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8身份证开头是哪里
5138身份证开头是四川省眉山地区。因身份证前六位数字表示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而四川省的行政代码为510000,身份证开头前6位在510000—519999间的,都是四川身份证号码,即籍贯为四川。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简称“身份证”,分为实卡身份证和电子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一种法定证件,多由各国或地区政府发行予公民。并作为每个人重要的身份证明文件。
513开头的身份证是什么地方的?
513开头的身份证是四川省达川地区。【居民身份证变革】2004年3月29日起,中国大陆正式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二代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并可用机器读取数字芯片内的信息。【个人建议】不同的身份证编码代表不同的含义,对于513来说代表的是四川达川地区,在1950年的时候,我国设立达县专区,属西南区川北行署区。在1968年9月的时候,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对于身份证编码来说属于特征,组合码由时序为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有着非常严格的界定,前6位数字为地址码后8位数字为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以及一位数字校验码。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身份证出现丢失现象的话,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补办,这样才可以避免损失的产生。【拓展资料】2003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居民身份证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2322号)规定:1、公安机关对申领、换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居民收取工本费每证20元,对丢失补领或损坏换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居民收取工本费每证40元。2、公安机关为居民办理临时身份证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收费标准为每证10元。3.居民申领、换领及丢失补领、损坏补领防伪居民身份证收费标准仍按照原(计价格[1995]873号)规定执行。 根据财政部和发展和改革委于2018年4月12日下发的财税〔2018〕37号文件,通知自2018年4月1日起,停征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工本费。
成都大学5137是公办本科吗
成都大学是公办大学。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社会认可度高,各专业学费较便宜,民办大学各专业收费较贵。【摘要】
成都大学5137是公办本科吗【提问】
成都大学是公办大学。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社会认可度高,各专业学费较便宜,民办大学各专业收费较贵。【回答】
成都大学(Chengdu University)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1978年12月,成都大学创办;1983年,停办本科,只办专科;2003年5月,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学院;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学院;2010年4月,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划归成都学院作为附属医院;2013年8月,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成都学院;2018年12月7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回答】
成都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成都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1079。 学校全称为成都大学,英文名称为Chengdu University,学校代码11079。学校是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成都市重点建设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9个,专科招生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25个,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 学校位于成都东部门户大道“成洛大道”,与青龙湖湿地公园毗邻,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学校占地面积3061亩,校舍建筑面积92.7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59.88万平方米。 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18.56万册。直属三甲综合附属医院1所,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118人,在籍研究生396人,另有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余人。现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58个本科专业。学校川抗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38年研究生办学历史,已有35届毕业生。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10个,二级学科(领域)27个。学校是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师范学院以及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菁蓉(创新创业)学院、张澜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211人,其中博士381人,正高职称177人,副高职称414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专家10余人。有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2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8人。特聘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新西兰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长江学者3人,特聘国家千人专家、百人计划专家、博导/教授25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31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65人。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代码是1061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成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1956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6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调集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勘探学院(现吉林大学)、交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部分教师及其它机关、部队的干部370余人组建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并采购和调集了1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10万余册图书到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1月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同年,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各年级学生和教师各半转入学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6年。1969年,学校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专业学制改为四年,招生794名。1979年,学校改由地质部领导。1988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学校“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两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1993年5月,经国家教委和地质矿产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同年12月,地质矿产部正式批复确定学校为部属重点高校。1998年,地质矿产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签订共建成都理工学院协议。同年,根据国家要求,学校高等教育招生并轨并扩大规模招生。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部省共建重点大学。同年9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师资力量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608人,其中,有教授(级)442人,副教授(级)776人。截至2022年3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和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和入选省级人才计划486人次,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 学科建设截止2022年5月,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1个产业发展研究院。学校有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审批权。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机械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广播电视学、环境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电子商务、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表演、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经济学、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应用化学世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四川省一流学科:地球科学学科群、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地球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核技术与应用、材料学、构造地质学、应用数学 学术科研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截止2021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生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2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22年5月,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各项奖励99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现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名外国专家及留学生来校讲学、留学,出访700余人次,开展了300余项科研合作,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加强行业联系,不断拓展国际联合教学新模式。先后成功举办“国际大滑坡协会(iRALL)—’大型滑坡调查、分析和管理、国际博士培训班课程”、“成都理工大学—以色列申卡尔设计学院国际创客联合实验项目”、“成都理工大学—雷文斯本设计与传播学院国际联合教学项目”等国际联合教学项目。 近年来大批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讲授课程,参与科研,极大的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国际化水平。学校邀请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合作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聘请外籍专家定期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近5年共聘请400余人次长期外国专家在校任教,规模在四川省仅次于四川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开始与英国数所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是全国较早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现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2013年,成都理工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两校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地学等5个本科专业开展“2+2”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先在国内学习两年本科课程,然后到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完成剩余两年的本科课程后,可同时获得成都理工大学的毕业证书、学位与爱丁堡大学的学位。爱丁堡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世界顶尖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苏格兰最高学府,英国老牌名校。
成都学院(5137)与四川理工大学(5108)哪个好
四川理工学院好一些。
学校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由原四川轻化工学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汇东、营盘、临港三个校区和黄岭彩灯基地,占地面积近4000亩,国有资产60多亿元。有图书273.32万册,电子图书500余万册,电子期刊2万余种;有二级学院21个,本科专业8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6个;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和来自40个国家的留学生共3万余人。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2018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四川理工学院将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