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时间:2024-05-14 12:01:00编辑:莆田seo君

《黄帝内经.素问1》上古天真论(原文)

《素问》第1章

上古天真论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qí)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两天癸至,任脉通,大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大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ɡǎo)。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天恚(huì)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下节分享~《上古天真论》


[create_time]2022-07-15 12:20:12[/create_time]2022-07-26 02:57: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青柠姑娘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c0c2ccd.JVwiLWjz0PWf2Uo5WVGZLA.jpg?time=4573&tieba_portrait_time=4573[avatar]TA获得超过980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view_count]

上古天真论的概述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内经创作来源及其特点补充说明:医之始,自远古。文献考,至岐黄。岐黄即指《黄帝内经》,是中医学论文汇编,对话式论文风格(对答式的文体显得更客观也有诱惑力,作者的设问和受访者的回答竟然如书面用语一般精准而几无瑕疵,这不禁让人感叹后期的“润色”。所谓后期的“润色”喻对话是假的)。学者在汇编之时,中医学说已经从解剖、生理、病理、药理、方剂、到临床各科、病证、发病因素、诊断、保健治疗术(虽用药但不止于药)等等方面成熟,编者为了让这些学说的普及应用并且永传后世,对当时所撑握的中医文献,站在整体、系统化的高度,进行了汇编整理成册。由于当时的人力、物力、资料、资源以及社会风潮等等的影响及局限,编者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能做到这种成效,就是在当今也是难能可贵的了。汉文帝时,习医者淳于意因不与难缠的王公贵族治病,招恶意诽谤,被状告至文帝,皇帝亲手审理此案,留下医界佳话。这事可能是对《内经》用对话式文稿的启发,而现代许多学者从考古及出土医学文物分折,内经文稿也应该产生在此之后。内经古本在流传过程中也不断地被整编,如唐代,学者王冰对留存的已经损坏、散乱、遗失缺如以及医学术语中涉及《道》学等等文稿,重行整理编著并补充了内容,这样使文稿显得更系统化、完善化,据说是现流传的《素问》一部八十一篇版本。论文文体,每篇文稿,皆以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对论点、论证、论据、结论等的布局,内容的多少,篇幅的长短,是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需要的。补充这点说明,便于读者对《内经》文稿有个特别的认识,便于学习、注译、撰写医学论文。医之道乃学说体系,自传世以来,皆以为是一门技术,习者多只取其中而用之,如此取舍,故流传散失甚多,此巨大遗憾!万望习者自此珍惜之。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健康与长寿。而《上古天真论》正是寓黄帝和歧伯谈论如何达到健康与长寿目的第一篇重要论文。首先论述了从上古天性自然之真而毫无人为之杂的古人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与不知养生之道半百而衰的具体原因。其次谈及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最后列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理想的人生意境。1. 关于篇名:上古,王冰注:“玄古也。”玄者,远也。所以,上古即远古,指人类生活的早期时代。 天真,大致有三种解释:①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念也。”②指人体禀赋的自然寿命,又称为“天年”、“天寿”。③认为“天”,指先天;“真”指“真气”,也名“元气”。李东垣云:“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正因为元气本于先天,,故名“天真”,即先天真元之气。从分析本篇所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因善养生,保全真气,所以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因此,第三种将天、真分而释之,似较合理。由于本篇主要讨论上古之人,保养天真以却病延年的原则、方法、道理,以及先天真元之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故以《上古天真论》名篇。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篇内凡言道者五,乃全天真之本也。”2. 内容提要①养生的主要法则、方法及其与健康长寿的关系。②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及生殖功能方面的演变,强调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③举“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养生家为例,说明顺应天地四时阴阳而保养精、气、神的程度不同,其寿命也不一样。

[create_time]2016-05-12 18:08:16[/create_time]2016-05-27 13:27: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红菏宜260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72ca48a.LJ36s4GGsJHu7CSExoM9mQ.jpg?time=3175&tieba_portrait_time=3175[avatar]TA获得超过12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0[view_count]

《黄帝内经素论》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二)

