个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的样子,于禁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我们被青州兵抢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操的黄巾军,这个黄巾军投降曹操以后曹操把他们收编为青州兵,曹操对他们特别宽容,这些人一看曹操打败了就起来作乱,就把曹操其他的队伍抢劫了。于禁一看这还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队伍怎么可以这样做!然后队伍开过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顿,再往回撤。这时候青州兵挨了于禁的整,就赶紧跑到曹操那儿告了于禁一刁状,等到于禁回到大本营的时候,上上下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但是于禁仍然首先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安下营寨,没有及时去见曹操。当时就有人跟于禁说,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还不去向曹公说清楚,你现在在安营扎寨干这些事干什么?于禁说,敌兵在后,说来就来,我们不做好准备怎么迎敌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于禁的个人的进退荣辱要放在后面,再说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会听信谗言呢?安顿好部队以后,做好了战斗准备以后,于禁才去见曹操,曹操大加表扬,说于将军你真是有古之良将的风度,太好了。这是什么?信任换忠诚。

曹操在对待人才上能够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操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尤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乱世,这更显出了曹操的诚意与宽容。可是宽容只是表现了曹操的人情,有人情味的军队就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曹操又是依靠什么样的用人之道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呢?

曹操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曹操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求严明军纪。因为曹操很清楚,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且曹操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操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擦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叫《曹瞒传》,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虚伪,奸诈,说你下道命令说踩了麦田就要杀头,结果你弄个头发下来。其实不然啊,曹操这个也是受刑的,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这个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样一个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操的执法严明。

那么曹操罚得重,赏得也不含糊。曹操奖赏部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某些豪帅那样,凭一时的兴致。我们知道军阀混战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豪帅,一仗打下来以后,这仗打赢了,来,来,来,哥几个,分了,这个给你,这个给你,这个给你,随便拿,好像很豪爽,其实没道理。曹操如果要奖赏一个人,肯定有两条,第一,这个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劳;第二,曹操的奖励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操给你的奖励一定超过你希望的那个份额,他加码,他在奖励你的时候他考虑得周到,可能周到得连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操是一个非常会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则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曹操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第二个,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你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操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操确实是跟对了。

第四个特点是: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曹操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这且不说,而且部下给他提意见,如果他没有采纳,犯了错误他一定检讨,他一定把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曹操是虚心纳谏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来说他固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换取他应得的报酬,这是他的一个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自己的建议、策划能得到采纳。我们读史书可以看到,大量的这样的记载,太祖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的时候,也有太祖不听,如果不听而决策错误,曹操一定检讨。有一次曹操打孙权的时候,曹操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准备把淮南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北方去,当时有个叫蒋济的人就不赞成。曹操说你看上次我跟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我就把白马的老百姓迁移到延津,蒋济说,曹公,现在这个情况和你跟袁绍打白马的时候不一样了,再说老百姓他都是恋土的,恋家的,谁愿意搬来搬去,不要迁移他们。曹操不听,不听以后这些老百姓一听曹操要把他们迁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孙权那儿去了。所以后来蒋济去见曹操,曹操听说蒋济来了以后马上出门迎接,然后呵呵呵地笑着,拉着蒋济的手说,哎呀蒋济,你看你看这事我弄得,我本来是想让他们躲避一下孙贼的,谁知道把他们都赶到孙贼那去了,你看我干的这事,检讨。而且我们还要学他一点,就是检讨也用不着总是哭丧着脸,我们现在一些当领导的犯了错误不愿意检讨就是因为一检讨好像就要痛哭流涕,深刻解剖自己,检讨也有各种感情,你也可以笑着检讨,笑着检讨你也不丢面子,接受你检讨的人他也还是觉得你是有诚意的。

这就是曹操在用人方面的四个特点,根据这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句话:

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create_time]2018-12-13 21:40:31[/create_time]2013-09-28 20:11:39[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97[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059[view_count]

曹操的用人方法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的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才问后代江山打下了基础。

