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浑

时间:2024-05-19 18:22:52编辑:莆田seo君

北魏骠骑大将军共有几位?他们的名字都是什么?

尔朱家族:尔朱彦伯、尔朱仲远、尔朱世承(追赠)、尔朱世隆、尔朱弼、尔朱天光,都是骠骑大将军。
拓跋寿乐:帝室宗亲,曾任骠骑大将军。
元赞:最年轻的骠骑,532年,元修登基任命元赞为骠骑大将军,此时才14岁不到。
樊子鹄:对抗南梁赚得骠骑大将军。
贺拔岳、贺拔胜兄弟: 尔朱仲远进逼洛阳时贺拔胜被孝庄帝任命为骠骑大将军。 永安三年(530年),贺拔岳收复三秦、河、渭诸郡,官至雍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封清水郡公。

元宝炬:西魏开国皇帝,曾被孝武帝贬谪为骠骑大将军。

元均:帝室宗亲,若干个封号中就有骠骑大将军。

孟威:因为远蕃平夷有功,被闵帝元恭加封骠骑大将军。

源怀:镇边大将,据北蕃时被宣武帝元恪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国公。

李崇:一代名臣,三朝元老,肃宗封骠骑,死后又被孝文帝增骠骑大将军等多个头衔。

长孙父子:孝庄帝元子攸封长孙稚为上党王、骠骑大将军等。长孙子彦乃南北朝的关羽,高欢起逆后被封为飘起大将军。

朱瑞:因被尔朱世隆诛杀,死后被孝武帝追封为骠骑。

崔模:死后被孝明帝元诩追赠骠骑大将军。
胡国珍:晚年时因抗敌被孝明帝元诩封为骠骑。
杨宽:奸臣,孝武帝元修继位时加封的骠骑大将军。
拓跋丕:拓跋嗣次子,太武帝拓跋焘异母弟,帝室将领,乐平王、骠骑大将军。


[create_time]2016-02-11 08:10:03[/create_time]2011-03-15 22:58:07[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3[alue_good]ro3h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public.1.828b6bf4.evANvIc4ECjFZlN9k-5oBA.jpg[avatar]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slogan]广告、营销、影视从业经验18年,现任巨蟹影视技术总监。[intro]1980[view_count]

北魏时期,乙浑之死为什么成了千古疑案?

在魏文成帝拓跋濬执政晚期,出现了一个强势人物——乙浑。乙浑仿佛是凭空出现的:公元462年正月,乙浑官至车骑大将军,从东郡公进封为太原王。在此之前,乙浑有什么表现和成就?不知道,没法推测。三年春正月壬午,以车骑大将军、东郡公乙浑为太原王。——《魏书》·卷五·帝纪第五·高宗纪乙浑既不是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又不是德高望重的军政大佬,为何会突然获得如此大的权力呢?也不知道,但这可以做一点推测。由于魏文成帝拓跋濬于公元465年去世,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乙浑是拓跋濬火线提拔的辅政大臣,这种说法也有点问题。因为乙浑封王的时间是魏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前三年,拓跋濬应该不会预料到自己会在三年后去世。而拓跋濬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他应该也不会提前三年就预料到自己命不久矣,史书上也没有拓跋濬长期卧病在床的记录。从这个角度来看,乙浑应该是因功升官,并非因为要做辅政大臣而被火线提拔。但在魏文成帝拓跋濬临终的时候,应该留下过一份辅政大臣的名单,可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份名单了。史书对此也是讳莫如深,以至于连辅政大臣这几个字都没有提过。我为什么说会有一套辅政班子的名单呢?因为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继承人魏献文帝拓跋弘当时还不到十二岁,不可能没有辅政大臣。魏文成帝拓跋濬虽然年轻,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是暴毙。从这个角度来看,拓跋濬也有一定的时间去布局,而乙浑应该就是这个局中分量最重的一枚棋子。为什么呢?因为乙浑的身份非常适合担任辅政大臣,正如我之前所说:他既不是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又不是德高望重的军政大佬,由这种身份的人来辅政,没准又是第二个高允(辅佐魏文成帝的贤臣)。就算乙浑成不了第二个高允,他也绝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宗爱(杀死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监)。因为当时的北魏皇权较为稳固:内有宫廷势力,外有皇族、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乙浑虽然是因功提拔,但毕竟时日尚短,很难威胁皇权。而且辅政大臣也绝不会只有乙浑一人,其他人如陆丽、穆多侯、刘尼、和其奴等人应该也是辅政大臣。因为陆丽和穆多侯都被乙浑杀死了,如果不是他们身份特殊,绝不会招致杀身之祸,此时的乙浑绝没有示威的资格。而刘尼、和其奴后来与乙浑共同执政,如果不是同为辅政大臣,他们很难获得和乙浑平起平坐的资格。当然了,德高望重的高允是无人能忽视的,他老人家应该也是辅政大臣,不过更多的可能是只挂了一个名,毕竟此时的高允已经快八十岁了。因为这一段历史记载得过于简略,还有许多虚饰之词,所以我们很难还原这段历史的具体细节。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冯太后肯定不在这份辅政大臣的名单之中,魏文成帝拓跋濬甚至没有留下过任何希望冯太后站到前台执政的话。原因很简单,冯太后是最终的胜利者,如果魏文成帝拓跋濬流露出哪怕一丁点希望冯太后出面的想法,史书都不可能不记载,因为这可以成为冯太后日后执政的重要筹码。看到冯太后的相关记载,我总会想到清朝的慈禧太后,这两个女强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咸丰皇帝奕詝留给继承人的辅政班子里,并没有慈禧太后的位置。不久之后,这套辅政班子被太后和皇族联手干掉了,满清开启了太后专权几十年的历史。魏文成帝拓跋濬留给继承人的辅政班子里,肯定没有冯太后的位置,冯太后是在诛杀了以乙浑为代表的辅政大臣之后,才拥有了执政地位。对于魏献文帝拓跋弘的辅政班子,北魏的史官为何要讳莫如深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乙浑在辅政班子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乙浑最终失败了,顺利成为北魏帝国的反面人物,史官自然只能尽力淡化乙浑获得权力的合法性,于是对魏献文帝拓跋弘辅政班子的相关内容讳莫如深。一旦失去了这段内容,乙浑突然崛起于政治舞台,就显得异常突兀了。虽然乙浑获得了封王的待遇,但这种地位并不足以保证乙浑获得在北魏朝堂呼风唤雨的威势,之后的乙浑肯定拥有更高的地位和待遇,只是我们无法求证了。但这种说法也有瑕疵,就算乙浑是辅政大臣,也不能证明他可以合理合法的专权。换言之,如果史官抹黑乙浑,说他滥用权力威胁皇权,冯太后站出来主持公道,一样可以把话圆回去。这种抹黑政敌的手法并不罕见,北魏的史官为什么不用呢?我认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十多年前发生在北魏的《国史》大案,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国史》一案,导致北魏重臣崔浩被杀,清河崔氏被灭族,其他豪门士族例如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也被灭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然《国史》一案背后有太多不为人道的故事(我专门写过相关文章,文末有链接),但史官们在涉及到当代史的敏感内容时,肯定会感到胆战心惊和不知所措。

