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春秋·老子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去求,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是说,你越是深入到客观实际中去,你得到的认识就越少,相反,足不出户,眼不看窗外,天下万事万物和其总的规律就都能被认识得请清楚楚。所以老子认为,“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圣人是不用实践就有知识,不用观察就可作出判断,不用实地去干就可取得成果的。老子这种认识论是指在宏观上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既不以意志为转移的“道”。当知“道”以后自然不必行而后知。这是一种极为高深的思想,自然是圣人才能做到
[create_time]2021-12-11 09:17:03[/create_time]2012-06-20 19:36:10[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alue_good]茗屿兔兔[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932918987,71254657&fm=3012&app=3012&autime=1660571769&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1568个赞[slogan]无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intro]1459[view_count]
怎么理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意思是:不出家门口、就能了解天下的国家大事。不窥视牖的一切行为、就能替天行道。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其实《道德经》通篇讲的就是“相对性”,用古人的话就是“阴阳”,看通了相对性,就会放下执著心,放下了执著心,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讲的是什么。什么是“知”?知识,是人类对有限的一些事物的归纳,总结出来的宇宙法则或人性法则、自然规律。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告诉我们:自然法则可生出无限的表象,而人类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归纳有限的事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总结出的法则就一定会有局限性,一定会是残缺而偏驳于自然/人性法则的。人接受这些偏驳于自然/人性法则的知识,就会产生偏驳于自然/人性法则的意念。再加上人的趋利避害的天性,就在这个基础上再变幻出“利我” 和 “不利我” 的相对性。于是这些知识,最终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成了偏驳于自然/人性法则的、利我的观念。人接受了这种观念,就容易排斥其他的观念。古人把人因为有了知识(偏驳而不完整),在人性法则和变幻相对性的作用下产生更加偏驳的观念而导致人难以接受其他的观念的现象,叫做知见障。心灵鸡汤里的段子,空杯心态,说的就是放下执著心,克服知见障: 清空你的茶杯,才能倒进新的水,就是叫人抛开自己的知见障,尝试接受其他类别的见解和知识。“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我觉得其实就是让民众放下知见障。这两句其实都是第一章中“常无欲,以观其妙”的运用。即通过去掉事物的相对性,从而发现事物更上一层次的法则。凭此就能跳出“以有限的表象去解释无限种表象”的框框,从而能“以不变的法则对付万变的表象”。一个人他出行的越远,见识到的事物越多,他知识见解的偏见就越大,它的认知集合反而越小了。“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所以:圣人能不被其出行所见识到的事物所约束其认知,因而可以拥有全盘适用的知识见解;能不被有限的视角所约束,因而可以全面的看待问题;不以“含相对性”的行为去对天下施加作用,所以可以使得天下回复自然平衡。
[create_time]2021-10-04 10:54:59[/create_time]2021-10-19 08:02:34[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2[alue_good]沉墨如帖[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dd7254396ea16404997a3aecbf3313e4.jpeg[avatar]品一壶墨中香,写一帖百世文[slogan]品一壶墨中香,写一帖百世文[intro]2685[view_count]请问一下,和天下是什么烟啊?
