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的意思
石破天惊[shí p tiān jīng]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自】: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震惊
【近义词】:惊天动地、天翻地覆
【反义词】:默默无闻
石破天惊造句:
1、人民以胜利的欢呼,对我们历史上这一石破天惊的大事件,表示了他们的赞许。
2、他平时沉默寡言,此番石破天惊的话语,令人刮目相看。
3、往往紧随一个石破天惊般的事件之后,这种理念才会融入主流。
4、兰登感觉到他们是在找寻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秘密,这是个数世纪以来就证明了的既能给人启迪又很危险的秘密。
5、我国自从孔子开始,便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从此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这可是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6、值得一提的是,它前期的规划、设计秘而不宣,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消息披露时已是石破天惊。
7、他的研究常有石破天惊的发现,让大家受到异常的震撼。
8、发言人并不清楚向议会举报此事的记者是否有到该乐团石破天惊巡?演唱会的现场。
石破天惊的意思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成语解释: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成语出处:唐 李贺《歌诗集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辨析:“石破天惊”和“惊天动地”都可以形容“让人惊动;使人惊奇”之意;但“石破天惊”有“不同凡响;不一般”的意思;而“惊天动地”没有。“惊天动地”;可形容变化巨大;而“石破天惊”不能用于此意;近 义 词:惊天动地、天翻地覆;反 义 词:默默无闻。石破天惊的相关例句1、刘琦的抓周仪式之后不久,以李膺和陈蕃为首的清流与宦官集团的碰撞就正式展开,可谓石破天惊。2、他山夜语巅峰力作,一部武侠推理悬疑奇书,带您走进一个跌宕起伏、石破天惊的武侠世界,一同领略作者鬼斧神工、天马行空的惊人想像……3、那一战逍遥道人也参加了,不过那时他修为没有后来这么高深,只是反抗天机门的阵营里的小卒子,不过至今却对那一战映象深刻,那一战只能用天崩地裂、石破天惊来形容。
石破天惊成语是什么意思?
“石破天惊”意思是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出处: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震惊。例句: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惊,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近义词:惊天动地:意思是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出自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例句: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前无古人、惊天动地的伟业。
石破天惊有什么成语典故
“石破天惊”有关于诗人李贺的故事。唐朝的著名诗人李贺,才气极高,七岁能作诗,十五岁便成名,并以〈雁门太守行〉得到了韩愈的赏识。李贺的创作方式也十分特别,据说他写诗从不先命诗题,每与友人出游,便命奴仆背着锦囊骑驴跟随,灵感一来,他便赶紧写下,投在囊中,等回家后再整理成篇。李贺虽然诗誉日隆,但仕途上却不甚顺遂。二十岁时应礼部试时受到排挤,其他考生认为他的父亲名晋肃,应当避讳不得参加进士考试。韩愈虽然为他作〈讳辩〉力争,但李贺再也没有应试。后来他作了张彻的幕僚,二十六岁返乡,二十七岁便以英年早逝,留下诗作二百余首。李贺的诗作内容深邃,种类繁多,以想象力丰富著称,善于锻练字句,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后世称为“诗鬼”。如《李凭箜篌引》一诗中,他形容李凭弹奏箜篌的乐音,具有极大的震撼力,不但能使上古女娲用来补天的五色石因而碎裂,也让上天为之震动,洒落滂沱的秋雨;连在梦中都被请到神山去教神妪弹奏箜篌,那精妙的音律,连海中的鱼、蛟都随着乐声而跳跃。后来“石破天惊”被用来形容事物或言论新奇惊人。“石破天惊”相关释义:读音:shí pò tiān jīng表达意思:后用以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出处:唐代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翻译: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