[create_time]2020-12-25 13:58:01[/create_time]2021-01-08 07:15: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鲫椿睢夏9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17fdc06.iIzu0DrvOzDzBZB1Cn91RQ.jpg?time=8488&tieba_portrait_time=8488[avatar]TA获得超过876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view_count]

北魏孝文帝时期大将军的名字

征东大将军、南安王拓拔桢
大司马大将军驸马都尉安城王万安国
征西大将军、安乐王拓拔长乐
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汝阴王拓拔天赐
征西大将军、假东阳王元丕
车骑大将军冯熙
大将军刘昶
骠骑大将军、司州牧、咸阳王元禧
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广陵王元羽
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兆王穆亮
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元勰
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

-------------
以上是孝文帝时期有大将军称号的人
下面贴出来源史料。



庚寅,以【征东大将军、南安王桢】为假节、都督凉州及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仪同三司,镇凉州。

戊辰,以【散骑常侍、驸马都尉万安国为大司马、大将军,封安城王】。

戊寅,【征西大将军、安乐王长乐为太尉】

以【汝阴王天赐为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

乙丑,进【征西大将军、假东阳王元丕爵为正王】。

三月丙午,诏【车骑大将军冯熙】督众迎还假梁郡王嘉等诸军。

------------------卷七上 帝纪第七◎高祖纪
秋七月乙亥,以【宋王刘昶为大将军】。

辛酉,【骠骑大将军、司州牧、咸阳王禧为长兼太尉】,

以【特进、广陵王羽为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

戊辰,以【前司空穆亮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为京兆王,】

癸亥,以【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勰为司徒】,

诏【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嘉】断均口,邀显达归路。

--------------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高祖纪下


[create_time]2014-10-10 15:30:32[/create_time]2014-10-22 18:26: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猴格[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905223140,2112327800&fm=3012&app=3012&autime=1694662312&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758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90[view_count]

北魏传奇之百草情恨的介绍

北魏传奇之百草情恨,是2013年12月上映,由黄国强执导的一部中国古装电影,影片描述了北魏拓跋弘即位执政,追封其母为皇太后,重修陵寝配享太庙,同时加封鲜卑大臣乙浑为丞相、太尉、录尚书事,位居诸王之上,事无大小,任凭其处置,使得乙浑在朝廷的势力正如日中天权倾朝野。汉臣费可不满乙浑飞扬跋扈,冒死向拓跋弘进言,拓跋弘优柔寡断,导致乙浑设计害死费可的故事。

[create_time]2016-06-05 05:06:14[/create_time]2016-06-20 02:38: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浙秀醉706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a351acf.E1D4-ewVAtna09T8GJV3RQ.jpg?time=8187&tieba_portrait_time=8187[avatar]TA获得超过14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view_count]

北魏传奇之百草情恨太后是谁演的?

