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简要分析,坼和浮有何妙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上了岳阳楼,眼界立即为之开阔,洞庭湖的整个面貌一下子就展现在了诗人的面前,昔日的传闻果然是真实的,好一派雄伟壮观的景象啊!它好像把东边的吴地和南面的楚地一下子劈开了似的.湖水的汪洋广阔,似乎包容了整个宇宙,连天地日月也宛若昼夜都浮在水面之上.这是全篇仅有的两个描写景物的句子,诗人以巨笔从吴、楚两国的幅员辽阔的地理位置着眼,由乾坤宇宙漫无边际的空间落笔,把洞庭湖的开阔宏伟壮观的气象,一览无余地描绘了出来.特别是一“坼”一“浮”两个动词的运用,将洞庭湖水波涌连天的浩瀚与宏阔画面,一笔勾出,可谓点石成金,富于神韵.这两个诗句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诗人运笔有神,还在于诗人宽广的襟怀,恢弘的气度.
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其中“坼”,地裂也,“吴楚东南坼”是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残缺;“浮”,天动也,“乾坤日夜浮”是广袤的无休止的不宁。而这残缺不全,动荡不安的,是国事,也是身世,何其悲哉!
此诗笔力飞动,气势万钧而又蕴蓄深远地描绘出了洞庭湖上烟波浩荡,涵盖天地的雄奇景象。即使没有到过洞庭湖者,读之亦可使胸次豁达。
而且其中含蕴了对宇宙人生深沉浑厚的慨叹,令人更加魂动神摇,思发万端,乃千古名联。
补全唐代诗人杜甫登岳阳楼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什么佛
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其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6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三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楼的诗句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现在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简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是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译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现在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补全唐代诗人杜甫登岳阳楼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什么佛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解释: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赏析: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语言壮阔,令人玩索不尽。原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乾坤日月长的下一句
乾坤日月长没有下一句,正确说法应该是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解释:酒中(喝醉)有另外一个世界,酒会让你到体验到另外不同的境界。原文:武松抢过林子背后,见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武松假醉佯颠,斜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蒋门神了。”直抢过去。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壁厢肉案、砧头、操刀的家生;一壁厢蒸作馒头烧柴的厨灶;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里面各有大半缸酒;正中间装列着柜身子;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唱说诸般宫调的顶老。“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所形容的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与其说礼仪来源于酒,酒丰富了礼仪,还不如说,酒的礼仪折射、演绎和尊崇着尘世间的游戏规则,为中国吃人的食文化、人肉宴席提供着“理论支持”。
乾坤日月浮的前一句
吴楚东南坼。该句出自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文学鉴赏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吴楚东南坼下一句是什么
1、吴楚东南坼下一句:乾坤日夜浮。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赏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意思是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像在苍茫的湖面上日夜漂浮荡漾。“坼”、“浮”两个字用得好,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这个湖一分为二,气势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景象宏丽。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全诗内容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全诗意思为: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昔闻洞庭水今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拼音