  SW01—《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01—Q0214(天癸……皆极)‖→‖SW01—Q0215(八八)‖迁移说明:   1、“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十二字,原位“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句后,义理不通,显见窜简,当迁出;   2、《内经注评》云:“‘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此十二字,当在‘则齿发去’之前,方能与女子七七壬癸竭相对称。据丹波元坚《素问绍识》说:‘推上下文,天癸竭云云四句,似宜移于‘八八’下,恐是错出’。”   3、《内经校释》云:“详文意,若七八已形体皆极,则八八之年仅齿发去,甚为无理。七八文下王冰注云:‘丈夫天癸,八八而终。’此论甚当。”   4、坤从诸家之识,据此迁移,义理犹通。   ‖SW01—Q0201(肾气盛)‖→‖SW01—Q0202(二七)‖迁移说明:   1、“肾气盛”三字,原位“女子七岁”句后。女子方七岁,肾气正处填充阶段,何以得盛?与生理规律不符,其理不通,显见窜简,当迁出;   2、遵“男子二八”之理,当迁至“二七”句后、“而天癸至”句前,方与女子生理规律相符,男女肾气之论相类。   D0000关于篇名之论:据《说文》:“论,议也”、《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论”、《韩非子.五蠢》:“论世之事”、《管子.五辅》:“论贤人,用贤能,而民可使治”、《吕氏春秋.慎行论》:“闻言必熟论”、《文心雕龙.论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卫气》LS52-Q0101“博哉!圣帝之论。”可知:   1、 古之论者,必国之君臣、大贤群议、问答互见、循名究理、议论大道之文体也。却此,篇名不足为论,而当谓之以篇也。   2、 《黄帝内经》全书,《素问》与《灵枢》合162篇,以“论”名篇者,凡81篇,正合九九八十一黄钟之数;非“论”名篇者,亦81篇(《论勇》除外),均已迁至《黄帝内经素论》八十一篇内,而成君臣具论。   C0101昔在黄帝:   1、黄帝,即远古时的黄帝。开篇即点明,《黄帝内经》并非黄帝时代所撰,亦非黄帝亲自所撰,而是后人在讲述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俞、少师、雷公六位大智博士和贤臣共同研究上古经典,相互探讨、传授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疾病起源、诊断防治、养生之道的故事;   2、黄帝生卒为公元前2717-2599年,20岁登天子之位,在位98年,寿至118岁。《论语·五帝德第二十三》云:“孔子曰: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睿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忧驯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治民以顺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生死存亡之说。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考日月星辰,劳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财物以生民。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数,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黄帝内经》开篇之句“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或引自孔子《论语》,可为成书于孔圣之后证据之一。   3、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亦有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录以奉考。   C0101幼而徇齐:   1、《内经注评》注:“《礼记.曲礼》:‘十年曰幼’;徇,xun2,《通雅》:‘徇,迅也;齐,疾也’。言圣哲遍知而神速。”   2、幼者,小也,少也;《尔雅》:“徇,遍也。”即普遍、全面;《 尔雅》:“疾,齐也,壮也。”徇齐,即全面发展。幼而徇齐,即少年时就全面发展。   C0101敦:《尔雅》:“敦,勉也。”即勤勉。   C0101成而登天:   1:成,指成年;成而登天,即成年时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关于天子,《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第一本生)有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是勿撄之,谓之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2:在“成而登天”句后,黄元御《素问悬解》卷一解云:“黄帝铸鼎于鼎湖之山,鼎成升天,而西汉方士传述此语,意黄帝、老子为道家之祖,尚养生之术,其终当不死也。”此方士玄虚之言,有违《黄帝内经》本经之唯物观,不足取信。   D0101天师:即岐伯,黄帝之臣之师,天下人之师。据《著至教论》SW75—D0601云:“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可明天师之义。   D0101春秋:   1、《百度百科》云:“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2、春秋,即年龄之代词。   Q0101道:此独指养生之道。道,广义字,如:   1、《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道即原点之零,一之来源,万物起源;   2、《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可见道即大,有无限之意;   3、《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即自然规律;   4、《周易.系辞上传》:“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可见道即阴阳之道。   Q010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1、 据《广雅》:“术,道也”、《说文》:“术,邑中道也”、《广雅》:“术,法也”、《战国策.魏策》:“臣有百胜之术。”可知:术即方法。   2、 据《说文》:“ 数,计也。”可知:数即计量、量度。全句为:效法于阴阳之理,遵循方法和量度。   Q0101天年:无病无灾时,人之自然寿命,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详见本经《寿夭刚柔》、《生气通天论》、《阴阳二十五人》、《通天》等相关论述。   Q0102好:《内经校释》校注:“原作耗,《新校正》云:‘按《甲乙经》耗作好’……好,与上文欲字相对,义胜,故据改。”从之。好,嗜好。   Q0103虚邪贼风:   1、《内经校释》注:“此指一切反常的气候及外在的致病原因……所以王冰说:‘邪乘虚入,是为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   2、指八方之歪风邪气和恶劣气候。   Q0103恬淡:   1、 恬,tian2,《广雅》:“恬,静也。”即宁静;   2、 淡,dan4,同憺,《说文》:“淡,安也,从心,声詹。”即安心。   3、 恬淡,即宁静安心。   Q0103真气:   1、《黄帝内经.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2、此真气者,空气也,氧气也。真气从之,即呼吸顺畅。古人不知氧气,然自然之物,其理恒常,此名殊而质同也。   Q0104任其服:《内经校释》注:“衣着随便。任,随意。”即随意穿戴。   Q0104乐其俗:《内经注评》注:“俗,习也。《释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指以自己的习俗为乐也。”   Q0105贤、不肖:   1、 据《说文》:“贤,善行也。”取善良之意;   2、 肖,xiao4,《说文》:“肖,骨肉相似也。