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十部落

时间:2024-04-22 06:31:02编辑:莆田seo君

到底是谁杀死了周幽王?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国君,史书记载:他喜欢一位褒姒的女子,为了逗她笑花尽心思,最后想到烽火戏诸侯这样子的把戏,最后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大部分史书都是这样子的说法。




这看似紧密的事件其实是漏洞百出。




第一、即便是周幽王故意戏弄诸侯,诸侯也要来的。




西周是我国真正的封建社会,封邦建国。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来拱卫王室。诸侯对周天子有四大义务:拱卫王室,朝觐述职,缴纳供赋,随从作战。所以即便是周幽王点燃烽火,有急事了,这些诸侯必须要来的,而且你还要高兴点,面带微笑来,因为这是你的义务,不可以违抗的。




第二、周幽王之死退给女子身上,这是惯用的伎俩。




女人是祸水,这是古人写书的一大特色,为了证明周幽王死的活该,就夸大他对褒姒的宠爱。每个君主都会对某个女子宠爱,但不能说亡国之君宠爱女子就是腐败啊!这明显是后人污蔑周幽王的用词,故不可信!




那到底是谁杀死了周幽王,我看凶手有三:




第一个就是直接凶手——犬戎。




犬戎直接攻破了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这是最表面的,犬戎最为一个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不是很喜欢占有,那到底是什么刺激他能够大张旗鼓的入侵?而且入侵还成功了?




第二个凶手,也就是帮凶——各路诸侯




也就是各路诸侯没有及时救援周幽王,导致首都很快被犬戎攻破。各路诸侯没有尽到应有的义务,他们愧对周王对他们的分封。哪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路诸侯对救援周幽王那样不尽力?是周幽王做出了什么事情,让他们决定眼睁睁看着犬戎杀死他们的周王?




第三个凶手引路者——申侯(周幽王的老丈人)




就是申侯引来的犬戎,是他向犬戎通风报信,告诉了他们镐京的虚实。而且只要求犬戎一定要杀死周幽王,镐京的所有财富犬戎都可以带走,最好把褒姒这个女人一起带走。那看来这才是幕后黑手,但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跟周王有密切关系的诸侯做出这样子的决定?背负弑君的罪名也在所不惜呢?




第四个凶手就是周幽王本人。




这件周幽王被杀原原本本就是他自作自受,但这还是与西周的立国之本有关系的。周武王灭商之后,看到商朝几次迁都都是因为贵族争夺王位,也就是王位世袭制度不合理,他马上就要着手准备治理,但不巧灭商三年之后就去世了。西周还是发生了三监之乱。周公三年平叛,制定了宗法制。




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能做周王的只能是嫡长子,这就很好的解决了王位继承问题。虽然有的时候嫡长子素质不高,但在西周稳定的各项制度下,西周政权还是算稳定的。但周幽王偏偏要修改这个制度,他喜欢褒姒,想立褒姒生的小儿子为太子;原来的太子是申后所生的宜臼,申后得知马上回去告诉了父亲,申侯万念俱灰,才想出这样的对策。




一方面杀死了周幽王,出掉了这个罪魁祸首,另一方面扶持自己的外孙宜臼当上了周王,也就是周平王。周平王也知道自己的王位怎么来的,他肯定不能说自己的父亲的所作所为,所以就跟申侯一起编造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他救驾不利的诸侯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说什么了。




周幽王,还是死在自己不懂祖宗立法的良苦用心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闾丘露薇的人物经历

