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小时候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所以在父亲的安排下王安石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再加上王安石跟着父亲四处为官,增添了社会阅历,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于是他走上了仕途之路,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成为了官员。之后王安石将自己变法的想法告诉了宋仁宗,但是宋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这让王安石很是失落。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这才受到重用,并且一步一步走到了丞相的地位,虽然改革按照计划开始执行,但是遭受到保守派的强烈攻击与弹劾,最终变法失败。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宏伟雄壮,语言简练,又结合现实,富有深刻的意义。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经典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很多文人志士的喜爱。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_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宋朝,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舒州(今安徽安庆)通判、江南东路(在今江浙一带)刑狱。治平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逝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是唐宋著名八大家之一。从诗体说来,王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像《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亦不免失于过分雕琢。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国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人物,王安石出身地方官家庭,长大以后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大文豪。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重要大臣,一生都在为国家的江山社稷着想。王安石潜心研究儒家典籍,并为此著书立传,被后人称为“王通儒”。王安石开船了荆公新学,加快了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速度。王安石开创的学派在哲学上的成就极高,运用五行说将宇宙形成叙述出来,丰富了我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将我国古代辩证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高,他的文章书写的论点突出、联系紧密、逻辑清晰、有很强的说服力。王安石的诗也擅长说理,这也与他做官有关。晚年的王安石,作出来的诗比之以前含蓄温婉了许多。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同时,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王安石是什么朝代
问题一: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人 北宋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亥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问题二: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北宋
问题三: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人 北宋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问题四: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人? 宋
问题五: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人 宋朝,确切的说是,北宋的。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王安石故里东乡上池荆公塑像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正”,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编辑本段]政治活动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产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
问题六: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他是北宋丞相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有那些代表作?
王安石是北宋的,代表作有《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千秋岁引·秋景》等。1、《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写入春寻幽之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2、《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该词上阕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及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下阕作者自问自答,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这首旨在一“闲”字,表现了作者远离仕宦喧嚣的闲情逸趣。3、《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此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人生遭际和名垂千载的丰功伟业,并叹息君臣相遇之难,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无穷。4、《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上片写野外居所,少有人来。不是道路不通,而是有谁“爱闲”;下片从内而外,纵目山野。该词集他人成句,造自家意境,写出身居野外庭院的寂寞,词中以山上的桃花和溪边的杏树来比喻自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隐居山林后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5、《千秋岁引·秋景》这首词以轻倩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突出了金陵秋色,以燕来雁去,风满月楼,古城寥廓,思绪万千,引出下阕。下阕表达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此词意致清迥,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