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

时间:2024-04-10 19:40:25编辑:莆田seo君

重耳怎么读

“重耳”一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读音为“zhòng ěr”。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这个名字。首先,从字面上看,“重耳”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重”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重要、严重的意思;“耳”是一个名词,表示耳朵的意思。因此,整个名字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耳朵很重要”或者“耳朵有很大的作用”。不过,这个名字的实际含义并不是这样的。其次,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来看,“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王子,也是晋国的第十一任君主。他的名字来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据说,他在出生时,他的父亲为了他的安全而将他藏在一堆草堆中,草叶掩盖了他的耳朵,所以他的耳朵被压得变形了。因此,他被称为“重耳”。重耳的成长经历非常传奇。他在童年时期就被父亲贬为庶子,因为他的母亲不是正妻。在父亲去世后,他被逼迫离开晋国,流亡到了齐国和楚国。他在流亡期间不断学习、修行,成为一名威名远扬的武士和政治家。在他的努力下,晋国在他归国后得到了发展,成为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总之,“重耳”这个名字读音为“zhòng ěr”,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来源于他小时候的故事。重耳的成长经历非常传奇,他在流亡期间不断学习、修行,成为一名威名远扬的武士和政治家。由于他的努力,晋国在他归国后得到了发展,成为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重耳怎么读 重耳的读音

1、重耳:读音chóng ěr 。

2、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只是名字并无具体来历。

3、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公子重耳的下一任君主是谁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名驩,晋文公之子,为逼姞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
  晋襄公本性宽厚,不像其父手腕强硬,因为是父亲打下江山,晋襄公的任务就是"萧规曹随",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晋襄公都让他们官居原职,使晋国在核心领袖晋文公死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员调整,也就不容易发生骚动乃至叛乱。
  晋襄公采用的垂拱而治,固然与其性格有关,但在当时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这本就是招妙棋,晋襄公基本得到父亲的所有遗产,包括霸主的权威与地位。


齐国国君晋国国君楚国国君越国国君的名字是

你问的是春秋五霸吗?
齐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晋文公(前671年[1] 或前697年[2]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1]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重耳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人物。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简介晋献公的去世后,秦穆公派子显慰问重耳:“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狐偃,狐偃说:“你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重耳便对秦国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

历史上重耳怎么死的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出身高贵,是晋献公之子,性格谦虚好学,善于结交能人,前途一片光明。可惜遭到骊姬陷害,不得不逃离晋国,开始19年的流亡生涯。公元前636年,61岁的他当上晋国国君,在短短8年内,帮助周王室平定王子带之乱,赢得晋楚城濮大战,最后践土之盟,成就霸主之位。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会寿终正寝,晋文公也不例外。《史记》有记载,“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不过,关于晋文公的死因,现在读过《左传》后,让人细思恐极。《左传》有记载,“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意思是说,重耳死后的第二天被放进棺材,打算抬到曲沃安葬,刚离开绛城,棺材里竟然有像牛一样的声音发出来。可以想象一下,棺材里没有其他生物,只有“死人”,却发出牛叫的声音。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在没有鬼神存在的情况下,棺材里要怎样才能发出这种声音?答案只有一个:棺材里的人被堵住了嘴,可是又想叫出来,于是出现了牛叫声音。继续按这种思路推测,会发现一个恐怖的事,晋文公竟然被堵住嘴活埋了。虽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可确实有几处不合理的地方。按照春秋时期的礼仪,普通平民去世,第二天清晨为其沐浴、穿衣,这叫“小敛”,死后第三天装入棺材,这叫“大敛”。可是对于贵族来说时间更长,诸侯“小敛”要五天,周天子“大敛”要七天。可是晋文公去世后的第二天就被装入棺材,准备抬往曲沃安葬,这明显不符合当时的礼仪。再说,面对这种诡异事件,晋国大臣们的应对也不符合常理,葬礼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当时,卜巫官郭偃利用晋文公的名义,告诉众人:秦国的军队将会袭击晋国,如果发起反击,我们必定赢得胜利。《左传》有记载,“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比大捷焉。”当然,没过多长时间,秦晋就交战了,这验证了卜巫官郭偃的说法。然而,棺材发生的怪声和不合礼仪的葬礼,都透露着无法言语的诡异。假设晋文公是被害死的,得益最大的是继任国君的晋襄公,嫌疑最大的也是他。可是在史料文献中,几乎找不到晋襄公要害晋文公的记载。再说,晋襄公即位后,基本对晋文公的政策采取的是“萧规曹随”,老臣子都得以善终。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棺材里的晋文公处于假死状态,在路上颠簸又活了过来。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已经无法判定,只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文献出土。