曹操在收编了三十万青洲军后,有了一只具有战斗力的强大部队。有了部队还不行,还需要能够调度管理这些士兵的将领,这时曹操便在衮洲招闲纳士,进行了交谈之后,对子良赞道“这是我的子房啊。”子房便是张良,此人便是日后汉高祖的主要谋士之一,列位于“汉初三杰”之首位,可见人们对他的评价有多么的高。张良又把很多人才推荐给咳曹操,这些人于是组成了曹操的骨干,为曹操东征西伐,平定中原,出谋划策。每每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这些人给曹操以有力的支持,使曹操坚持了下来,并赢的了最后的胜利。

这些谋士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给予的待遇不低。

曹操对于人才没有感但过剩的时候,多多易善。知道司马懿有才干,便让他出来做官。可司马懿称病不出,曹操便吓他说不出来就收监,司马也只好出来了。

曹操对于人才,没有阅历和门第的偏见。

那么同时从 历史上也可以看出人才对于曹操的重要: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汉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曹丕),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国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乘时立功,于魏景元四年(263)出兵灭蜀。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魏国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三国是兵慌马乱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演义》是乱世的故事;乱世之中,人最聪明,计策最多,策略最绝,人物在最富有色采的。但这些计策,策略,人物都在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日趋复杂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具有借鉴。

易中天对于曹操的用人之道有如下评论:

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操的对手的阵营,郭嘉和荀彧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操的。郭嘉临走的时候跟袁绍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很重要,郭嘉是这么说的,他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尤其是一个准备做谋士的人,要能够善于为自己选择一个好老板。你要是老板选错了,那你这一肚子的学问、知识、谋略,那你就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你老板选对了,那你就可以功成名就。第二层意思,袁绍不是一个好老板,为什么呢?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那么周公是如何下士的呢,“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说他正在洗头,突然有人通报说有一个人才来了,马上停止洗头,把头发抓住去接见。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通报说人才求见,马上把嘴巴里的饭吐出来,然后出去接见。洗一次头他三握发,吃一餐饭他三吐哺,他非常尊重人才,求贤若渴。郭嘉说,这个样子袁绍是学会了,但是没有学到周公的精髓,所以袁绍的礼贤下士是靠不住的,何况袁绍本人还有一些什么毛病,所以袁绍不是好老板。还有第三层意思,郭嘉没有明说,我们可以猜出来,那就是曹操是个好老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谋士郭嘉的眼里,曹操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所以他才毅然决然地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也就是说,人才都是择贤主而归附的,因为人才只有在一个好老板手底下才会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做一个好老板呢?易中天先生又为什么认为曹操是一个好的老板呢?

那么曹操怎么就是个好老板呢?也有以下几点表现: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曹操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操第一他身处乱世,乱世的特点是什么呢,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操的话说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曹操的双重角色,曹操这个人用周瑜的话说叫“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然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那曹操到底是不是汉贼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操在前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后期的个人野心膨胀,变成奸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势,他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优有劣,优势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服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第三个特点就是曹操阵营复杂,他这个阵营里面有原来东汉王朝的官员,有新招聘和新选拔的官员,有曹操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有别人阵营里面的投靠曹操、投降曹操、投奔曹操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说对于曹操来说,信任和诚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环境、在这个条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操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领导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和诚意。

我们前面一再讲曹操对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么宽容,他对张绣,对魏种,对毕谌,还有对曾经恶毒攻击他的人,比方说陈琳,对这些人这么宽容,他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操这个人确确实实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这里来为国家效劳,我是非常诚恳的,哪怕你们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后悔,也不计较,甚至我也不惩罚,只要你再来,他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诚意。那么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诚意,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忠诚。比方说于禁,于禁是曹操自己亲手从行伍当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张绣不是投降了曹操然后又反叛了吗,反叛的时候就打得曹操有点落花流水了,这时曹军是很混乱的,但是唯独于禁的这个队伍非常地整齐,一路整理着自己的队伍,一路敲着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几个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的样子,于禁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我们被青州兵抢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操的黄巾军,这个黄巾军投降曹操以后曹操把他们收编为青州兵,曹操对他们特别宽容,这些人一看曹操打败了就起来作乱,就把曹操其他的队伍抢劫了。于禁一看这还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队伍怎么可以这样做!然后队伍开过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顿,再往回撤。这时候青州兵挨了于禁的整,就赶紧跑到曹操那儿告了于禁一刁状,等到于禁回到大本营的时候,上上下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但是于禁仍然首先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安下营寨,没有及时去见曹操。当时就有人跟于禁说,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还不去向曹公说清楚,你现在在安营扎寨干这些事干什么?于禁说,敌兵在后,说来就来,我们不做好准备怎么迎敌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于禁的个人的进退荣辱要放在后面,再说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会听信谗言呢?安顿好部队以后,做好了战斗准备以后,于禁才去见曹操,曹操大加表扬,说于将军你真是有古之良将的风度,太好了。这是什么?信任换忠诚。

