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被谁杀的

时间:2024-04-28 08:15:01编辑:莆田seo君

东汉名士孔融是怎么死的?

曹操是军阀,孔融是名士。军阀和名士如果能合作,可能成就一出君臣一体的佳话;如果不合作,那么结果就很糟糕。孔融恰恰就不愿和曹操合作。对于不合作的名士,曹操下杀手从不手软。孔融后来受到司徒杨赐的征召,成为司徒掾属。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朝中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何进同意,于是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孔融是一个思想很极端的名士,而且在本质上,他看不起曹操。孔融曾提出一条政治主张,叫做“千里之内不封侯”,而曹操当时赐爵武平侯,孔融的意思,等于是要剥夺曹操的爵位。曹操和袁绍准备决一死战,孔融又宣扬袁绍兵多将广、不可战胜,虽然曹操面子上并无表现出不悦,但是孔融的做法,显然已经触及了身为领导人的曹操的底线。袁氏败亡后,曹丕趁乱纳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孔融知道此事,便给曹操去了封信,说当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问典从何处,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起当然耳”。意思很明确:你曹家人干的,是亘古未见的荒唐事。这样一个人,摊上曹操,能不被杀吗?那个年代,人们不懂什么言论自由,因言获罪是常事,孔融这种言行出位的名士混迹于江湖还好说,进入军阀中枢,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样的例子,三国时代并不少见。至于说曹操为什么不怕杀了孔融会遭人唾骂,是因为他罗织了孔融两条罪名。其一,据说孔融说过“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意思是当皇帝的何必姓刘,这就是不忠;其二,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代公开宣扬父母无恩论,这就是不孝。如此不忠不孝,即使孔融文采再好,曹操把他杀了,外人还能说什么呢?当然,就算罗织不出孔融的罪名,以曹操的魄力,怕别人骂怎么可能?如果他怕人骂,也就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摸金校尉,没有唯才是举可以不忠不孝。更重要的,在于他的权力没有限制,想杀谁就可以杀谁。就像鲁迅所说:“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东汉时期的名士孔融有什么致命的缺点?

提到孔融,大家一定不陌生,甚至可以脱口而出“孔融让梨”的著名典故,这个故事可以说陪伴我们一路成长,一直延续至今。但是,可能90%以上,甚至99%的人,对于孔融的认识仅止于这个小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确实是孔子的后人。他在历史上确实是个能诗善文的文学大家,与陈琳、徐干等人因文学成就,并称为“建安七子”,为后人所称颂。孔融早慧,年少成名,除了四岁时让梨,在十六岁中的一件事更是使其名声大噪。这件事请的起因是由于“党锢之祸”迭起,宦官把持朝政,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 有一名士名张俭,他因得罪宦官被通缉,因为孔融的哥哥孔褒与其交好,遂将张俭藏入家中,孔融并不知此事。后事情败漏,孔家一家被捕,但是孔融虽然年仅十六岁,但是却坚决的将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之后孔家更是“一门争死”,虽然最后还是哥哥孔褒及十多家人被杀了事,但是因孔融一家忠义,被世人所称道,孔融更是名声大噪,被推举做官,但孔融并未借此进入仕途。但是,孔融的一些言论也受到了诸多争议。最著名的就是他对于父母的一段言论,这段话不仅拉低了历史对于孔融的整体评价,更是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被愤怒的曹操杀掉。他是这么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这句话在本质上否定了孝义这件事,这件事也成为孔融一生的污点。

孔融是怎么死的?

孔融是被曹操杀害的:对于孔融,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扩展资料孔融触怒曹操的原因:孔融主要是因为侮慢曹操而被曹操所杀。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安七子

孔融是因为什么而死的?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因为弑杀母亲而被曹操杀了,这个原因不仅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一个小时候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丧失了本性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曹操为了杀害孔融编造出来的一个借口而已,孔融的死是和曹操分不开关系的。曹操想杀了孔融,可是又不能没有一个完美的借口,弑杀母亲这种借口,就没有人能够拒绝,所以曹操就用这个借口杀害了孔融。一、孔融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孔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也是因此这种才华才得到曹操的赏识,进入了曹操的麾下之后,却因为自己的恃才傲物,而且比较鄙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而且对曹操的很多做法都不满意,才会上书指责曹操,曹操毕竟是一个枭雄,有些看问题的角度和孔融这种文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被杀。二、曹丕娶袁绍的儿媳,孔融反对。曹丕身为曹操的儿子,也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他看上了袁绍儿子的妻子,后来就娶了甄氏。孔融对于这种行为,自然是很不理解的,于是上书讽刺曹操,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曹操并没有做什么表示,忍了下来,没有因为孔融的表述不当而去处罚孔融,但是又发生了一件事。三、孔融反对曹操的禁酒令。猛地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是觉得,肯定是孔融喜欢喝酒,曹操颁布了禁酒令,所以孔融才会反对,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孔融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但是却因为自己不喜欢曹操这种人而情愿和曹操唱反调。曹操本来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孔融这般上书职责自己,然后又加上别人的弹劾,曹操就以弑杀母亲的罪名把他杀害了。

历史上孔融怎么死的?

历史上孔融是被曹操杀死的。孔融是曹操的下属,后来德高望重,因语言激烈,惹怒了曹操,最终被曹操杀了。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常常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也可以说是直言不讳,但君王的身份不容质疑。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种种事件让君臣之间的关系有了间隙。曹操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更加害怕他,因为不可否认,孔融说的话每一句都是事实,句句戳心窝子。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孔融和曹操,两人处事都有一些固执,但毕竟曹操是王,他是臣。最后曹操对他渐渐失去信任,就借故将孔融杀害了。人物背景: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孔融因何理由被曹操杀了?