登岳阳楼拼音介绍如下:dēng yuè yáng lóu。登 岳 阳 楼。xī wén dòng tíng shuǐ ,jīn shàng yuè yáng lóu。昔 闻 洞 庭 水 ,今 上 岳 阳 楼。wú chǔ dōng nán chè,qián kūn rì yuè fú。无 楚 东 南 坼,乾 坤 日 月 浮。qīn péng wú yī zì,lǎo bìng yǒu gū zhōu。亲 朋 无 一 字,老 病 有 孤 舟。róng mǎ guān shān běi,píng xuān tì sì liú。戎 马 关 山 北,凭 轩 涕 泗 流。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白话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在所有熟悉我的人眼中,我俨然是个文化人,证据就是,我会时不时在朋友圈里,显摆显摆一下,发在报刊杂志上的豆腐块。
其实,真实的自己,只有我心里明白。
即使曾经读过一些书,受过一些系统的教育,但随着时间推移,年纪渐老,又长期混迹于市井,风餐露宿,干的也是一些不需要知识文化支撑的苦力活,接触不了新的知识,把识得的几个字,明白的一些道理,早就连本带利还给了我的那些授业恩师们。
完完全全一个“目不识丁”的新文盲,与社会发展脱节,与时代进步相背。虽然偶尔也会在“酒足饭饱”之后,一边剔着牙,一边把“胡思乱想”的想法付诸文字,凭所谓“慧眼识珠”的编辑润色、加工、整理,在报端刊尾,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污人眼眸,博得一些“文人骚客”的雅号,委实让自己都不敢恭维。
只是虚荣心作祟,拿来唬弄我的债主们,让他们在老套的“文化”俗世中挣扎,总是认为“仁义礼智信”是读书人的根本,免了我“老赖”的实质。
不过,“目不识丁”归实际问题,但关于老家湖南岳阳的文字,却始终有些记忆,特别是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的文字,更是记忆犹新。无论是名满天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是备受推崇杜甫的《登岳阳楼》,总是能倒背如流,一直不敢相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家国情怀 ,是《岳阳楼记》这篇短文的精髓所在,而个人情感的忧乐,就是杜甫《登岳阳楼》的文化底蕴。
不过,生为岳阳人,对岳阳的风土人情却是知之甚少,对岳阳楼的认知也停留在范仲淹和杜甫的文字之中,没有更加务实的认知。
三十五年前,我还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还只是在旮旯胡同里,识得范仲淹和杜甫,一知半解他们的《岳阳楼记》和《登岳阳楼》,即使登临岳阳楼,也只是惊讶镌刻在一块块楠木上的《岳阳楼记》,如此工整清爽,并不能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髓所在。
至于“登世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理解不得。
用“走马观花”形容也不为过,岳阳楼的一砖一瓦,似乎都没有走进我的世界,对岳阳楼的记忆处于一片空白之中。
只是因为是湖南岳阳人,在他乡,免不了会被人问起,关于岳阳楼的东西,很多时候,都只能支支吾吾,答非所问。其实,在心底,于岳阳楼方寸之地,临浩瀚洞庭湖,偏安一隅之事实,有些尴尬。
三十五前的岳阳楼,与我那是的认知相差无几,都是囿于方寸,无从说起。
一栋雕梁画栋的主楼,岳阳楼,一飞檐走壁的辅亭,怀甫亭,临湖而立,仅此而已,再无其他,可以与“岳阳楼”名扬天下的名声相匹配。
至于其他的,全部都停留在先贤今人诗赋之中。
今年,我遇流年不利,先是老父病入膏肓,但也没到无可挽回之窘境,后老父惧怕久病无孝子,坏了我大孝大爱之虚名,以鼠药放弃生命,让我知天命时,成无父无母之“孤儿”。
奔丧之后,总是感觉,心灰意冷,斗志全无,在老家休息数日,也无法排遣心中难以言状的苦闷,只得在老父“五七”未到之时,匆匆撤离,回东莞。
撤退路线之中,必有岳阳楼。心念一动,登岳阳楼,能否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前人之述备也,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岳阳楼就没有这种气势,如果硬要牵强附会一下,最多只能是“小我”。
岳阳楼,今之现状,远非当年可比,不但不是尺寸之地,反而可以用气势磅礴来比喻,新建亭台楼阁,布局花鸟虫草,外加树碑立传,把扩建之后的岳阳楼,装璜得富丽堂皇,仄着身子鱼贯而入,真正明白人之渺小,沧海一粟之态。
登岳阳楼,洞庭湖依然“上下天光,波澜不惊,”但却始终却有感极而悲者也,涌上心头。究其原因,可能是丧父之痛,仍然未消。
父虽年逾古稀,但在我眼里,却是精神矍铄,斗志昂扬之人,每次促膝而谈,都会被他的豁达与乐观感染,仿佛回到了年少轻狂的过去,登岳阳楼,也会随手涂鸦一番。
游览山水,楼台,多半会有感而发,或直抒胸臆,或心有城府,但一别三十五年后,再登岳阳楼,却始终只是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可也难得做到“宠辱皆忘”。
岳阳楼,不再单纯是“江南三大名楼”,已经完全商业化营运,处处吆喝起,时时铜臭绕。
可能是旅游淡季,游览岳阳楼的人并不多,再加上天气异常炎热,像我这样真心去看的人,也只顾顺林荫之地避走,诺大岳阳楼,观者寥寥,不闻喧哗,只有冷清。
因只是途经,不得多耽搁,选择匆匆而过,不到三个小时的游览时间,当然只落下“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遗憾,但我想,余生应该来得及,细细领悟其精髓。
不会走老父之路,漫长岁月中,即使生在岳阳楼下,也没有机会登临。
出园已是夕阳西下,暮色四起,赶火车,讨生活,让我无瑕顾及曾经登过,今天再登的岳阳楼,是如何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的……
只是纳闷,七十大洋一张的岳阳楼门票,怎么会定位如此之高?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理应是免费的午餐,任人享用,岂能拿金钱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