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奕欣

时间:2024-05-18 14:54:42编辑:莆田seo君

爱新觉罗奕欣爱新觉罗奕欣的一号是恭

1、爱新觉罗·奕欣的介绍2、恭亲王奕欣是如何死的3、大清第一辅政王爱新觉罗·奕欣,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4、请问奕昕是谁???爱新觉罗·奕欣的介绍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恭亲王奕欣是如何死的恭亲王奕欣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病逝。终年66岁。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扩展资料:恭亲王奕欣主要成就:政治上,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他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文化上,奕欣藏书颇富,恭王府有藏书楼多处,主要有“多福轩”、“乐道堂”、“正谊书屋”、“庆宜堂”等,所藏宋元名椠近百种,著录各处所藏零星之本,精品为多。书画最为精粹,唐、宋、元、明四代名人真迹书画作品有数十幅,如晋陆机《平复帖》、唐代的韩干《马图》极为珍贵;元代赵孟_、倪瓒等人的画作有数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奕欣大清第一辅政王爱新觉罗·奕欣,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奕欣和多尔衮是大清朝两位重量级亲王爱新觉罗奕欣,他们都为大清朝建立了极大功勋,但就两人相比,奕欣的成就却比多尔衮差得多。两位能力都很强,结果悬殊,主要原因如下:一、谁争取来是谁的,争取到的都是做事的本钱皇太极挂了,豪格与多尔衮争皇位,那时候大清处于扩张期,争皇位靠两个东西,实力和能力。豪格拳头够硬,多尔衮拳头也不差,论实力两人不相上下,对掐起来谁胜谁负不好说。所以谁也不敢动真格的,只好比能力,可比能力豪格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多尔衮虽然没有得到皇位,但是得到了摄政王头衔。咸丰翘辫子了,儿子没成年,继承皇位要有人辅佐,咸丰安排了八大臣,没奕欣啥事儿,他这个小皇帝的亲叔叔当然心里不舒服。不舒服归不舒服,可他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二十六岁的小娘们慈禧要政变,请他,他才参与其中的。戏一开场慈禧就是主角,奕欣就是配角。辛酉政变成功了,慈禧垂帘听政,恭亲王奕欣成为议政王。二、议政王和摄政王都是王,一字之差缪之千里多尔衮得到的是摄政王,所谓摄政王就是代替出国的、年幼的、神志不清的、生病的、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代行国家领导权这样的人。摄政王对国家有实际的掌控权。议政王是参与决策讨论军国重务的具有王爵的高级贵族,他只是参与国政,国家最高权力不在他手里,奕欣当议政王,国家最高权力在垂帘听政的太后手里。也就是说,多尔衮当的是老大,奕欣当的是老二。多尔衮手握皇权,谁不听话收拾谁,豪格让他整死了,小皇帝不听话可以打屁股,小皇帝他妈不听话,白天打仗没功夫管,晚上可以把她弄到自己床上,利用休息时间好好教育教育。奕欣完全相反,工作兢兢业业,年底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突然就被他小嫂子慈禧叫来收拾一顿,“那什么,奕欣,爱新觉罗奕欣你别干了,回家抱孩子去吧!”弄得奕欣是一脸懵逼。三、有多大权力干多大事儿,屁股决定脑袋奕欣总得弄清楚原因吧!经了解才知道,他小嫂子慈禧嫌他干得太好了,大清朝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只知道有奕欣不知道有慈禧,甚至连洋人都是这样。慈禧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于是奕欣被一撸到底。奕欣的确干得不错,洋务运动在他带领下搞得风生水起,新式学堂也搞了起来,朝廷上下,王公大臣纷纷替奕欣说话,奕欣恢复了职务,虽然还是亲王,但议政王头衔没了。奕欣再回来时,学得乖多了,知道干得太好会挨收拾,知道自己是二把手,大清朝不是他最终说了算。所以干工作保守多了。如果说之前奕欣把为大清朝工作放在首位,之后他就是把保住自己的职位放在了第一位,他不想丢掉自己手中的权力。可是他的保守并没有让他保住权力,1884慈禧彻底罢了奕欣的官。奕欣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住,更不可能左右大清的命运。所以他成不了多尔衮第二。请问奕昕是谁???奕昕是慈禧的小叔子。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爱新觉罗奕欣,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顽固中心19世纪60至90年代,清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训练新军,购买枪炮、军舰,发展中国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们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_、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尽管他们的改革没有触及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但是,在顽固派看来,却是“用夷变夏”,违背爱新觉罗奕欣了祖宗成法和圣贤古训。所以,洋务运动一开始,就遭到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慈禧熟悉政治手腕玩起了平衡策略,一方面,支持以奕_为首的洋务派,另一方面,又扶植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

