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fa

时间:2024-04-28 18:14:27编辑:莆田seo君

antifa是什么组织

Antifa,全名为Antifaschistische Aktion(反法西斯行动),是1980年代诞生于德国的一股反法西斯运动之总称。发展至今2015,在爱尔兰、荷兰、丹麦、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意大利、西班牙皆有使用同一名称和旗帜的团体。不过各地团体的组织程度、组织类型、以及政治主张皆有差异。除了一致反法西斯、反纳粹、反种族主义之外,其余的政治主张光谱大致分布在左翼、极端左翼、无政府主义。中欧和东欧的组织大多明确主张无政府主义,反国家,也反布什维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Antifa则奉行共产主义传统。


antifa是什么组织?

随着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的引发的抗议活动在全美各地蔓延,特朗普和一些政府官员将示威活动的暴力性质归咎于一个名为“Antifa”的组织。随后,特朗普发推称要将Antifa列入恐怖组织名单。Antifa的全称是“反法西斯主义(Anti-Fascist)”,它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旨在对抗当时盛行的纳粹、法西斯和种族主义思想,并活跃至今。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新纳粹组织抬头,Antifa也顺应形势重新崛起。每年春天的希特勒生日,德国的新纳粹分子都会组织游行,作为反制,德国的Antifa团体在每年5月1日发起反纳粹、接纳外来移民及难民的游行。美国的Antifa组织大多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目的是反对种族主义。进入21世纪,Antifa在美国几乎销声匿迹,但特朗普上台后,这个组织又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2017年8月,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当地议会打算拆除南北战争中支持奴隶制的南军将领罗伯特·李(Robert Edward Lee)的雕像,引发右翼群体不满,随即发动“团结右翼”(Unite the Right)活动,当中有不少白人至上主义份子、新纳粹主义者和3K党支持者。Antifa组织立刻行动起来与他们对抗。过程中,一辆汽车高速撞向人群,造成1死、至少19伤。被特朗普定性为恐怖组织的“Antifa”,是什么来头?“夏洛茨维尔事件”,2017年,图片来源:CNN美国Antifa组织的新闻网站“It's Going Down”的一位站长安德森(James Anderson)曾表示,2015年成立网站之初,每日点击数仅约约300次,至2017年8月中旬特朗普上台后,已上升至每日1万至2万次。与我们惯常理解中的“组织”不同,Antifa没有正式的领袖和总部所在地,正如《Antifa:反法西斯运动手册》一书的作者马克·布雷(Mark Bray)所说:Antifa可以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身份,一种倾向或社会环境,亦或一种自卫活动。其组织结构十分扁平,由各种左翼团体成员发展而来——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反种族主义等。被特朗普定性为恐怖组织的“Antifa”,是什么来头?一位披着Antifa旗帜的示威者,2020年,图片来源:The Nation《纽约客》在2017年的一篇书评中介绍了这本书,以及Antifa组织和运动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以下为译文,有部分删改:“反法西斯运动(Antifa)”秘史(An Intimate History of Antifa)丹尼尔·彭尼(Daniel Penny),纽约客,2017年8月22日1936年10月4日,在伦敦东区街头,成千上万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爱尔兰码头工人,共产党员,无政府主义者和许多愤怒的本地居民聚集在一起,以阻止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爵士(Oswald Mosley)和他所领导的不列颠法西斯联盟(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在该街区附近游行。这场冲突最终被称为“卡布尔街之战(the Battle of Cable Street)”:反法西斯示威者筑起街垒,阻止3000余名法西斯“黑衫军”和6000名警察的游行队伍。示威者们引爆自制炸弹,向骑警马匹脚下投掷玻璃弹球,甚至推倒了一辆燃烧着的大卡车来阻止游行。接着,他们往那些游行者和保护游行者人身安全的警察身上不停地丢各种东西:石头、砖块、玻璃瓶,甚至还有便壶。不得已,莫斯利和他的部下被迫撤退。被特朗普定性为恐怖组织的“Antifa”,是什么来头?卡布尔街之战,1936年,图片来源:SHELDON KIRSHNER JOURNAL在 Melville House上周出版的《Antifa:反法西斯运动手册》一书中,历史学家马克·布雷(Mark Bray)将卡布尔街之战作为阻止法西斯主义的一个有力的象征: 一个强大的、统一的联盟在数量上超过了法西斯主义者,从而使他们的运动失败。对于许多现代反法西斯组织而言,该事件仍是他们所津津乐道的重大事迹,像是在整个欧洲乃至美国反法西斯与白人至上主义斗争中的一颗北极星。