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

时间:2024-05-03 09:05:34编辑:莆田seo君

先秦诸子有哪些流派起代表人物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先秦诸子主要思想及代表作品

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列举如下
学派,人物,著作为次序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曾子 《论语》、《孟子》、《荀子》、《孝经》
法家 : 管仲、子产、韩非、商鞅、慎到、李斯、申不害、李悝 《商君书》、《韩非子》 、《法经》、《管子》、《申子》、《李子》、《慎子》
墨家 : 墨子、禽滑釐、孟胜、田襄子 《墨子》、《墨子闲诂》、《田俅子》、《我子》、《随巢子》、《胡非子》
道家 :老子、庄子、列御寇 《老子》、《庄子》、《黄帝四经》、《淮南子》
名家 :又称“刑名家” 邓析、惠施、公孙龙 《公孙龙子》、《邓析子》、《尹文子》、《惠子》、《黄公》、《毛公》、《成公生》
阴阳家 : 邹衍 《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现代都已失传。
农家 : 许行、辛计然 《神农》、《黔老》
纵横家 : 鬼谷子、张仪、苏秦 《捭阖策》《战国策》
小说家 :虞初、屈原、字玉 《虞初志》、《离骚》、《九辩》、《神女》、《高唐》
杂家 :吕不韦、刘安、尸子 《吕氏春秋》、《淮南子》、《尸子》
兵家 :孙武、孙膑、吴起、尉缭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起兵法》、《尉缭子》
医家:(有时归入方技家) 扁鹊、岐伯 、淳于意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方技家 : 岐伯 、淳于意


先秦诸子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先秦诸子关于人与天地的往来,是什么意思 诸子百家探索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包括人如何更好的适应环境,环境如何改变人,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大事可成

问题二:为什么先秦诸子都称子? “子”,在古语中指有学问的男子(尊称),就是后来的先生、老师的意思。“先秦诸子”就是指百家学派的创始人(鼻祖、师尊),也就是各家学派的先生(老师)。

问题三:什么叫先秦诸子百家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ˇ诸子ˇ,ˇ百家ˇ则指这些学派。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问题四:先秦诸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国时期是由分离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人们观念的变革,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和文化发展高峰。
思想领域出现诸子百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新气象。
出现了一系列的开创性文学成就,《诗经》和诸子散文、屈原及《离骚》是其代表。
绘画和音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问题五:先秦诸子百家有哪些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锭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的弟子。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授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先秦诸子是什么?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约当东周 春秋战国之世,我国主要的学术国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孔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
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的墨子,
道家的老子、庄子,
法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子
兵家的孙武、孙膑
名家的公孙龙,
阴阳家的邹衍,
纵横家的端木赐、张仪


先秦诸子有哪些特点?

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有哪些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授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先秦诸子,都是谁啊?

道家:老子(老聃)、庄子(庄周)
墨家:墨子(墨翟)、禽滑厘、孟胜、田俅子(田鸠)、腹黄享——墨家五位巨子
法家:韩非子(韩非)、李斯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
兵家:孙武、孙膑、司马穰苴、吴起、魏无忌、白起
阴阳家:邹衍
杂家:吕不韦、刘安、尸佼
农家:许行
小说家:没什么特别著名的人,如果非要说的话,西汉的虞初——可惜不是先秦时期的


诸子百家包括哪些?

诸子百家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
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
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名士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哪些作品?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代表作有道家的《老子》、儒家的《论语》、墨家的《墨子》。《老子》用短小的类似哲理诗的形式高度概括了道家的观点。《论语》多为简短的语录,不少格言警句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精粹。《墨子》渐有论说文的基本模式,但质朴无文。战国中期,代表作为《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孟子》大多用对话体进行说理,《庄子》除了对话体,还更多地借助寓言和比喻。二书皆形象生动,说理畅达,行文波澜起伏,具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战国后期,《荀子》和《韩非子》则是其代表作,它们既是一些单篇论说文的结集,同时又是一部经过严密组织起来的成体系的学术论著。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代表了先秦说理散文的最高成就。这些诸子散文,尽管繁简不一,文体有别,风格各异,但它们的发展过程乃是由简而繁,由梳而密,由杂碎而严谨系统,文学的色彩也愈加浓厚。其中以《庄子》、《孟子》、《韩非子》和《荀子》最具文学价值。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特点都有什么?