闾丘露薇于1969年9月19日出生于上海,幼年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母亲前往海外定居,她与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在周末偶尔会前来探望。1982年小学毕业后,闾丘露薇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华东师大第二附中。在校期间,不但学习成绩很优秀而且十分活跃,而且担任过学生积极分子、宣传部长,初中开始即加入上海《青年报》上海中学生记者团,并担任了团长。 1988年闾丘露薇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加入大学之后闾丘露薇担任学校音乐之夜节目的主持人。1992年7月,闾丘露薇从复旦大学毕业前往其母在深圳所开办的一家外贸公司工作。 11月,被深圳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聘用。在工作期间负责行政,在参加并通过了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考试后升为高级审计员。 1995年,应聘香港传讯电视中天频道的翻译、TVBS电视记者。 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6月,和曾瀞漪一起跟随其上司加盟凤凰卫视新闻时事节目《时事直通车》,成为凤凰卫视的第一批记者。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 。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同年采访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及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三件大事;9月12日,“ 9·11”事件后,她作为战地记者,深入阿富汗前线做现场报道;11月,闾丘赴阿富汗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腹地喀布尔的华人女记者 。2002年2月和2002年底,两度前往阿富汗采访,成为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轰炸巴格达时,在巴格达市区进行现场报道;4月初她重返巴格达并且在当地采访,半个月后又前往北京进行有关SARS的报道;5月底,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向她表示慰问。 2006年7月,拿到尼曼奖学金(Nieman Fellowship),暂时离开凤凰卫视,前往哈佛大学留学。2007年5月,从美国返回香港,6月11日,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时间》节目出任主持人;同时在美国与朋友一起开办了新闻网站“一五一十部落”。 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总理记者会。 2011年,在利比亚班加西进行战地采访; 2011年3月,在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节目中担任前方记者; 6月,在西安讲述了赴阿富汗、利比亚等地的采访感受; 7月15日,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中与许子东担任嘉宾; 10月13日,做客新晚明星会并接受采访; 10月29日,赴厦门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12月3日,参加《杨澜访谈录》专访; 12月28日,发表了题为《朝鲜其实正在缓慢的改变》的文章; 12月31日,主持凤凰视频推出的年终策划《逆光》。 2012年3月,发表题为《记者如何保持独立性?观察家而不是行动家》的讲座; 5月27日,在“行走17年,与自己坦诚相遇——闾丘露薇新书沙龙”活动中担任嘉宾。 2013年1月7日,在凤凰卫视《正点新闻》节目中担任时事评论员; 8月,担任《全民相对论》节目的主持人; 10月12日,在凤凰卫视《点滴凤凰人》节目中担任记者。 2015年5月22日,闾丘露薇宣布从凤凰卫视辞职。

西周的最后一位国君是周幽王吗?

先后在西安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个王朝。一,西周:周文王曾都于丰镐,“武王伐纣”以后,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镐京”(西安)为都城,开始了西周的统治。西周的最后一位国君是周幽王,幽王十一年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二,秦: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秦国曾在此建立都城,秦孝公十二年都于咸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仍以咸阳为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同时规定京畿内不设郡,设内史管辖,以别于其它诸郡。当时就对西安地区设内史辖之。三,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五月迁都长安,开始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西汉王朝止于孺子婴居摄三年,由于王莽篡权而灭亡。四,新: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建立,都长安。由于其当政后的“改制”进一步激化了当时的国内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23年起义推翻了“新”朝的统治。五,东汉:东汉建立于公元23年,都洛阳。但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瓦解了其封建统治,公元190年董卓进京,立刘协为汉献帝,年号“初平”,后因各地军阀的讨伐,董卓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杀死后,汉献帝于建安元年东归至洛阳。六,西晋: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都洛阳并统一全国,统治后期由于民族、阶级矛盾尖锐,匈奴起兵攻战洛阳俘虏晋怀帝,西晋愍帝被迫于建兴元年迁都长安,建兴4年匈奴兵又攻入长安,西晋灭亡。七,前赵:这是由匈奴贵族刘渊的后人刘曜所建。匈奴灭西晋后建立“汉”政权,但后期国内矛盾尖锐,大臣叛乱,刘曜平定叛乱,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但前赵政权又被前秦所灭。八,前秦:是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政权,氐族贵族苻健自称“天王”,国号“秦”,都长安,史称前秦。并且苻氏政权曾经一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但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逐渐瓦解,后来在前秦控制下的各族上层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即苻丕太安元年前秦被后燕所灭。九,后秦:由羌族所建立的政权,羌族贵族姚苌自称秦王,都长安,史称后秦,这一年是建初元年,后亡于姚泓永和二年。十,西魏:这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所建政权。拓跋部曾经建立北魏政权结束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黄河流域,并进行了历时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氏也该称“元”氏。但其统治后期出现分裂,北魏大臣宇文泰立皇室贵族元宝炬为帝,即文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但这个政权没有维持多久,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掉了西魏皇帝,自立为帝,西魏灭亡。十一,北周:宇文觉废西魏后建立北周政权,建都长安。北周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但其统治后期逐渐腐朽,大权落到外戚杨坚手里。杨坚废周静帝自立为王,北周灭亡。十二,隋:杨坚废周自立,国号为隋,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由于后来的隋炀帝残暴昏庸,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隋将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缢杀了隋炀帝,隋朝灭亡。十三,唐:隋炀帝被杀后,李渊废隋傀儡皇帝恭帝杨侑,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随即遣人杀之,立其子哀帝,后废唐哀帝,白行称帝,改名为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三朝古都西安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用十进制 之前有用的什么进制在计数