[create_time]2023-05-24 15:38:13[/create_time]2023-06-08 15:38: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宸辰游艺策划[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480429a35d67e6d0c154d338789695a.jpeg[avatar]分享有趣专业的游艺小知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view_count]

爱新觉罗·奕欣名字怎么读

读音:yì xīn 声母:y、x韵母:i、in简介: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政治功绩奕䜣作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在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在其任职中枢期间,清朝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以及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乱。他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奕䜣后期在统治集团内部浮浮沉沉,意志消沉,无所建树。

[create_time]2022-09-14 16:21:54[/create_time]2022-08-07 21:12: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琳珠199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f528a07.N5s09Tb1l46IsgpHUeM3AQ.jpg?time=3134&tieba_portrait_time=3134[avatar]TA获得超过22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view_count]

爱新觉罗·奕欣的家族成员

子女 长女:荣寿固伦公主(1854年-1924年) 长子:载澄(1858—1885),郡王衔多罗果敏贝勒,享年二十八岁。嗣子溥伟,载滢长子。 次子:载滢(1861—1909),1868年出继钟郡王奕詥为嗣,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享年四十九岁。 三子:载浚,早殇。 四子载潢,早殇。 孙子 长孙溥伟(1880—1936),恭亲王,载澄嗣子。 次孙溥儒(1896—1963),著名书画家,清亡后改名溥心畲,其诗、书、画与张大千齐名,故后人将两人并称为“南张北溥”。 三孙溥僡(1906—1963),著名书画家。

[create_time]2016-05-09 15:16:25[/create_time]2016-05-21 22:54:5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6[alue_good]宇の児Y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3d800a1.JjFIR1_GYoo2saLNTebwEw.jpg?time=3684&tieba_portrait_time=3684[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25[view_count]

爱新觉罗·奕欣的奕怎么读?

奕䜣的读音:yì xīn。奕是一个汉字,读音为yì,总笔画数为9,属于褒义词。释义为:积累、重复/重叠;光明;表达某种情绪增强 [1] ;姣美。通“弈”,下棋,闲习。欣xīn(ㄒㄧㄣˉ)本义:说破。打开天窗说亮话。引申义:欣喜。(形声。字从言,从斤,斤亦声。“斤”本指斧钺,转指“凿破”。“言”指言语。“言”与“斤”联合起来表示“说破”。扩展资料: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欣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欣获得“贤王”美称。


[create_time]2023-01-03 03:29:34[/create_time]2023-01-13 10:53: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零点半a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9c0cdf.1ZlTjWOXYwuhDzKWVzHTjA.jpg?time=671&tieba_portrait_time=671[avatar]TA获得超过34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view_count]

名人传中最让那感动的是哪一位名人?你能简要说说他的某个事迹并对他做一句话的评价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他被尊称为“乐圣”。

  《月光曲》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 《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 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 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 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 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 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一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 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 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 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贝多芬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顽强不屈,并且富有同情心的人。


[create_time]2015-06-02 23:06:03[/create_time]2015-06-11 20:46: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1[alue_good]狂人横刀向天笑[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dd3f587.nhBz7Low2m-Ho2cerCReQQ.jpg?time=5554&tieba_portrait_time=5554[avatar]TA获得超过29.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66[view_count]

介绍你最喜欢的英雄人物(中国的)并说说他的英雄事迹!