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不肖,贤之反义词,取邪恶之意。   Q0105德全不危:   1、 《庄子》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圣人之道也。”庄子之言妙极,当为终解。   2、 德者,物之属性也,此喻人之体质。德全不危,即体质完好而无病患之危。   D0201耶:《内经校释》注:“邪,同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Q0201→Q0215女七男八:《论语》(孔子家语.第六卷.本命解第二十六)云:“孔子对曰:是以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十有六而精通;女子,七月生齿,七岁生龀,十有四而化。一阳一阴,奇偶相配,然后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于此也。”孔圣女七男八节律之论,契合人体生长自然规律,当为终解。   Q0201肾气实:肾气充实。在“女子七岁”后,依Q0208“丈夫八岁”义理,或脱“肾气实”三字,姑以译文加()而补,存疑待考。   Q0202肾气盛:“肾气盛”三字,原位“女子七岁”句后,详见迁移说明。   Q0202天癸:   1、《内经注评》注:“天,天一之谓;癸,为十干之一,属水。天一生水,故名天癸。马莳:‘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积而成,故谓阴精为天癸也。’一般指肾所藏之精,是一种促进生长和生殖机能的物质。”   2、《 内经校释》注:“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称为天癸。它的产生是肾气作用的结果,并以阴精作为其物质基础。因此,它既不同于肾气,又不同于阴精,但与二者关系至为密切。”   3、《太素》卷第二《寿限》杨上善注:“天癸,精气也。任冲脉起于胞中下极者也,今天癸至,故任脉通也。伏冲之脉起于气街,又天癸至,故冲脉盛也。二脉并营子胞,故月事来以有子也。”   4、古之天癸,当应现代医学之所谓性激素:男子为雄性激素,女子为雌性激素。从前后文意看,不宜解为男精女卵,亦不宜解为肾气,因天癸生于肾气。 古人不知性激素,然自然之物,其理恒常,此名殊而质同也。   Q0202任脉:详见《骨空论》SW60—Q0106“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而入目。”   Q0202太冲脉:   1、《太素》作“伏冲脉盛。”太冲、伏冲义同。   2、王冰注:“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3、据《水热穴论》SW61—Q0402“此肾脉之下行,名曰太冲。”可知:太冲脉,乃足少阴肾经之下行部分。   Q0203均:《列子.汤问篇》:“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然。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其绝也,莫绝。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   Q0205阳明脉衰:《内经注评》注:“手足阳明之脉,二脉上行于头面发际,故经气衰,则气血不荣于头面部,出现面焦发脱的症状。”   Q0206三阳:指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   Q0206焦:焦枯,指42岁女人因缺少水份、气血衰减而致面部焦干。   Q0212槁:通藁,干枯,枯槁。   Q0215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详见迁移说明。   Q0217体:古代素有“体”、“体”两字,今时简化混作“体”。据《礼记》:“体其犬豕牛羊。”可知:体即分解,取松懈之意。   D0501挈:qie4,据《说文》:“挈,提也。”挈即提举、掌控之意。   D0501真人:掌控天地,寿敝日月,不生不化,超乎自然之人。其如《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如来佛、观世音之类。有《六微旨大论》SW68-D3301云:“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为证。时人以为真人不存,但为捍卫经文原旨,坤持此解。更何况当下人类认知不达,焉知无有不生不化之真人?焉知无有外星生灵?后文至人同理。   D0502至人:游走于天地之间,益寿延年,超凡脱俗,顺应自然之人。其如《西游记》中唐僧、沙僧、八戒、悟空之类。依据如下:   1、《庄子》:“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2、杨上善云:“积精全神,能至于德,故称至人。”   3、《内经注评》注:“即其修养与真人相近,亦能保精全真,长有天命。”   4、《列子.力命篇》:“《黄帝书》云:‘至人居若死,动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以动,亦不知所以不动;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列子.黄帝篇》曰:“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当为终解。   D0502淳德全道:   1、张景岳云:“淳,厚也,至极之人,其德厚,其道全也。”   2、《庄子》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圣人之道也。”当为终解;   3、德者,体质也。全句为体质淳厚深谙大道。   D0503圣人:   1、 居于人间,寿至百岁,顺应自然,超乎世俗之人。其如黄帝、彭祖、老子、孔子之类。   2、 《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第七:“孔子曰:‘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D0503恚嗔:   1、 恚,hui4,据《说文》:“恚,恨也。”取怨恨意;   2、 嗔:chen1,据《说文》:“盛气也。”取生气意; 恚嗔,即怨恨生气。   D0504贤人:居于人间,寿至天年,效法自然,顺应世俗之人。其如先秦诸子、孔门七十二贤人之类。   D0504逆从:逆从即逆顺。据《黄帝四经.经法.亡论第七》曰:“物各合于道者,谓之理。理之所在,谓之顺。物各有不合于道者,谓之失理。失理之所在,谓之逆。”可知:从者,顺也,合理也,正常也;逆者,反也,失理也,异常也。   D0504阴阳:据《黄帝四经.十大经.观第二》曰:“群群混混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以有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德虐之行,因以为常”、《黄帝四经.称》曰:“凡论必以阴阳之大义,天阳地阴,春阳秋阴,夏阳冬阴,昼阳夜阴。大国阳,小国阴,重国阳,轻国阴。有事阳而无事阴,伸者阳而屈者阴。主阳臣阴,上阳下阴,男阳女阴,父阳子阴,兄阳弟阴,长阳少阴,贵阳贱阴,达阳穷阴。娶妇生子阳,有丧阴。制人者阳,制于人者阴。客阳主人阴。师阳役阴。言阳默阴。予阳受阴。诸阳者法天,天贵正;过正曰诡,过际乃反。诸阴者法地,地之德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善予不争。此地之度而雌之节也。”可知:黄帝始分阴阳四时,命名天地万物,确定经纬坐标,以探自然万物之德,以求生灵长生之道,循名究理之法,始于大圣黄帝。阴阳者,并非虚幻玄说,并非鬼神迷信,实乃循名究理、探德求道之纲纪也。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create_time]2022-07-27 17:25:33[/create_time]2022-08-05 14:09: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温屿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ab3c6b.EGWNOK5JoOudI3wwHvt0TA.jpg?time=4578&tieba_portrait_time=4578[avatar]TA获得超过948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5[view_count]

