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全文是什么?
全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出自
出自孔子的《论语·学而》,《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会愉快吗?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出自《论语·学而》,是《论语》开篇第一句。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有远方的朋友来到这里,难道不是非常开心吗?”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述人际关系时所说的,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和交友的态度。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强调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无论朋友来自何方,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欢迎和接纳他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悲伤,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于交友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一种愉悦和享受,而非一种负担和压力。【摘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提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有远方的朋友来到这里,难道不是非常开心吗?”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述人际关系时所说的,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和交友的态度。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强调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无论朋友来自何方,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欢迎和接纳他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悲伤,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于交友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认为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一种愉悦和享受,而非一种负担和压力。【回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翻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译文朋友从很远的地方到访,是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全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之行,圣人之心是学生立身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认知就不要学圣人之学。此时虽不知圣人为何行止,但要有君子的基础,这是我们学习基础也是不可含糊的东西,心性不可在此有一丝一毫的偏颇,否则学之大患,行之大难。以后的世间各种缘法起始处行之也知如何约束自己。虽不可能遍成大家但也不坏一世苦读修身之功。
扩展资料:
《论语》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本部《四部要籍注疏业刊・论语》即收入清同治十二年粤东书局据《知不足齐业书》本刻《古经解汇函》本,包括《正平版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附校勘记》、《论语集注》、《元盱郡覆宋本论语集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疏证》、《开成石经论语》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释义】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用法】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朋:同门;一同学习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乐:快乐。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远方:指遥远的未来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白话译文:学而时习之,不是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有学生从远方来(请教),不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有人不了解你而不对他生气,不也是君子之行的一种表现吗?扩展资料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