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时间:2024-04-10 09:14:21编辑:莆田seo君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老先生,先圣大师,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人不己知-内省 (自己过错)(完美呼应)

这是学而篇第一章,最后一节,刚好和第一节“人不知而不愠”前后呼应,交相辉映,一脉相承,完美!

人不知而不愠,是若人不知道我,我便不生气。譬如,不知道我做了作业,老师批评了我,我不会怪罪她,父母不知道我把钱借给了同学而怪我乱花钱,我也不怪他们,领导不知道我在路上助人为乐,而怪我乱花钱,我也不生气,etc…….。

此所谓不患人之不己知。倘若,人不知道我,肯定是我做得不够,没能用修身影响他们,更没有做到能帮他们,也无法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反过来说,尧舜禹,周公,文王,武王,孔,孟,王阳明,之所以能扬名天下,当然是因为他们对社会,人类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所以美名远扬。今天被授予“7.1”勋章的张桂梅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辛勤耕耘,把一辈子献给云南女子教育的楷模,虽然她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出名,但为了人民利益操劳奔波舍身取义,甚至杀身成仁之人,人民一定会纪念他,直至千秋万代。

再者,既然先圣要求我们不患己知,那也说明人们都患不己知。表现欲几乎是人的天性,所以要做到不表现自己,默默无闻躬耕自己的领域,着实需要一生的修养,慎独。尤其是知识分子,大多清高,觉得自己才华横溢,难得与人接触,譬如魏晋时期的各类人才。

2   不知人也—(外学)(学人之长知人之短 )老子也曰过,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与患不知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说明我们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苛求别人,要“人不知而不愠”的慎独精神,更要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博大胸怀。别人优点要吸收,别人的缺点要远离。 但是,也不是说,人一定要往一堆凑,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基于此,我有个粗浅的理解,这里先贤可能还教我们如何远离小人,免遭危害。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告知我们学习为己为要,才能兼济天下。

3  论语信述也讲,人不己知,其实也没多大损失,但是不知人,就有缺失了。知道别人才能亲贤人,远小人;知人,才能从优秀人物那里学到所需;知人,才能不断修身,慢慢向君子靠拢。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品行的要求。

不患人之不己知的赏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对应着《学而》开头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对君子的品行的要求是:君子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孔子看来,君子修身养性不仅仅是修己,而是为人“治人”。

要想成功地治人,就得让自己的形象被他人认可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支配或影响他人的行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了解和理解他人总是比了解和理解自己要困难得多。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

翻译
孔子说:“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自己而忧虑,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表现了孔子对君子自身修养的要求。作为君子,要加强自身修养,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要忧虑自己是否有不足之处,再加以改进。

《论语》的介绍
《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的思想主要分为: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我们总是想着表达自己,想着别人为什么不能够了解我,想着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自私的人在。但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你也是组成这些人中的一员啊,你去了解别人了吗?

几千年前的孔子就开始教导他的学生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够学会倾听别人,那还有什么忧患呢?忧患在不知人!

我们的成长是好事,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增加了知识,但也增加了表达自己的欲望,自己有了一些本事总是希望别人能够看到自己,听到自己。

这就是人类共有的本性,原始的表达欲望!这并没有错,但我们不应该去关注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先去关注,自己有没有去认真地了解别人。

其实孔子一下子道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个世界不缺乏聪明的人,不缺乏千里马,缺乏的是那些愿意倾听别人,能够识人的伯乐。

我们成长中,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容易的,但如果要培养出宽广的胸怀的人,培养出虚怀若谷的人就很难。就像你很难让一个家财万贯的人去散尽家财做好事一样。

他会跟你说,你傻啊,我不傻!我为什么要散尽家财,你知道我聚集起来得多不容易吗!但如果是一个穷光蛋,却愿意倾其所有去帮助别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得到的多了,就不会再愿意轻易地丢掉了。这就跟你如果是个满腹才华的人,就会总想在人前卖弄一下一样,因为你肚里的东西很多,心胸如果不够大,放不下了,就会往外溢出。

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不要以为你懂了一点东西,就不得了了,就比别人高人一等了,那只是你的自以为是罢了,真正得到大道的人,往往是大智若愚,大音希声的!

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处下方能得道,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出处:《论语·学而篇》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文本解读孔子教育学生,在处世上要有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能够在寂寞中做成应该做的事业,完成应该具有的仁德修养。学,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而不要把精力用于怨天尤人上。处世是需要了解别人的,自己心态平和,才能真实地了解别人。不去苛求别人,要把精力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君子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不忧虑不能树立美好的名声,只忧虑自身的修养不够深厚,不能去充分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品行的要求。   不患人之不己知的赏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对应着《学而》开头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对君子的品行的要求是:君子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孔子看来,君子修身养性不仅仅是修己,而是为人“治人”。 要想成功地治人,就得让自己的形象被他人认可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支配或影响他人的行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了解和理解他人总是比了解和理解自己要困难得多。

不患人之不己知翻译是什么?

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表现了孔子对君子自身 修养的要求。作为君子,要加强自身修养,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要忧虑自己是否有不足之处,再加以改进。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当然,说是这么说,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所以圣人不仅在《学而》打头的一章里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照应。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因此,当面对别人的埋没荣誉的时候,也就可以泰然处之;因为不为求荣誉,当然也就不怕别人的诋毁。君子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所以,不求全责备,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希望被了解,却不责怪别人的不了解。君子如果不能了解别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标准了: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才德修养不够,因此难以宽容地对待别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误解别人,由此而产生评价失误。所以,不必因为别人不了解而忧伤埋怨,但是应该学会了解别人。

上一篇:搏击长空

下一篇:传真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