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霖的介绍
林晓霖,诺亚时尚品牌投资管理集团创始人;中国时尚品牌规划领军人物;新锐时尚营销教官;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时尚生活玩家;互联网时代品牌创新实践者。林晓霖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被评为影响中国时尚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且在艺术创作、品牌战略等方面拥有极高的造诣,是品牌战略可视化导师。林晓霖自1998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亲历了中国时尚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
林晓霖有子女吗
林晓霖有两个男孩,一个在上海铁道学院毕业后从事铁道工作,另外一个也是大学毕业。网上并没有其子女更详细的信息。林晓霖于1941年在苏联出生,她的妈妈是早期赴延安的进步女青年张梅,当时被公认为“陕北一枝花”。林晓霖出生后,随同母亲在苏联生活,直到1950年才回到中国。那时,她的妈妈张梅已经再婚,林晓霖被高岗夫妇接到东北,再送到北京与父女相见。1958年夏开始,林晓霖住到同学家里,这个同学是老作家严文井的女儿。1961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大学期间因在保守派和造反派大辩论中,她代表保守派发言被告到林办,被提前毕业分配到新疆马兰基地。1968年,林晓霖因脚受伤回北京,后又被安排去重庆治疗。不久,又替她找了一个部队干部,结婚后,随部队在云南大理山沟里呆了好几年。1971年事件发生后,也有领导找林晓霖夫妻谈话,也受到一些影响。到了70年代末期,此时的林晓霖已经是两个儿子的母亲,一家人又回到了北京,因为她有不错的俄语水平被安排到国防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直到退休。扩展资料: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年)。军事家。林晓霖的父亲,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组建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飞机坠落在温都尔汗附近,暴尸于异国荒野。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晓霖
林晓霖的成就名誉
林晓霖先生亲历了中国时尚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先后荣获“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十五年以上成功的品牌定位管理与社会化整合营销实战,多元的职业经历与跨界的身份,促使其理性与灵性兼备,成就了林晓霖先生在品牌定位管理、时尚创意与社会化营销领域的领导性地位。
林晓霖的人物经历
林晓霖人物经历如下:林彪在延安抗大当校长时,看中了美丽的女学生张梅。这个外号叫“陕北一枝花”的姑娘,嫁给林彪时,只有18岁。不久,他们的第一个男孩子出生了,年轻幼稚的妈妈不会喂养,孩子很快夭折了。平型关大捷后,林彪身负重伤,带着妻子赴苏联治疗,生下了他们第二个孩子——就是林晓霖。女儿长得很像父亲,林彪十分珍爱。不放心妻子哺养,他天天守在摇篮旁,精心喂养。林晓霖长到四个月大时,林彪奉命回国,临走时,答应年轻的妻子,不久就会接她们母女回国。林彪走了五年,音讯全无。五年后,林彪托访问苏联的罗荣桓给张梅带去一封短信,寥寥数语,说他已经在国内结婚,又有了一个女儿。他通知张梅,可以再嫁。年轻单纯的张梅,犹如晴空霹雳,不知所措。林晓霖被送往苏联保育院生活。初二那年的冬天,我家出了祸事,母亲被倒墙砸伤,高位截瘫,工资和家里的所有积蓄都交给了医院。过冬,我没钱买鞋买袜,只能光着脚穿母亲不能再穿的高腰雨靴。体育课上,我将两只肥大的雨靴甩出很远,赤脚站在冰冻的雪地上。同学们惊呆了,少先队员们特地召开队会为我筹钱。50年代的百姓生活,孩子们很难拿出富余的钱,大家都一筹莫展。林晓霖突然提出:“我常陪爸爸到医院看病,医院里鲜血很值钱,咱们每人抽点血,卖给医生换钱吧……”不久,我得到了学校的甲等助学金。在狂欢的元旦晚会上,林晓霖送给我一只巨大的梨,就像个黄柚子,又嫩又甜。因为同情我的困境,晓霖常常和我一起谈心,我们彼此间了解也多起来。父女相见林晓霖被送往苏联保育院生活。妈妈张梅要工作,还要学习,要养活自己。新中国成立后,妈妈张梅已经再婚,林晓霖被高岗夫妇接到东北。不久高岗夫人将九岁女孩林晓霖送到北京,父女相见。初见父亲那一天,林晓霖十分狼狈,不适应国内气候,她头上长了疥疮,索性剃成了光头,身上还是穿着女孩子的花色布拉吉。光头小女孩儿,怯怯地害羞地站在父亲和后妈面前,不知所措。叶群是个阴险的女人,又略通几句俄语,抢先做起父女间对话的翻译。按照妈妈嘱咐,晓霖礼貌地问候了父亲。叶群却对林彪说:小姑娘太没礼貌!她用俄语骂你是混蛋。