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作者

时间:2024-04-12 01:06:09编辑:莆田seo君

《抱朴子》作者是谁?

《抱朴子》作者是葛洪。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抱朴子》就是一部道教典籍,葛洪还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他对医学也有所研究,经常会帮助病人来减轻痛苦。葛洪作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而他著作的《抱朴子》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抱朴子》的影响《抱朴子》是葛洪对道教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确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中对于《庄子》中的文辞以及典故等有意识的进行了继承和改造,并继承和发展了炼丹法术,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史料。

养生书籍抱朴子是谁编写的

养生书籍《抱朴子》是葛洪编写的。《抱朴子》是晋代葛洪编著的一部道教典籍。《抱朴子》内外篇共有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抱朴子》全书以神仙养生为中心,将道教的信仰系统化、理论化,并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认为道教徒要以儒家的忠信礼义为本,而在总体上强调道高于儒、道本儒末,发展了道教的思想理论。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人。东晋时期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葛洪出身于江南豪族,13岁丧父,家道中落。16岁起,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知名。后从方士郑隐学道。西晋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顾秘任葛洪为将兵都尉,因破石冰有功,迁伏波将军。葛洪人物生平葛洪出身江南士族,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小时候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晋永兴元年,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次年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但因陈敏盘据江东作乱,归途断绝,遂流落在徐、豫、荆、襄、江、广诸州之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抱朴子》

《抱朴子》作者是谁?

《抱朴子》作者是葛洪。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作者简介葛洪的文学思想深受王充和陆机的影响,并有所发展。他要求文章发挥社会作用,移风易俗,讽谏过失。认为“立言者贵于助教,而不以偶俗集誉为高”(《应嘲》)。他反对贵古贱今,认为今胜于古,指出“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博富也”(《钧世》)。他认为文学风气当随时推移,指出“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雕饰,时移世改,理自然也”(《钧世》)。葛洪提倡文学创作要雕文饰辞,并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他说:“文章之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谓之余事,未之前闻”。他还进而提出“本不必皆珍,末不必悉薄”(《尚博》)的论点,从而突破了儒家德本文末的思想藩篱。

抱朴子是哪年写成的,作者是谁

《抱朴子》是南朝著名道教人物葛洪所著,公元317年写成。《抱朴子》东晋葛洪所撰,分为内、外篇。今存“内篇”20篇,论述神仙等事,“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外篇”中《钧世》、《尚博》、《辞义》、《文行》等篇中还涉及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抱朴子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神仙后儒教的思想发展轨迹。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 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 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著书等。 扩展资料《抱朴子外篇》的撰写时间与问世,均早于《抱朴子内篇》。《道藏》将其两书刻在一处,并且在《内篇》之后,《外篇》之前,间隔一种《抱朴子别旨》。明人刻此书,从《道藏》中取出,总名为《抱朴子》。据《晋书·葛洪传》可知,《抱朴子》内外篇原共有116篇。今本已非完帙,亡佚40余篇。严可均在《铁桥漫稿》《代继莲龛为抱朴子叙》中说:“今本仅《内篇》之十五六,《外篇》之十三四耳。”《内篇》卷前有葛洪《序》,称《内篇》20卷。《隋书·经籍志》称《内篇》21卷,《音》1卷,入“道家”。《新唐书·经籍志·道家》称《内篇》10眷。《宋史·艺文志·杂家》称《内篇》20卷。《郡斋读书志》称《内篇》20卷。历代著录以20卷为多,《内篇》原当为20卷。《道藏》所收即为20卷,卷各一篇,共20篇。《外篇》卷后有葛洪《自叙》,称著“《外篇》50卷”。《隋书·经籍志》称《外篇》30卷,入“杂家”。 《新唐书·经籍志·杂家》称《外篇》20卷。

上一篇:wto姐妹会2013

下一篇:赵立春 人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