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

时间:2024-04-19 09:07:00编辑:莆田seo君

二更天是几点钟

二更天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旧时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23点-1点,子时三更,平安无事,1点-3点,丑时四更,天寒地冻,3点-5点,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二更天是几点钟

二更天是晚上9时至11时。古代的时候,在宫中值夜,分为五个班次,按时进行班次的更换,所以“更”又引申为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 古代的十二时辰制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古代的几更是指几点?

古代一晚分为五更,一更天(戌时)一般是7:00到9:00,二更天(亥时)一般为9:00到11:00,以此类推三更(子时)就是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四更(丑时)为一到三点,五更(寅时)为三到五点。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古代时辰又与十二地支有关【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古代晚上几更天

古代晚上一更、二更、三更分别为:19-21点、21-23点、23-1点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在时段的交替时打击物件,提醒人们,叫打更,也有把五个时辰对应的时间称五更,具体时间如下:时辰 五 更 时 间戌时 一 更 19:00—21:00亥时 二 更 21:00—23:00子时 三 更 23:00—1:00丑时 四 更 1:00—3:00寅时 五 更 3:00—5:00扩展资料:古人把一个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对应现在的时间是:每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 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以此类推。参考资料:二更——百度百科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别是什么时候?

一更对应现代时间19-21点,二更对应现代时间的21-23点,三更对应现代时间的23-1点,四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3点,五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古代将一夜平均分为更,每更又平均分为五点,整更击鼓,逢点鸣钟。首位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故又称五更、五鼓或五夜。打更方法从一更到五更打更的方法各不一样,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别是几点

古人晚上通过打更的方式来通报时辰,一更指戌时(19点到21点)、二更指亥时(21点到23点)、三更指子时(23点到1点)、四更指丑时(1点到3点)、五更指寅时(3点到5点)。打更的时辰和口诀:一更:戌时,19点到21点,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二更:亥时,21点到23点,关门关窗,防偷防盗。三更:子时,23点到1点,平安无事。四更:丑时,1点到3点,天寒地冻。五更:寅时,3点到5点,早睡早起,保重身体。古代打更的敲法一更天: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二更天: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三更天: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四更天: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五更天: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分别是几点??

五更。从19:00开始,每2个小时为一更,直到早上5点结束。1、一更19:00 - 21:00在戌初一刻,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2、二更21:00 - 23:00在亥初三刻,称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3、三更23:00 - 01:00在子时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4、四更01:00 - 03:00在丑正二刻,名鸡鸣,又名荒鸡。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5、五更03:00 - 05:00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什么是一更?什么又是二更?

古人晚上通过打更的方式来通报时辰,一更指戌时(19点到21点)、二更指亥时(21点到23点)、三更指子时(23点到1点)、四更指丑时(1点到3点)、五更指寅时(3点到5点)。打更的时辰和口诀:一更:戌时,19点到21点,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二更:亥时,21点到23点,关门关窗,防偷防盗。三更:子时,23点到1点,平安无事。四更:丑时,1点到3点,天寒地冻。五更:寅时,3点到5点,早睡早起,保重身体。古代打更的敲法一更天: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二更天: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三更天: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四更天: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五更天: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分别是什么?

更部首:一更[ gēng ]1.改变;改换:~改。~换。2.经历:少(shào)不~事。3.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半夜。[ gèng ]1.副词。2.更加;越发:~好地为人民服务。3.再:~上一层楼。更的例句:1) 半夜三更,寂天寞地的,你怎么这时候才想起要去找人?2) 现在已是半夜三更,你们别吵好不好。3) 周扒皮半夜三更学鸡叫,被长工们发现后打了一顿。4) 这一伙人半夜三更还在赌钱,呼幺喝六,吵个不停,周围居民的意见很大。5) 我的隔壁总是半夜三更搞乐器,吵得附近是鸡犬不宁。扩展资料1.更次 gēngcì古时用敲击更梆的次数来计算和划分夜晚的时间,一夜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没一个更次,煮的肉来。——《水浒传》宝玉又翻了一个更次。——《红楼梦》七十七回2.更代 gēngdài更替,替换3. 更递 gēngdì更迭更递变化4. 更迭 gēngdié交换,更替内阁更迭5. 更动 gēngdòng更改变动

二更天代表几点?

古时候二更天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古代时间意义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二更中更读什么

更读[ gēng ]1.改变,改换:~正。~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定(改订)。~迭(轮流更换)。~递。~番。~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2.经历:少(shào)不~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3.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时。~阑。~夫。~鼓。~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上一篇:网聊卡

下一篇:kugoo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