首先,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离的十进位值制,就是中国的一大发明。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这些记数文字的形状,在后世虽有所变化而成为现在的写法,但记数方法却从没有中断,一直被沿袭,并日趋完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约瑟所说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大地湾仰韶晚期房F901中曾出土一组陶质量具,主要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外,其余三件的关系都是以十倍的递增之数。这些度量衡具的发现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十进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古巴比仑的记数法虽有位值制的意义,但它采用的是六十进位的,计算非常繁琐。古埃及的数字从一到十只有两个数字符号,从一百到一千万有四个数字符号,而且这些符号都是象形的,如用一只鸟表示十万。古希腊由于几何发达,因而轻视计算,记数方法落后,是用全部希腊字母来表示一到一万的数字,字母不够就用加符号“‘”等的方法来补充。古罗马采用的是累积法,如用ccc表示300。印度古代既有用字母表示,又有用累积法,到公元七世纪时方采用十进位值制,很可能受到中国的影响。现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和记数法,大约在十世纪时才传到欧洲。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之结晶,这是任何其它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从此,“九九歌”成为数学的普及和发展最基本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其变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现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之前有用的十六进制在计数,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半斤八两。扩展资料历史有学者认为,北京周口店的一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管,以一个圆点代表1,两个圆点并列代表2,三个圆点并列代表3,五个圆点上二下三排列代表5,长圆形可能代表十。中国著名数学史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迪教授认为山顶洞人骨管符号是“一种十进制思想”。另有学者对中国青海乐都县柳湾出土一千多枚新石器时代骨片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分属马厂、半山、齐家和辛店四个中文化型。骨片长度为2-2.4厘米,厚约1毫米。骨片上有刻痕,少的一个,多不超过八个,每个骨片上的刻痕数目不超过十个,他们以此认为新石器时代已有加法运算和十进制。另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一横代表1,两横相叠代表二,三横代表三,四横代表四,X 代表五,“人”形代表六,“十”代表七,“)(”代表八, “九”已经是九;| 代表十,||代表20,|||代表三十,||||代表四十;此外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0,……9000,10000……40000 都有不同的符号。商代甲骨文“已形成完整的十进制系统”。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把安阳殷墟出土的象牙尺,长15.78厘米,分为十寸,说明中国商代的十进制几经用在长度上了。中国周代金文的纪数法,继承商代的十进制, 又有明显的进步,十进数量级符号有十、百、千、万、亿,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万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征四方,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出现了位值记数。例如 “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后面两个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现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铭还出现分数。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筹算记数,以空代表0,也发明了用于十进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公元前3400年左右,古埃及有基于十进制的记数法。但这种十进制并无位值的概念。吠陀时代前800年的印度仪轨经类文献中的绳法经中包含大量分数的应用,但并无证据显示此时的文字记数系统是十进制的。公元前500年,希腊古典时期的阿提卡数字为十进制系统。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婆罗迷数字为十进制。婆罗迷十进制毫无位值概念。出土于巴基斯坦的古印度巴克沙利手稿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包括0的“真正的”十进制系统,但它的具体时间有争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进制

