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述是什么意思
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中文名主要内容外文名primary coverage性质概念名称记叙文分析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领起第三部分),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四、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五、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
论述是什么意思!
论述意思是理论性的描述,对某一或者许多问题、事件、研究等进行单一的或者归纳性的阐述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解决的方法加以自己的话进行叙述。一、论述的拼音lùn shù二、论述的文学作品示例刘绍棠 《西苑草》:“他论述过去工作中的若干错误。”扩展资料论述的近义词:陈说、陈述。一、陈说 [ chén shuō ] 陈述:~利害。~事件的经过。文学作品示例: 沙汀 《在祠堂里》:“但当他正在陈说一种自以为高明的假定的时候,那个老年的主人,突然地掀起没有胡子的下巴,大声地苦笑了。”二、陈述 [ chén shù ] 有条有理地说出:~理由。~意见。文学作品示例: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他把大哥瑞宣完全忘掉,而只觉得自己受的惊险值得陈述,甚至于值得写一部小说!”
简述题和论述题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要求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简答题简答题是指介于论述题和填充题之间的题目,主要评价受测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论述题论述题,亦称“自由反应题”。是主观题的一种。二、要求不同1、简答题一般只要求受测者回答问题的要点,回答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无须展开阐述。2、论述题被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清晰而全面地阐述自己观点的题目。这类题目重在考查被试对问题的理解深度、逻辑思维、文字表达等多种高级能力。三、特点不同1、简答题简答题答案比较明确,不利于受测者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而主要考查受测者对基本概念、专业名称等知识的掌握,不适用于测量更加复杂的内容。 2、论述题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易受评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产生误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简答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述题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数据的方式不同,文件系统是面向组织数据的,而数据库系统是面向全局组织数据的,这种组织方式可以解决数据冗余问题。数据库系统主要管理数据库的存储、事务以及对数据库的操作。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管理文件和存储空间的子系统,主要是分配文件所占的簇、盘块或者建立FAT、管理空间空间等。一般来说数据库系统会调用文件系统来管理自己的数据文件,但也有些数据库系统能够自己管理数据文件,甚至在裸设备上。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必须的,而数据库系统只是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所必需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好,数据的独立性好,数据存储粒度小,数据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接口。2、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数据模型,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一、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1、数据存储方法不同:文件系统使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部内存中,数据库系统将数据与数据库统一存储,程序与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连接,数据库系统中的程序与数据分离.2、数据管理的方法不同:文件系统采用操作系统中的访问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库系统使用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3、数据共享程度不同:文件系统实现需要基于文件的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实现的记录和字段作为数据共享的单位。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4、数据库独立性不同: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二、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1、文件系统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库的软件。解析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而DBMS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软件,文件管理都是DBMS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数据库系统的组织和存储是通过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来实现的。3、数据库系统主要管理数据库的存储、事务以及对数据库的操作。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管理文件和存储空间的子系统,主要是分配文件所占的簇、盘块或者建立FAT、管理空间空间等。4、通常,数据库系统会调用文件系统来管理自己的数据文件,但某些数据库系统能够自行管理数据文件,即使在裸机上也是如此。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所必需的,数据库系统只需要用于数据库管理和应用。扩展资料: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途:文件系统将数据组织到单独的数据文件中,实现了记录中的结构,但整体是非结构化的,而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整个数据的结构,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文件系统中,数据冗余大。浪费了存储空间。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是面向整个系统,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减少了数据冗余。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为特定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当您要修改数据的逻辑结构时,必须修改应用程序,修改文件结构的定义,数据和程序之间缺乏独立性,并且在通过DBMS的两级图像实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将数据的定义与程序分开,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均可以长期保存数据,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件系统
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 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扩展资料:政党功能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1、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2、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扩展资料政党的公共政策导向,是价值观所在。政党与统治阶层关系决定政党数量,统治阶层在政党内部生成。若该经济体社会只有一个政党,则不存在执政和在野说法。民主化办法差额提名。统治阶层重新分组政党可形成两党或多党。政党是现代国家中有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针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各自的主张。在竞争式民主国家里(即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透过在选举中获胜、并以执政为目标。在没有政党竞争的国家里,通常是一党专政。另外也存在着没有政党、一切政党非法的国家,如中东的家族统治政权,包括沙特阿拉伯等国。政教合一的国家,其教派可视为政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党
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 2、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 数据结构来组织、 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 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的使用既可以在程序中实现,也可以在独立的数据操作界面中实现,比如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中,我们既可以使用T-SQL语言操作数据库,也可以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和管理。
简答题 组织形象的价值和作用有哪些
