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心宿偏西向下了,表明秋季已到,该为天凉时做准备了。(流火:大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偏离中天,自西而下。火,星名,心宿之亮星,又名大火;不是火星。七月流火,并不是七月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八月未央”——意思是八月份尚未结束。未央就是还没结束的意思。“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份来临的时候,快到冬天了,于是开始分发棉衣以作御寒的准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这首诗描写了我国古代的家事生活,对历史研究具有较高价值。“八月未央”,《诗经》中没有这一诗句。关于“未央”的说法出现在《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天色如何?夜还未尽。”而《诗经·豳风·七月》里关于八月份的只有“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七月鸣鵙,八月载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没有“八月未央”这一句。至于“八月未央”那是安妮宝贝的一本小说散文集的名字。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其中,火指星座名,即心宿。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七月大火星渐渐西洛,到了九月妇女们开始缝制寒衣,其中“火”是指火星。出自于《诗经.国风》的歌谣,名字是《国风·豳风·七月》,这首歌谣来自于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一个叫豳(bīn)的封国。豳国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陕西的彬县、旬邑一带。这首歌谣的美就在于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素描了豳县人民有序进行农事活动的欢快祥和场面。“七月流火”,其实是一个成语,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意思,不能简单理解为:七月份的天气像“火”一样热。“七月流火”表达的真正意思是:到七月后,大火星西移,天气将渐渐转凉。概而言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很形象地表达了一个气候转换时的自然现象:夏去秋来,天气转凉。七月: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天蝎座α星,它是天蝎座里较亮的一颗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出处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注释: 豳(bīn)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以此类推。 觱(bì)发(bō):大风触物声。 栗(lì)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褐(hè):粗布衣。 耜(sì):中国古代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 馌(yè):馈送食物。 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译文: 《诗经·国风·豳(bīn)风·七月》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举例 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熟悉东方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较近较火的就是“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句话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天气转凉,记得添衣。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一节,意思是到了农历的七月,大火星不在南中天,而是向西下沉了,说明天气开始转凉了。大家看了我解释,可能不大明白:大火星是火星吗?为什么大火星西沉天就转凉了? 要想明白以上问题,就得先说说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产品,他们完全依靠实际观察天体运行,用心记录分析天体运行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天文学。古人把黄道和赤道周边的星星,根据他们的运行轨迹,将其分为二十八星宿。说的二十八宿,大家恐怕不陌生吧,至于二十八宿都是什么,我在这里啰嗦一下,二十八宿是: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七月流火”中的“火”就是青龙七宿中的心宿二,又名“大辰”、“大火”、“龙星”。相传上古时期,帝喾高辛氏封其长子阏伯于商丘,阏伯是尧帝时的火正,以火纪时,祭祀大火。商丘是商朝的发迹地,商王以此星为龙星。大火星可不是现在所说的火星,因为他的光火红,古人称其为大火星,他也是天蝎座中的较亮的星。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观察一下,农历六月这颗大火星在正南天,到了七月,大火星就西沉了,天气逐渐变凉了。 “七月流火”后面还有“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说的是西周时期,奴隶们辛苦劳作和生活的场景。现在好多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将“七月流火”理解为公历七月,天气热的像大火在流动,就与“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偏离了。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是一个古老的民间谚语,描述了中国传统农历中三个月的特点和气候现象。- "七月流火" 指的是七月份的天气炎热,阳光强烈,火烧云飘动,火势熊熊。这个时候,天气炎热干燥,适合收割庄稼。- "八月未央" 指的是八月份,这个时候虽然已经过了立秋,但夏季的余热还未完全消散,天气依然炎热而长久。"未央"意为未消退。这段时间是夏季的尾巴,天气依然炎热,人们需要继续保持防暑降温的措施。- "九月授衣" 指的是九月份,这个时候进入初秋,天气开始转凉,人们需要开始穿上衣物来保暖。"授衣"意为赋予衣物。这段时间是进入秋季的标志,天气开始凉爽,人们要逐渐增加衣物以应对气温的变化。这个谚语主要描述了中国夏末初秋的气候特点,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历中的节气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_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是什么意思?
意思: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出自:《国风·豳风·七月》先秦·佚名原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_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_彼南亩,田_至喜。翻译: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扩展资料《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汉书·地理志》提及:“昔后稷封_,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根据上面的描述,这篇文章应该写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诗中使用的是周历,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文章的作者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个侧面都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七月流火”是汉语成语,拼音是qīyuèliúhuǒ,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
出自《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国风·豳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七篇。《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造句:
1、微风送凉,水晶帘外虽是七月流火,夏日却仍炎炎如炽。
2、每当此时,人们大都喜欢用“七月流火”来形容时下的天气。
3、随后,有关“七月流火”的典故用法是否准确,在各界引起激烈争论。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什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这句诗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叙述的是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扩展资料:历史典故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α星,蝎心 ,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时,农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来了。数日过后,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哪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所谓“流火”,《辞海》缩印本第952页释义:“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另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由此可见,“七月流火”虽与节气、气候有关,但绝不是形容暑热之词。故余冠英《诗经选译》对此说得更为简洁明了:“秋季黄昏后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绕太阳运行的火星),即心宿。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所以,“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九月授衣”就是说到九月就该缝制寒衣了。授衣:分发寒衣。一说女工裁寒衣。
至于“八月未央”是指2000年出版的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八月未央》,跟“七月流火”与“九月授衣”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