重耳为什么叫重耳

重耳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他的母亲在怀孕时,经常听到耳边有人说话的声音,但却无法看到说话的人。有一天,她终于看到了说话的人,原来是一只巨大的乌鸦。乌鸦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应该取名为“重耳”,以示他的耳聪目明。所以重耳就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听到的乌鸦的声音而得名。第二种说法是重耳幼年时,他的父亲被楚国所杀,母亲为了保护他,将他藏在一个山洞中。在山洞中,重耳每天都听到山上的猛兽吼叫的声音,但他却始终没有被发现。后来,母亲为了验证他的身份,亲自去山洞找他,当她发现重耳平安无事时,欣喜若狂。从那时起,重耳被尊称为“重耳”,寓意着他的生命重于一切,命运坚强。


重耳念zhong还是chong?

zhòng。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人物评价宁庄子:“夫礼,国之纪也;亲,民之结也;善,德之建也。国无纪不可以终,民无结不可以固,德无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弃之,无乃不可乎!晋公子善人也,而卫亲也,君不礼焉,弃三德矣。臣故云君其图之。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将在武族。”

晋文公为什么叫重耳?

晋文公叫重耳的原因是:民间有传说重耳为重瞳子。目有双瞳,所以叫重耳。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的政治成就: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让贾佗、阳子制作礼仪;让魏犨、荀伯抵御北方的戎族。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赏赐随从自己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与爵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晋文公

重耳是什么时候离开晋国的?

重耳是晋国公子,他在晋景公十一年(公元前656年)时被贾政所庇护,逃出了晋国,成为了著名的隐士。此时,晋国正值权力斗争激烈、内部矛盾严重的时期,而重耳的离开也加剧了晋国的动荡。
在隐居期间,重耳多次寻找归国机会,但都未能如愿。后来,他在公元前632年获得了齐国的帮助,重回晋国,并在当年的九月发动兵变夺取了晋国的政权,成为了晋国的君主。因此,他离开晋国的时间是公元前656年。


历史上真实的重耳是?

历史上真实的重耳是晋文公。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扩展资料:晋文公重耳在位期间,随着晋国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晋文公不断改革军事:先是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以郤谷统帅中军,狐偃统帅上军,栾枝统帅下军。又因游牧民族对晋国侵扰而设立三行。前629年,晋文公又裁撤三行,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为五军。在军事上晋文公先是诛杀王子带以勤王,执政九年间先后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于前632年在践土会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   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   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来到齐国。那时齐桓公还在,待他挺客气,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   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不错,可是跟随的人都想回晋国。   随从们背着重耳,聚集在桑树林里商量回国的事。没想到桑树林里有一个女奴在采桑叶,把他们的话偷听了去,告诉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对重耳说:“听说你们要想回晋国去,这很好哇!”   重耳赶快辩白,说:“没有那回事。”   姜氏一再劝他回国,说:“您在这儿贪图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可重耳总是不愿意走。当天晚上,姜氏和重耳的随从们商量好,把重耳灌醉了,放在车里,送出齐国,等重耳醒来,已离开齐国很远了。   以后,重耳又到了宋国。宋襄公正在害病,他手下的臣子对狐偃说:“宋襄公是非常器重公子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力量发兵送他回去。”   狐偃说:“这我们全明白,我们就不再打扰你们了。”   离开宋国,又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楚成王对待重耳好,重耳也对成王十分尊敬。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金银财宝贵国有的是,叫我拿什么东西来报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着说:“这么说,难道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楚成王听了并不在意,却惹恼了旁边的楚国大将成得臣。等宴会结束,重耳离开后,成得臣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没有分寸,将来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   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见,正好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就把重耳送到秦国(都城雍,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去了。   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儿子又同秦国不和。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你听过吗

晋文公重耳简介: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你知道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吗? 一、晋文公的故事 1、清明节的由来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文公逐麋 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晋文公说:“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说:“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晋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枝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晋文公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这些晋文公重耳的故事你知道吗? 二、人物评价 宁庄子:“夫礼,国之纪也;亲,民之结也;善,德之建也。国无纪不可以终,民无结不可以固,德无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弃之,无乃不可乎!晋公子善人也,而卫亲也,君不礼焉,弃三德矣。臣故云君其图之。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将在武族。苟姬未绝周室,而俾守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晋实昌,晋胤公子实德。晋仍无道,天祚有德,晋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复而修其德,镇抚其民,必获诸侯,以讨无礼。君弗蚤图,卫而在讨。小人是惧,敢不尽心。”晋文公统军、治国的能力都十分出色,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现在你对晋文公重耳简介了解了吗?