北魏传奇之百草情恨太后是宁静演的。
北魏传奇之百草情恨,是2013年12月上映,由黄国强执导的一部中国古装电影,影片描述了北魏拓跋弘即位执政,追封其母为皇太后,重修陵寝配享太庙,同时加封鲜卑大臣乙浑为丞相、太尉、录尚书事,位居诸王之上,事无大小,任凭其处置,使得乙浑在朝廷的势力正如日中天权倾朝野。汉臣费可不满乙浑飞扬跋扈,冒死向拓跋弘进言,拓跋弘优柔寡断,导致乙浑设计害死费可的故事。


[create_time]2016-04-09 14:59:41[/create_time]2016-04-24 01:21:19[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夏娃视听[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5606710d9957077a84bea1e448f136a1.jpeg[avatar]电工[slogan]大路大路,我就是大路[intro]39[view_count]

最年轻的太上皇,冯太后是如何逼迫皇帝儿子退位的??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她或许只是一位普通的公主,嫁给庸碌的驸马简简单单了此一生。祖辈的悲剧成了她的正剧,走上历史舞台青史留名;一生没有子女却养育了两代帝王,培养出胡服骑射的一代贤君“魏孝文帝”。北魏冯太后24岁的寡妇冯氏出生时,祖上创建的北燕王朝,已经被北魏剿灭六七年了,作为亡国之君的儿子,冯氏的父亲冯朗噤若寒蝉的过着每一天,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父亲给她起了个男性味道十足的名字:冯有,这阳刚有力、富有天下的寓意却在后来被一一验证。北魏太武帝始终怀疑冯朗有不臣之心,找个借口把他杀了,冯有和所有家人一起变成了官奴,她也被征入宫中做了一名下贱的女婢。冯有美丽而聪慧,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北魏文成帝的拓跋濬,当拓跋濬当上皇帝时,12岁的冯有成了后宫的“冯贵人”。12岁进宫的冯贵人聪明的漂亮女人从来好命,入宫三年后,15岁的冯有通过“手铸金人”的考核(注:北魏立皇后必须的流程),成为文成帝的皇后,冯皇后在后宫左右逢源,把皇帝的后院料理的井井有条,拓跋濬对她信任有加,冯皇后也有了机会接触到掌管国家的高层运作。在北魏做皇帝的女人很不容易,母以子贵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冯有当上皇后第二个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太子,由于北魏借鉴汉武帝钩弋夫人的方式,凡皇子被立为太子,生身母亲必须杀死,以防外戚干政和母后专权。拓跋弘的生母李氏被赐死,没有生育过的冯皇后成了拓跋弘的养母。手铸金人当皇后在冯皇后身边的日子,是拓跋弘最开心的时光,这位“母亲”循循善诱的教导着未来的天子,母子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公元465年,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帝英年早逝,年仅24岁的冯有成了皇太后。少年丧夫是人生三大悲剧之一,冯有是真心爱恋丈夫,在文成帝烧三仪式上(注:北魏习俗,人死后烧掉生前衣物),冯有不顾一切扑向熊熊大火希望跟丈夫一起离开,被人救出后他被烟熏火烤得不省人事。孤儿寡母18岁的太上皇24岁的寡妇带着12岁的小皇帝,北魏的孤儿寡母受尽了别人欺负,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竟然想篡夺帝位,冯太后联合大臣制止了反叛并夷其三族,政治的血腥让弱女子变得强大,冯太后第一次临朝称制,掌控朝政。代君掌控天下,并不是冯有的初衷,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她还有很多对青春时光的追求,2年后献文帝长子诞生,26岁当奶奶的冯太后觉得儿子长大了,应该放手让他来坐江山,自己该更快活的度过余生。不得不说,北魏似乎文教欠缺,献文帝拓跋弘的儿子取名叫拓跋宏,就是后来胡服骑射的魏孝文帝。魏献文帝掌握实权后的献文帝胸怀山河、颇有作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颇有成效,但只有一样冯太后非常不喜欢:儿子总是对自己的“情夫”不满。在史书上,冯太后的“后宫”有很多记载,如同“埃及艳后”一样,她被称为“史上最风流的皇太后”,很多面目姣好的男性都被她征入后宫,而且还对他们颇为重用,这让献文帝感觉很没有面子,处处与冯太后作对。一开始冯太后还保持着忍让的态度,但献文帝竟然把他最喜欢的“情夫”李弈杀了,这让冯太后立时愤怒。