荀子和韩非子的出现标志着议论文体系的成熟。《荀子》杂文多为长篇杂文,篇目多,论点清晰,论据充分,结构完整,已成为成熟的专题议论文。此后,这种文体成为中国推理散文的主要形式。韩非子发展了荀子议论文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将议论文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还收集、整理、创作了大量的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1在思想内容上,先秦诸子的散文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孔子主张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贤者,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主张神力。2.在文体上,先秦诸子散文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比如《论语》简单含蓄,《墨子》简单明了,善于类比。孟子雄壮善辩,庄子文思狂放,荀子雄健细致,比喻繁富。韩非子厉害险峻,论点精辟。3.在语言方面,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好地运用了隐喻,而且比取象更深刻。比如《庄子·寓言十九》中,引子相连,意象深刻,在诸子百家中是最高的。4.就文体发展而言,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辩的体系。从抄本到论点清晰、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论,展现了中国议论文发展的总体特征。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一些故事叙事,颇似小说,为后世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先秦散文是中国散文的源头。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包括《左传》、《国语》等先秦叙事散文和《论语》、《庄子》等先秦推理散文。先秦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并不明确。在当时,散文只能说是一种与诗相对立的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上的散文和叙事。然而,由于其文学性强,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被视为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政治需求,因为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夺取霸主地位,不得不招贤纳士;然后是经济因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好,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最后是士阶层兴起,导致私学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人们的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在学术领域出现了群星闪烁的现象,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进步。百家争鸣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政治需求。当时的社会处于一个变革时期,周王朝开始没落,道德礼仪崩溃,各诸侯国征战不休,社会动荡不安,每一个诸侯国的统治者都需要一套全新的思想体系来辅佐自己的统治和维护自己的权威,为了获得霸主地位,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开始招贤纳士。这就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次,经济因素的支撑。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铁器时代,耕地效率也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提高了,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在天文学、医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足,当吃饭在成为问题的时候,人们才会有精神追求,很多人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从事一些学术活动,开始钻研和学习,成为了所谓的有闲阶层,这为“百家争鸣”创造了经济条件。另外就是文化因素,私学的兴起。“士”阶层出现,各国开始变法,贵族开始没落,当时学在四夷已经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贵族垄断文化学术的局面已经不存在,官府已经不能完全控制学校,私人可以办学,导致当时的文化学术性社会下层开始扩散,这就导致下层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开发,让平民都有做官的机会,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贵族阶层的统治,同时也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上就是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先秦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可以说已经穷尽了人生和社会的所有问题。这么多的思想,自然会相互不服,争吵是免不了的。儒道争有为还是无为,儒墨争仁爱还是兼爱,儒法争德治还是法治。他们著书立说,隔空喊话,谦谦君子,动口不动手。

法家先驱管子,位置高,说的话自然有人听到。“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管仲说法,还能看到爱这样的字眼,齐国的法治并不很残酷。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管仲为相,说的是民。孔子是老师,要教育学生,位置不同,对利与义的观点自然不同。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什么仁义,都是退而求其次的伪装。

孔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无不为”即为有为,道家也想作为,只是认为不用亲力亲为,顺其自然,一切自会发生。孔子的学生曾子,觉得自然发生,等同于天上掉馅饼,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有为之举。

孝悌是仁的根本,爱亲人,进而爱朋友,推至爱所有人。晚几年出生的墨子,以为儒家的爱不够,“兼相爱,交相利。大巧不攻,墨眉无锋”。互相友爱,才能互相得到利益。当鲁班帮助楚国制造兵器,创制云梯,准备攻宋时。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说服楚王停止攻宋。墨家以墨梅为历代墨家巨子的信物,宣传非攻的理想。这把剑通体漆黑如墨,无刃无锋,平平若尺,是一把无锋胜有锋的德者剑。这把剑出现的地方,所有墨家弟子都将听候调遣,无不从命。