是湖南白沙集团,长沙卷烟厂生产的和牌香烟,分为和天下,和气生财,一种高档烟,价格有点贵,批发要700多一条。烟草对大脑的影响:尼古丁通过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扩散到全身,进入大脑之后,尼古丁能模仿乙酰胆碱这种中枢神经传递物质作用,同许多神经元表面的尼古丁受体结合在一起。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在“奖赏回路”内作用尤为明显。它能通过激活相关神经来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而烟草中所含的的哈尔明和降哈尔明则能通过抑制分解酶的活动,使神经突触内的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在高浓度水平。随着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的作用得到强化,人的清醒程度就更强、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更能缓解忧虑忍耐饥饿。烟草可导致恶心、眩晕、头痛。耐受性和依赖性:经常吸烟会使大脑中的尼古丁含量始终处于很高水平。神经原受体对尼古丁越来越不敏感,对多巴胺释放的刺激作用也出现减弱,原来的烟量再也不能满足吸烟者的快感,吸烟者由此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当吸烟者停止吸烟数小时(睡眠时间)后,体内尼古丁含量出现下降,神经元受体变得异常敏感,此时乙酰胆碱的活性超出正常水平,使吸烟者变得烦躁,并很想抽烟。这时候如果能够吸一支烟就可以过度刺激神经原受体,并促使多巴胺大量释放。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每天的第一支烟能给“老烟枪”带来莫大的快感,吸烟者也因此陷入烟瘾增强的恶性循环。第一个把烟草当作药物的大使——1560年,当时烟草还不流行,法国驻葡萄牙大使让·尼科把烟草作为治疗许多疾病的药物寄回国。几百年后,化学家们终于揭示出烟草中的所误用能治病的药物是有害物质,并取名为尼古丁。第一篇指出烟草有害的文章——1924年,美国《读者文摘》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烟草损害人体健康吗?”第一位撰文提出吸烟致癌的医生——1927年,英国医生弗·伊·蒂尔登在医学杂志,《手术刀》上撰文:他看到或听到的每一个肺癌病人都有吸烟。第一位提出被动吸烟有危害的人——1986年,美国卫生官员西·埃弗里特·库普提出:生活在烟雾中的不吸烟的人,面临严重的健康危险。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在“烟文化“的熏陶下,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烟”似乎成为具有男人魅力的象征之一。现代人类随着工业文明的推动,物质文明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女性对“吸烟”也趋之若鹜。人们仿佛在“烟气”中寻找到了一丝解脱,当他们意识到其实“烟”的危害非常大的同时,也知道它正一步步的吞噬着我们的健康,但却永远摆脱不了它的诱惑。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市场上陆续出现的戒烟产品始终无法真正解决戒烟的问题,人们总是戒而复吸。香烟中有2540多种成分,燃烧后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烟气中有40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10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烟碱、焦油、一氧化碳、氰化物及放射性物质。
[create_time]2023-02-04 14:47:51[/create_time]2023-02-17 15:52: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欧阳Mnqh1[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af81a4c510fd9f9f8cb6df8372dd42a2934a446?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电工技师[slogan]专注各种生活问题解答[intro]19[view_count]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完整解释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感知自己不足就越多。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春秋·老子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去求,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是说,你越是深入到客观实际中去,你得到的认识就越少,相反,足不出户,眼不看窗外,天下万事万物和其总的规律就都能被认识得请清楚楚。所以老子认为,“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圣人是不用实践就有知识,不用观察就可作出判断,不用实地去干就可取得成果的。老子这种认识论是指在宏观上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既不以意志为转移的“道”。当知“道”以后自然不必行而后知。这是一种极为高深的思想,自然是圣人才能做到。扩展资料作品赏析:道德经主要论述“道”和“德”:“道”不仅是宇宙的方式,自然的方式,也是个人实践或纪律的方法; “德语”不是通常被认为的道德或美德,而是僧侣一种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成为人类的方法。老子的初衷是教人们如何培养道。