  吕布!~ 手持方天画戟,脚跨赤兔马!~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不过吕布缺少谋略 太狂妄自大了!--
  我谈吕布
  无论在《三国志》或是《三国演义》中,吕布都只能算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但我却不那么认为,而且我想:如国没有白门楼的那一幕,三国鼎立之势形成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甚至根本不可能。
  首先,就先讲讲我的假设。因为吕布的武艺是无人能比的,所以如果没有白门楼那一幕,吕布在陈宫的铺佐下是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新起之秀,再有大将张辽,平定乱世不是不可能的事。但吕布也必须对待老百姓温和一些,才能深得人心。不过吕布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困难的。其次,退一万步讲,就算白门楼的那一幕发生了。只要曹操没有听刘备的话,收吕布和张辽为大将的话,曹操就可以靠文有郭嘉武有吕布的优势平定乱世。不过这又将发生一种可能性,就是以吕布见利忘义和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来看,吕布很有可能会对曹操不利。所以,我认为,还是前一种可能性对吕布的性格有好处。对吕布也很有利。
  现在,我看大家都在指责,辱骂吕布,我就来说说吕布的优点。吕布的优点乍一看是没有的,因为史书里都把吕布写成了一个反面人物。但如果你仔细地读《三国》,还是可以发现吕布的优点的(当然他的优点也不多。)。
  (1).吕布的武功可以说是天下无双的。有吕布在,你什么赵云,张飞,关羽……全部拿他没辙。要说吕布打仗输,输过的也只有两次。第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人群殴吕布一人,这种事当然是那三个人赢了。但我认为,三个打一个,这种打法赢了也是不光彩的。第二次就是曹操的六员大将(夏侯敦,夏侯渊,典韦,许褚,乐进,李典)合打吕布一人了,不用多说,这回肯定是曹操的那六个人赢了,但我还是认为:这种打法赢了也不光彩!
  (2).吕布至少还当了一回忠臣,立了一件大功(虽然是中了王允与貂婵的连环计)。那就是杀了遗臭万年的祸国大盗——董卓。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吕布,董卓可能还会玩弄朝政很多年。虽然连环计是王允设的,但在这条计策里面吕布和貂婵也是立了大功的。
  吕布死的是非常冤屈的,本来他的寿命还可以很长。但都是刘备那个大耳贼给害惨了,我虽然很崇敬刘备,但在这件事上我对吕布的死还是愤愤不平的。也可以这么说吧,吕布是给刘备给害死的。不过吕布的死到让曹操捡了个大便宜:他不仅除了心头之患,还得了一员大将——张辽。
  简评一下,虽然吕布一生恶习很多,但就在连环计这件事上,他也算是一个不是东西的英雄吧。


[create_time]2016-12-02 04:56:57[/create_time]2011-01-17 18:39:04[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3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734[view_count]

如何评价清朝恭亲王奕欣?

恭亲王奕欣精明过人,而韧性稍显不足。他首先是个外交家,然后才是政治家。外交家更注重灵活,政治家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恭亲王奕欣眼光独到,是大清皇室中第一位看清外部形势和内部形势的人。在外部,列强实力已经远超中国,完全可以把中国掀翻,在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大有推翻清王朝之势。两方面有一方面摆不平大清就会完蛋。列强已经进入契约时代,奕欣通过和列强签订条约稳住了外部。然后利用民族大义,开展洋务运动,重用汉臣,把华夏凝聚起来,才有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才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帮助清廷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王朝末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必然迅速摧毁旧政权,可是太平天国平定后,大清朝存续了48年,应该说主要是奕欣的功劳。奕欣作为政治家的不足是他的韧性,这里有他个人性格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曾国藩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被召见,他第一次见到奕欣,曾的评价十二个字“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这句话中“晃荡不能立足”,有人理解为上面有慈禧太后,奕欣根基不稳,还有人理解为奕欣意志不够坚定。有得认为,两种理解都有道理。太过聪明的人,因为太灵活,往往缺乏定力,很难专注,说他不够坚定基本差不了。奕欣受慈禧控制,根基不稳也没有问题。同治四年,慈禧以“查无实据,事出有因”,革去了奕欣一切职务。奕欣工作尽职尽责,也很有成绩,出现了同治中兴局面,慈禧无端罢免奕欣,对奕欣打击很大。虽然很快恢复了他的职务,但议政王没恢复,奕欣心中的阴影没恢复。在自己权利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不可能把他的想法完全彻底地落实到位。

[create_time]2020-12-19 14:08:43[/create_time]2021-01-02 23:53:28[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1[alue_good]古今谋略[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5dbf2a64332d895bc83262367675bef6.jpeg[avatar]电工[slogan]读史明智,鉴古知今,古今谋略[intro]2756[view_count]