《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您好,本篇着重讨论养生长寿的意义和方法,以及肾气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并以真人、圣人、至人、贤人为例,说明不同养生方法的不同效果。  
其次谈及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最后列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理想的人生意境。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指远古时代。天真,指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摘要】
《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提问】
您好,本篇着重讨论养生长寿的意义和方法,以及肾气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并以真人、圣人、至人、贤人为例,说明不同养生方法的不同效果。  
其次谈及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最后列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理想的人生意境。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指远古时代。天真,指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回答】


[create_time]2021-11-23 09:01:13[/create_time]2021-12-08 08:58: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大树热点聊[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782544371,1645678498&fm=3012&app=3012&autime=1696565066&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26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view_count]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心思想及分段(1)

原文: 素问·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create_time]2022-07-28 05:10:45[/create_time]2022-08-10 10:45: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温屿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ab3c6b.EGWNOK5JoOudI3wwHvt0TA.jpg?time=4578&tieba_portrait_time=4578[avatar]TA获得超过948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view_count]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精注易读版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古人对于人之身体组成,经络运行,中医中药基本原理的总结与阐述,是中医、中药、 养生 、保健的理论源泉。从人文角度来说,《内经》集成了道家、儒家乃至更多思想家的成果,是经典古文之一。《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两部分。《素问》侧重生理、医理,《灵枢》侧重经络、腧(shù)穴。 《黄帝内经·素问》 昔在 (有) 黄帝 (即轩辕氏) ,生而神灵 (古人迷信,认为其出生即有神灵护佑。) ,弱 (婴儿) 而能言,幼 (少年) 而徇 (xùn,通「迅」,机灵。) 齐 (zhāi,同「斋」,指端庄有礼。一同「济」,迅疾之意。) ,长而敦敏 (厚道,敏慧。) ,成而登天 (成为天子) 。廼 (nǎi,同「乃」。) 问于天师 (即岐伯,黄帝身边的中医大咖。) 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 (指寿命) 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 (为「将人」之误倒。将,犹「抑」。) 失之耶?岐伯对 (尊敬的回答,不是怼哦!) 曰:上古之人,其知 (通晓) 道 (指 养生 之道) 者,法于 (作动词,遵循于。) 阴阳 (指天地之规律。) ,和于术数 (术为思想,数为道理。指遵照医理。)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乱。指过分的。) 作劳 (即「劳作」) ,故能形与神俱 (一起,指形神不离。)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 (你懂的!) ,以欲竭其精 (元气) ,以耗散其真 (同「正」,正气。) ,不知持满 (满,通「盈」。即守身而使得精气神充盈。) ,不时 (shì,通「是」,善于。) 御神 (控制情绪) ,务快其心,逆 (义训为「迎」。【尔雅·释言】逆,迎也。) 于生乐 (生,古「性」字。生乐即真乐,指醉生梦死。)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按:几千年前的古人早就发出了如此发蒙振聩的忠告!良好的生活习惯、稳健的情志控制才是 健康 长寿的重要因素,而并非唯有医与药。

[create_time]2022-08-14 17:44:32[/create_time]2022-08-24 01:39: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88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

经典解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下)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译文:黄帝说:人年纪老了,不能生育子女,是精力衰竭了呢,还是自然规律的限定呢?



