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幻的意思 如梦如幻是什么意思
1、如梦似幻,意为很美,朦朦胧胧,不像是在现实中,像梦又像幻觉,指人的感受,多指美好事物,也有镜花水月的意思。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定语,造句参考:我喜欢这豪华、如梦如幻、金碧辉煌的威尼斯人酒店。
2、如梦似幻一词出自《金刚经》作为结束语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如梦”是说人生一切(这里偏指财物)都是虚幻的,都是假的,没什么好留恋的;“如电”是说事事物来的快,去的也快。这句话意在劝戒世人看破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然脱俗。
如梦如幻是什么意思啊?
这几个词都很直白,现代语中也用的很多。
实在要解释一下就说说出处吧:
1、“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是由“人活一世,草长一秋”演变过来的,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原句如下:“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惧法朝朝乐,欺心日日忧。人生一世,草长一秋。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活的这一辈子,就如草木只长到秋季一样,参照之下,方知人生苦短。
2、“如梦如幻”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的缩写,出自《金刚经》。说的是世间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都像梦幻般虚妄,如泡沫上浮影般短暂美丽,若朝露和闪电一样一逝即过。这句话道尽了释家的三观,是诸多经典中最著名的一句话。
3、“岁月飘零”,这个飘零用的很妙,取的是零落漂泊的意思,从屈原起,中国古代文人都有悲秋的心境,看见秋日里草木零落,随波逐流,多半能引发睹物者的愁思,不免生出同样飘零的心态。摘选较为出名的宋玉《九辨》,其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金刚经》的一首四字偈语,是鸠摩罗什译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看到的世界万物,(其实万物也不能算是万物,姑且名叫万物),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是在你脑中的映射,只是你认为是那样的。一切有为的法(直指传念经书、造拜画像、造拜雕像、烧香拜佛等布施之为),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南怀瑾讲解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金刚经有好几个四句的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等等,共有两三处地方。所以有人提出来,金刚经中所说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个四句偈?那四句都不是!这四句偈,离经而说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来讲,非要把它确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话,你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不生法相,无所住。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这才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能讲四句偈。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有所作为。一切有为法如梦一样,如幻影一样,电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灯影、人影、树影等。佛经上譬喻很多,梦幻泡影,水月镜花,海市蜃楼,芭蕉,又如犍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如阳□,太阳里的幻影等。年轻的时候学佛,经常拿芭蕉来比,我说芭蕉怎么样?「雨打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这是古人的一首诗,描写一个教书的人,追求一位小姐,这位小姐窗前种了芭蕉,这个教书的就在芭蕉叶上提诗说:「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风吹芭蕉叶的声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实际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笔也在芭蕉叶上答覆他:「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是你自己心里作鬼太无聊,这个答覆是对不住,拒绝往来。我们说芭蕉,难道佛也晓得这个故事吗?不是的,这是中国后来的文学,砍了一颗芭蕉,发现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话,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来很好看,中间没有东西。所以这十个譬喻梦幻泡影等都是讲空,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扩展资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偈语,佛经中的唱词Budhist's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偈语是佛法之本,佛经是树干与青柯,偈语是果实与花朵。因为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成为僧人顿悟的美谈。著名偈语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参考链接:偈语 (词语)-百度百科金刚经(佛典)-百度百科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像梦幻一样空虚,如泡沫中的影子一样无常,像露珠一样短暂,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应该按照这样的看法来观看世间的一切。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出处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金刚经》,全文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是什么
一切有为法是佛学术语,包含一切事物、物质、意识、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一切有为法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出自《金刚经》,《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