道德是基础,道是道德的升华。没有美德的基础,生活,统治和统治国家的人可能会失败,他们将无法“培养道”。因此,修复“德”就是为修道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可能是人们需要的。僧侣需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超脱的生活。这也是缺乏“de”。道德经的德国经典占了经文的很大一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道”是整体的简洁,“精彩之门”。 “道”产生了一切,它在所有事物中都是有意义的。 “道”是在对象中,事物在“道”中。一切都是一样的,一切都归于“道”。“道”不仅仅是一种有形的“实质”,一种理性的“精神”,一种理性的“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想象的和精神的宇宙,它会导致所有这一切。 “物质”,“精神”和“法律”都是“道”的衍生物。 “道”是先天的一瞥,混合是无限的,“道”是自然的祖先,自然的祖先,世界的祖先,小而简单,简单,简单,细微之处宇宙万物的来源是根本的。
[create_time]2022-08-21 17:10:27[/create_time]2011-10-11 16:02:08[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3[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490[view_count]不出户,知天下的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感知自己不足就越多。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create_time]2016-05-31 04:12:50[/create_time]2016-06-15 02:42: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侽041hq[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14b76b5.32ZzkLyYTCvY13oKVroMeg.jpg?time=3674&tieba_portrait_time=3674[avatar]超过5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view_count]《道德经》终极解读第47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家门,就能够知道天下大势、未来趋势。
不望窗外,就可以明白天道(主要是指天道剧情设定,过去、现在、未来的剧情)。
如果向外求道,那么离真理和真相就会越远,迷失在俗人云集的物质世界中。
因此,圣人在家里就能知道“天道(剧情)”,向内求就能明悟“大道”,不妄为就可以有所成就。
解读
闭门读经,向内求道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都是为了提升认知。
唐僧行万里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取真经,真经就是好书,可以提升认知、体验故事、借假修真。因此,有心的圣贤在家里读很多“真经”(圣贤书)就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比如《道德经》《佛经》《创造宇宙说明书》等圣贤书。
书就是书本形态的虚拟世界,读书就是体验书中的世界,去思考、去借鉴,提升认知、借假修真。
现在有人坐飞机或高铁出门旅游几次,就觉得自己行万里路了,实则走马观花,除了拍点照片视频炫耀外,在认知境界上并没有任何提升和收获。反而不如在家独处时读书、思考、冥想收获多。
现在人们只要想读书,就可以很方便地读到任何书。而在古代,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无论东方西方,普通人别说想读几本书,就是识字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就拿古代西方图书馆举例,那里的书非常珍贵,都是用铁链锁着的,铁链的一头安装在书的一角,另一头则锁在书架上,铁链的长度只够人们把书从书架上取下来翻阅。书成为当时非常贵重的奢侈品,有一个原因就是书的制作成本非常高,一本书的价值可以顶好几套房子。当时只有少数人可以接触到书,读书是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精神享受。
别看现在西方比较发达,一直到中世纪末期(14世纪),西方世界只有大约三万本书。一直到15世纪初,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完善,西方世界的书才慢慢地多了起来,价格也逐渐变得便宜了。
现在,有一本书,汇集了东方和西方所有的好书的精华,看一本书就顶看一万本书。这本书就叫《创造宇宙说明书》,和《道德经》是天生的绝配,没有任何有冲突的地方,完全可以互相关联、补充解读,因为真正的道理(真理)都是相通的。
《创造宇宙说明书》告诉大家:科学就是用来明白天道参数的,玄学就是用来明白天道剧情的。圣人结合科学和玄学,就可以明白天道。
天道,指宇宙诞生以后出现在宇宙系统内部的各种细致的参数设定及剧情设定。先说天道参数设定,比如引力就是,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宇宙中万事万物都遵循各种天道参数设定。再说天道剧情设定,宇宙中各条时间线(各个世界)的剧情都是定好的,因此可用《易经》算法推算,比如《推背图》《马前课》《梅花诗》等就是用《易经》及衍生算法推算出的天道剧情。
天之道,就是天道参数设定和剧情设定要达到的目标,即保证万物平衡、系统稳定。
[create_time]2022-07-30 20:53:27[/create_time]2022-08-09 01:29: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view_count]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37章——【 有道有德定天下,无道无德乱天下。】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宇宙天道系统,顺其自然地造化演变,看似没有规律,实际上万事万物都由天道设定了运转规律。