清代六大亲王的恭亲王奕欣

恭亲王奕欣,宣宗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孝静皇后。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调教的咸丰皇帝的手下。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来响应,恭亲王就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在咸丰五年,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彻底肃清了直隶省的叛党。咸丰帝去世后,他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由于他的老道与精明,慈禧太后决定吃掉这个政敌,但恭亲王在朝威信很高,加之亲信大臣与王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终究没有得逞。同治七年,恭亲王打败了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队,再次保住了京师重地。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恭亲王病重期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曾三次亲临探视。 光绪二十四年,恭亲王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光绪皇帝亲临祭奠,并辍朝五日。

[create_time]2017-11-25 08:44:27[/create_time]2016-05-28 13:48: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温柔_543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e3d0a28.Ddt7lSyWcueKMehgqv8Vwg.jpg?time=3661&tieba_portrait_time=3661[avatar]TA获得超过20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34[view_count]

爱新觉罗·奕欣的人物生平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欣出生,与咸丰帝(奕詝)属异母弟。但奕欣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是奕欣生母静贵妃受皇后托孤遗命抚育皇四子奕詝。奕欣与奕詝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无异于亲兄弟。道光十七年(1837年),入上书房读书,奕欣从小受到极为严格而又特殊的封建教育。他天资聪颖,颇有才气,拜状元翁心存为师。逾年,翁心存以母老乞养,告假归里,奕欣乃师事贾桢。在名师教授下,他学习儒家经典10余年,对于儒家学说是颇为精通的。功课为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儒家经典,诗文,武功骑射。 道光帝立储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欣之间犹豫不决。但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遗诏。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奕欣奉道光帝命,迎娶热河都统桂良之女为嫡福晋。这往往被认为是道光属意恭王之举,而实际上,这个指婚发生在道光下定决心写下遗诏之后,最多只能视为对恭王的补偿,况且恭王福晋并非桂良爱女,而仅为侧室所生的庶女之一。 奕欣的文才武功均在奕詝之上,道光帝也最钟爱这个儿子。按清朝传统,皇位传给诸皇子中才德兼优者,奕欣有得皇位的可能。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识才具都“万不敌”奕欣,不能以条陈时政和骑马习武取胜,乃对奕詝面授机宜,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帝。一日,道光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庙号)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道光末年,道光帝违和,缠绵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将不久于此位。其时,奕詝伏地流涕,痛切异常,“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咸丰帝得位有取巧之嫌,聪明的奕欣未必服气。由此,兄弟俩猜疑不和,心存芥蒂,只是碍于君臣之礼,彼此心照不宣,加上咸丰帝乳母(已尊为康慈皇太妃)去世,失去中间调节人,双方感情日益疏远。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帝下令在妃子园寝内为恭亲王之母静贵妃修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变相暗示恭亲王争储失败。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一为“封皇六子奕欣为亲王”。道光帝病逝,遗命奕詝即位。奕詝登基后,改元咸丰。 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咸丰帝授奕欣为十五善射大臣。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咸丰帝将指原庆郡王府给奕欣为府邸。此府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府邸。八月十五日,咸丰帝驾幸奕欣海淀别墅 “朗润园”,为之题园名,山、水、亭、轩之名,并赐诗一首,极示关切之意。奕欣有答诗一首。是月,奉旨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 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奉旨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九月九日,命奕欣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十月初七日,奉旨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初二日,长女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是月,奉旨添派管理三库事务,并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四月,奉旨补授宗人府右宗正。