价值:组织通过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可以获得公众的支持、同行的赞誉,政府机关的重视,而这些赞誉和支持往往会为组织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另外,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也能将优秀的人才都吸引到组织中来。作用:1、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降低公众对价格的敏感性,给组织带来一定的市场促销力量。可以演少产品的可替换性,也就是可以减缓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击度。2、可以使组织的整体资产增值,为组织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增强组织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塑造组织形象,也就是要把组织文化传递给公众,而组织文化又是要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组织文化就要与社会普遍接受的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一致,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总之,组织可以通过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融治的社会环境。组织形象是特定组织文化的外显,组织的产品形象、服务质量、员工行为、空间环境等都受组织文化的交配。
组织形象的内涵?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你好!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员工对组织整体的印象和评价,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完整信念。“按组织形象的内容可分为特殊形象和总体形象 特殊形象是某一或少数几个方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或者组织在某些特殊公众心中形成的形象。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1.加强双向沟通的信息传播,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2.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3.塑造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4.组织形象塑造主要靠内在精神素质,也得力于公共关系的精心设计。
5.赞助和扶持公益活动。【摘要】
组织形象的内涵?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有哪些【提问】
你好!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员工对组织整体的印象和评价,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完整信念。“按组织形象的内容可分为特殊形象和总体形象 特殊形象是某一或少数几个方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或者组织在某些特殊公众心中形成的形象。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1.加强双向沟通的信息传播,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2.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3.塑造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4.组织形象塑造主要靠内在精神素质,也得力于公共关系的精心设计。
5.赞助和扶持公益活动。【回答】
谢谢【提问】
不客气的【回答】
即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又是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即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又是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是劳动和受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民权利进行不同的分类:1、依据公民所参与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属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一般民事权利;2、依据承担义务人的范围,可以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3、依据权利发生的因果联系,可以划分为原权和派生权,派生权或称救济权;4、依据权利间固有的相互关系,可以划分为主权利和从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5、监督权;6、社会经济权利;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保护权;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
法律分析: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广泛性、平等性、现实性和一致性四大特点。广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二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范围非常广泛。平等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二是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现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现实性;二是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既有物质保障又有法律保障,是可以实现的。一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二是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互相结合的;三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文明包括文明,也就是说,文明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文明是文明的最高方式或高等方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构成和社会分工之后构成的。2、文明和文明是特点不同的两个部分,文明是物质文明,文明则是精力文明和社会文明。3、文明偏重于精力和标准,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文明较容易比较和衡量,而文明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又是相对的。4、两者概念不同,文明是指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全部物质,精力效果。而文明是指阅历前史的沉积,人们所前进的精力物质的总和。在对比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中,很多人认为文化和文明是同义的,不少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持这种意见,尤其在19世纪英法两国把“文化”与“文明”视为同义词,认为两者的意义几乎等同。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①内容不同 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②存在时间段不同 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③表现形式不同 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④内涵不同 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但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是一个褒义概念。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 1、文化和文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同义的。 不少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持这种意见,尤其在19世纪英法两国把“文化”与“文明”视为同义词,认为两者的意义几乎等同。 如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把文化与文明连在一起,他说:“就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的丛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习惯。” 2、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 不少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尤其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发展阶段。 如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的《社会进化》(Social Evolution,1951)和克拉克(G. Clark)的《从野蛮到文明》(From Savagery to Civilization,1946)均持这一观点。 3、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在20世纪之前,德国传统的看法普遍认为,文化包括人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而文明仅包括技术、技巧和物质的因素。 日本一些学者如伊东俊太郎认为,文明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两者应结合起来,物质丰富与精神充实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文明具有扩散的性质,文化具有凝聚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