叶群又转身用俄语对晓霖说:“爸爸说你没有教养!”林晓霖害怕地哭了起来,父女间的相见就这样不愉快地开始并结束了。晓霖住到了爸爸家里,小小的孩子很快就懂得了后妈的阴险,她从不开口叫妈妈。叶群爱穿很高的高跟鞋,她领着妹妹,跟在后妈身后,学着扭捏作态……父亲的关爱有一天,林晓霖将一张自己和张梅妈妈的合影照片藏在身上,照片后面写着:“你还记得她吗?”她悄悄地拿给了爸爸。林彪看了照片,很是动情,感慨地说:“她也老了!”这件事后来让叶群知道了,她不能允许丈夫前妻的女儿,背着她干这样的事,她跳着脚骂人,林晓霖吓得到处躲藏。林晓霖长年累月生活在后妈的阴影里,很难得到父亲的关爱。林晓霖封闭起自己,变得忧郁、羞涩而孤独。虽然她很聪慧,曾获得师大女附中学习优良金质奖章,但当年的她,却像一个灰姑娘……9·13事件“文革”中,“9·13事件”之后,林彪和他的老婆叶群、儿子林立果、女儿林立衡,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其实,林彪还有一个长女,名叫林晓霖,如今是已经66岁退休在家的普通军人。她为人单纯、朴实、低调,多年来很少为社会关注。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女附中是北京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解放后,这所学校学生将近三分之二是高干子弟,保送在此培养。那是一个朴实而单纯的年代,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是比学习,比品德,没有人过多关注学生家长身世。1955年国家为部队军官授衔,报纸上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照片,大家才惊讶地发现,我们班上林晓霖和徐鲁溪都是元帅的女儿呢!大家兴高采烈地议论:看看,晓霖的两道浓眉,多像爸爸!秀丽白净的徐鲁溪也很像她的老爸徐向前!林晓霖是个内向和羞涩的女孩儿,浓眉,眼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鼻梁两旁有几粒小雀斑,平常爱穿夹克,脚上总是一双鹿皮靴子,短发,爱笑,笑起来更像一个小男孩。晓霖爱看书,却不爱说话,她在苏联出生,长到九岁才回国学说中国话,学认汉字。课余,她看的书都是那种砖头般厚的、烫金书脊的苏联小说。下课看,上课有时也偷着看。只要是教室门口,她那几个从苏联一起回国的小伙伴叫她“晓霖琪卡”,她便换了个人似的,欢天喜地扑过去,几个人用俄语说着,又说又笑又闹。林晓霖初次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在作文评讲课上。刚刚留校的教语文的女老师,偏爱具有文学天赋的学生。一次,她出的作文题目是“谈谈我自己”。课上,她要大家好好听听,林晓霖是如何将平凡而琐碎的生活,写出诗般的意境,她动情地念:“我出生于1941年,那是战争年代的美丽春天,在莫斯科郊外一座僻静的乡村医院里……”扩展资料林晓霖,女,1941年出生,开国元帅林彪和张梅的大女儿。林晓霖出生后,随同母亲在苏联生活,直到1950年才回到中国。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1961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现居北京。
林晓霖有子女吗
有2个子女。林晓霖生于1941年,林彪的大女儿。其母是林彪前妻张梅。林晓霖出生后,随同母亲在苏联生活,直到1950年才回到中国,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1961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林晓霖现居北京。中国网报道:受父亲牵连,她被整整审查4年,直至“文革”结束。此时的林晓霖已经是两个儿子的母亲,一家人又回到了北京,她被安排到国防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扩展资料:林晓霖出生后,随同母亲在苏联生活,直到1950年才回到中国,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1961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林晓霖现居北京。了解林晓霖的人说,这些年她都在谢罪,她向刘少奇、罗瑞卿、彭德怀等老红军的子女谢罪,甚至是向受林彪案牵连的部属子女后代致歉。如今林晓霖已经是退休在家的普通军人。她为人单纯、朴实、低调,多年来很少为社会关注。参考资料:中国网-林彪与原配之女林晓霖现状 曾遭继母迫害现居北
1994年陈云收到林彪女儿的紧急信,找来洪学智:需要你去办两件事