面首无数虽然身居后宫,但冯太后的威势犹在,她立即联络心腹大臣,逼迫皇帝禅让帝位,献文帝虽然心有不甘但显然不是母亲的对手,于是年仅5岁的拓跋宏登上皇位,拓跋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年仅18岁。虽然让出皇位,拓跋弘并没有闲着,不仅频繁下达诏书指示国政,还亲自带兵南征北伐,这引起了冯太后的警觉,如果不尽早铲除后患,将来必引起大祸,于是她伏兵软禁了献文帝,随后拓跋弘不明缘由的暴死,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冯太后是杀掉献文帝的直接凶手。杀伐果断风流无度,死后不敢与丈夫合葬没有了献文帝的掣肘,冯有被尊为太皇太后,她二次临朝,亲自教导孙子拓跋宏。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拓跋宏聪明乖巧,事事听从奶奶的安排。魏孝文帝很聪明,在奶奶的教导下监督下文武全才,政治才华也随着年龄整张逐渐成熟起来,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连续培养了两位杰出皇帝,不得不佩服冯有是一位非常合格的教育家和政治家。魏孝文帝逐渐长大,冯太后感觉孙子也在开始叛逆,担心拓跋宏会对自己不利,大冬天的把他关在小屋子里三天不给饭吃,看着身穿单衣涕泪横流的孙子,冯太后又心生恻隐。还有一次,一个太监说了皇帝的坏话,冯太后不论是非,把拓跋宏喊过来就痛打一顿。虽然奶奶这般刁难折磨,孝文帝却始终心怀感激,也正是这份正能量感化了冯太后,终生不再想废黜孝文帝。抚养教导魏孝文帝孙子逐渐长大,冯太后却30多岁正值青春年华,她继续征召美貌男子来陪伴服侍,组成了堪称豪华的“男宠天团”。冯太后不但宠爱他们,还给他们加官进爵,其中被史书称之为“器能优长”的李冲很有政治天分和军事才能,魏孝文帝也非常信任重用,曾当过礼部尚书,还被封为辅国大将军,死后追谥“文穆”,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除了重用“男宠”,冯太后还重用太监,抱嶷、王遇、张祐、苻承祖这些人都是冯太后从底层宦官中提拔重用起来的。与后世不同,冯太后虽然重用宦官,却没让他们专权跋扈,《魏书·皇后列传》中记载,太后对阉官虽然假以恩信,却绝不放纵自流,稍有越雷池,拉过来就是一顿痛打。北魏版武则天从文成帝到孝文帝,北魏三代皇帝都是明君,天下祥和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里面绝对少不了冯太后的功劳。日常生活中,冯太后崇尚节俭,衣食用度都极为朴素,吃饭只有几道菜而已。另一方面,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北魏吏治清明、法度严明,其推行的“均田令”绵延影响三百年,不仅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而且奠定了后来隋唐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著名的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也是冯太后时期修建的。当然,由于风流无度,49岁冯太后临终前却留下遗诏,不与丈夫文成帝合葬,这或许也是她的羞愧或者心虚吧。冯太后死后,魏孝文帝5天不吃不喝伤心欲绝,并且按照国君之礼安葬了自己的奶奶。后来,为了怕冯太后在那边孤单寂寞,还下旨迁都洛阳,并且安排了自己的后世,死后也要葬到冯太后的身边。一边是无限风流,一边的政令清明;一边是宠信面首,一边是国泰民安。冯太后的早年人生是悲剧性的,但她并没有安于“剧本”,按照自己的性情活得潇洒快活。北魏冯太后,是一位颇有故事,也颇具争议的人物,碍于篇幅,笔者本篇只能记录流水账单,如若朋友们感兴趣,欢迎在留言区留言,笔者将为大家继续讲述冯太后的传奇故事,比如“手铸金人”当皇后,比如“器能优长”的李冲。


[create_time]2020-10-20 13:00:25[/create_time]2020-10-29 15:02:15[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2[alue_good]T蓝色9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b2ccc4e.lqFZvfiHQuXYUlLjcNbVVA.jpg?time=4238&tieba_portrait_time=4238[avatar]TA获得超过670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7[view_count]