根据布雷的说法,“反法西斯运动(Antifa)”可以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身份,一种倾向或社会环境,亦或一种自卫活动。”这是一场没有领导者的横向运动,扎根于于各种左派事业ーー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期间(2017年年初),反法西斯Antifa人士曾掀起了一波损坏他人财产的运动。自此,Antifa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当时甚至有一个蒙面人袭击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理查德·斯潘塞(Richard Spencer)。在二月,右翼分子米罗·雅诺波鲁斯(Milo Yiannopoulos)本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活动因为示威群众引发骚乱而取消。在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 Virginia),白人至上主义者定于解放公园(Emancipation Park)举行“右翼团结(Unite the Right)”的集会活动,但许多Antifa成员带着棍棒封锁了公园入口。冲突随之爆发——据报道称,许多Antifac成员喷洒大量化学药剂,并向人群投掷装满了油漆的气球。福克斯(FOX)新闻报道说,白宫曾收到一份请愿书,要求将Antifa定为恐怖组织,这份请愿书上有超过十万个签名。该书内容颇丰:这是第一本用英文撰写的关于反法西斯运动在不同国家如何发展的历史书,也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反法西斯运动分子的指导手册,更是一部汇总了从过去到现在数名反法西斯运动组织者们所提出建议的档案册——布雷将此称为“历史、政治以及运作理论”的写作工程。反法西斯运动激进主义者们并不经常在媒体上发表讲话,但是布雷是此前“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组织者,也是一名公开的左派人士。且不言布雷本人是否也参与到Antifa当中,他确实和Antifa相关人士有密切接触。尤其在本书的最后几章中,他对于Antifa成员如何将他们具有破坏性的、甚至有时候暴力的行为进行概念化的描述极其详尽,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寻常。有许多自由派人士大体认同Antifa的行动目标,但批评他们的行动策略并不“自由”。彼得·贝纳特(Peter Beinart)在最新一期的《大西洋月刊》中谈到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他如是写到:“那些阻止共和党人在波特兰街头举行安全集会的人可能觉着自己是对抗美国右翼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ism)斗争的有力支持者,但实际上,他们最不靠谱”(贝纳特的这篇文章标题为《暴力左派的崛起》)。只不过,布雷在书中写到,反法西斯运动分子认为,法西斯主义者在通过暴力和恐吓剥夺他人权利的同时时,自己也放弃了言论和集会的权利。比如上周,北达科他州一家当地媒体《论坛报》刊登了皮尔斯·特夫特(Pearce Tefft)的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到与他的儿子彼得(Peter)之间的一段可怕的争论。在彼得要去参加夏洛茨维尔集会前不久,他曾对父亲说:“我们法西斯主义者不是不相信言论自由。随便你想说什么说什么。只是最后我们还是会把你给丢进炉子里。”对于布雷以及Antifa成员来说,他们害怕历史重演,而政府却未采取任何措施来抑制法西斯主义的蔓延,因而他们只能自己采取行动。布雷指出,在历史上,意大利和德国在国家政府层面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控制都以失败告终——法西斯主义者最终是以合法手段而非暴力革命掌控政权——而现在也几乎如是,另类右翼将其活动标榜为对于言论自由的捍卫,而法西斯主义也在自由派的容忍和保护之下逐步扩张。Antifa并不认同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所说的“在自由和公开的论战中真理自明”。布雷在书中写到:“在经历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和特雷布林卡之后,反法西斯主义者们将与有组织的纳粹分子斗争到底,完全灭杀其发表任何言论的权利。”布雷在书中指出,“在过去数个世代,每当极右暴力活动抬头之时,集体性的自卫措施便会相应出现,这种相互关系持续了百年之久。”而Antifa的使命之一便是“将这一历史延续下去。”在书的前半部分,布雷介绍了反法西斯团体简要的发展史。从这一角度来说,Antifa源自于德国和意大利的左派分子,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联合起来,与最早的的法西斯主义团体作斗争。在意大利,这些左派分子聚集在Arditi del Popolo(“勇敢者组织”)的旗帜之下。而在魏玛共和国,像Antifaschistische Aktion(反法西斯行动,也是反法西斯运动Antifa这一名称的由来)这样的团体则源于政治党派的准军事部队。简单介绍完毕,布雷笔锋一转,写起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反法西斯主义者的失败,之后又写起了整个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历史事件。