1994年的一天,一通电话打破了洪学智家中的安宁。 洪学智原本正在家中办公,接到电话后赶紧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赶往了上海。 这个电话来自于洪学智的老首长陈云。 而陈云在电话中并没有详细地说明具体事情,只是说要他及时赶到,有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而在挂断电话后,陈云拿着一封信紧紧地皱着眉头。 1994年1月中旬的一天,陈云同志正在像往常一样在家中休息。 家中的房门被敲响,一位邮递员递给了陈云一份加急的信件。 陈云打开后发现,这封信是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写来的 。在信中林立衡提及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的经济与 社会 发展程度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各军区部队都在进行军史的编纂。 当时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都在进行军史编纂的工作。 而同样在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第四野战军却迟迟没有进行军史的编纂 。 同样的,在新的时期各地都开始重视起 历史 文化遗迹的作用,也重视起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各大战役的发生地都修建了许多的纪念馆来让大家明白革命先烈们为如今稳定的生活做出的贡献与牺牲。 可是在第四野战军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平津战役发生地却迟迟没有进行纪念馆的修建。 这些情况让林立衡内心十分焦急,她十分担心第四野战军因此不能够得到正确的 历史 评价,于是就十分焦急。 在林立衡的考虑下,她决定给同样在第四野战军中与自己的父亲并肩作战过的陈云同志写信求助, 希望陈云同志能够组织起对第四野战军的军史的编纂和对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工作。 陈云同志在当时已经退居二线,在上海地区安心休养,在接到这封信后陈云同志皱起了眉头。 他知道这两个请求是烫手山药,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 而这个工作又必须找到一位合适的同志来做,在几经思索后,陈云同志想起了自己的老部下洪学智。 洪学智在当时负责部队的后勤工作,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并且十分的细心,在陈云同志看来这两件工作如果交给别人他可能会不放心,当时交给洪学智那就万无一失了。 在确定好人选后,陈云同志就给远在北京的洪学智打了电话,在电话中陈云同志并没有讲明具体的事情,只是说有很重要的事情邀请洪学智来到上海帮忙。 洪学智在得知自己的老领导有事相求后,当即推掉了手头的工作立刻赶往上海。 在到达上海后,陈云同志也没有废话,直接将林立衡的信件交给了洪学智,并且告诉他自己找他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件事情的。 并且语重心长地对洪学智说: “第四野战军是我们的老部队,他们的功勋与牺牲理应被人民和国家铭记。” 洪学智在思考再三后决定接下这两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拿到这封信件后,洪学智就好像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 第四野战军是老牌劲旅, 它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董存瑞等著名英烈都是第四野战军的战士。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派兵进驻东北地区试图控制这里的工厂与矿产资源。 我党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将八路军与部分新四军也派往东北地区,防止发生出变故。 被派往东北地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到达东北地区后与当地的东北抗日联军合并在了一起,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 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试图剿灭我党我军。而党中央则是提出了“南防北发”的方针政策,并且尽量控制东北地区的重工业来弥补我军的短板。 1945年9月15日,党中央指派陈云,彭真等人前往东北指导工作,并且授予他们中将军衔。 同时从全国各解放区抽调了11万部队和各级领导干部2万人奔赴东北,壮大了东北人民自治军。 经过党中央批准,任命林彪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司令。 1945年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又先后改名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最终定名为第四野战军。 