计数法的二十进位制

二十进位制产生以后,人类就变成了天然的高一级的单位,如20表示“一个人”,40表示“两个人”,60表示“三个人”。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已不再赤脚,这样脚趾就遮起来,脚趾再不能参加计算,这就迫使人们更多的使用十进位制。现代,二十进位制以被人们遗忘,通常代之以十进位制。有些原始部落不把手指作为计算工具,而是用他们自己的关节。此类计算同样也会有效的发展,并形成严整的体系。此种算法可设想如下:一只手上的大拇指可作为其余手指关节的计数器,其余四指中的关节个数恰好为12,这样在关节数12的后面是高一级的单位,十二进位制计数法便由此产生。这个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一只手上的每个手指也可作为高一级的单位,即12*5=60,这大概就是建立六十进位制的原因。古巴比伦人广泛使用六十进位制,并把它传到了其他许多民族。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十二进位制和六十进位制计数法的痕迹,如,一昼夜钟点的计算,圆周角度的测量。这样,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逐渐地创造出了各种的计算方法,最后,计数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我们现代所采用的计数法,是由印度人创造,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在经欧洲传遍世界,成为国际通用的统一计数法。

五什么成语

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五谷丰登、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湖四海、五脏六腑、五体投地、五花大绑、五马分尸、五大三粗、五味俱全、五彩斑斓、五子登科、五脊六兽、五风十雨、五蕴皆空、五劳七伤、五洲四海、五短身材、五男二女、五谷不分。五音六律、五毒俱全、五世其昌、五言长城、五日京兆、五陵年少、五里雾中、五行八作、五黄六月、五羖大夫、五藏六府、五积六受、五冬六夏、五角六张、五方杂处、五合六聚、五陵豪气、五雀六燕、五色无主、五鼎万钟、五行并下、五色相宣。扩展资料成语运用①五彩缤纷【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出自】: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示例】: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格外耀眼,城市里热闹非凡。②五马分尸【解释】: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又称“四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出自】: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王昭君和番》:“无不盖你亏心汉,今日把你分尸五马,远配千年。”【翻译】: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北腔类·王昭君和番》:“没有人不说你是亏心汉,今天把你分尸五马,远配千年。”【示例】:这孙子太调皮了,刚买回来的玩具,就给弄得五马分尸了。③五大三粗【解释】: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出自】: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示例】:李刚长得五大三粗,经常在放学的路上欺负小同学。④五花大绑【解释】: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入方式。【出自】: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示例】:一瞬之间,他已被五花大绑起来。粗大的杠子立即压折了他的双腿。⑤五体投地【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示例】:他在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五什么成语