曹操在对待人才上能够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操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尤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乱世,这更显出了曹操的诚意与宽容。可是宽容只是表现了曹操的人情,有人情味的军队就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曹操又是依靠什么样的用人之道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呢?

曹操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曹操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求严明军纪。因为曹操很清楚,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且曹操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操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擦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叫《曹瞒传》,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虚伪,奸诈,说你下道命令说踩了麦田就要杀头,结果你弄个头发下来。其实不然啊,曹操这个也是受刑的,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这个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样一个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操的执法严明。

那么曹操罚得重,赏得也不含糊。曹操奖赏部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某些豪帅那样,凭一时的兴致。我们知道军阀混战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豪帅,一仗打下来以后,这仗打赢了,来,来,来,哥几个,分了,这个给你,这个给你,这个给你,随便拿,好像很豪爽,其实没道理。曹操如果要奖赏一个人,肯定有两条,第一,这个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劳;第二,曹操的奖励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操给你的奖励一定超过你希望的那个份额,他加码,他在奖励你的时候他考虑得周到,可能周到得连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操是一个非常会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则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曹操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第二个,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你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操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操确实是跟对了。

第四个特点是: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曹操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这且不说,而且部下给他提意见,如果他没有采纳,犯了错误他一定检讨,他一定把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曹操是虚心纳谏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来说他固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换取他应得的报酬,这是他的一个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自己的建议、策划能得到采纳。我们读史书可以看到,大量的这样的记载,太祖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的时候,也有太祖不听,如果不听而决策错误,曹操一定检讨。有一次曹操打孙权的时候,曹操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准备把淮南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北方去,当时有个叫蒋济的人就不赞成。曹操说你看上次我跟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我就把白马的老百姓迁移到延津,蒋济说,曹公,现在这个情况和你跟袁绍打白马的时候不一样了,再说老百姓他都是恋土的,恋家的,谁愿意搬来搬去,不要迁移他们。曹操不听,不听以后这些老百姓一听曹操要把他们迁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孙权那儿去了。所以后来蒋济去见曹操,曹操听说蒋济来了以后马上出门迎接,然后呵呵呵地笑着,拉着蒋济的手说,哎呀蒋济,你看你看这事我弄得,我本来是想让他们躲避一下孙贼的,谁知道把他们都赶到孙贼那去了,你看我干的这事,检讨。而且我们还要学他一点,就是检讨也用不着总是哭丧着脸,我们现在一些当领导的犯了错误不愿意检讨就是因为一检讨好像就要痛哭流涕,深刻解剖自己,检讨也有各种感情,你也可以笑着检讨,笑着检讨你也不丢面子,接受你检讨的人他也还是觉得你是有诚意的。

这就是曹操在用人方面的四个特点,根据这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句话:

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身处乱世,老伴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而易中天先生认为曹操能够恩威并举,并善于自我批评和将心比心,这难道就是曹操争取人心的独家秘诀吗?那么,曹操那么多用人之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其实重要的不是曹操怎么做,而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用人之术,而是用人之道。“道”是什么呢?道就是人性,就是人心。曹操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太了解人是怎么回事了,他知道他的将士们跟着他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因此有“以功归人,以奖励人”。他知道人都是有弱点的,也都是有缺点的,因此有“以法治人,以宽容人”。他也知道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情达理的,因此有“以理服人,以信取人”。他还知道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候感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重要,更起作用,因此有“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所以曹操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术,那些具体的做法,而在于他的道,而在于他对人心、人性的透彻地理解和把握。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这些信都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有二心的,把那些动摇分子,都给我揪出来,曹操没有,曹操发现有这么一堆书信以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这个事情做的是太漂亮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你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操说,哎呀,算了吧,说老实话我和袁绍作战是以弱胜强,袁绍是强势,我是弱势,那个时候连我曹操自己老实说心里都没底,我都没有把握能不能打胜这一仗,何况大家呢?很正常嘛!曹操这手做得实在是聪明,聪明在什么地方呢?他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就是他说的那个情况,那么既然是那样一个情况,当时秘密和袁绍有来往的,肯定不是一个小数,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弄不好就是几十个、上百个,这些人你都清算,你清算不了,既然清算不了,不如干脆不清算,我不但不清算,我连把柄我都不拿在手里,我当着你的面我没有拆封,我没有看,我不知道有谁在勾结袁绍,我现在把证据全部烧毁,大家放心好了,只要以后你跟着我曹某人,忠心耿耿,以前的事我不知道,人情做到底了。曹操很清楚,在这样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有些时候是要装糊涂的,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的天下,所以叫做老白姓有句话说“不哑不聋不做阿公”,有时候就是要装聋作哑。洞悉人心、洞察人性已经不容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更不容易,更为难得的是曹操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比方说他销毁这些证据,他奖励他手下的将领,他给自己的缺点错误做检讨,他感谢那些给他提意见的人,他做这些所有事情的时候,他做得坦诚,大气,自然,实在,一点没有装腔作势的样子,这就太难了。

曹操能够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因此说到底,曹操的用人之道也就是他的做人之道,那么曹操的做人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曹操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几个原因,第一点,曹操聪明,他知道一个搞政治斗争的人,一个在战场上作战的的人,全讲真话那是不可能的,全讲假话是行不通的,这样一个人必须把握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时候说假话,对谁说真话,对谁说假话。对敌人,你肯定要说假话,兵不厌诈嘛,你不能说实话;但是你对你自己的谋士,他们可都是聪明人,那你要说真话,你说真话你才能换取信任,你换取了信任他才会尽心竭力地为你出谋划策,你才能克敌制胜。曹操他能够把握这个真假之间的这个度,这叫做聪明。

第二个原因就是随和,曹操这个人性格里面有很好的一面就是他是个性情中人,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个诗人,他身上既有军事将领的素质,他也有诗人的气质,他只要不是在正式办公、正式作战的时候,他为人是很随和的,他会跟大家说说笑话,开开玩笑,打打哈哈,这样他就有了一种亲和力。一个做领导的,太严肃了不好,太严肃了,人家觉得你不可亲近;太随便了也不好,太随便了你没有威望,最好是像曹操这样,需要威望的时候他是不怒而威,平时的时候他又亲切随和,这样就使自己的下属既尊敬他,又爱戴他,这个分寸,曹操也把握得很好。所以曹操经常把正经事用开玩笑的口气来说,比方说他有一个人在他敌人那边,自己的父亲被曹操下了大狱,曹操就给他写封信说,令尊大人在我的监狱里日子过得还不错,不过呢,国家也不能老掏钱替人家的爸爸养老啊,你看着办吧,非常好玩儿。

第三个原因,他的真诚,曹操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希望有很多人来帮助他,他确实感到自己一个人是孤单的,是势单力薄的,这是他的真话。曹操有一首诗叫《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翻译过来就是,青青的是你的衣衿啊,悠悠的是我的爱心,只是由于你的原因啊,让我思念到如今。思念着谁?不是情人,不是小蜜,是能够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这个感情是真实的,所以第三个原因是他的真诚。

第四个原因是深沉,曹操是一个很深沉的人,我们去看一下这首《短歌行》,他的开头的句子是什么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是很短的,我们应该利用这短暂的人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因此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朋友来帮助我。所以他的用人之道是站在这样一个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的高度产生出来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用人之道,所以曹操这个人是很随和的,也是很深沉的。郭嘉对曹操有这样一个评价,叫“外易简而内机明”,就是表面上看着他随随便便,实际上里面内心深处很深很深,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欢,他可以和你谈笑风生,他可以和你嘻嘻哈哈,他可以和你勾肩搭背,但是请你注意,当他和你握手言欢嘻嘻哈哈的时候,他在观察着你,而且看人看得入木三分,他会把他对面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烂在肚子里,然后他知道怎样来对待你,或者说怎样来对付你。