到了70年代末,左派人士与新世代纳粹分子(Neo-Nazis)之间的公开冲突也愈发剑拔弩张,而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也影响了当下许多反法西斯运动的风格和策略。在荷兰和德国,一群被称为Autonomen的极左分子率先采用了“黑色方阵(Black Bloc)”的游行策略,即身着全黑的衣服,带着黑色的口罩,这样游行者在事后就难以被起诉或者报复。对于现代反法西斯主义运动,布雷以像荷兰自由党领导人基尔特·威尔德斯(Geert Wilders)这样的“Pinstripe Fascist(细条纹法西斯主义者)”开篇,他还写到了在欧洲和美国新的极右政党和团体势力的崛起。该书内容涉及诸多国家,纵横数十载,不过分析的内容不多。总体来看,这本书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不论法西斯主义在何处出现,Antifa都会以任何必要手段对其进行打击。在这本书后半部分,其描述对象更加聚焦,内容也更有说服力,比如“反法西斯的五个历史教训”和“我们已经受够了左派保守党!:没有平台以及言论自由”这两章。布雷在这里明确地分析了Antifa的思想和实践问题:暴力还是非暴力;民众活动还是军事行为;目标选择以及策略变化等。布雷承认,破坏法西斯主义者集会和活动的做法或可被解释为侵犯他人言论自由和集会权。但他主张,这些对于自由言论和集会权的保护本来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防止政府可以无理由地逮捕普通民众,并不是用来防止公民阻碍彼此之间的言论自由。布雷指出,在美国,有关“淫秽、煽动暴力、侵犯版权、战争期间的新闻审查制度”和“对被监禁者的限制”等等法律已经限制了人们的言论自由,为什么不像许多欧洲民主国家那样再加上一条限制,即限制仇恨言论?那些在逻辑上犯了滑坡谬误的人担心Antifa最后会像其一开始攻击法西斯主义者一般攻击任何反对他们的人。布雷表示,从历史来看,这种担忧并不会成为现实:比如在丹麦,反法西斯主义者在铲除了本地的仇恨团体之后要么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要么将其注意力转向了其他的政治目标,而不是寻找新的斗争敌人。(贝纳特在其刊登于《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中也提到,“二战后法西斯主义逐步凋零,反法西斯运动也是如此。”)布雷坚称,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暴力都不是Antifa的首选策略——但并不排除使用暴力的可能。他引用了一位化名穆雷(Murray)的巴尔的摩激进主义者的话来解释反法西斯运动的前景:“因为可以写信或打电话来与他们斗争,所以不需要用拳头;因为可以用拳头,所以不需要用刀子;因为可以用刀子,所以不需要用枪;因为可以用枪,所以不需要用坦克。”这种预期自卫的理念有其道德逻辑,但无论如何,从写信到持枪作战的演进仍然令人担忧。夏洛茨维尔的右翼民兵宣称要向反对势力展示其武装力量,而这一言论,据报道称,“令现场执法人员感到恐慌不安”。是不是右翼势力晃着手里的誓约之剑,反法西斯分子就该拿起AR-15突击步枪?在美国现在的大环境下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幼稚,毕竟就现实情况来说,只有白人在公开场合拿着枪才不用担心警察干涉。在书中,贝雷提到了一些亲枪支的Antifa团体,包括休伊牛顿枪支俱乐部(Huey P. Newton Gun Club),以及另一个名字就极具讽刺意味的组织“扳机警告(Trigger Warning)”。贝雷并不认同包括包括艾里卡·谢诺维斯(Erica Chenoweth)和玛丽亚·史蒂芬(Maria J. Stephan)在内的自由派学者,他们认为暴力活动无法取得公众支持。但就本书来看,无法判断贝雷本人是否认同这种对于武装力量的强调不仅是战术策略问题,更是道德问题,也无法判断他是否担心暴力会升级。正如布雷在前几章中详述的那样,战后的反法西斯运动主要发生在欧洲,斗争双方时常会爆发冲突甚至将对方刺死。但是在欧洲战场上并没有枪械问题。这里没有突击步枪,卡布尔街之战也只是丢丢石头罢了。卡布尔街之战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对此各方学者争论不休。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后,莫斯利爵士就如同其他的当代法西斯主义者一样,全然一副被移民大军袭击的守法的受害者的形象。其后数月,法西斯主义分子袭击了伦敦的犹太居民和商店,该事件后被称为“Mile End种族屠杀”。而且不久之后,法西斯不列颠联合会在1937年民意调查中取得的成绩也比往年更好。但布雷认为,即便后续发生了这些事件,也并未影响卡布尔街之战对于后世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卡布尔街之战,一个对抗法西斯主义的群体产生了。不论是在战时还是战后,他们都在持续地与法西斯主义进行斗争,而且他们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夏洛茨维尔事件发生之时,社会大众开始讨论当右翼极端分子来到你所居住的社区时你到底该怎么做。而至少在英国的媒体就该事件中的抗议活动和恐怖主义进行报道时,他们都会提到卡布尔街之战。布雷个人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日常的反法西斯主义行动”,以非暴力方式来对抗顽固分子,比如批评他们、不光顾他们的生意、批判他们的压迫性思想、不再与他们做朋友等等。他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法西斯主义者在大街上游行,更可以从日常交往的各个方面完全地抵制法西斯主义的传播。他写到,“反法西斯运动未来便是——不允许法西斯主义任何的不允许,也不同意法西斯主义任何的不同意。”


