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估计

时间:2024-04-19 10:13:31编辑:莆田seo君

两个估计指的是什么

“两个估计”指的是“文革”前十七年科技教育战线执行的“修正主义路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两个估计”的《纪要》是经过毛泽东圈阅、当时的党中央批准的。此后,“两个估计”成为压在科技教育界知识分子头上的两座大山。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通过并经毛泽东同意的、“四人帮”修改定稿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即: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和解放后培养的大批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


两个估计是谁提出来的?

提出“两个估计”的《纪要》是经过毛泽东圈阅、当时的党中央批准的。此后,“两个估计”成为压在科技教育界知识分子头上的两座大山。“文革”前十七年科技教育战线执行的“修正主义路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个估计的相关简介1977年7月,邓同志在重新工作之前,就向党中央提出:抓教育和科技工作,首要之举是坚决推翻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不过,提出“两个估计”的《纪要》是经过毛主席圈阅、当时的党中央批准的。而在1977年的8、9月份,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盛行,公开否定“两个估计”要冒很大的风险。 邓同志给党中央写信,同别人谈话,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带领全党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考虑如何推翻“两个估计”的问题。

两个参数的矩估计,似然估计会考吗?

求二个参数的估计时,就是先求个EX=u,然后求EX2(平方)既二阶原点矩=xi的平方的平均值,(公式不好打)就可以求出。解:由题设条件,P(xi=i)=(p^i)(1-p)^(1-i),i=0,1。①矩估计。E(x)=∑kp(xi=i)=0*(1-p)+1*p=p,而样本均值x'=(1/n)∑xi,∴E(x)=x',p=(1/n)∑xi。②似然估计。∵xi=i,∴作似然函数L(xi,p)=∏(p^xi)(1-p)^(1-xi)=[p^(∑xi)](1-p)^(n-∑xi),求∂ln[L(xi,p)]/∂p、并令其值为0,∴(∑xi)/p-(n-∑xi)/(1-p)=0,∴p=(1/n)∑xi。扩展资料:在已知系统模型结构时,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计算系统模型参数的过程。18世纪末德国数学家C.F.高斯首先提出参数估计的方法,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参数估计有了飞速的发展。参数估计有多种方法,有矩估计、极大似然法、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最小风险估计、同变估计、最小二乘法、贝叶斯估计、极大验后法、最小风险法和极小化极大熵法等。最基本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数估计

在点估计中,什么是无偏估计

无偏估计是参数的样本估计量的期望值等于参数的真实值。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参数,则称此为无偏估计。
设A'=g(X1,X2,...,Xn)是未知参数A的一个点估计量,若A'满足
E(A')= A
则称A'为A的无偏估计量,否则为有偏估计量。
注:无偏估计就是系统误差为零的估计。
其中的自由度不再是原有的样本量,需要看情况减去
应该在此进一步解释,无偏估计量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求解

计算样本的平均重量和标准差:样本平均重量的计算:平均重量 = (97 * 3 + 99 * 5 + 101 * 70 + 103 * 14 + 105 * 8) / 100 = 101.19克样本标准差的计算:首先,计算平方偏差的总和:Σ((观测值 - 平均重量)^2) = (97 - 101.19)^2 * +(99 - 101.19)^2 * 5 + (101 - 101.19)^2 * 70 + (103 - 101.19)^2 * 14 + (105 - 101.19)^2 * 8 = 682.13然后,计算样本标准差:样本标准差 = sqrt(Σ((观测值 - 平均重量)^2) / (n - 1)) = sqrt(682.13 / 99) ≈ 2.58克因此,样本的平均重量为101.19克,样本标准差为2.58克。计算置信区间:给定信息:食品重量服从正态分布,置信水平为95%。确定参数:样本均值、样本大小、样本标准差和选择的置信水平。样本均值 = 101.19克样本大小 = 100样本标准差 = 2.58计算临界值:对于正态分布和大样本(n > 30),可以使用Z分数来计算置信区间。在95%置信水平下,使用标准正态分布表或统计软件找到对应的临界Z值。对于双侧置信区间,对应的临界Z值为±1.96.计算置信区间:置信区间上限 = 样本均重 + (Z值 * (样本标准差 / sqrt(样本大小)))置信区间下限 = 样本均重 - (Z值 * (样本标差 / sqrt(样本大小)))代入:置信区间上限 101.19 + (1.96 * (2.58 / sqrt(100))) ≈ 101.52克置信区间下限 =101 .19 - (1.96 * (2.58 / sqrt(100))) ≈ 100.86克因此,在95%置信水平下,该食的平均重量置信区间为(100.86克, 101.52克)。

在研究生产函数时,得到如下两个模型估计式: 急求答案

根据min生产函数的特征,厂商应该选择2L=3K(方程1)的比例来投入L和K。 那么还有: 2L+3K=36(方程2) 联立方程1和2,解出L=9, K=6。第二问,既然要求生产480单位产量,根据第一问的方法,解出L和K分别是:L=120和K=80, 带入成本函数C=PL*L+Pk*K=2*120+5*80=640, 即最小成本为640。如果按照Q=2L=3K,并且得到L=18,K=12的话,和之前解出的L=9,K=6,同样得到Q=36的产出,这个企业的老板,事实上,Q=2L或Q=3K是要素完全替代情况下的投入,根据要素价格的不同,选择Q=2L还是Q=3K。扩展资料:从生产函数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根据α 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①α+β>1, 规模报酬递增,表明按照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②α+β<1,规模报酬递减,表明按照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③α+β=1,规模报酬不变,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5.3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通常使用样本的均值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样本均值的分布规律阐述如下:

① 当为大样本时(n>=30),样本均值 服从期望值为总体均值μ,方差为 的正态分布

② 在小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若总体的 已知,则样本均值仍然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化后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若总体的 未知,则样本均值经过标准化后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

基于以上关于样本均值统计量的分布,其各种具体的区间估计描述如下。

总体均值 在 的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其中 为样本的均值,无需赘述

为 标准正态分布 的α/2分位点,相当于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提供一个系数,实际使用时一般是查分为表

当总体的 未知时,使用样本的标准差s代替,此时区间为:

2.1 总体的 已知

总体均值 在 的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跟大样本时一毛一样

2.2 总体的 未知

均值经标准化后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即 ~ ,所以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为 。可以看到跟大样本且 未知的情况形式很类似,只是从正态分布变成了t分布。

t分布也有分位数表可查。


如何理解统计量的无偏性与有效性?

估计量是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值,其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无偏性:估计量的期望值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实值,即估计量不会出现系统性偏差。2. 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方差趋于0,即估计量的精度逐渐提高。3. 有效性:估计量的方差越小,估计量的精度越高。4. 渐进正态性:当样本容量趋近于无限大时,估计量的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5. 可信区间:估计量的置信区间给出了总体参数的真实值可能存在的范围,其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宽,反之亦然。6. 偏倚和方差的权衡:在实际应用中,估计量的偏倚和方差往往需要进行权衡,以确定最优的估计量。

上一篇:两寸证件照尺寸

下一篇:林更新与王思聪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