浮生如梦是什么意思
“浮生如梦”是错误的,正确的是“浮生若梦”。意思是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走过一生,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译文: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
造句:
1、浮生若梦非有意,到处能安即是家。
2、一个人若抱着浮生若梦的思想,必将虚度此生。
3、那位受尽打击的中年人,在人面前常常感慨浮生若梦。
浮生如梦是什么意思
浮生若梦的解释[short life as if dream;our floating life is like a dream] 谓世事无定, 生命 短促,如梦幻一般。后称人生 人生若梦,为欢 几何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词语分解 浮生的解释 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 浮生 ”。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自言行 梦的解释 梦 (梦) è 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 刺激 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做梦。梦幻。梦乡。梦魇。梦呓(梦话)。 梦想 。 梦寐以求 。同床异梦。 部首 :木。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出自
出自电影《胭脂扣》。
《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关锦鹏执导,梅艳芳、张国荣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了香港三十年代的石塘咀名妓如花与纨绔子弟十二少的感情纠葛。 影片于1988年1月7日在香港上映。剧情简介:报社记者袁永定遇到了一位前来登寻人广告的女子如花,无意中才发现了该名冷艳的女子原是鬼魂。如花深深爱上了这名多情的公子,两人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由于身份悬殊,遭到了十二少家人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他们以胭脂扣定情,一起吞鸦片殉情。如花未能在地府看到自己的爱人,便到阳间寻找。如花在两名记者的帮助下,得知原来当年十二少被人救活了,如今生活潦倒。面对十二少的懦弱,如花伤心欲绝,把胭脂扣返还,回到阴间投胎转世。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一个人很美好,像梦一般又像幻想中的月亮一般捉摸不定,好像容易靠近,又好像难以接近。出自——李碧华《胭脂扣》。“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是描述在《胭脂扣》中对一段不被承认,不被接受的一段爱情。一个是家财万贯的少爷,一个是受人奚落的青楼女子,本是两个命运毫不纠缠的人却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相爱了,这也必然会落下悲惨的结局。纵然十二少给其“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开”的花牌,并且离家追求爱情,如花也洗尽铅华,退出纷乱的世界,但不能明媒正娶,不能得到父母认可,在现实社会中困难是难以言喻的。当少爷最终回归家庭,如花想用生命换回感情,却最后什么都没换回,既使黄泉路上等不来心上人,再回来寻找时也只能找回失望,这样的感情唯让人唏嘘感慨吧!扩展资料:作者简介李碧华,女,原名李白,祖籍中国广东台山,出生、成长于香港,毕业于香港著名女子学校香港真光中学。曾任小学教师、同时担任人物专访记者、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先后在刊物撰写专栏及小说。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桥》、《饺子》、《诱僧》等 。专栏及小说在中港台新马等地区报刊登载,结集出版逾百本,并有多国译本。擅长写辛辣、凄艳悲凉的故事小说,文笔流畅,观点独到。虽屡获国际奖项,却如已泼出去的水,只希望最好的作品仍未写就。李碧华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格高绝,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容貌不详。李碧华道:“别那么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种摆到人群里,不容易特别被认出来的样子,没什么好描述的。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对我来说是好的,不老记挂着自己的影响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写的文字,不至于动不动就把自己当成苦海明灯,方才真可以潇潇洒洒地写。”她还说:“写的时候真的进入那么一个世界,讲得玄一点的话,似乎是有一个人借着我的手来写。”她自拟的一份“档案”,展示了她的潇洒、幽默和神秘。面对人生,她冷静、自制、幽默甚至带有一点疏离,她说藏比露好,谁也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但对于自己的作品,她却有着百分之百的坚持,坚持“我为东道主,不作奴才文章”,下笔辛辣且不做删改,对于被与张爱玲相提并论也只淡然一句“写作人都是独立个体户,我不愿意像谁。她写三生三世的爱恋,写凄艳悲凉的背叛,写尽痴男怨女、悲欢离合,她说自己也曾爱上不爱自己的男人,而这些都成为自己写小说的灵感来源。她看《孙子兵法》、《宋词选》,也看八卦杂志大小报章,喜欢看字典,课外读物是银行存折。她说人生以快乐和自由最为重要,而快乐美满的人生就是:“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碧华
如梦如幻的意思
如梦似幻的意思是像作梦幻想般。意思是很美,朦朦胧胧,不像是在现实中,多指美好事物,也有镜花水月的意思。造句如下:1、一切仿似从未发生,如梦如幻,却又如此深刻。2、世界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事物,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汽泡。3、人生如梦如幻,生命短暂如朝露,因为看不透,所以便觉浮生苦,然不知浮生其实就是一场梦,醒时做白日梦,睡时做黑夜梦,现象不同,本质一样,夜里的梦是白天梦里的梦,如此而已。4、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的如同女人胴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裂的大地,向天空伸张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这一切的景象是我意乱神迷,目不暇给。成语的专有名词: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处,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