[create_time]2007-02-22 18:19:16[/create_time]2007-03-09 18:20:59[finished_time]10[reply_count]14[alue_good]兼收并蓄[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f7ecf7d.MHBdIRhdoqxZMPR9NxE5sA.jpg?time=2860&tieba_portrait_time=2860[avatar]TA获得超过2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78[view_count]

曹操是如何用人的,用什么人,怎么用。

  本文侧重于非历史 点击 1351 评论数 1


  曹操用人选材确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曹魏政权除了占有天时,拥有各类优秀人才也是其较吴、蜀强盛的原因。

  最难能可贵的是曹操用人不计前嫌:
  1.不杀陈琳--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同样的事,要是刘备或是孙权,陈琳也许就没这么幸运了!
  2.既往不咎--(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刘备就没这个大度。

  另外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对庞统的态度上,谁优谁劣便已一目了然:
  --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定,问曰:“周瑜年幼,恃才欺众,不用良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操大喜。回寨,请入帐中,置酒共饮,同说兵机。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
  --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统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

  读三国,每每读到落凤坡英才早逝,不觉潸然泪下:
  --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即使是大大贬低曹操的三国演义,亦没有贬低曹操的识人之能。
  从士兵中提拔乐进,于禁
  从投降将领中提拔张辽徐晃张合庞德
  这些都是后期魏国的栋梁
  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曹操,才是三国里面最懂得用人,最大度的领导人。


[create_time]2016-01-07 08:37:00[/create_time]2006-08-20 14:57:53[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2[alue_good]百度网友9723c787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e85cf5f.nE0Q7344DNJOGi01H2EQog.jpg?time=2825&tieba_portrait_time=2825[avatar]TA获得超过4.4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96[view_count]

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真正的曹操,一般指陈寿《三国志》中的曹操,即曹操的历史形象一般来说,曹操这个人物有以下几个特点:擅长军事与谋略。陈寿曾经评价刘备“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曹操也曾著有《孟德新书》《孙子略解》等书籍,对军事有独到的见解,也很能接纳正确的意见。知人善任,海纳百川。三国中,曹操集团的将领、谋士人才如云,首屈一指,这很大程度上与曹操的知人善任有关。曹操打破汉朝"德才兼备"的传统选官制度,提倡"唯才是举",多次下达求贤令。也正因如此,曹操手下才会既有忠信死节的君子荀彧,又有不治行检的奇谋郭嘉,更有曾经害死过他爱将典韦的贾诩、张绣一众。曹操很能区分他们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方面的人才;曹操更爱才,曾经厚待关羽、收服张辽、贾诩,这也导致曹魏的"五子良将"尽管大多数都是叛将但仍然对曹操忠心耿耿。善于收买人心。官渡大战后,曹操曾经在袁营里发现过曹营士兵的通信,祈求袁绍在战后为自己留一个去路。曹操看都没有看,就下令烧毁。曹操在征乌丸胜利后,也曾经大大表彰过那些劝曹操不要出征的人,说自己是险胜。曹操犯错了,最先都会向军士认错、检讨。也正因为如此,他手下的将领、士兵、谋士才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好老大,才会死心塌地地跟着曹操,曹操也才会汇聚这么一股强大的平定乱世的力量。心怀天下,深谙乱世。曹操深深地知道乱世是什么,也深深知道乱世需要的是什么。曹操一生都在为快速统一中国作斗争,对他平天下有益的人,他绝对会留下来;对他平天下有害的人,他定杀不误。曹操曾经杀了吕布,杀了孔融,甚至亲手击败了儿时玩伴袁绍,逼死了对他集团有巨大贡献的荀彧,杀了为人正直的崔琰,杀了对他有恩的许攸。当然曹操早年曾经放走过关羽,这也许和曹操早年到晚年的政治观念变化有关(野心膨胀),也可能是当时曹操不大看得起刘备。总而言之,曹操一生都在为平定中国而做努力。当然了,曹操想统一中国是想自己大权独揽还是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现在都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曹操为了统一天下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败坏自己的名声,做出许多异于常人的事情。假如曹操真的是为了世间早日得以和平而这样卖力地、不惜牺牲自己名誉地做出这些事情,那么曹操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真性情的人。文学方面有巨大贡献。曹操是三国三主公里最出色的文学家,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才学兼备,在建安文学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曹操的诗词真情实感、不加修饰,至今还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诗歌流传于世。现在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确是一个有才学的人,他知人善任,心怀天下,擅长诗词,谋略出众,文武双全,是一个出色的君主、枭雄、野心家、文学家。但是要说曹操正义,那恐怕是绝对不行的。曹操喜好美色,一路打仗一路收编美女,包括文昭甄皇后(甄姬)都是曹操从袁绍那里收编来的。曹操更因为贪图美色,在宛城中了贾诩的计谋,被打的措手不及,也痛失了爱将典韦、长子曹昂。曹操为人奸诈多疑甚至残暴,他曾经在徐州屠城,也曾经因为自己的疑心杀死了华佗。曹操在他人看来不但不按常理出牌,甚至有些时候还显得泯灭人性,对普通百姓、对才子、甚至对恩人是说杀就杀。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人物,在三国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最为丰富,绝非一个"英雄"、"枭雄"、"奸雄"、"狗熊"可以概括的。要说他奸,他有时奸的可怕;要说他仁,他有时仁的让人不敢置信。他绝不昏庸,但也绝不残暴,更绝不仁义。但正是这样集黑白于一身的人物,网罗了大批的人才,聚成了三国最大的势力,把三国这页历史推向高潮。他太特别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记住他,让他在我们中心留下一席之地。这就是曹操。汉末魏王、魏武帝曹操,一个丰富而值得研究的人物。纯手打,不懂、有异议、有疑问、想讨论请追问。