孔融之所以会被曹操杀害是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对曹操心存不喜,而曹操也因此对他心存猜忌。提起曹操这个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奸诈,孔融同样也是这般觉得。孔融为人刚直,故而他对奸诈的曹操一直心存不喜。在东汉朝权为董卓所控时期,孔融曾因得罪董卓而被遣派至北海国担任国相。当时的北海国可谓是黄巾军的“贼窝”,所以孔融后来也曾一度陷入险境。当时孔融正在都昌县屯兵,结果遭到管亥所率领的黄巾军的包围。因为仅靠自身力量无法突破困局,所以孔融命太史慈突围出去,前去平原国求助刘备。当时刘备的声望远不如袁绍与曹操,所以刘备在收到求助之后亦是倍感惊奇。之后,刘备派兵前去援助孔融,孔融从而得以脱离困局。虽然当时袁绍以及曹操的势力以及声望都要高于刘备,但是孔融因洞悉他们二人皆有篡汉异心而不愿投靠于他们。其中对于曹操,孔融更是没少与之针锋相对。204年的时候,曹操率军攻下邺城。当时袁绍家的女眷多数待在邺城内,其中袁绍次子的妻子甄氏因相貌出众而被被曹丕纳为妾室。孔融听闻此事之后写了一封信给曹操,其内容为:“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孔融写这份信意在借古讽今,借此内涵曹操。而后,孔融在曹操出兵讨伐乌桓一事上同样也是颇有微词。他曾话中带刺地对曹操说,肃慎与丁零这两个北方民族之前也曾分别犯下不进贡,偷盗等过错,不妨一并出兵讨伐。之后他在曹操奏请禁酒时又出面表示反对,且在写给曹操的信中表现得十分傲慢。孔融这般作为,自然引得曹操十分不爽。但是因考虑到孔融名重天下,所以曹操暂且选择了忍气吞声。而当时有一名叫郗虑的人看出了曹操对孔融的不喜,于是开始调拔离间。在他的挑拨之下,曹操变得越发不喜孔融。甚至于,他还开始担心孔融会阻碍自己的大业。随着心中猜忌的日益加深,外加郗虑的陷害,曹操终是在208年的时候动手除掉了孔融。他借由丞相路粹之口状告孔融犯下“招合徒众”、“诽谤朝廷”等罪行,孔融随即遭到关押。不久之后,孔融因这些罪名被处死,一同被处死的还有他的家人。

孔融为什么被曹操杀了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因为弑杀母亲而被曹操杀了,这个原因不仅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一个小时候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丧失了本性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曹操为了杀害孔融编造出来的一个借口而已,孔融的死是和曹操分不开关系的。曹操想杀了孔融,可是又不能没有一个完美的借口,弑杀母亲这种借口,就没有人能够拒绝,所以曹操就用这个借口杀害了孔融。一、孔融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孔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也是因此这种才华才得到曹操的赏识,进入了曹操的麾下之后,却因为自己的恃才傲物,而且比较鄙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而且对曹操的很多做法都不满意,才会上书指责曹操,曹操毕竟是一个枭雄,有些看问题的角度和孔融这种文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被杀。二、曹丕娶袁绍的儿媳,孔融反对。曹丕身为曹操的儿子,也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他看上了袁绍儿子的妻子,后来就娶了甄氏。孔融对于这种行为,自然是很不理解的,于是上书讽刺曹操,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曹操并没有做什么表示,忍了下来,没有因为孔融的表述不当而去处罚孔融,但是又发生了一件事。三、孔融反对曹操的禁酒令。猛地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是觉得,肯定是孔融喜欢喝酒,曹操颁布了禁酒令,所以孔融才会反对,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孔融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但是却因为自己不喜欢曹操这种人而情愿和曹操唱反调。曹操本来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孔融这般上书职责自己,然后又加上别人的弹劾,曹操就以弑杀母亲的罪名把他杀害了。

孔融为什么被曹操处死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长大后因“不孝”被曹操处死。曹操为何会以“不孝”的罪名杀害孔融。原因在于一篇文章,他提了一个观点:“亲子无亲论”。讲了一个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看原文,根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我们单看这一段话,觉得孔融这是在为不孝找借口,简直就是“名教罪人”,实在是该杀。但如果我们熟悉汉末三国时代的社会风气的话,就不会这样说了。那么,当时是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呢?正如当时有一句童谣叫“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当时朝廷所提倡的“孝”已经成为了一种假名节了。孔融长大后原因:儒学变得越来越形式化,本来是以“孝廉”选官的,但“孝廉”变成了一种名声。而这种名声是可以被世家大族所操纵的,所以选了一批“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假名节之辈。这种虚伪的名节是对名节最大的破坏,而孔融则对这提出反抗,他要撕毁这层假面具。正是因为“尚真”的主张,所以要在根源上摧毁这一假名节的根据,于是在理论上便提出了“亲子无亲论”。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无疑是“惑世诬民”,不容于“礼法”(用来麻醉民众的假礼法),所以孔融就被杀害了。他虽然被以“不孝”的罪名杀害了,但他恰恰是真孝。我们再看看稍后的嵇康等人就明白了,“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表面看起来是反对名教,而在鲁迅看来,他们正是把名教当宝贝,所以容不得半点虚伪。

上一篇:当兵政审

下一篇:二字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