岐伯曰:女子七岁【大约数】肾气盛,齿更发长。【以下年龄段,都是常人的揆度概数=大约数。】


二七而天癸【阴精】至,任脉通【旺盛】,太冲脉【肝气=生气=八之气】盛,月事【月经】以时下,故有子。【注:古人有癸、鬼同音,皆癸水意,非迷信说。癸水,天干阴水也,人之肾水合癸水。天癸=天道和合人成的人体精气神+癸水=生育功能】

三七肾气平均【饱满】,故真牙生而长极【发育完满】

四七筋骨坚【肾气足】,发长极,身体盛壮。【身体强健的顶峰】

五七阳明脉衰【胃气不足】,面始焦【憔悴】,发始堕【掉头发、牙齿】。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肝气】衰少,天癸竭【肾虚闭经】,地道不通【不排卵】,故形坏而无子也。【“圣人面南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六经离合论》人背后是督脉和太阳膀胱经的阳脉之气,太冲脉,是肾水生肝木生发脉气】


译文:歧伯说:女人七岁,肾气旺盛,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肝肾阴精成熟,任脉冲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有了月经,具备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盈,真牙生出,牙齿长全。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位和大肠的阳明经的脉的气血开始衰弱,有的就面部憔悴,掉头发。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多数人面部有了皱纹,有了白发。四十九岁时,任脉冲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癸(肝肾阴精)枯竭,绝经,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丈夫【男人】八岁【揆度,概数=大约数。智者求同】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年轻人泄精属正常状态】,阴阳和【阴阳合德,气血成实】,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饱满】,筋骨劲强【五行和合,肝肾强健】,故真牙生而长极。【发育完满】【太医令王冰注:平=足;均=和;极=止。绝妙!】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女子阳明脉先衰,男子肾气先衰。这点要牢记!因此,女子阳常不足;男子阴常不足。】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注意六七和六八之别:女子阳脉,男子阳气,思考:有何区别?】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筋衰无力】,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水生木,肾气衰,肝气不足,筋衰,阳气不盛,】八八则齿发去【脱落】。


译文: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肝肾阴精)产生,精气满溢产生遗精的正常现象,如果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强劲有力,肌肉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开始衰退,掉头发、牙齿颜色变暗或松动。四十八岁时,胸部以上的上焦阳气逐渐衰弱,面部憔悴无华,鬓角白发。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肝肾阴精)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



肾者主水【天一生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通畅】。【肾水,癸水】【先天之本,肾的首论。】




今五脏皆衰,筋【肝主】骨【肾主】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译文:肾主水,接受其它十一官脏腑的精气滋养贮藏,所以五脏阴精盛满,肝肾阴精盛满,男子有遗精现象。


五脏功能衰退,肝肾阴精衰弱,导致筋骨懈惰无力,天癸肝肾生育阴精没有了,男女都会发鬓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不能生育子女了。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揆度大数,小七八论】


译文: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么道理呢?歧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有生育能力,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肾阴精气也就没了。


帝曰:夫【议论引导虚词】道者【知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全角=五行和合,五角不畸形,五脏不衰。详见《宝命全角论》】,身年虽寿,能生子也。【奇恒论】


译文:黄帝说:掌握天地自然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歧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天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上古真人,何而睿智?何而知道?思考】


译文:黄帝说: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驾驭天地,把握阴阳,呼吸天地自然精气,静然独处守神于形体内外,筋骨肌肉象婴儿一样柔软而有弹性,形神和合于一体,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一样,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天地之道生养。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译文: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至人的人,具有醇厚的道德,和于五行阴阳,调和四时精气,离开世俗的干扰,积蓄五脏六腑内外精神,游行于天地自然之中,宁静致远,视觉和听觉远超于常人的八方远处,有延长寿命的强健功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会音怒意】嗔之心,【情志】行不欲离于世,被【导引】服【服从四时之气】章【章法;阴阳五行自然规则】,举不欲观于俗【无视世俗。无杂念。】,外不劳形于事【无忙碌于攀比劳作】,内无思想之患【无嫉妒攀比之心。知足者富;情志大药】,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守七而不损;护八而增益】,亦可以百数【岁】。【明七损八益的境界和层次】