北魏冯太后如何执政

  公元465年(和平六年)五月,文成帝死后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献文帝即位后,由于贪权狂傲的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欺凌这孤儿寡妇,阴谋篡位,北魏中枢政治又面临严重的危机。 公元466年(天安元年)二月间,乙浑三番五次地对安远将军吏部尚书贾秀说:“你应该要求朝廷给你妻子加封公主的名号。”乙浑的僭越用心昭昭。贾秀却说:“像我们这样的庶姓哪配称公主?我贾某宁愿死在今朝,也不会自不量力,贻笑后世!”乙浑大怒,恶狠狠地骂道:“老奴官,真是不识相的东西!”侍中拓跋丕(后改为元丕)听到这一消息,知道乙浑谋反已是迫不及待,便急告朝廷。早已胸有成竹的冯太后立即进行秘密布置,定下大计,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浑,镇压叛乱。很快,令朝野上下怨声一片的乙浑便被捕杀,夷灭三族。平定乙浑之乱,稳定政治局势,冯太后表现出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接着,她再露锋芒,宣布由自己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以杜绝因皇帝年幼再发生朝廷遭奸臣凭凌的事情。 冯太后这次临朝听政,前后仅有十八个月的时间。她凭借多年宫中生活的阅历和非凡的胆识,稳定了北魏动荡的政局。 公元467年(皇兴元年)八月戊申,京师平城的紫宫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原来是献文帝之妃李夫人生了一个儿子——拓跋宏。冯太后喜得长孙,自然十分惬意。这一天,天气清爽,她见拓跋宏长得白白胖胖,心情格外舒畅。时隔不久,她就决定停止临朝,不听政事,由已经14岁、初为人父的献文帝亲政,转而担当起抚养皇孙拓跋宏的责任。 献文帝亲政以后,颇想有所作为,贬斥了不少冯太后宠重与信任的人,并试图重用提拔一些对冯太后不满的人,以结成自己的心腹。一开始,冯太后对献文帝的所作所为虽然感到心中不快,但也没有立即发作。到了公元470年(皇兴四年),冯太后再也忍无可忍了。事情是从李弈身上引起的。 自文成帝死后,年轻的冯太后不耐守寡的孤寂与冷清,再加上北魏乃是少数民族政权,这一时期的拓跋氏,在婚姻关系上尚保留着许多原始婚姻形态与遗风,男女之防不甚讲究,贞节观念更是淡薄,冯太后就很注意那些美貌男子,以便选来做伴。李弈是官宦子弟,长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兼之多才多艺,善解人意,因而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公元470年(皇兴四年)秋天,李弈的兄长、尚书李敷的好友——相州刺史李?因罪被告发,主持审理此案的官员提示李?牵连李敷兄弟。李?为了自保平安,竟无端捏造、罗列李敷所谓不可告人的“隐罪”二三十条。献文帝借机下令,将李敷兄弟打入死牢。这年冬天,李弈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同时被杀。北魏骑马武士陶俑李弈死后,冯太后失去了一位甚是相得的情人,心中极难平静,据《北史·后妃传》载,献文帝诛李弈,“太后不得意”。后来,献文帝又把李?擢为尚书,参决国政,使冯太后更无法容忍。于是,她利用自己的声威与势力逼迫献文帝交出皇位。献文帝本人虽则聪睿夙成,刚毅有断,但生性喜好黄老(道)、浮屠(佛)之学,常常与朝中士大夫和沙门(僧人)一起高谈玄理,也给人一种雅薄富贵、厌倦国政、不以天下事为意的印象。在冯太后的强大压力下,献文帝曾想传位给素有时誉的叔父——拓跋子推,但遭到宗室大臣和宦官的联合反对。无奈,他只得在公元471年(皇兴五年)八月,禅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正如《魏书·天象志三》所说:“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太子拓跋宏即位,即是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献文帝自己则做了太上皇,这一年,他只有18岁,恐怕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了。 孝文帝即位之初,已移居崇光宫的太上皇并没有完全放弃手中的权力。不仅朝廷上重要的国务处理都要向他奏闻,他还屡屡颁布诏书行使大权,甚至亲自率兵北征南讨。公元475年(延兴五年)冬十月,已为太上皇的献文帝在平城北郊对蠕蠕遣使朝献贡物,举行了大阅仪式。这一切,使冯太后越来越觉得,自己要再次出面执掌朝政,太上皇已经有碍手脚。就这样,又一场宫廷事变悄悄引发了。公元476年(承明元年)六月的一天,朝廷突然宣布戒严,京师气氛紧张,宫禁之中更是戒备森严。不久,太上皇应召前来晋谒冯太后,被伏兵一拥而上擒拿住,强行软禁起来。随后,冯太后将其鸩杀于平城永安殿。 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也就再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此时的冯太后,已年过而立,无论才识、气度还是政治经验,都更加成熟了。 冯太后再掌朝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献文帝死后,政局又动荡起来,不仅如此,官吏贪残刻剥,民众反叛屡起,也使北魏统治面临潜在的威胁。为了北魏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冯太后恩威兼施,充分施展了她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干。 首先,冯太后对当初诬死李弈的李?下了杀手,既给心上人报了仇,又除掉了一个人人痛恨的贪官,树立了朝廷整顿吏治的良好形象。