在解放战争中,第四野战军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论是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还是在东北地区发动的夏秋冬三次战役,第四野战军都打出了赫赫威名,国民党反动派在第四野战军的攻势下毫无抵抗力。 在解放战争进行到如火如荼的时候, 第四野战军独立发动了辽沈战役,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东北全境得到了解放。 在第四野战军解放全东北后,又与华北野战军共同发动了平津战役,并且取得了胜利,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至此北方地区基本都得到了解放。 然而在此时南方很多地区仍旧有国民党的军队在负隅抵抗。 正是如此,党中央又将在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的第四野战军调往南方,解放南方国统区的百姓。 在南方战场上,第四野战军先后在华南战区,海南岛等地作战, 前后共计在14个省区奋勇杀敌,并且解放了海南岛全岛,将我军的旗帜插在了我国领土的最南端,第四野战军甚至差一点就解放了香港。 第四野战军不仅战绩斐然,并且也走出了许多的将星。 据统计,开国1600多名将军中,第四野战军就独占539人。 开国元帅就有两人,开国将领更是有33人之多 。 并且在建国后,国防部长,空军司令,海军司令以及各大军区司令也是辈出可以说第四野战军撑起了中国军事国防的半边天。 也正是因为如此,林彪的女儿林立衡才会特意写信给陈云同志, 希望能由他这个第四野战军的老同志出面来为第四野战军正名。 而陈云将这封信交给洪学智后,洪学智沉吟了许久,还是拒绝了这个任务。 正是因为洪学智作为第四野战军的老部下,他比其他人更加了解第四野战军的辉煌经历,所以才会拒绝,洪学智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这个重任。 陈云同志十分清楚洪学智心中的顾虑,因此十分恳切地为他讲述了目前的形势,并且回忆起他们在第四野战军过往的经历来打动洪学智。 1945年,洪学智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奉命带队前往东北地区。 在到达东北地区后,坚决贯彻和落实了党中央的“建立和巩固东北地区根据地”的指示,在国民党的阻挠下打通了从承德到辽西地区的铁路,为我军后续的人员调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在1946年洪学智担任了辽西军区副司令员,并且指挥了通辽、中长路阻击战、四平保卫战等著名战役。 后来又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三下江南的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后根数率部参加东北夏、秋、冬季三次攻势作战。 在夏季作战中先是全歼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八师一一二团,又继续乘胜追击歼灭敌暂编第二十一师。 在四平保卫战中,更是率部与国民党军队鏖战15个昼夜。 在秋季作战中,更是直接击毙敌二师师长。 在他的指挥下,东北民主联军连续攻下辽阳,鞍山,营口等军事要地,受到了毛主席的嘉奖。 1948年11月洪学智带着部下参加了平津战役,封住了北平守军的海上逃跑之路,并且参加了天津攻坚战。 1950年洪学智发起了万山群岛战役,击沉4艘军舰,创下了以木帆船击沉军舰的奇迹。 洪学智最为让人称道的就是在朝鲜战争中为志愿军战士们建立起了一条坚实的后勤补给道路。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缺乏制空权保障,在美军的轰炸下和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洪学智随机应变,在种种不利条件下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而朝鲜战争的后勤保障经验也为我国后来的联勤保障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也正是如此,陈云同志看到了洪学智的细心与能力,决心要将这个任务交给他。 在陈云同志的劝说下,洪学智回忆起曾经在第四野战军浴血奋战的日子,最终同意了陈云同志的请求。 但是洪学智提出了一个条件:“我负责四野战史可以,但是需要老首长你来当总顾问,具体的事情交给我去做。” 陈云同志同意了这个请求,原本这个军史的编纂陈云同志想亲自负责但是由于年事已高,实在没有精力去完成第四野战军军史的编纂工作, 于是在深思熟虑下交给了洪学智。 再回到北京后, 洪学智立刻向中央申请进行第四野战军的 历史 编纂工作,并且申请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工作。 党中央接到申请后高度重视,并且立刻批复了下来,任命陈云为总顾问,洪学智为编写领导小组组长,开始着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的编纂工作。 