Antifa是什么组织?

Antifa是极左翼政治运动的意思,也就是极端反法斯西政治运动。一些Antifa团体将他们运动的起源追溯到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与欧洲法西斯主义者的斗争。ANTIFA反对新纳粹主义者、新法西斯主义、白人至上主义者和种族主义,如今的运动包含了反对一些另类右派主义。BBC曾经采访过美国俄勒冈州的秘密Antifa团体。他们说,他们来自不同的政治背景,但是他们团结一致反对法西斯主义,并且有反政府的倾向。他们说,他们在现任美国政府中看到了正在蔓延的威权主义,他们正在寻求建立“一种真正使我们与特朗普政策隔离的运动”。当中的一位成员告诉BBC:“这不仅是抵制联邦政府,而且是抵制可能导致法西斯主义的举动,而这些举动无论是在当地官员还是在当地的右翼运动中都在抬头。”ANTIFA都穿着黑色就像其他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的西德无政府主义者的抗议运动一样,ANTIFA的支持者们通常会穿着黑色的衣服,有时会戴着口罩或头盔遮住他们的脸,因此他们无法被反对派团体或警察识别。这是一种令人生畏的策略,被称为“黑集团”,它也允许他们作为一个匿名团体一起移动。还有一些分支机构。俄勒冈州的一个Antifa团体说,他们还有一个“零食小伙”,他们在抗议期间为盟友提供食物和水。ANTIFA使用策略Antifa希望破坏右倾事件和破坏右倾发言。他们使用多种策略来做到这一点,包括喊叫、高呼和形成人链以阻挡右翼示威者。有些人对他们的网上的舆论策略不以为然,其中包括在社交媒体上监控极权。他们还在线发布有关对手的个人信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上人肉”。Antifa团体还使用传统的社区组织形式,例如集会和抗议游行。最极端的派系会携带胡椒喷雾,刀子,砖块和铁链之类的武器,而且不排除暴力。ANTIFA暴力Antifa使用的暴力和许多其他左翼活动不一样,BBC采访的Antifa成员表示,他们谴责使用武器和直接的暴力行动。他们说,如果确实发生暴力,那是自卫的一种形式。他们还提出历史论据来证明自己的立场。例如,他们问,如果德国纳粹党的反对者在1930年代对纳粹使用更多的暴力,就可以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吗?Antifa有时会直接在大街上与最右端的人群正面对峙,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以成功地使右翼延迟、缩短或取消集会和言论。妇女参加Antifa团体传统上,直接的街头行动大多是男性,但Antifa团体的成员中有相当多的妇女,并在反对加利福尼亚州和其他地方的另类权利的示威活动中被捕。 Antifa团体的女性成员告诉BBC记者,他们认为现任政府是反女性的。他们指责白宫的移民、医疗、堕胎权和投票权的政策都是反女性,并说它们对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影响不成比例。