五湖四海、
五脏六腑、
五花大绑、
五十步笑百步、
五脊六兽、
五子登科、
五谷丰登、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五体投地、
五马分尸、
五大三粗、
五蕴皆空、
五风十雨、
五短身材、
五劳七伤、
五洲四海、
五男二女、
五毒俱全、
五谷不分、
五陵年少、
五世其昌、
五音六律、
五味俱全、
五言长城、
五积六受、
五行八作
~~~~~~~~~~~~


五什么四什么成语

问题一:五什么四什么的四字成语.? 如果不分先后,含四和五的成语有如下几个:
1.四书五经
2.四分五落
3.五零四散
4.四山五岳
5.五湖四海
6.四分五剖
7.梦骞宜
8.四纷五落
9.四通五达
10.牵五挂四
11.五洲四海
12.四分五裂
1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问题二:四什么五什么的成语 四书五经 四分五裂 四山五岳 四通五达 四纷五落 四分五落 四分五剖

问题三:五什么四什么成语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五讲四美】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指新时期人们行为准则。
【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涣散。
【五行四柱】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四柱:指年、月、日、时。旧指命相家替人算命的根据。
【五州四海】泛指世界各地。
【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

问题四:五什么四什么的成语 五湖四海
有不会的可以再问我

问题五:五什么四什么成语有哪些 五湖四海、
五洲四海、
五零四散

问题六:( )四( )五组成的成语 没有什么四什么五的成语!
只有:五湖四海
五零四散
四分五裂
四书五经

问题七:四什么五什么。成语哦 【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落】形容分散零乱。
【四纷五落】形容分散零乱。同“四分五落”。
【四分五剖】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会五达】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叮容通向各方。
【四离五散】表示不在一起,四散分离。
【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四山五岳】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四通五达】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问题八:用四和五组成的成语有哪些??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四大金刚
三顶五 捱三顶五 博览五车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不为五斗米折腰 攒三聚五 攒三集五 二一添作五 腹载五车
过五关斩六将 过五关,斩六将 九五之尊 连三接五 连三跨五
铭感五内 目迷五色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马中关五 去天尺五
牵五挂四 七相五公 如堕五里雾中 日诵五车 十变五化
三差五错 三朝五日 书读五车 十恶五逆 识二五而不知十
三番五次 三坟五典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四分五剖 十风五雨 三纲五常 十光五色 三回五次
三皇五帝 三环五扣 三荤五厌 三江五湖 十浆五馈
三老五更 三令五申 三年五载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伸手不见五指
三牲五鼎 三尸五鬼 四书五经 三三五五 十十五五
三山五岳 四山五岳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通五达 三汤五割
三五成群 十围五攻 三下五除二 折腰五斗 十雨五风
三智五猜 三贞五烈 五步成诗 五彩缤纷 五车腹笥
五藏六府 五尺竖子 五尺童子 五尺之童 五尺之僮
五毒俱全 五冬六夏 五大三粗 五短身材 五典三坟
五鼎万钟 五斗折腰 五风十雨 五方杂处 五方杂厝
五谷不分 五谷不升 五l大夫 五谷丰登 五谷丰熟
五鬼闹判 五光十色 五花八门 五行并下 五行八作
五花大绑 五合六聚 五黄六月 五侯蜡烛 五侯七贵
五湖四海 五花杀马 五脊六兽 五积六受 五角六张
五经扫地 五零二落 五陵豪气 五陵年少 五劳七伤
五零四散 五里雾 五里雾中 五陵英少 五马分尸
五男二女 五内俱崩 五内如焚 五抢六夺 五亲六眷
五雀六燕 五日京兆 五十步笑百步 五色缤纷 五石六o
五世其昌 五申三令 梧鼠五技 五色无主 五色相宣
五体投诚 五体投地 为五斗米折腰 五味俱全 五行俱下
五虚六耗 五行并下 五心六意 五言长城 五月飞霜
五蕴皆空 五音六律 五颜六色 五月披裘 五月粜新谷
五子登科 五脏六腑 五洲四海 学富五车 咸五登三
胆五郭公 一目五行 一身五心 一退六二五 一五一十

问题九:五什么八什么四字成语 五花八门wǔ huā bā mén
[释义]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语出]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那小戏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近义] 形形 *** 五光十色
[反义] 一成不变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来比喻繁杂、门类多。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五光十色”都含有花样繁多的意思。但~多形容繁杂的事;偏重于门类的繁多;“五光十色”多形容艳丽的事物;多偏重于色泽的繁多。
[例句] 延安的人朴实、敦厚;说一句;算一句;容易相处。不比这里的人;~;各怀鬼胎。
[英译] of a wide variety


五什么四什么成语

五湖四海 [wǔ hú sì hǎi]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五讲四美 [wǔ jiǎng sì měi] 1981年2月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个单位联合倡议在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五行四柱 [wǔ háng sì zhù] 指排八字算命。旧时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为八字;再按五行生克的说法加以推算,故称“五行四柱”。《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亭外有人叫道:‘不用五行四柱,能知祸福兴衰。’”

五零四散 [wǔ líng sì sàn] 形容零星涣散。

五言四句 [wǔ yán sì jù] 即五言绝句。

参见 百度汉语


有关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凤凰。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通信塔】

  18世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

  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

  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

  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听老人说,当年秦始皇修的长城,并不是现在这副样子,它只是一个高高的、厚厚的墙垛子,上边有几个了望台,是供哨兵放哨用的。根本没有烽火台。那么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长城修好后,像一条大龙横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些经常侵犯中原的胡人都被挡在城墙外边儿,再也不敢来侵犯了。就这样儿,边境上平安了几年。其实敌人并没有停止进犯中原的阴谋。这一年的一个黑夜,天阴得像口大黑锅,伸手不见五指,不一会儿,电闪雷鸣,哗哗地下起了大雨。匈奴几万精兵在大将单兀的率领下摸到了长城边上。他们树起云梯,悄悄爬上城来。城上放哨的人,因为雨大没听见动静。后来一道闪电把大地照得雪亮,哨兵才发现有人偷袭。哨兵赶快敲起梆子报警,下一站的哨兵听见以后又敲梆子往下传。可是这天夜里大雨哗哗地下着,又是雷又是闪的,哪听得见什么敲梆子的声音呀!后来,站岗的哨兵被匈奴杀了。匈奴摸过了长城,打开城门把几万精兵放了进来,这一下子北边边境就告急了。