晋文公“重耳”的读音?此名字有来历吗

重耳:读音chóng ěr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只是名字并无具体来历。晋文公(公元前697年 [1] -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扩展资料: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死亡的原因

  晋文公重耳重耳,姓姬,是晋献公的儿子,和周王室同宗。晋献公娶了翟国狐氏之女,为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亲。晋献公大败骊戎的时候,得到了骊姬,骊姬是奚齐的母亲。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重耳死亡原因,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晋文公重耳   重耳,姓姬,是晋献公的儿子,和周王室同宗。晋献公娶了翟国狐氏之女,为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亲。晋献公大败骊戎的时候,得到了骊姬,骊姬是奚齐的母亲。晋献公对骊姬非常宠爱,想立她的孩子为太子。当时太子申生不得宠,晋献公就把太子赶 出国 都,最后太子竟然自杀了。   太子自杀,重耳害怕卷入争夺,逃离父亲,去往别国,在母亲的故乡翟国安顿下来。   晋献公病故之后,国内党派扶持晋惠公上位,晋惠公担心重耳回国争权,就派人去追杀翟国追杀重耳,重耳害怕得仓促逃跑离开了翟国,于是开始了颠沛流离,辗转于列国的生活。   重耳先后到了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最后在秦国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在诸侯国辗转期间,得到了齐国,宋国,楚秦的厚待,齐桓公把女儿许配给了重耳,重耳沉醉温柔乡,后因复国之愿被手下强行逼离了齐国,宋国对重耳恭敬礼遇有加,楚王也礼贤而待重耳,并没有嫌弃排斥,楚王亲口问重耳厚待他,该如何报答,重耳在楚王面前许诺,如果有一天回国后,晋楚相对战,晋一定退让百里,重耳最后到了秦国,当时晋国晋惠公病重,其子上任,秦国一直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于是有意想染指晋国政权, 决定 扶持重耳复位。而相反的,重耳在卫国的时候被冷漠拒绝帮助,重耳落魄将近乞讨,曹国甚至乘重耳落难冒犯重耳,郑国都是冷眼相待,因此重耳心里对有恩于他的日后不忘报答,实现诺言,对在他困境之时冷漠甚至羞辱他的,重耳也没有忘记强大以后对他们的打击报复。   重耳在秦国护送下回到晋国,这时因晋国内乱暴政失去人心,因此晋国百姓都非常欢迎重耳复位,重耳国内的亲信马上迎接他,而晋国其他大族也非常支持重耳,在这些人的拥护下,重耳当时了晋国国君也就是晋文公,怀王最后自杀。   重耳读法   重这个字呢,它不是没有部首的,它的部首是“里”,除了部首之外还有两道笔画。也是有两个读音的,一个zhòng,一个chóng。重耳的重呢,在这里是第二个读音。   这个读音的“重”字,有三个意思。一个形容次数不断,反反复复的,一次又一次。另一个意思呢,是说一层层,一种种,很多而且条理分明。最后一个意思呢,是指中国的一个 传统 节日 ,九九 重阳 。   其实这是一个会意字是“人走千里”的意思,后来被人引申成了双腿沉重。人行千里,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着与他人生相关的寓意在里面,想起当初重耳逃难的时候,又何止是走了千里啊。   关于“耳”这个字,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毕竟是人体器官的一部分。读作er,有二声的,也有三声的。因为习惯问题,重已经是二声了,后面的耳就被人们读成了三声。作为一个象形文字,耳的本义呢,就是听力的器官,因为跟耳朵有关嘛,也被引申成了听到,谷物在经受小雨的滋润之后生长出的嫩芽等等。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语气词的用法,表示限制、转折或是结束,文言文中这种句读法最常用了。在读一篇文言文的时候,在一个 句子 的最后有一个“耳”字还蛮常见的。   开玩笑一点的来讲,人行千里结束,重耳的名字,重耳的前半生。走走停停,千里之后,变得出息了,成了国君。

重耳的故事

  在重耳逃亡的时候,介子推将他大腿的肉割下来给他煮成肉汤。重耳知道后便对他说:“我若当上了国君,定会重赏你。”后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想要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不想要封赏,就带着母亲躲到绵山。晋文公放火逼介子推出山,却将他烧死。晋文公非常悲痛。就下令这一天不准开火煮饭,只能吃冷的。由此便有了寒食节。



  重耳,姬姓晋氏,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年少时,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逃离晋国,在各诸侯国间辗转流离,在外逃亡十九年。后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重回晋国,在众人帮助下当上了晋国君主,称晋文公。



  他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宣扬德教,以培养百姓的纯朴德性。对内,不断改革军事,减免赋税,宽免农民劳役,鼓励发展农业。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从此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上一篇: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

下一篇:1.85传奇私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