柏林墙被象征为什么?

柏林墙被象征为一个分隔的世界,代表一个时代。柏林围墙分割了柏林和整个德国,成为冷战的象徵;它在年开放,月后,两德统一。这里保留着一块柏林墙的碎片,这一数十年长的*标志最终被推到,从而释放出全球化的上升浪潮—继续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历史意义: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一后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柏林墙的历史背景

柏林墙残余最长的一段“东区画廊”覆盖着各式各样的涂鸦作品。当年117名来自21个国家的艺术家在1316米长的墙面上留下了涂鸦作品,成为了今天人们了解那个年代的一扇大门,而弗鲁贝尔笔下著名的“兄弟之吻”恐怕是这面墙上最著名的一幅作品了。这个著名的吻是根据1979年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民主德国埃里希·昂纳克会面时的一张照片绘制而成。虽然最初的版本已被损坏,但这并不妨碍它的传播和流行,如果你到柏林旅行那你就会发现这个著名的“兄弟之吻”的图片会出现在各个地方。如今柏林墙已成为了过去式,成为了一种符号,也成为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们必定到此一游的一个最著名景点。扩展资料:现在柏林墙原址拥有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东边画廊。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位于柏林轻轨北火车站和柏林地铁伯恩瑙大街站之间;东边画廊位于柏林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是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的不同主题绘画组成的画廊。2009年11月6日,在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附近,一排按照多米诺骨牌方式摆放的柏林墙墙体模型被灯光照亮。这排竖立在柏林墙遗址上的墙体模型共有1000块,从勃兰登堡门到波茨坦广场绵延1.5公里,每块重20公斤,高2.5米,上面由儿童们绘制了色彩鲜艳的图案。这排柏林墙墙体模型是为了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而摆放的。2014年11月6日,德国柏林,8000只发光氦气球沿原柏林墙修筑路线摆放,11月9日晚,这些气球将携带放飞者的个人信息放飞夜空。

牛津词典推出年度词汇表,都收入了哪些关键词?

牛津词典每年都会收录一些年度词汇表,但是由于今年发生了太多令人震撼的时间,没有办法用单个词来进行概括,今年年初肆虐澳大利亚的大灾难——森林大火、“丛林大火”(bushfires),不仅仅让澳大利亚举国震惊,还大大影响了全球环境还有气候;与疫情有关的词汇,也是有几个,冠状病毒”(coronavirus)、“封锁”(lockdown);还有就是蔓延全美的反种族歧视的示威活动——黑人的命很重要的“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还有今年倍受关注的美国大选,今年推崇的投票方式——邮寄、“邮寄”(mail-in),这些热门词汇都是榜上有名。 能够收录进牛津词典来描述2020年的词汇真的是太多了,这才像热门词汇反映了今年人们的“精神、情绪还有关注店”,牛津词典通过对网络新闻、博客还有其他热搜记录中得出,今年被大范围搜索的词汇110亿个词汇进行筛选,频率较高的有刚才在上文提到的那些。 今年由于疫情,“大流行”(pandemic)一词的使用量增加了超过57000%。 还有就是之前会被医生或者医学专业的人搜索的词汇纷纷被大众所使用。“新冠肺炎”(covid-19)一词是今年出现的新兴词汇,今年2月世卫组织的报告中首次记录到这一个词,之后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迅速超过了“冠状病毒”。此外,“戴口罩”(mask up),“反口罩”(anti-mask)等新兴词汇的大量涌现,也反映着人们对佩戴口罩问题的态度。