六月,奉旨调补镶黄旗汉军都统。九月,奉旨升授宗人府宗令。又授为阅兵大臣,调补为正黄旗满洲都统。 咸丰五年(1855年),奉旨总理行营事务。二月,奉旨赏穿黄马褂。七月初一日,其母孝静成皇后(即静太妃)病重,奕欣为之请求咸丰帝晋封皇太后,咸丰帝含糊答应,奕欣即传旨册封,咸丰帝不满。二十一日,即葬生母康慈太后之次日,奉旨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仍令内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 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奉旨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又命管理镶红旗新旧营房事务。 咸丰八年(1858年)四月二十五日,单衔具折反对咸丰帝派耆英去天津参予议和;主张天津谈判不要一味示弱,英法联军如敢登岸,应令“兵勇合击 ”;建议密令粤绅罗惇衍激励乡兵攻广州,廉兆纶捣香港。五月初五日,奉旨与惠亲王、惇郡王及军机大臣等处理擅自回京的耆英。十三日,单衔具折,反对钦差大臣桂良和花沙纳与英法所议条约中关于开放长江口岸诸埠的条款;重申以战迫和之议。是月,奉旨管理雍和宫事务,又奉旨补授阅兵大臣。八月初四日,得长子,咸丰帝赐名载澄。 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奉旨补授为内大臣(侍卫处次长官)。十二月,奉旨补授为管宴大臣。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奕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两日,奕欣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他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为他以后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在议和期间他笼络文祥(户部侍郎)、桂良(文华殿大学士)、宝鋆(总管内务府大臣)、胜保(副都统),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是他通过议和捞到的政治资本。 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初一,奕欣、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列强之国的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媚外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他的观察,他认为外国人并非“性同犬羊”,英国“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清政府把列强只当作“肢体之患”,认为“可以信义笼络”。折子还提出要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儿子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幼主冲龄,咸丰帝遗诏令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顾命辅政。“祖制重顾命”,按亲疏远近关系,应该是奕欣排在第一位,但咸丰帝余憾未释,把奕欣摒弃于顾命大臣的行列之外,这更加深了奕欣与载垣、肃顺等人的矛盾。咸丰帝去世后,奕欣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军机处换成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奕欣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辛酉政变的成功,使侵略者感到非常满意。事后,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说:由于支持奕欣上台掌权,英国已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声称由于这一“令人满意的结果”,英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政府的顾问”。所以,英国在中国的喉舌《北华捷报》强调指出:在这个特别的关头,英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法国人对政变的结局也感到高兴,其驻华公使在日记中写道:“宫廷革命没有骚动地结束了”,“恭亲王成为执政者,以后的谈判将更易进行”。对于列强的扶植和支持,奕欣自然心领神会,所以,当他执掌大权以后,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努力谋求与列强“和好”相处。用他自己的话说,即“换约以来,事事皆推诚相待”, 满足侵略者的要求和贯彻侵略者的意图。 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欣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欣获得“贤王”美称。咸丰十一年(1861年),他同意委派李泰国和赫德相继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把中国的海关管理大权交给英人掌握。同年,奕欣以巨款托付李泰国购买船舰,筹建海军。同治二年(1863年),这支舰队开到了中国,但舰队的指挥却是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李泰国还私许阿思本对舰队有完全指挥权。这是由清廷出钱供养,归英国侵略者指挥、控制的一支舰队。奕欣不但没有抵制,还准备接受英国侵略者这一无理要求,甘受外人挟制。这种对外一味顺从的行为,连曾国藩、李鸿章都感不满。清廷诏令遣散船员,留下船舰。英国方面无理取闹,坚持“既不用其人,则船炮亦应缴还本国”,还向清廷索取赔款。最后,奕欣只好曲从其意,退还船只,向英国赔礼赔款。