  消息传进皇宫,秦始皇一见急报赶紧派兵前去抵挡。领兵的人是大将袁牧。袁牧领着兵日夜赶路,在山东一带,遇到了侵犯中原的匈奴兵。双方开战后,相持不下,袁牧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便用了一个计策。他先让一部分人在道路上挖了些大坑,然后把它们伪装好,又准备了许多干柴,架在一个地势险峻的地带。过了几天,两军对垒,袁牧假装被打败了,领着兵扭头就跑,单兀一看以为汉人抵挡不住了,催马就追,一鼓作气打进京城。匈奴的兵马跑地飞快,眼瞅着就快追上袁牧的队伍了,忽然一阵嚎叫,前边儿的骠骑掉进了陷阱,一下子乱了套,有拉马的,有救人的。袁牧一见,立即杀了个回马枪。他按照计划把单兀的队伍全都轰到地势险要的地带,一把火烧得匈奴兵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匈奴的残兵败将只好举手投降。

  后来,袁牧总结了长城失守的教训。便对秦始皇说:“长城虽然坚固,但每隔半里一个哨兵,敲梆报警,速度之慢且不提,一遇风雨天梆声淹没其中,万里长城等于形同虚设。”秦始皇听后,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就故意说:“好好,你说的对,那么,你看怎么办好呢?”还没容袁牧说话,秦始皇又说:“我看这事交给你吧!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儿,我就拿你试问。”秦始皇这么一来,倒把袁牧给将住了,他终究是个武将呀,对土木之工一窍不通。他本想把这些禀报皇上,让他派人去解决,没想到秦始皇倒把这事儿全交给自己了。怎么办?皇上说话,是金口玉言,谁敢违抗呀。袁牧想想没辙,就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回去以后,袁牧就开始冥思苦想,怎么样能使警报迅速地传到总兵那里,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天正下着蒙蒙小雨,袁牧一个人心烦意乱地在长城上走过来走过去,不觉着一整天快过去了。他依在城垛上往远处看,忽然,他眼睛一亮,看见远处的村庄正在升火做晚饭,一缕缕炊烟,直上青云。雨在下,烟在冒。他灵机一动,心想:“这村庄离这里少说也有几十里地,每一缕炊烟都看得那么清楚,用烟报警行不行呢?”

  于是,袁牧就在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烽火台里备上干柴火种。烽火台修好以后,袁牧试了一回,果然很灵。一处有情况,不消一会儿功夫,总兵就能见到见到信号,立刻发兵了。那长城,自从修上了烽火台后,更显得雄伟气派啦,那些胡人哪敢再轻举妄动呢。所以从那以后,边境上就消停了


有关五的成语

1、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2、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3、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4、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5、三五成群: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6、五毒俱全: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7、识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8、三番五次:番:遍数。一再,多次。 9、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10、五羖大夫: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 11、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12、攒三聚五: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13、五月粜新谷: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14、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15、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16、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17、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18、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19、五世其昌: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20、五劳七伤:泛指虚弱多病。 21、五马分尸: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22、五色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2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24、五虚六耗:比喻弄虚作假。 25、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2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27、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28、九五之尊: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29、五方杂处: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30、五心六意:形容心思不定。 31、五月披裘:比喻清高廉洁。 32、五言长城: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33、五谷不分: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34、三三五五: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35、五内俱崩: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36、五脏六腑: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37、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38、五黄六月: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39、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40、一退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41、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42、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43、如堕五里雾中: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44、五行并下: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45、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46、五角六张: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47、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48、梧鼠五技: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五技:据说鼫鼠有五种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于事无益。 49、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50、拔十得五: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51、十风五雨: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52、五斗折腰: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53、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涣散。 54、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55、一身五心:比喻杂念很多。 56、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57、五短身材:指人的身材矮小。 58、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业。 59、三牲五鼎: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60、五鬼闹判:许多小鬼戏弄判官。剧目名。