其他的不法者,如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因为贪赃被处极刑,长安镇将陈提等被罚徙边。一些为官清正廉洁者,则得到不同程度的表彰和赏赐。 为了大权独揽,她还以谋叛罪诛杀了孝文帝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李惠的弟弟、儿子和妻子也同时被杀。为了清除隐患,冯太后不惜大开杀戒,以致因猜忌嫌疑被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不过,冯太后对那些明显没有政治野心者,往往能加以安抚笼络。如献文帝的亲信任内三郎的娄提,曾因献文帝被害愤然拔刀自刎,幸而未果。冯太后不仅不怪罪他,反而下诏嘉奖他的节义。有些心怀不满的大臣被她的举动所感服,这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冯太后为了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还特别注意培养扶植一些贤能之士做亲信,组成一个效忠她的领导核心。在这个领导集团中,有拓跋氏的贵族,也有汉族名士,有朝廷大臣,也有内廷宦官。而其中的汉族名士,不少又是她的宠幸之臣。 李弈被杀后,冯太后的私生活依旧毫无顾忌,不少健美强壮的男子成为其新宠。冯太后对其中的才干之士,任以要职,委为心腹,这些人多成为她政治上的得力帮手和股肱之臣。 如自称出身太原(今山西太原)的王睿,自幼传承父业,精通天文卜策之术,公元476年(承明元年)后,因姿貌伟丽得到冯太后宠幸,一下就被越级擢升为给事中。不久,又被拜为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赐爵太原公。其后,王睿还曾勇退猛虎,保护了太后与孝文帝,因而更受亲重。 另一位是陇西李冲。李冲虽然是因为器能优长得到重用,但因其风度不凡,姿貌丰美,也逐渐被冯太后看中,成了她的情夫。冯太后常常将一些珍宝御物赠给他,素称清贫的李冲,因而成为富室。冯太后临朝时期,他以心腹之任尽职尽责,太和年间的许多改革措施,多有李冲参与谋划。冯太后死后,李冲对孝文帝竭忠奉事,明断慎密,孝文帝也对他“深相仗信,亲敬弥甚”,史称“君臣之间,情义莫二”。 除了那些恩幸之臣外,拓跋丕、游明根、高闾等一时名士也都颇得委重。每当褒美王睿等人,冯太后也会对拓跋丕等一同表扬,以示无私。这些人,成了冯太后临朝时期的心腹集团。 此外,冯太后还对宦官大加委任。宦官本来供事宫中,经常生活在帝妃周围,冯太后临朝听政,对其中有才干者也引为亲信。所以像杞道德、王遇、张佑、苻承祖等皆由底层小宦官得到提拔,一岁之中而进至王公。冯太后利用他们出入禁闱,预闻机要,形成了“中官用事”的局面。但是,在她临朝听政的时期,并没有发生宦官专权、胁迫朝廷的现象。这是因为冯太后虽然利用宦官居中用事,但对其行为作了严格的限制。《魏书·皇后列传》称:“(冯)太后性严明,对阉官虽假以恩信,待以亲宠,决不放纵自流。左右之人虽有纤介之愆,便遭棰楚杖责,多者至百余,少亦数十。不过太后生性宽豁仁裕,不计前嫌,事后仍待之如初,有的还因此更加富贵。正因如此,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由于培植起一个忠心耿耿的政治集团,冯太后的临朝专政取得了成功,所谓“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而尤为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冯太后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纵横捭阖,排除干扰,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改革:太和新制
  太和,是孝文帝的年号。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改革称为“太和改制”。由于旧史的记载,人们往往在习惯上把这一功劳归于孝文帝,甚至径直称为“孝文帝改革”,而忽视了冯太后的实际作用。其实,在公元490年(太和十四年)之前,冯太后一直临朝听政,作为北魏的实际执政者,她是“太和改制”真正的主持人。翻开史籍,冯太后勇于改革的蓬勃英姿便会展现在后世读者面前。这一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正说明冯太后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 自从拓跋珪开国,北魏政权各级官吏皆无俸禄,平日都要依赖贪污、掠夺和皇帝随意性的班赏来获取财富。这在北魏初建之时,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采取这种方式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当北魏政权逐渐在中原地区确立统治地位,这种以掠夺为主的财富分配方式日益给北魏政治带来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战事的减少,战时掠夺的机会有限,各级官吏为了满足私欲,便毫无顾忌地盘剥、搜刮民脂民膏,从而导致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政治统治的危机。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从文成帝时就曾数次下诏禁贪,献文帝时也作了严格规定,并有人提出了给官吏班禄的建议,可惜并未能实施。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六月,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北魏仿效两汉魏晋旧制下达了“班俸禄”诏书。规定在原来的户调之外,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发放百官俸禄的来源。内外百官,皆以品秩高下确定其俸禄的等次。俸禄确定之后,再贪赃满一匹者,处死。