同治三年(1864年),奕欣同意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新疆大片领土割给沙俄。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天津爆发反洋教斗争,群众焚毁教堂,杀死法国领事和外籍教士多人。在处理这起重大涉外事件中,奕欣明知“曲在洋人”,却在法国等列强的要挟下,一再迁就,息事宁人,支持曾国藩镇压群众,惩处天津知府和知县,了结天津教案,取媚洋人,与外国“曲全邻好”。奕欣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连其弟奕譞也深为恼火,他诘问奕欣说:“素日无备,故临事以‘无可如何’四字塞责,自庚申至今十年,试问所备何事?” 奕譞还指责奕欣主持总理衙门以来,“夷务尚无起色”,对“外夷”提出的要求“有可无否”,全盘否定了奕欣所执行的外交政策。奕欣支持曾国藩等办洋务,但他又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引起湘淮势力的不满;奕欣办洋务,清廷中倭仁等顽固派不满;由于奕欣权力受限,不能满足列强的要求,列强对他也开始不满。慈禧太后利用了奕欣,也给予了奕欣巨大权力。但随着奕欣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恭亲王奕欣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奕欣一直浮浮沉沉。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欣,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欣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同治八年(1869年),奕欣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 ,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日,奉懿旨与户部尚书宝鋆办理同治帝大婚筹备事宜。九月十九日,奉懿旨加恩亲王世袭罔替。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十八日,奕欣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同治帝大怒,斥奕欣:“此位让尔,何如?”二十九日,再力谏同治帝,同治帝发朱谕革其亲王世袭罔替,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日发布。八月初一日,两宫太后干预,赏还亲王世袭罔替。 光绪元年(1875年)十二月,奉上谕署理宗人府宗令。 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奉上谕暂署宗人府银库印钥。九月,奉旨派充玉牒馆总裁。 光绪五年(1879年)四月初,晤见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请出面调解中日琉球争端。九月,奉旨管理正白旗满洲新旧营房并城内官房事务。 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二十五日,对来访的英国的公使阿礼国说:“中国人非不知电报、铁路、轮船、开矿之利,然主权不能自操,与中国无益,虽有不若无也。”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欣更为孤立。反复的浮沉磨平了奕欣往日的棱角,挫败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欣“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欣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月,奉懿旨赏还亲王双俸。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奉懿旨,赏添头等、二等护卫各一员,三等护卫二员。 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一月,在王府中庆祝六十寿辰,请京中著名戏班演戏。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奉懿旨,此次恭亲王承办庆辰典礼“妥慎周详”,赏给御书“锡福宣猷”匾额一方,御书长寿字一张等。戊戌维新变法期间,奕针对清廷某些弊端提出了诸如兴办学堂、修筑铁路、振兴工商、改革武科考制等主张。但它基本上是洋务派主张的老调重弹,实际上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的君主立宪等变法主张的抵制。他不仅利用自己的身份对光绪帝时加牵制,而且和“议论专主变法”的帝师和军机大臣翁同龢严重对立。早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翁同龢接受康有为的建议,令其僚属、户部主事陈炽起草了十二道新政诏书,拟请光绪帝陆续颁行。翁同龢将这些新政诏书“商之于恭邸”,想争取他对变法的支持,殊料竟遭奕的坚决反对。奕还奏请慈禧太后,撤掉汉书房,将翁同龢赶出毓庆宫,使他失去了和光绪帝“造膝独对”的机会。此后,奕和翁同龢“议事龃龉”,“论事不合”,对翁同龢的政治主张和赞助康、梁变法的行动很不以为然,往往从中作梗,阻挠变法。他还指斥翁同龢揽权、狂悖,每每对他裁抑、刁难,施加压力,阻止他对维新变法的帮助支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沙俄强占旅大事件发生后,光绪帝召见王公大臣,极言时危,“以变法为急务”,立志改革。奕“默然”不答。不久,康有为上书请开制度局,定国是,奕也表示反对。五月,奕欣一病不起,四月初十日病逝。终年66岁。谥“忠”,加恩进贤良祠,并入皇家太庙。 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create_time]2016-05-09 15:23:24[/create_time]2016-05-21 22:58: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何时月夜蟾宫949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5ad43c0.ZxlP6Zu-xIn4Owa1RqeE4g.jpg?time=6138&tieba_portrait_time=6138[avatar]超过5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30[view_count]