墨家宣传非攻,兵家专门研究打仗。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法家更胜一筹,不仅要强兵,还要富国。“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秦国大治,商鞅车裂而亡。法家到了秦国,走了另一条路。温和的齐国之法,让管仲活的锦衣玉食,到了残酷的战国时代可能已经不再适合。

儒家的继承人孟子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虽然秦国强大的事实摆在眼前,他仍然坚持以德治国的理想,游说各国,告诉国君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既然民为贵,为什么他又攻击农家代表人物徐子的学说和行为呢?“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讲分工,徐子重农事,其实牛头不对马嘴。

列子的徒弟庄子,跟老师一样,眼里看不见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却能看到“北海有大鹏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水击三千丈,扶博遥之上九万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似乎是在诡辩,惠子作为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是要探究清楚问题,不是为了抬杠。可惜名家学派的后人,却成为了抬杠的鼻祖,公孙龙说“白马非马”。

庄周是否化蝶,可以问问稷下学社的阴阳家邹衍,他创造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可知天下所有事情。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往后的朝代都信了。

道家说无为而治,儒家说以德治国,法家说依法治国,杨朱说“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名家说不合逻辑。兵家说不行就打一架,墨家说别打都是兄弟,纵横家说不打就聊聊,要打我去给找几个帮手,阴阳家说我先算一卦。农家说老百姓还是种地吃饭重要,医家扁鹊说有病的治,蔡桓公说“医者好治不病以为功”。

杂家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大王圣明!


先秦诸子名家的思想主张具体的

一、儒家: 孔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韩非子
,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 吕不韦
[1]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简述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十一、兵家。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十二、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 扁鹊
[2]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先秦诸子名家思想主张是什么?

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惠施,另一位是公孙龙。
思想主张
对于名家平等思想的地位,传统观点通过社会属性来把握,这种观点可以从实质与形式两方面理解。
传统观点认为,实质上,名家的平等就是名实并举,名实相符。是主张新兴势力应当获得与他们的实际地位相符合的名分。因此其平等思想是有限的,充其量只是反映新兴势力发展需要的一种学说,是不具有普适性的。冯友兰在谈到惠施时认为,“惠施并不是真要‘去尊’,他自命为‘治农夫者’。他还是要维持等级制度的。他的‘去尊’主要的是对于奴隶制的等级制度说的。他要‘去’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的‘尊’,而保持封建制的等级制度的‘尊’。”、“去彼之‘尊’正所以立此‘尊’。”
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一曰不变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齐俗之法,能鄙同异是也;三曰治众之法,废赏刑罚是也;四曰平准之法,律度权量是也


用图表列出先秦诸子产生的先后顺序

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前479年):孔子和孟子孔子首开私学,创立儒家学派。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者(生卒年不详,一说前385~前304年,一说前372~前289年),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对儒家学派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孔子生于今日山东曲阜,孟子生在距曲阜仅数十里的邹城,他们都曾沐浴着以泰山为中心的齐鲁文化春秋末期:老子(前571年至471年)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92年,长期任职周王室图书档案馆。在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516年的周王室内乱中,老子失去了工作,不得不长期过着隐居的生活(公元前516年秋冬之交,占据王城的王子朝见大势已去,随携带周室典籍、礼器投奔楚国,从此这批无价之宝周室典籍就神秘地永远地失踪了。笔者在《老子隐迹》一书里,特意描述了老子劝王子朝把周室典籍藏于深山的故事情节)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庄子与惠子庄子(约前369~前286)与惠子(约前370年—前310年)(战国中期)在知识、学问和智慧问题上长期进行过高水平的辩论;庄子的思维既敏捷又飘逸,惠子的思想既深邃又超凡。可惜天有不公,庄子的著作存世有洋洋洒洒的《庄子》一书,而惠子写在竹简上足足装满五车的著作却荡然无存。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惠子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是从庄子的记述中获得的,它们被收入《庄子》一书中,特别是第33章的《天下·惠施篇》。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所以顺序是:老子、孔子、孟子、墨子、惠子,庄子,荀子

上一篇:西安北站到西安站

下一篇: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