此法的实施,对普通百姓虽有“一时之烦”,但终能得到“永逸之益”。由此引起了以淮南王拓跋他为代表的鲜卑贵族的反对,他奏求停行班禄,依旧断禄。冯太后召令群臣讨论。中书监高闾奉表驳论说:“天之大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故车服有等差,爵命有分秩。君班其俸,臣受其禄,自尧舜以来斯道未改。二圣(冯太后与孝文帝)稽准旧式典章,行班禄俸,苛慝不生,上下无怨,止贪残之心,劝竭效为国之诚。若不班禄,则贪利者肆其奸情,清正者不能自保,这简单的道理,灼然可知,如何令行一朝便欲去俸?淮南王之议,不亦谬乎!”高闾的话不仅代表了当时一批具有远见的官僚的意见,而且也符合冯太后的心思。于是,冯太后下诏依从高闾所议,仍旧实行班禄。 为了切实贯彻俸禄制,冯太后还派使者分巡各地,纠举食禄之外犯赃者。太和八年九月间,孝文帝的舅舅,时任秦益二州刺史的李洪之,因贪暴无度,被令在家自裁,地方官员坐赃处死者四十余人。经此整饬,北魏吏治大有改观,贪赃受贿者也大有收敛。班禄的实施,为冯太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次年十月,冯太后在大臣李安世的建议下,颁布了“均田令”,从而开始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均田令”是指国家对无主荒田以政府的名义定时、按人口分授给农民。均田制度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之上,流亡无居者和荫附于豪强名下的佃客也摆脱了束缚,成为政府的编户齐民,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制度,使北魏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迅速向先进的封建化的经济结构过渡,同时为经济结构的灵活运转补充了新鲜血液。均田令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北魏统治者开始转向接受汉族的封建统治方式。这一制度历经北齐、北周,到隋唐约三百年,不仅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而且奠定了后来隋唐社会的经济基础。冯太后主持推行的均田制,既对北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冯太后又主持对地方基层组织——宗主督护制进行改革,实施了“三长制”。 自西晋灭亡后,居于北方的豪强世家多聚族而居,设坞壁自保,自给自足。北魏建立后,任命坞主(豪强地主)为宗主,代行地方行政权力。这就是所谓的宗主督护制。在这一制度之下,户口隐匿现象十分严重。政府征收户调时,只能依据户籍上登记的户口,但实际上往往三五十家为一户,千人百口共为一籍,而当时实行的九品混通法,是把一家一户的自耕农民同这种实际上有众多荫附人口的宗主户等量齐观的。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国家赋役征发在数额、轻重方面的不均,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了把豪强隐匿的劳动人口编入国家户籍,既增加政府编户,又抑制豪强势力,大臣李冲提出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三长制”即按照汉族的什伍里甲组织的形式,重建北魏的地方基层机构,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由本乡能办事且守法又有德望者充任,负责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任三长者,可优复免除一至二人的官役。冯太后见到李冲的奏疏,赞不绝口,便召集公卿讨论。中书令郑义、秘书令高佑等人提出反对,认为此事实难推行,郑义还以退为进,对冯太后说:“太后倘若不信,就只管试行,事败之后,当知臣等所言不谬。”著作郎傅思益更是危言耸听:“若改行此法,恐生扰乱,三长之制,不可执行。”太尉拓跋丕却极力赞同,他说:“太后陛下,臣以为此法若行,公私皆可受益。”另有大臣提出,此时正当农忙季节,猝然改制,新旧未分,恐百姓因生劳怨,不如过了秋收,到冬闲时节再慢慢动手为宜。李冲不同意这样的意见,他说:“眼下改制,正可使百姓亲受其益,使他们明白改制的目的,这正是推行新制的大好时机。”冯太后见众人莫衷一是,意见很难统一,便将手一挥,止住了众人的争论。她用眼光扫视了一下大殿上的群臣,斩钉截铁地宣布:“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庇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如此看来,又有何不可?”群臣见她已是胸有成竹,就连那些持有异议者也都闭口缄默、俯首听命了。在冯太后的大力支持下,李冲的建议得以付诸实施。这样,北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既便利清查荫附户口,又确定了课征赋税的统一准则,防止那些企图逃避赋役者再钻空子,从而削弱了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冯太后采取的这些重大改革措施,对于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过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为了使鲜卑族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崇儒法,禁断卜筮、谶纬之学,从而开始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这一点,又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措施打下了基础,清除了障碍。