牛津词典的常用辞典

《简明牛津词典》原文名称叫“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照这本词典自己解释,Concise是brief but comprenhensive in expression的意思,即“简捷而内容丰富或全面的’的意思,事实上,任何辞典难免有“简而不明”之处。其实只要熟练运用,许多大多数都能弄懂。除了释文简要之外,《简明牛津词典》为了尽量简省篇幅,对那些不常见的词语的解释。 在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 Volume Set)基础上编写了一系列中、小型词典、The New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 Vol. Set)、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Pocket Oxford Dictionary 和Little Oxford Dictionary ,此外还有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其中以《简明牛津词典》最为突出。它虽属中型词典——而且中型中还是偏小的: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1982年7版)也只40,000词条,连收在词条内的派生词、复合词,总共74,000词,篇幅仅Merriam 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1983年9版)的一半——但六十年来对全世界英语界影响极大,普遍认为是英语词典中的权威著作。 常用词处理详尽牛津简明是一本词典语词词典。他把百科性的词汇和释义替换为常用词。因为每个民族的语言地精髓,总是最常用的单词和由这些单词所构成的习语。有些词典往往对常用词简略处理,原因正是认为这些词太常用,无需多加阐释。这对于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的外国人很困难。因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大的困难是掌握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简明牛律词典》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常用词的处理很详尽。一些最常用的介词、副词、go、put等动词、hand、way等名词,其释义、搭配、用法和有关习语都和丰富。 《袖珍牛津词典》序言中表示,不应该给多义的单词罗列一些本身又是多义的同义词作为释义。这些情况有些词典比如Merriam 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时常会碰到。《简明牛津词典》所收习语很多,因为对使用者来说,掌握习语的正确意义和正确用法是非常必要地。而且每种语言都有它大量的习语,习语是每种语言中最生动活泼的部分。《简明牛律词典(第9版)》(音标全注)例证丰富,反映词义的色采,说明搭配用法。其他地辞典比如American College Dictionary,百科性的内容比较丰富,所收复合词也多,但习语很少。而习语极大多数是由常用词构成的,不收习语或少收习语,造成词条只剩几个释义。 版本状况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Tenth Edition编写依据是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1 Vol),并非从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Ninth Editon修订而成;COD9源于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 Volume Set)。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Tenth Edition的长处有收词量大,覆盖面广,检索方便等;不足:大量压缩成语搭配,例证极少等。 1942年在日本出版,初名《英语习语及句法词典》(Idiomatic and Syntactic English Dictionary)。二次大战后,牛津大学出版社以影印形式出版它,并易名为《现代英语高级学习者词典》(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1963年出了第2版;1974年出了第3版,并在原书名前冠以“牛津”字样;1988年,商务印书馆经牛津大学出版准许,在内地出版发行简体字本《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3版)。1989年,牛津大学出版推出英文本的第四版,由著名语言学家A·P·COWIE主持,对第三版又作了全面的修订,在选词、注音、释义、例证、用法说明、句型符号以及习语的收录等各个方面都城作了更新。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4TH Edition【多个译本】其一,《最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4版);其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4版)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其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1997年1995年出了第5版,全称改为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简称OALD。2000年出了第6版,之后由商务印书馆在国内出版双解版。2005年出了第7版,同样由商务印书馆在国内出版双解版。即《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Seventh edition) 2010年出了第8版,于2014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在国内出版简体双解版,即《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8th edition). 原著:A S Hornby (霍恩比)总编辑:Sally Wehmeier语音编辑:Michael Ashby 翻译:王玉章,赵翠莲,邹晓玲,等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出了第8版。

柏林墙倒塌是哪一年?

柏林墙于1989年11月9日倒塌。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伟大一幕,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有1%的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柏林墙修建过程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开始沿着西柏林的边界修建柏林墙。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民主德国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能够射杀已翻越柏林墙的东德人。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边界被修建成真正的墙。

柏林墙倒塌是哪一年?