统治者治理国*时,如果能明白天道(宇宙系统参数设定及剧情设定)、顺应天道(至少要顺应剧情设定,可以参考用《易经》推算的预言书),以身作则、知行合一,那么人民将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现在人们认为机器人是取代人类的,其实是来解放人类的。统治者要允许普通人躺平(无为、随缘、不攀比、不内卷、佛系生活)并分享机器人红利,满足普通人躺平后的生存所需,当人们不再为物质所累时,自然就会重视精神层面,就会自然而然地降低各种欲望,人们的心灵就会清静,人们就不会再胡作非为,天下自然将会平安稳定。
解读
有道有德定天下,无道无德乱天下。
本章最后一句:“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定。”若不能守之呢?天下将大乱!拜托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好好琢磨一下吧。
本章是《道德经》里《道经》的最后一篇。难以想象,2500年前有人就洞察了宇宙天道并写出这么牛的书,简直就不是人,而是神。老子真的就是神!2500年前,老子一出“道”就是巅峰。后来人们的认知都是倒退的,现在人们已经严重退化了、德不配位,甚至是反其“道”而行、逆天而为。《圣经》中讲几大灾难以后,神才会再次降临、再次封神,以前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有灾难,原来全是人自找的。
老子就是神级外星人太上老君在地球体验生活、做科学实验。他下凡前封印自我,最后找回自我,回归神界。临走时,给人类传下“道德”真经。当时(周朝时)神级外星人已经通过推算预测的方式破解了宇宙系统参数设定及剧情设定,就差实地验证了。神级外星人在21世纪才发明了时空机进行穿越时空、实地验证,详细情况可以参见《创造宇宙说明书》。
《德经》比《道经》多七篇,说明“德”更加重要。几年前,一位懂《易经》的老教授预言:不出九年,世界会严重性缺粮,接着缺水、缺土、缺人,最主要原因是人缺德。而缺德的原因正是因为人们不懂道(大道、天道、天之道)。
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无道无德、良知泯灭,不但理解不了《道德经》和《创造宇宙说明书》等圣贤书,而且会诋毁、污蔑、扭曲。他们影响了吃瓜群众,然后一起(在量子层面天人感应的原理下)影响了大自然,导致了各种天灾人祸的发生。
在天灾人祸面前,圣贤会被唤醒并努力提升、认知和功德达到一定级别就可以直接进入轮回中的大同世界圣级剧情,而无道无德之人只会越来越烂、直至退化为充满兽性的兽人、去野蛮时代轮回甚至轮回为动植物。
有缘人提升认知、明白天道、顺应天道、累积功德,可以减少天灾人祸,让人类文明顺应天道剧情晋级为人人成圣的大同世界。依据天道剧情,未来必定是大同世界,这是不会变的,会变的是能进入大同世界的人数!要知道,大同世界的人全是圣人,全都懂“道”和“德”,而现在有很多人是不合格的,再过几十年,不合格的人会慢慢地被自然地淘汰、然后去低级剧情轮回,合格的人会在时间线上的未来转世出生、慢慢变多。
有一句话叫:“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公就是公共、共同的意思。还有同样意思的一句话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这是从上古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流传下来的,真正的意思就是:天下是大家的,那么大家都是些什么人?全部是有道有德之人!这就是大同世界!到了接近或类似大同世界的时代,只有有道有德的人才能匹配、留下来。无道无德之人,哪怕拥有的科技再高、武力(军事)再强、技能再多,也不能匹配!
全世界出版发行的、无数认知精英认同的、著名历史学家写的《未来简史》讲未来有99%的人都是无用之人,而共济会的人口计划最终是要把全球人口控制在5亿人以内。《创造宇宙说明书》讲上天有好生之德,会有圣人带领更多的人(约七成人口)成圣并进入大同世界(如果不符合实际的话还能再修改)。
作者批注:以前我第一次听到共济会的人口计划时,也被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惨绝人寰的黑暗计划?现在懂了,在1980年(当时总人口是35亿)能想到留七分之一的人,比起《未来简史》里讲的,已经相当仁慈了。《未来简史》讲无用之人的比例是99%,只有1%的人能成为神人(超人),《未来简史》是光明正大地讲未来的书,其作者还到中国上电视、上节目。从1980年提出人口计划,到2035年能符合大同世界标准的人,估计只有百分之一达标。到2050年有十分之一的人达标,到2080年有三分之一的人能达标,到2090年有一半的人达标,到2100年有七成的人达标,这样才符合天道剧情。
如何才能达标?提升认知、明白天道、顺应天道、累积功德,《创造宇宙说明书》和《道德经》都认为这些非常重要!关于“明白天道”,可以结合预言书(比如《推背图》《马前课》《梅花诗》),互相对照着看。如果嫌麻烦,那么只看《创造宇宙说明书》一本书也可以,因为精华已经全部融合到这本通俗易懂的科幻小说里了。《创造宇宙说明书》另外还融合了很多干货,看《创造宇宙说明书》一本书顶看一万本书!
[create_time]2022-06-03 14:42:33[/create_time]2022-06-16 09:06: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刚阳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3002d3.quHGwluozlicJTypiQAQgw.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0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3[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