在任务刚刚开始时,洪学智十分头痛。 因为当时第一,第二,第三野战军的军史编纂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而华野的军史也即将接近尾声。 但是由于 历史 原因,第四野战军军史的编纂工作几乎为零,并且许多资料遗失得十分严重。想要开始编纂工作,就要重新收集资料。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洪学智只能再次找到陈云同志,和他商量该如何解决。 最终经过两个人的商议,他们决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四野战军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队伍逐渐壮大, 收编了许多投诚的国民党部队,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因此在资料的收集上困难重重。 为了保证军史的顺利编纂,他们决定寻求沈阳军区以及广州军区的帮助。 通过第四野战军的行进路线和作战区域,将 历史 资料划分为东北战场和南方战场。 通过部队内部资料来填补缺失的部分。而对于平津战役和其他一些小型战役这是交给了中国军事科学院来负责整理。 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 历史 资料则是通过寻访已经退伍的老战士,通过他们的口述来弄清当时发生了什么。 洪学智亲自带队前往各地进行寻访,而老兵们得知要编纂第四野战军的军史时十分激动,并且十分配合。 可惜的是陈云同志的身体条件每况愈下, 最终在1995年陈云同志因病去世, 没能看到第四野战军军史的编纂成功。 但是在陈云同志逝世前,留下了最后的嘱托: “对于第四野战军军史的编写工作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洪学智忍住内心的悲痛,坚持陈云同志去世前的嘱托,认真细致地把军史的编纂工作完成, 最终在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纂完成。 与四野的军史编纂工作先后结束的还有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 因为 历史 原因,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工作迟迟没有进行。 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也成为了陈云同志生前最大的愿望。 而在接到编纂军史的任务的同时洪学智就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工作一并提交给了党中央,并且获得了批准。 但是在纪念馆的筹建工作中,大家对于纪念馆的选址意见不一。 当时的主要负责人陈云同志和洪学智都想将平津战役纪念馆修建在天津地区 。 而工作组其他的同志则想要将纪念馆修建在北京地区。 因为平津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正是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得我国的解放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北京是首都,将纪念馆建在首都也更有纪念意义。 然而洪学智却认为,虽然修建在首都很有纪念意义,但是北京地区当时是和平解放的,没有发生大规模战役与抵抗。 而天津地区是平津战役的主战场,也是第四野战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地方,因此修建在天津地区更为合适一些。 经过党中央的多次讨论和认真研究决定,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位置定在了天津。 1997年平津战役纪念馆修建成功,并举行了开馆仪式。整个平津战役纪念馆占地4.7万平方米,在陈云同志和洪学智的提议下,纪念馆免费面向所有人。 并且天津市政府将这里开辟成为全国首批科教基地。 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更好地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最为遗憾的是陈云同志在纪念馆建成之前就因病去世,没能看到这座他心心念念的纪念馆的建成。 洪学智最终没有辜负陈云同志的嘱托,完成了第四野战军军史的编纂工作与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让第四野战军曾经的辉煌得以重现在世人面前。 并且使得后人能够铭记当年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贡献,为后人的 历史 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 历史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