柏林墙倒塌是在公元1990年。柏林墙倒塌于1990年,柏林墙是在民主德国的首都柏林被推倒的,但是隔开了剩余在民主德国一般的德国首都,联邦德国的柏林。最早建于1961年8月13日,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被称为自由世界的橱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期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边防系统。柏林墙是德国分裂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边防系统,以将西柏林与民主德国领土分割开来。柏林墙倒塌之前的情况人力资源的流失带给民主德国的直接损失约为70亿至90亿美元,年轻劳动力的流失造成民主德国225亿马克的教育投资损失,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的流失为民主德国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困难。1952年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闭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边境,只有东西柏林边界仍然开放。大批民主德国公民经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造成大量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严重外流。

柏林墙的拆除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柏林墙的拆除得到得到的历史意义: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一后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两德统一后,虽然柏林围墙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无数障碍存在,联邦德国的资本主义席卷民主德国企业,导致数百万的民主德国人失业。民主德国人认为联邦德国人贪得无厌,联邦德国人觉得民主德国人好吃懒做,此一现象并反映在德东与德西地区之间的社会及经济现象。扩展资料:修建过程: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开始沿着西柏林的边界修建柏林墙。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柏林西侧外围共修筑156公里,其中柏林市区43公里。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民主德国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能够射杀已翻越柏林墙的东德人。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边界被修建成真正的墙。在修建期间,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和工人阶级战斗队得到授权,可以射击任何试图穿越的人。之后又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来分辨逃亡者。到1961年11月20日,柏林墙基本建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法西斯防卫墙

柏林墙的历史背景

柏林墙的历史背景是冷战期间。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德国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民主德国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视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开枪射击令》生效,民主德国边防军允许对非法越境者开枪射击,此举于1982年通过立法被合法化。柏林墙的水上边界西柏林城市外围有若干可航行水道,西柏林市政厅在边界处放置了一串白色浮标并注有地区边界字样。西柏林的游船必须小心保持在西柏林一侧,在东侧则有民主德国边防军的巡逻艇巡逻。东柏林河岸上通常修建有工事,在哈弗尔河等部分河道和湖岸两边会修建围墙。民主德国居民不能到达这些水域的东侧。在施普雷河的某些地段,水下安置了栅栏以阻挡潜水越境者。市区内的水上界限并未标注明确,柏林墙在这些地方被河道隔断,水面情况被边防军监视。有时一些西柏林的船只和游泳者误入边界时民主德国边防军会开枪射击,并造成过一些伤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柏林墙

从版图来看,柏林完全属于东德,但为什么还要设置柏林墙,将柏林分为两个部分呢?

因为二战后德国被英、美、法、苏四国共同管理,柏林一分为四由四国分别驻军,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冷战开始,原来由英、美、法占领的地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苏联占领的部分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柏林也一分为二;到了冷战后期各国经济收到波及,民主德国的经济严重影响民众生活,而相对而言联邦德国的生活相对好些,于是一部分人从民主德国跑到联邦德国,面对人口的大量流失,民主德国决定在柏林民主与联邦之间的交界处建立一道围墙,防止人们偷偷跑到联邦去,而这道墙被称为柏林墙


德国为什么会分裂柏林墙是怎么一回事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背景
  柏林墙建于1961年11月20日
  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牴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著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

  建墙
  柏林围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围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逃亡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它还没有变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而仅仅是铁蒺藜的路障。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Peter Fechter)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哄动一时。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
  1979年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数年的时间手工制成,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 20多分钟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在西德领土。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围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存在了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林围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倒塌,而是被人为拆除。当时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围墙,并且在上面涂鸦,拆下建材当成纪念品。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成为“柏林围墙倒塌”后的最高潮。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柏林墙有7个过境通道,其中有1个专门为盟军、外交官和外国记者所用。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302座瞭望台
  第一层防线: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通电的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共22个碉堡 
  第七层防线: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第二道水泥墙,高3.5~4.2米、厚15厘米,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上一篇:9.8

下一篇:c9日服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