译文: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心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生活于世俗常人之中,没有恼怒怨恨的心态情结,行为不离世俗,遵循天地自然规律准则,举止(作为)不屑于世俗。外在,没有攀比忙碌的劳累事物;内在,没有嫉妒攀比之心和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自得作为而无为心满意足,所以形体不衰惫,精神不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人,法地,法天。三才合一。】,象似日【丙】月【乙】【遵从阴阳规律】,辨列星辰【丁】【拓宽阴阳】,逆从阴阳【呼吸导纳】,分别四时【四时阴收阳放。一年四时季节二十四个节气。五日六十甲子时辰圆满为一侯或一元,十五日为一气或一节。四时论六节气为一时季,也叫六气一季。】,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译文: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逆从阴阳呼吸导纳;顺从四时阴阳节气练功养生,追随上古真人修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本章节个人感悟


1、本章是岐伯黄帝先圣立于眼下,追根溯源,围绕男女盛衰天癸水论而展开,涉及上古、中古、黄帝三个时代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典范的描述。


也是无药元痊的典范论述。上古应该是伏羲到盘古时间段,中古是伏羲到黄帝时间段。


2、本章具体用“天癸”水论述男女一生的盛衰。和合河图玄武水论,是无药元痊的根源说。


3、河图一六数水(藏);二七数火(长);三八数木(生);五十数土(合、化);四九数(杀;收),“人生一世,草木春秋。”,故而河图象,比类人的四季养生论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河图象比类人的一生五行大论是:春木生、夏火长、长夏相火壮、秋金衰、冬水亡。


4、本章是:医道追古,追溯源流,落地河图论。本章是甲(1)己(6)术合化土数(五),北玄武水论。素问从一章到五章的章数,合河图的五行生数。《黄帝内经》章节和合内容排布,难得先贤启玄子王冰的苦心、善意、慧理而整理、编辑、章节排布和集注。


5、关于“被服章”,古先贤有二种解释。1、后人抄写误加,衍文。2、穿着华丽衣服或穿普通纹饰衣服。个人理解前后文达意,依据古文一字多义多解为:被服章,是导引吐纳,服从四时阴阳五行的自然法则,即服从自然章法铁律。


6、关于《上古天真论》,古人先贤多有明理注解、慧意,但是不解渴。反复合和中华古文化,结合学习笔记,再三推敲理解。


特别对于《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七损八益”,古今概貌是二种解释:一是本文中男女天癸之数规律和延伸;二是房中之术。二者各有一定道理。但是归于河图论解更清晰的是:七火多耗有损;八木多养有益。这应该是“七损八益”的本源道理。


依据中华文化,七损八益本源道理应是:


{河图解}七数是南方火和合河图火成之数,乃心火消耗之意数;二数是生养心火的河图数。八数是东方肝木疏通生发成数,三数是养肝之河图生数。肝木依靠河图一数生水、六成水滋养。七损=伤心肝;八益=养肝心。


(先天八卦和合医卦解)河图七火和合先天八卦的医卦离卦君火“情”字与心包、三焦经震卦相火“劳”字或“疗”字,常态人震卦用“劳”字,疾病人震卦用“疗”字;


河图八和合先天八卦医卦的巽卦肝、胆风木,常态人巽卦用“作”字,疾病人巽卦用“养”字。即震巽对冲=雷风相薄,常人是劳作,疾病人是疗养;


因此,“七损八益”河图五行说是:木八生火,火七不可过,过者伤心肝。先天八卦医卦说是:雷风相抟(抟tuan,抟=柔和合德),无过无不及,有益心肝。不可雷风相搏(搏bo,搏=搏斗,为过为伤。)伤心肝。对友“雷风相抟tuan”,对敌“雷风相搏bo”是中华古哲学=东方哲学的特征之一。


(易经医卦解)震雷巽风有两卦,雷上巽下“雷凤恒”;巽上雷下“风雷益”。离火巽风也有両卦,火上风下“火风鼎”,风上火下“风火家人”。学易经要牢记,先有卦形、象的意会口传,后有圣人感悟卦形、象的文字描述卦的经、辞。


解易、解卦必须是先天八卦本意和合天地、万物的自然道理。任何卦没有好坏之分,不同事物,不同结论。简例:一个好卦推算出于敌方,则对己方不利。人意强加解卦就是胡诌。


医卦论:


“雷风恒”相火浮越,肝怒助火,情志浮躁,损心伤肝。【七损】


“风雷益”肝怒欲威,雷火不动,心静肝稳,养心益肝。【八益】


“火风鼎”心火躁动,风助火威,精亏神衰,伤心失眠,五脏不安。【七损八不益】


“风火人家”肝风骤起,君火安静,精守气平,静心吐纳,心安肝宁。【八益七不损】


本章归纳总结:无药元痊,首推之举。情志大药,百药之首。无药元痊,调病之根。科技发达的今日,情志引起的各类疾病太多了!