爱新觉罗·奕欣的介绍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

[create_time]2016-05-09 15:16:24[/create_time]2016-05-21 22:54: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牛牛最美侓[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1d09f4f.MUf7qBS_4BEeuCitlxGWHA.jpg?time=3640&tieba_portrait_time=3640[avatar]TA获得超过11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04[view_count]

大清第一辅政王爱新觉罗·奕欣,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呢?

豪格、济尔哈朗及多铎,都是觊觎帝位不得,同命相怜,而悔恨当初。唯独幸运的是,济尔哈朗寿比肃、豫、睿三王长,笑到了最后。多尔衮的突然病逝,标志着压在济尔哈朗身上多年的大山,终于自行倒掉了。济尔哈朗改变了“以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清世祖实录》卷五十三,顺治八年二月己亥)的昔日姿态,紧锣密鼓地站到了顺治帝的台前幕后,为彻底清算多尔衮执牛耳,领导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及内大臣,历数“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济尔哈朗被猜测的心思,能作为真实的证据吗?这只是捕风捉影。但是,“皇上因在冲年,曾将朝政付伊与郑亲王共理,逮后睿王多尔衮独专威权,不令郑亲王预政,遂以伊亲弟豫郡王多铎为辅政叔王”(《清世祖实录》卷五十三,顺治八年二月己亥),这是济尔哈朗亲身经历且挥之不去的个人荣辱,甚至是最大仇恨。一向隐忍不发、甘受欺辱的济尔哈朗,怒愤已然难以止息。传闻济尔哈朗侵害病入膏肓的多尔衮至死,自是难以成立。但是,他对多尔衮死后疯狂报复,是显而易见的。确乎,从顺治八年二月对死了两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的多尔衮来一个荣辱巨变、夺典毁墓的宿命来看,济尔哈朗成为了胜利者。济尔哈朗被顺治帝加封为叔和硕郑亲王,甚至连他那在太祖称汗建国之前被幽死的父亲舒尔哈齐,也被顺治帝追封和硕庄亲王。但是,他也没想到,当他帮助堂侄顺治帝肃清多尔衮一党影响后,皇帝下旨,郑亲王年老,免去朝贺、谢恩行礼,这无非是让济尔哈朗不再好意思每天上朝,站在跪拜的文武大臣前参政,赞襄机务。或许他知道,他要是顶着这份天大的恩典上朝,必然会成为不能摄政但能遭忌机会的多尔衮第二。

[create_time]2020-11-28 10:26:40[/create_time]2020-12-12 14:32:04[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李红腾好货精选[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719195771,1638912550&fm=3012&app=3012&autime=1689661088&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87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view_count]

爱新觉罗·奕欣,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

奕欣和多尔衮是大清朝两位重量级亲王,他们都为大清朝建立了极大功勋,但就两人相比,奕欣的成就却比多尔衮差得多。两位能力都很强,结果悬殊,主要原因如下:一、谁争取来是谁的,争取到的都是做事的本钱皇太极挂了,豪格与多尔衮争皇位,那时候大清处于扩张期,争皇位靠两个东西,实力和能力。豪格拳头够硬,多尔衮拳头也不差,论实力两人不相上下,对掐起来谁胜谁负不好说。所以谁也不敢动真格的,只好比能力,可比能力豪格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多尔衮虽然没有得到皇位,但是得到了摄政王头衔。咸丰翘辫子了,儿子没成年,继承皇位要有人辅佐,咸丰安排了八大臣,没奕欣啥事儿,他这个小皇帝的亲叔叔当然心里不舒服。不舒服归不舒服,可他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二十六岁的小娘们慈禧要政变,请他,他才参与其中的。戏一开场慈禧就是主角,奕欣就是配角。辛酉政变成功了,慈禧垂帘听政,恭亲王奕欣成为议政王。二、议政王和摄政王都是王,一字之差缪之千里多尔衮得到的是摄政王,所谓摄政王就是代替出国的、年幼的、神志不清的、生病的、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代行国家领导权这样的人。摄政王对国家有实际的掌控权。议政王是参与决策讨论军国重务的具有王爵的高级贵族,他只是参与国政,国家最高权力不在他手里,奕欣当议政王,国家最高权力在垂帘听政的太后手里。也就是说,多尔衮当的是老大,奕欣当的是老二。多尔衮手握皇权,谁不听话收拾谁,豪格让他整死了,小皇帝不听话可以打屁股,小皇帝他妈不听话,白天打仗没功夫管,晚上可以把她弄到自己床上,利用休息时间好好教育教育。奕欣完全相反,工作兢兢业业,年底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突然就被他小嫂子慈禧叫来收拾一顿,“那什么,奕欣,你别干了,回家抱孩子去吧!”弄得奕欣是一脸懵逼。三、有多大权力干多大事儿,屁股决定脑袋奕欣总得弄清楚原因吧!经了解才知道,他小嫂子慈禧嫌他干得太好了,大清朝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只知道有奕欣不知道有慈禧,甚至连洋人都是这样。慈禧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于是奕欣被一撸到底。奕欣的确干得不错,洋务运动在他带领下搞得风生水起,新式学堂也搞了起来,朝廷上下,王公大臣纷纷替奕欣说话,奕欣恢复了职务,虽然还是亲王,但议政王头衔没了。奕欣再回来时,学得乖多了,知道干得太好会挨收拾,知道自己是二把手,大清朝不是他最终说了算。所以干工作保守多了。如果说之前奕欣把为大清朝工作放在首位,之后他就是把保住自己的职位放在了第一位,他不想丢掉自己手中的权力。可是他的保守并没有让他保住权力,1884慈禧彻底罢了奕欣的官。奕欣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住,更不可能左右大清的命运。所以他成不了多尔衮第二。