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 61、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62、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63、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64、五经扫地: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65、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66、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67、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68、五谷不升: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 69、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70、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71、五脊六兽: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7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73、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74、铭感五内: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75、五雀六燕: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76、五子登科: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77、五陵年少:指京都富豪子弟。 78、五内如焚: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79、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80、一五一十: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81、五合六聚: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含有五字的成语 含有五字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五的成语】 【五子登科】: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五步成诗】: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五藏六府】: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亦作“五脏六腑”。 【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五尺竖子】: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 【五尺童子】: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泛指儿童。 【五尺之童】: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 【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五鼎万钟】:指高官厚禄。 【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五方杂厝】:指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形容居民复杂。 【五谷丰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同“五谷丰登”。 【五侯蜡烛】: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五斗折腰】: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五毒俱全】: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五短身材】:指人的身材矮小。 【五方杂处】: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五谷不分】: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五谷不升】: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五羖大夫】: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五鬼闹判】:许多小鬼戏弄判官。剧目名。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 【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业。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五合六聚】: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五黄六月】: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五脊六兽】: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有关动物的成语 相濡以沫、 鹰击长空、 群雄逐鹿、 百鸟朝凤、 指鹿为马、 饮鸩止渴、 鳞次栉比、 缘木求鱼、 一飞冲天、 鹏程万里、 风声鹤唳、 竭泽而渔、 一鸣惊人、 沽名钓誉、 逐鹿中原、 有凤来仪、 沉鱼落雁、 惊弓之鸟、 声名狼藉、 水至清则无鱼、 一石二鸟、 阿猫阿狗、 鹤唳华亭、 天罗地网、 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笨鸟先飞、 提纲挈领、 鲤鱼跳龙门、 鱼米之乡纲举目张、 乔迁之喜、 鱼跃龙门、 狼狈为奸、 独占鳌头、 焚琴煮鹤、 如鱼得水、 引狼入室、 鱼龙混杂、 明察秋毫、 雏鹰展翅、 飞禽走兽、 如鲠在喉、 狼奔豕突、 闲云野鹤、 鸟语花香、 得鱼忘筌、 鱼目混珠、 临渊羡鱼、 浮想联翩、 梅妻鹤子、 狼子野心、 鹤发童颜、 乱点鸳鸯、 浑水摸鱼、 鬼哭狼嚎、 涸泽而渔、 展翅高飞、 小鸟依人、 秋毫无犯 有关骨的成语 1、妍皮不裹痴骨:妍:美好;痴:同“媸”,丑陋。美丽的皮肤,不包裹丑陋的骨头。比喻表里如一,秀外慧中。 2、枯茎朽骨:茎:草茎;骨:骨头。枯槁的草茎,腐烂的骨头。比喻腐朽的事物。 3、敲骨取髓:敲碎骨头,取出骨髓。①禅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②比喻残酷地剥削。 4、怨入骨髓: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5、槁骨腐肉:槁:枯干;腐:腐烂。枯槁的骨头,腐烂的肉。指死者。 6、妍皮裹痴骨:妍:美好;痴:同“媸”,丑陋。美丽的皮肤,包裹着丑陋的骨头。比喻外表虽然美好但实质却很鄙陋。 7、骨软筋酥:骨头软了,肉也麻了。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 8、敲骨吸髓:敲碎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 9、切骨之寒:切骨:彻骨,渗透到骨头里。形容冷得刺骨。 10、食骨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11、骨鲠在喉:鲠:鱼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12、骨肉之情:情:感情,情谊。像骨头和肉那样亲密的的情谊。指亲人间的深厚感情。 13、骨肉之恩:像骨头和肉那样亲密的的恩情。指亲人间的深厚感情。 1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15、病入骨随:骨随: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16、哀毁骨立: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17、痛入骨髓: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18、瘦骨穷骸:骸:骨头。形容衰老瘦弱的身体。 19、附骨之疽:疽:一种毒疮。紧贴着骨头生长的毒疮。比喻侵入到内部而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 20、刮骨吸髓:刮开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21、人无刚骨,安身不牢:人没有坚硬的骨头,身体就站不起来。比喻人无坚强的意志品格,就难以立身行事。 22、煎膏炊骨:煎油脂烧骨头。比喻残酷的压榨。 23、恨之入骨: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24、槌骨沥髓:槌:敲打;沥:往下滴。敲碎骨头,沥干骨髓。形容残酷的剥削。 25、连皮带骨:连皮肤及骨头一起。比喻全部。 