个人体会:拜读先贤,百家论坛,轻易否定,必有丢失。所以,万事万物说法,不明之理时,不可轻易否定。


下面附河图在《黄帝内经》应用图,便于各位老师理解:


河图原理简介:河图春夏秋冬四象皆以中宫土为本,简单直白说人们渡过的春夏秋冬必须有地球才存在四季,这是人人皆知的自然道理。没有地球这个中宫土,何来春夏秋冬?没有地球这个中宫土,人立足于何方?

五行生克必明此理,方可明中医。网上有可以搜索明晰。


相火简解:相火就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产生的温暖,君火太阳提供能源,太阳光产生的温暖相火生长万物。故曰:“万物生长靠太阳”。树木根扎于土中,吸取营养同时疏通土壤;水藏于土中或流于地球表面,君火太阳发光照射,相火作用,才有“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云出地气,雨出天气。”;秋金凉爽,寒露水降;又金硬掘土,可见井水;又烈火融金,金成水相。五行生克妙象无穷。“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数之推知无穷,然其要一也。”“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说实话,这下篇时隔多日今天才发布,属实是因为有太多无法理解之处,所以这几天里反复的翻看,还是决定发出。因为这个真的可以从内而外的帮到你。

看过关于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对你们是否有所启发???

欢迎评论


[create_time]2022-06-13 15:37:27[/create_time]2022-06-25 03:09: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濒危物种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10b6192.d3KLU23Bel2Of-Z1oa_bnA.jpg?time=4585&tieba_portrait_time=4585[avatar]TA获得超过997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8[view_count]

《上古天真论》说什么

现在我们这个课是研究《黄帝内经》,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是大医生、大博士,很多是科学的专家,在这里听我这个老头子盖。要了解《黄帝内经》,必须先要读好,每个字都不能放过。开始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题目就要注意了。“天真”这个“天”字,不是上天的天。这个“天”字,有时候代表宗教的天,有时候代表哲学的天,有时候代表天文学的天等等,学中文要搞清楚。

对不起,耽误时间讲题外话,为什么天字那么写?你真去研究中国文字,第一个字“一”是画图案开始的,为什么那么画?因为讲不清楚宇宙是几时开始的,天地是怎么来的,所以以一画来分开。所谓伏羲画八卦,一画分天地,这是科学的,因为时间空间上,查不出宇宙的来源。我们中国人很注重这个,现在的科学发展到太空,也是在追求这个。


今天我岔过来几句话,西方哲学讲人类世界的来源,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现在还下不了结论。换句话说,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如果说西方有哲学,中国没有哲学,你完全错了。中国上古就是探索这个问题,从我们唐朝的古诗就看得出来,可惜大家年轻没有好好读。我们当年是读来的,所谓读是唱歌一样念。


有一个故事,在唐人的“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诗里,很多好句子,其中有些名句,是关于哲学、科学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世界上哪个人先看到月亮?天的月亮是几时开始照的?这个是哲学、科学哦!大家却随便把它当文学看过去了。


所以我常常批评自己,也批评学西方哲学的朋友,你们西方讲哲学、科学,又分家又分类的,我们中国不是。我说中国的文化没有哲学家,因为中国文化是文哲不分,大文学家都是哲学家。第二是文史不分,哲学家都是史学家,都是懂历史的。


譬如司马迁,大家认为是史学家,我说你们完全错了!司马迁除了写《史记》以外,他的八篇大文章“八书”的学问,包括了天文、地理、经济什么都有。他是个哲学家,又是哲学家,也是政治家。所以中国文化哲学、经济、政治、文学是不分的。


刚才讲了这两句诗的感言,这跟我们讲《黄帝内经》有什么关系呢?有绝对的关系。所以文字搞不清楚,历史搞不清楚,就有些麻烦。譬如说《上古天真论》这一篇就是讲天。所们晓得“一”是一画分天地,上面代表形而上的,再加一笔和一个人字,就是天字了,天地人是这样来的。所以“一”的上面是“上”,下面是“下”,文字的来源是由画图象形,包含了很多内容。《上古天真论》的天真两个字,就是形容孩子“天真”那两个字,我们已经用了五千年还在用。这个天真的“天”代表了本体论,表示真实生命的第一个来源。


《黄帝内经》是黄帝为了生命科学,请教医学老师的对话记录。这一本书考据者有所怀疑,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闹的,外国人更要批评。认为这本书的内文不是上古的,好像汉朝以后魏晋的文章那么漂亮。上古时期会有这样好的文章吗?看来学者要把自己的祖宗看瘪了。