[create_time]2020-09-27 17:56:02[/create_time]2020-10-07 22:50: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衡心飘香[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d15057be0a4de2193c910e6645423730.jpeg[avatar]历史有倒影,世上没有新鲜事![slogan]历史有倒影,世上没有新鲜事![intro]161[view_count]

爱新觉罗·奕欣(1833~1897)怎么念?

读音:yì xīn 声母:y、x韵母:i、in简介: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政治功绩奕䜣作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在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在其任职中枢期间,清朝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以及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乱。他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奕䜣后期在统治集团内部浮浮沉沉,意志消沉,无所建树。

[create_time]2022-10-01 01:49:18[/create_time]2022-09-30 21:10: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琳珠199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f528a07.N5s09Tb1l46IsgpHUeM3AQ.jpg?time=3134&tieba_portrait_time=3134[avatar]TA获得超过22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9[view_count]

如何评价恭亲王奕欣?奕欣最后结局怎样?

恭亲王奕欣是谁?咸丰皇帝的亲弟弟!奕欣小时候很聪明,道光也非常喜欢他,差那么一点点儿,皇位就传给他了,可惜,兄长咸丰用了一招”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也“,最后成了皇帝,而奕欣被咸丰冷落起来,很多年都没有他的消息,这个恭亲王在当时可谓是有名无实,闲散王爷!后来怎么被人熟悉的呢?英法联军来了,已经打到北京城了,圆明园都给烧了,咸丰跑了,跑时任命自己的亲弟弟为钦差大臣,让他去处理国际关系,可以说恭亲王奕欣当时是以外交官的身份去谈判的,最后跟英法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恭亲王奕欣对当时的清朝做出了哪些贡献?英法对对这个外交官并不满意,根本就瞧不起他,但是奕欣不低头,不讨好,一直挺胸抬头,平视对方,用憎恨跟无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1961年1月,奕欣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总机关,为了调整当时的清朝跟国外的关系,并筹备了外国语学校,让国人学习外语!洋务运动:奕欣提出学习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还聘用了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司务长,培养年轻人学习西方文化,送年轻人出国留学!在打太平天国时,奕欣购买了西方的武器,打赢了太平军,平了内乱!奕欣跟慈禧之间的关系!咸丰死了,没人知道慈禧,外国人也只认奕欣,甚至认为当时清朝的最高领导者就是奕欣,奕欣在这期间 得到了国内,国外所有人的认可,结果被灭了,被慈禧给灭了,慈禧就说奕欣死了,从此奕欣开始隐居,足足又隐居了十年!后来甲午战争爆发了,国家又到危急时刻了,慈禧想到了奕欣,把他请了回来,结果这个隐居十年的心中有抱负的奕欣变样了,不在主张向西方学习,放弃了,不知道慈禧当时给他喝了什么迷糊药,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看到慈禧一手遮天,想找合适的机会,可惜,机会还没来,人就死了!总结:无论是咸丰、光绪,还是慈禧,他们都肯定奕欣的能力,本来大清在奕欣的治理下有些改变,向好的方面发展了,谁承想慈禧来了这么一脚,最后光绪都成为了阶下囚,慈禧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奕欣死后,大清就维持了十三年!大家知道奕欣有个儿子吗?本来有四个儿子,死了两个,后面那个是送来的,也就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吃喝嫖赌抽,啥都干,还带着光绪一起出去玩,想一想,爹在有能力又能怎样?能力无可用之地,事业无继承之人,这可能就是后期颓废的主要原因吧!

[create_time]2021-04-09 13:55:00[/create_time]2021-04-19 20:00:49[finished_time]7[reply_count]1[alue_good]土地婆婆讲故事[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3c200ea79d8fb847594438645b9ffc3.jpeg[avatar]行政专员[slogan]因为 所以 既然 何必[intro]2317[view_count]

上一篇:爱新觉罗家谱

下一篇:爱y爱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