[create_time]2023-02-05 11:51:19[/create_time]2023-02-19 18:01: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雷死你不解释[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1c5e361.-eNFzVapmV6EnCfGAcbBNw.jpg?time=3245&tieba_portrait_time=3245[avatar]TA获得超过33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如何评价曹操的用人之道和刘备的用人之道?

一、 曹操的用人之道
首先,曹操用人,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
其次,曹操在用人方面还颁布了一条重要命令:“惟才是举令”。凡是有才能的人,都予以重用。由于这一命令的颁布并付诸实施,天下贤士争相归附。
曹操知人善任,惟才是举,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必定表现出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特点。曹操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采用任何手段。他礼贤下士,广招贤才,天下贤士归附他,有如水之归海。
第三,给后来的降将以来投之路。不仅如此,曹操还采用挖墙脚的办法,从敌方挖人才.
曹操虽然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用人惟才,但同样摆脱不了嫉贤妒能的狭獈思想的束缚。
曹操既要笼络天下贤士之心,广开贤路,而对一些“狂傲”之徒又不能容忍。
曹操虽然知人善任,但有时也有不明之举。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多疑,爱猜忌。
总之,曹操之所以为曹操,就在于他有得有失,不失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真人。他“用人惟才”,为许多中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仕进的机会,也为许多出身低贱的壮士提供了一显雄风的舞台。曹操在用人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在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不管《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的尊刘抑曹,但在用人的具体描写中,却始终掩盖不住曹操的熠熠光彩,字里行间不时闪烁着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赞美之辞。作者把曹操用人的得失与他事业的兴衰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铸成一座赫赫丰碑,矗立在读者眼前,让曹操用人之道的熠熠光辉,照彻古今,长存读者心中。

二、孙吴的用人之道

纵观孙权的用人之道,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大胆起用新人。孙权任用周瑜破曹操于赤壁之时,周瑜不过二十几岁,人们呼为周郎;周瑜死后,孙权又任用鲁肃接管军国大事,使曹操不敢正眼觑江南;鲁肃之后,吕蒙接任,也是少年英俊,才华横溢,败蜀汉“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于荆州,为东吴夺回了这一战略重地;后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报杀弟之仇,孙权更是大胆起用白面书生的无名小辈陆逊,陆逊风流儒雅而韬略满腹,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于猇亭。
由于孙权采取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用人策略,使东吴在这场斗争中人才辈出,后继有人,没有出现蜀汉类似的人才危机。在这一点上,东吴显得比蜀汉棋高一着,筹高一等,确实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三、刘备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首先,刘备善于笼络人心,礼贤下士。
其次,刘备也采用挖墙脚的方法寻觅人才。“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就是他从老同学公孙瓒那里挖过来的。
刘备善于笼络人才,也善于运用人才。
但是在用人方面刘备势必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起用新人(而这又恰恰是魏吴都颇为重视的)。因此,在这场智慧与力量的抗争中,一旦老将旧臣死去,蜀国就陷入了人才危机的窘境,面对魏吴新人辈出,人才济济的繁盛局面,就显得力不能支了。应该说,人才困乏是蜀国为什么最早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刘备岂能摆脱干系?刘备在很多时候还表现出任人惟亲,赏罚不明,全“小义”而忘“大义”的积弊。


