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界线

时间:2024-04-12 10:46:02编辑:莆田seo君

日界线是什么意思?

日界线 国际规定的日期变更线。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黎明、正午、黄昏和子夜,由东向西(从地球南极点来看)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少争论,也产生过不少的误会和麻烦。
  据说,19世纪在俄国伊尔库次克附近一个小镇上有个邮政官于9月1日早上7点钟给芝加哥邮局拍了一份电报,可回电却说“8月31日9时28分收到来电……”这让人简直莫名其妙,9月里拍的电报,怎么会在8月里收到的呢?类似这样的误会那时几乎天天发生。
  混乱的原因在于地方时的运用。因此,迫切需要规范建立日期变更制度,实现以方便各地方人民生活的地方时计时,避免带来的全球计时混乱。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经度存在一定关系。
  例如,世界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把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为“世界时”。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
  区时系统确立: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每一时区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线来计量时间,即采用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地方平时,叫做标准时。
  “标准时计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以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必须解决日期变更的问题。
2 发现历史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也叫国际日界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随着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的确立,东西十二区重叠,计时相同但日期不同,为避免混乱,现在公认一百八十度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因为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3 设置介绍
  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国际日界线是什么

日界线指国际日期变更线是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的一条假想的线。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的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与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也叫国际日界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随着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的确立,东西十二区重叠,计时相同但日期不同,为避免混乱,公认180°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因为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拐弯大致是:第一处在俄罗斯东部即白令海峡,第二处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阿留申群岛,第三处在南太平洋,向东突出,让斐济群岛等属于东十二区(即东西十二区的西部)。作用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又叫“人为日界线”。


日界线是什么?

日界线 国际规定的日期变更线。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黎明、正午、黄昏和子夜,由东向西(从地球南极点来看)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少争论,也产生过不少的误会和麻烦。
  据说,19世纪在俄国伊尔库次克附近一个小镇上有个邮政官于9月1日早上7点钟给芝加哥邮局拍了一份电报,可回电却说“8月31日9时28分收到来电……”这让人简直莫名其妙,9月里拍的电报,怎么会在8月里收到的呢?类似这样的误会那时几乎天天发生。
  混乱的原因在于地方时的运用。因此,迫切需要规范建立日期变更制度,实现以方便各地方人民生活的地方时计时,避免带来的全球计时混乱。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经度存在一定关系。
  例如,世界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把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为“世界时”。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
  区时系统确立: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每一时区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线来计量时间,即采用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地方平时,叫做标准时。
  “标准时计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以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必须解决日期变更的问题。
2 发现历史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也叫国际日界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随着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的确立,东西十二区重叠,计时相同但日期不同,为避免混乱,现在公认一百八十度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因为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3 设置介绍
  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有没有经线没有日界线的?

没有。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人为规定,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为一个时区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为了避免日界线穿过陆地,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增加了几处曲折。扩展资料:以前,各地的时钟是根据太阳运行各自调整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刚刚出现的铁路公司挑战了千年不变的自然法则,因为,如果每个镇都按照太阳照过各自教堂塔尖的位置来校准时间,火车的运营将错乱不堪,所以,随着铁路线的蔓延,人们无法再跟着上帝转了,在幅员广阔的美国,对标准时的要求更加迫切。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改变这一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组织。

高中地理所讲的日界线包括哪两条?怎么辨别?

日界线是地球表面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即国际日界线的简称,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上各处因东西位置不同,若以地方时零时或区时零时作为各地的一日之始,则将对应于不同的瞬间,而引起日期计量的紊乱。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将经度180°的子午线作为日期变更的界线,这条线是地球上一天的终结,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即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即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

为了避免日界线附近的国家或行政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不严格在180°子午线上,而是一条折线。因为要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日界线并不能完全沿180°的子午线划分,而是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由北往南通过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西端、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而达新西兰的东边。向东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减去一天,如二日正午改为一日正午:向西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增加一天,如一日正午改为二日正午。

实际上,除了180°经线这条日界线外,地球上还有一条自然的、移动的日界线,这条日界线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0时,它不停地自东向西移动,其东侧比西侧早一天。这两条日界线把地球上所有的区域划分在两个不同的日期内,只有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才处于同一天内。


高中地理日界线。

是这样的孩子,有两个日界线,一个是国际日界线,就是东西十二区(你说的很对),但是这个日界线是死的,是人为划分的。时间一直在走,所以有自然日界线,东边的早一些因为先到新的一天,也就是午夜12点。你可以想东侧的不是太阳出来早吗,所以时间也早,一个时区早一个小时。我们这里中午12点的时候,欧洲就是早上4点,因为我们在他们的东边8个时区。记住,自然日界线是活的,哪里是24点哪里是日界线,日界线往东到180度为新的一天,日界线往西到180度是旧的一天。当两个日界线重合,那么全球处于同一天,只要不重合,全球就有新的一天,有旧的一天。


什么是日界线?