26、骨肉相连: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27、瘦骨棱棱: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28、奴颜媚骨:媚骨:谄媚的性格。奴才相,贱骨头。形容卑鄙无耻地奉承别人。 29、一聚枯骨:一聚:一堆。一堆枯朽的骨头。指人死已久。 30、千金市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31、病入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32、哀毁瘠立: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33、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34、析骸而爨:爨:烧火煮饭。劈开人的骨头来烧火做饭。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35、挫骨扬灰: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36、剔肤见骨:剔: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肤:肌肤。把肉剔下来,一直剔到了骨头。比喻对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彻底。 37、痛彻骨髓: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38、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39、千金买骨: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40、痛心切骨: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

有关五的成语

有关五的成语如下:1、五步成诗,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2、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3、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4、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5、五藏六府,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亦作“五脏六腑”。6、五尺竖子,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7、五尺童子,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泛指儿童。8、五尺微童,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泛指儿童。9、五尺之童,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10、五尺之僮,指尚夫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11、五斗解酲,酲:喝醉了神志不清。以五斗酒来解酒病。比喻非常荒谬。12、五毒俱全,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13、五月粜新谷: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14、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15、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五字成语有什么

五字成语如下:送佛送到西、换汤不换药、吃粮不管事、蚂蚁搬泰山、民以食为天、汉贼不两立、秋风扫落叶、无毒不丈夫、照葫芦画瓢、枪打出头鸟、吹胡子瞪眼、擒贼先擒王、桃李遍天下、饱暖思淫欲、树倒猢孙散、功到自然成、鲤鱼跳龙门、三下五除二、此风不可长、一锤子买卖知子莫若父、无可无不可、难于上青天、坐山观虎斗、瑞雪兆丰年、隔行如隔山、无风不起浪、人生路不熟、不能赞一词、吃力不讨好、先下手为强、事后诸葛亮、射人先射马、水火不相容银样罐枪头、盘古开天地、嘴尖舌头快、泥菩萨过江、一棍子打死毗蜉撼大树、时势造英雄人心隔肚皮、一问三不知、名师出高徒、何乐而不为、赶鸭子上架、打蛇打七寸、物以稀为贵、无巧不成书、独木不成林、八九不离十、女大不中留、恨铁不成钢、眼不见为净、碰一鼻子灰、墙倒众人推、山高皇帝远、一碗水端平、真人不露相大眼望小眼、病急乱投医、十万八千里、不打不相识、他乡遇故知、欲速则不达、礼轻情意重、三思而后行、无官一身轻、无敌于天下、杀人不眨眼、十八层地狱、狮子大开口、二一添作五、久旱逢甘雨

带有五字的成语

导语:五,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带有五字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牵五挂四:指接连不断。

去天尺五:①指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

日诵五车: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如堕五里雾中: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三差五错: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三朝五日:指三、五天。

三番五次:番:遍数。一再,多次。

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环五扣:形容捆绑结实。

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三回五次:指多次。

三荤五厌:泛指荤腥食物。

三江五湖: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三五五: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三山五岳: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牲五鼎: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捱三顶五: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拔十得五: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

三汤五割: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三五成群: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贞五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十变五化:指变化多端。

十恶五逆:指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十风五雨: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十光五色: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十浆五馈: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指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十十五五:①指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指每十里五里。

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十雨五风: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识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落:形容分散零乱。

拔十失五: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二五耦: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九五之尊: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连三接五: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跨五:形容动作迅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铭感五内: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七相五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上一篇:导电膏生产厂家

下一篇:收藏夹在哪个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