[create_time]2022-09-06 10:42:59[/create_time]2022-09-06 19:20:5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舟云流97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0cddecb.qLW5vyMiA4yVxAKPslvixw.jpg?time=3172&tieba_portrait_time=3172[avatar]TA获得超过176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2[view_count]

曹操的用人之道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也很清楚自己的分量。他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人帮忙。他也知道,自己的背景、资历、地位、实力都不如别人。他不是袁绍,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不是孙权,有一份现成的基业;他甚至不如刘备,有一张可以炫耀的“名片”。他的政治资本是最少的,因此需要大批人来帮助他,支持他,尤其是要争取名门贵族的合作,能帮忙最好,帮凶、帮腔,哪怕帮闲也行,有才的要,有名的要,徒有虚名的也要,总之是多多益善。曹操甚至不要求他们真有作用,能装点门面也行;也不要求他们真心实意地支持自己,只要不公开作对就好。所以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以后,就网罗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孔融之流。这些人当然不是来帮助曹操的。他们的说法是来为国家和皇帝效劳,但在曹操大权独揽的情况下,为皇帝效劳和为曹操效劳又有多少区别?至少,曹操这边也显得人才济济。不过曹操更欣赏的还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曹操这个人是很有些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的。他有一句名言:“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他并不看重虚名。
  曹操甚至在婚姻问题上都是这个态度。他的第二任夫人卞氏就出身娼家。这在当时就不但是卑微,而且是卑贱了。然而卞夫人出身虽差,人品却非常好,为人处世也很低调。《三国志�6�1后妃传》说,曹丕立为太子后,身边的人开玩笑要卞夫人请客。卞夫人说:“我没把孩子教坏,就心满意足了。”裴松之注引《魏书》说,曹操让她从缴获的珍宝中挑一两件首饰,她每次都挑中等的。曹操问她为什么,她说,挑最好的是贪婪,挑最差的是虚伪,所以挑中等的。这话实在,曹操也大为赞赏。实际上,曹操在和丁夫人离异后,不顾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立卞氏为妻,恐怕就是因为务实。的确,卞氏虽然出身卑贱,却兼备德才,那又为什么要另娶名门呢? 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曹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就不像袁绍那样“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或者像某些人主张的那样“必廉士而后可用”。他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实实在在帮助他平治天下的人。为此,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和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先后3次颁布《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曹操说:“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因此只能讲能干不能干,不能吹毛求疵,讲究太多。如果一定要求道德品质无可挑剔,方方面面十全十美,那么齐桓公又何以能够成就霸业?高皇帝又怎么能够创立大汉?所以,只要是人才,有治国用兵之术,哪怕有不好的名声(污辱之名),被人耻笑的行为(见笑之行),甚至不仁不孝也请大家推荐。我一定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吾得而用之)”。
  曹操的《求贤令》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改变了帝国的用人制度(两汉察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而后代之以魏晋荐举制度,至隋唐始改为科举制度),也牵涉一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那就是德与才的关系。理想的境界当然是德才兼备。但是,当德与才不能兼备时,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呢?传统的做法是取德不取才,至少是先德后才,曹操却明确提出唯才是举。所谓唯才是举,就是说,只要有才就行,德可以不问,甚至不仁不孝也不要紧。
  其实,曹操这样说,并非不要德。但曹操绝不是唯道德论者。他并不认为道德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甚至不认为是第一标准。德才兼备当然好,但那是理想境界。承平时期,天下大治,没有太多特殊要求,自然不妨慢慢追求,找到一个是一个。然而此刻却是非常时期,曹操要做的又是非常之事,那就不能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必须重奖有功,重用有能。


[create_time]2017-11-29 02:38:08[/create_time]2013-12-21 13:39:09[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6[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612[view_count]

上一篇:曹操割发代首

下一篇: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