日界线 国际规定的日期变更线。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黎明、正午、黄昏和子夜,由东向西(从地球南极点来看)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少争论,也产生过不少的误会和麻烦。
  据说,19世纪在俄国伊尔库次克附近一个小镇上有个邮政官于9月1日早上7点钟给芝加哥邮局拍了一份电报,可回电却说“8月31日9时28分收到来电……”这让人简直莫名其妙,9月里拍的电报,怎么会在8月里收到的呢?类似这样的误会那时几乎天天发生。
  混乱的原因在于地方时的运用。因此,迫切需要规范建立日期变更制度,实现以方便各地方人民生活的地方时计时,避免带来的全球计时混乱。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经度存在一定关系。
  例如,世界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把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为“世界时”。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
  区时系统确立: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每一时区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线来计量时间,即采用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地方平时,叫做标准时。
  “标准时计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以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必须解决日期变更的问题。
2 发现历史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也叫国际日界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随着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的确立,东西十二区重叠,计时相同但日期不同,为避免混乱,现在公认一百八十度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因为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3 设置介绍
  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是什么?

自然日界线是半夜24点或0点的那条经线,因为向东过了这条经线就是新的一天,向西就是昨天。自然日界线不是固定的某个经线,她是变动的。人为日界线是通过太平洋的120度经线,不过严格上说认为日界线不完全重合于120度经线,在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大洋洲群岛,新西兰处发生弯曲与120经线不重合,这是考虑到尽量避免把同一大洲或同一国家划归不同日期所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这条日界线是固定的再做提时可认为120度经线就是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人们早晨起来,常撕一张日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对于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对用飞机、轮船作洲际航行的旅行者,就有点不方便了。例如,当你在从东向西的航行中,因为你是在追赶太阳,所以就感到白天“加长”了;相反,当你从西向东航行时、由于是背离太阳、所以就好像有点白天“短”了的感觉。这样,你就往往会记错日子,把日历翻错。为了避免这种不方便,1884年起人们决定在太平洋中,把180°经线附近作为日界线(dateline),又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日界线西侧是星期日12点时,日界线东侧还是星期六的12点中,两者相差24小时(一天)。因而,当飞机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一日,反之日期要进一日。同时为了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日界线并不严格地指东经180度的经线。而是由北极沿东经180度经线,折向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经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由新西兰东边再沿180度经线直到南极、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也都将此线标出来,以便识别。也是东西十二区的分界线。产生日界线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日期混乱。日期混乱问题,是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产生的。——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当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却是东方)。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1日。这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造成这一混乱的原因是,船舶在向西行进中,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推迟,即每天都在推迟中午的到来。按这种被延长了的昼夜来计算日子,在绕行地球一周后,便要减少1日。反之,若船舶向东航行,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提早,昼夜缩短,环球一周后,日期便会“多”出1日。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每绕行地球一周,日期便差1日。这就造成日期的混乱。在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主人公费雷亚斯·福格打下了两万英镑的赌,来赌他能不能在八十天内绕地球走一圈。最后他以为他用了八十天零五分钟绕地球走了一圈,距离约定时间还是迟到了五分钟,从而输掉了打赌。而他由于自西向东环游地球,实际用时是七十九天零五分钟,所以他实际上赢了打赌。——时刻换算中出现日期混乱:时刻换算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问题。已知一地的时刻,推算另一地点的时刻,向东推算和向西推算的结果,虽然得到的钟点相同,但日期却相差1日。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东8区)为6时,求当时的华盛顿(西5区)时间向东推算进11时,华盛顿时间为同日17时;向西推算退13时,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向东推算总比向西推算超前1日。这也引起日期的混乱。

“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是什么?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点(24点)所在的经线。自然日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不断移动。沿地球自转的方向,0点(24点)的西侧比东侧少一天。自然日界线是半夜24点或0点的那条经线,因为向东过了这条经线就是新的一天,向西就是昨天。自然日界线不是固定的某个经线,是变动的。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实际情况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其西侧比东侧多一天。人为日界线是通过太平洋的120度经线,不过严格上说认为日界线不完全重合于120度经线,在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大洋洲群岛,新西兰处发生弯曲与120经线不重合,这是考虑到尽量避免把同一大洲或同一国家划归不同日期所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这条日界线是固定的再做提时可认为120度经线就是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是直线,人为日界线由于考虑到某些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所以不是直线。

什么是日界线 日界线解释

1、日界线又叫国际日期变更线,是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的一条假想的线。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的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与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也叫国际日界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随着标准时计时的区时系统的确立,东西十二区重叠,计时相同但日期不同,为避免混乱,公认180°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因为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拐弯大致是:第一处在俄罗斯东部即白令海峡,第二处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阿留申群岛,第三处在南太平洋,向东突出,让斐济群岛等属于东十二区(即东西十二区的西部)。


上一篇:助理人力资源师培训

下一篇: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