[create_time]2011-01-10 01:07:37[/create_time]2011-01-24 12:40: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631[view_count]

北魏冯太后,为何敢于重用她的相好治理国家?

因为李奕没有篡权的野心,并且背后的势力足以压制想要夺权的大臣。中国历史上有才能的女人不在少数,除了取得政权的武则天之外,齐宣王的老婆钟无艳,刘邦的老婆吕雉,智商不在服务区的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李世民的老婆长孙氏和北魏文成帝的老婆冯有都是具有逆天才华的女强人。冯有原本也是公主级别的人物,被灭国之后却沦为了北魏皇室的宫女,但是她勤学好问,她的姑妈又是北魏的高层人物,所以她才得以有机会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不仅在工作上能够给老公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她的一颦一笑都具有着神奇的魔力,深深的吸引着老公的心。本来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不仅吃穿不愁身边还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是文成帝由于工作过于努力导致早早丧命,剩下冯有带着年幼的孩子支撑着整个国家。在丈夫去世之后冯有本想葬身火海跟随而去,谁知却被李奕救了出来,从此开启了两人纠缠的一生。李奕和冯有两个人也算是男才女貌,一见面就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并且李奕出身贵族,家里世代为官,可以成为冯有最好的助力。在文成帝离世后朝内的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偏偏法定继承人的年纪又很小,孤儿寡母虽然坐在朝堂的最高位,但是处境却是异常艰难,冯有急需要有力的肩膀依靠,而李奕就成为了她最好的选择。冯有吃定了李奕对自己的爱意和衷心,知道他不会趁火打劫,还可以帮助她铲除叛党,稳固政权,再加上两个人本身也是情投意合,所以她才会不顾及自己的声誉公然让李奕治国,一是让自己精神上不再觉得孤单,二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create_time]2020-03-28 09:16:37[/create_time]2020-04-11 10:39:04[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文化叭叭员[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f5ede7ba55174ea83ed607b9ebc8dff.jpeg[avatar]叭叭文化是主业,偶尔说点别的。[slogan]叭叭文化是主业,偶尔说点别的。[intro]24[view_count]

北魏传奇之百草情恨的剧情介绍

乙浑发扬跋扈权倾朝野,大臣拓跋澄向拓跋弘进言,联合冯桂儿除掉乙浑以免后患。因为母亲的死,拓跋弘一直对冯桂儿心存恨意,不肯屈驾与冯桂儿合作,给了乙浑可乘之机,除掉了重臣陆丽,进一步稳固了乙浑在朝廷的势力。乙浑结党营私秘密谋反,危及拓跋弘的政权,最终让冯桂儿就地正法。除掉了乙浑,拓跋弘开始和冯桂儿一起处理政务。京兆王想通过拓跋弘在朝廷进一步限制汉臣的权利,遭到乐平王的反对,众汉臣更是联名向冯桂儿进言,希望冯桂儿能在出面平衡鲜卑和汉臣在朝中关系,没想到冯桂儿以抚养皇孙拓跋宏为条件,坚决退居后宫,给拓跋弘在朝中重鲜卑轻汉臣以自由空间。拓跋弘尊鲜卑、轻汉臣的政策,加剧了朝中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在朝中形成了鲜卑与汉臣两大对立派,鲜卑、汉臣两派为国家改革所牵扯的利益争执不断。退居后宫的冯桂儿给皇孙拓跋宏教授汉人文化,引起拓跋弘的不满。自从冯桂儿“抢走”拓跋弘以后,拓跋弘对冯桂儿的记恨加重。拓跋弘对冯桂儿的记恨日渐加深。在拓跋弘难以摆脱滥杀群臣的精神折磨时,拓跋弘开始疏于朝政笃信佛教,对因南朝刘宋皇帝重病引起内乱危及大魏政权,拓跋弘无心过问。国不能一日无君。在拓跋弘准备让位给叔父京兆王却遭重臣反对后,拓跋弘颁旨传位给年幼的太子拓跋宏。黄河泛滥,灾民遍野,拓跋弘却终日沉溺于饮酒作乐荒废朝政。看着岌岌可危的北魏政权,重臣联名上奏,恭迎冯桂儿复出。在太子拓跋宏的支持下,冯桂儿念及大魏江山社稷复出执政,赐死拓跋弘,册封自己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力推“息刀兵,劝进学,助农桑,扶商贾”的国策,帮助北魏逐渐走出困境。

[create_time]2016-06-05 05:06:13[/create_time]2016-06-20 02:38: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美亭16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c108733.gwiHj9cb66fFiFQQkQnO6Q.jpg?time=3626&tieba_portrait_time=3626[avatar]TA获得超过21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view_count]

望背兴叹的意思

问题一:望而兴叹是什么意思? 形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问题二:望而兴叹 的意思 是 望洋兴叹 吧,望洋是仰视的意思。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不管是什么,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形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问题三:望洋兴叹 无可奈何 不可企及 瞠乎其后 望其项背的意思是什么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企及: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瞠乎其后:成语。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望其项背:望其项背,也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比喻可以企及他所达到的境界。
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问题四:望*兴叹什么意思? 望洋兴叹
望洋:仰望大洋。兴:多发。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搐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问题五:望而兴叹的意思 应该是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示例】: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了。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近义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反义词】:妄自尊大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create_time]2022-10-07 02:42:53[/create_time]2022-10-22 00:28: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青柠姑娘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c0c2ccd.JVwiLWjz0PWf2Uo5WVGZLA.jpg?time=4573&tieba_portrait_time=4573[avatar]TA获得超过979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view_count]

上一篇:北纬30度

下一篇:北魏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