这个属于考据学,我一辈子注重考据,但不赞成考据。考据学要注意学问,但是不要迷信。现代人最讨厌的是太迷信科学,比迷信宗教还可怕。因为科学本身没有定论,新的发明会推翻了前面,永远没有止境,这也是科学的精神。对于科学的发明,乃至爱因斯坦也不敢下定论。你们学了一点科学的皮毛,就敢下定论了,我觉得很笑话。这是有关《上古天真论》篇名要注意的。


[create_time]2022-07-21 09:32:16[/create_time]2022-07-29 17:00: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情感解说家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d42f0ca.S-PsJR7Ym8JN5vcqkA7MRQ.jpg?time=668&tieba_portrait_time=668[avatar]TA获得超过536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view_count]

上古天真论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淡去名利、声色等种种的欲望,人没有了太多的欲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如此少思寡欲、无优无虑,犹如儿童一般。
拓展资料: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恬淡”即要人淡去名利、声色等种种的欲望,人没有了太多的欲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如此少思寡欲、无优无虑,犹如儿童一般。
在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真气从之是指一种修炼的方法、真气运行的方法,怎么运行真气,后来的道教,“内丹”养生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小周天、大周天。任脉、督脉。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恬惔虚无的。


[create_time]2022-12-27 22:36:02[/create_time]2023-01-10 21:14: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都标识标牌厂家老梁[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f8d8e591f706e5ad23fdd001c4c0920.jpeg[avatar]运营[slogan]我是老梁,在成都标识标牌厂家工作多年![intro]107[view_count]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之一

【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表意】上古的轩辕黄帝,生下来就非常灵敏,很小就善于言辞、机智迅捷。长大后,做事沉稳周到,成年以后,事业有成而登上了天子之位。

【内义】人皆太极,内分两仪。以时间论一生,为一升一降。前半生,生弱幼长成,为阳以升;后半生,衰老病死,为阴以降。此处升降,为后天气之渐强与渐弱。后天气之生发,源于元气与肾阴的交和。单论元气,为基因一统之力、为水火既济之能,出生时最盛,以后渐弱,最终元气破而死。人的一生,乾卦之象。

【禅解】人本佛,因妄而多染垢,故为凡人。染垢较少者根基深厚,染垢较多者根基浅薄。根基深厚之人,才具有识道的能力。故道只传其人,非其人不能传。亦如佛度有缘人,无缘人之不可度。黄帝根基深厚而成就大业,亦因此而能受道于岐伯。


[create_time]2022-07-06 03:26:01[/create_time]2022-07-18 05:59: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62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view_count]

重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1)

【背景】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上古天真论”是《素问》第一篇的篇名。“上古”指远古,即人类生活早期时期。张隐庵云:“天乙始生之真元也”; 高士宗云“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人欲之杂也”。故天乃天性之谓,真即真元之气。本篇着重讨论上古之人如何养其天真之气以达健康长寿的问题,以及天真之气对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所以叫做“上古天真论”。

养生,有名“摄生”、“道生”等。古人对于“摄生”,有两个基本观念,即:①天人相应的 整体观念 ;②“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内因决定外因)。

什么是整体观念?人与自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整体观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谓的“正气”就是对病源微生物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邪”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意思是说:当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自身身体健康,正气充足,就可以抵御外邪,不易生病。

(一)保持长寿的主要方法

1.“法于阴阳” :“法”,是“取法”、“适应”或“模仿”的意思。“阴阳”,是指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取法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节人体的阴阳,也就是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思。

2.“和于术数”:“和”,调和。“术数”,就是指养生的技术方法。和于术数,就是指修身养性的方法。如古代道家的引导、吐纳和近代的“静坐法”及“气功疗法”都属于这一类。

3.“饮食有节”:即饮食要有定时和定量的节制。 如果暴饮暴食或食无定时,易伤脾胃。

(二)导致早衰的基本原因




《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总的要求就是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人的精神思想、生活起居、形体状况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是所谓的“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具体来说,本篇从如下四个方面理解:

        1.顺应四时之变化,防止外邪的侵袭
      《内经》提倡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来调摄人的精神。而原文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指应回避四时不正之气,外邪的侵袭。既从阴阳而养精益神顾护正气,又知四时而防御邪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2.正常的生活规律
       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里包括生活起居、饮食劳逸等方面。反之,起居无节,“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不能尽终其天年,“半百而衰也”。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妄作劳包括 劳 和 逸 两方面都不能过度,即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如《素问·宣明五气》之五劳所伤,则包括过劳之“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和过逸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3.思想上要做到“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
本篇指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内经》特别强调精神上的修养,作者深受老庄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避免无故的精神忧虑、沉重的思想负担,在今既非毫无意义。《内经》所论七情五志致病甚多,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4.积极的锻炼身体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create_time]2022-06-26 16:52:04[/create_time]2022-07-08 06:54: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2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view_count]

上一篇:小说换爱

下一篇:黄庙村之魔棺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