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时间:2024-04-10 00:59:45编辑:莆田seo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什么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直接释义是“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出自曹操《短歌行》,曹操以乌鹊南飞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
出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例句:
1、北宋·苏轼《前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金河北上,晨霞映影,月明星稀。
3、河湾子修堰坝的工地,月明星稀,小河水静静流入水渠。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意思

问题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什么样意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厂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问题二:月明星稀的意思。 【解释】 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比喻一种事物能把另一事物掩盖。
【出处】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问题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全文和翻译 《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问题四: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问题五: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的哲学道理 这句诗说明的哲学道理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而非仅从表象来判断事物的量的变化(稀少与丰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月亮的明亮,会“遮盖住”星星的光芒,显得星星很少,而实际上并不是,仅仅是因为月亮太亮了。乌鹊并不懂这一点,径自南飞。

问题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是啥意思?为什么当初说曹操这是不吉之言?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 绕树盘旋三周,却找不到它们的栖身之所。暗示三国鼎立前途渺茫,不知何去何从,霸业难成!
求采纳

问题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达了什么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身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上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来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自然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用“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向,周游列国后没有成功,退而办学,他却成了很好的老师,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见,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我们不能不说,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正确认知自我并发挥了自身优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一名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研发、设计,终于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绽放光彩。
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俱备,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的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问题八:乌鹊南飞什么意思 谢明华在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中的“乌鹊”到底指什么,有诸多争议.大多数人认为,这里的“乌鹊”实际上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战乱频仍的局面下,一时犹豫不定,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两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曹操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从而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心情. 但有人认为“乌鹊”历来是不祥之鸟,不应用来比喻人才.也有人认为“乌鹊”可能是乌鸦和喜鹊的合称,指各种各样的人才.还有人认为此时曹操正率军南下,“乌鹊”应指曹操. 三国时期,乌鸦到底是不是不祥之鸟,不应完全用现在的民俗去主观推断.乌鹊或称“乌”,“乌”字为象形字.因为乌鸦全身羽色漆黑,特别看不清其眼睛,因此造字之初“乌”字便少去“鸟”字中代表眼睛的那点.至于称为“鸦”或“雅”,是因为乌鸦的嘶哑叫声而得名. 现代人多认为“喜鹊报喜,乌鸦报凶”,这其实是北人南渡后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也印证了古语所说“南人喜鹊恶鸦”的传统.其实北人原本是“喜鸦恶鹊”的,这与北方多慈乌有关. 北方人称这种慈乌为寒鸦.幼鸦初生后,母鸦哺之六十日,到了母鸦老时,长成的寒鸦则会反哺其母六十日,这种反哺现象在寒冷的冬月尤为常见. 另汉《淮南子》云“乌鸦填河成桥而渡织女”,而《风俗通》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成桥”,可见 *** 对于乌、鹊并未细分.因此,认为“乌鹊”历来是不祥之鸟,或“乌鹊”是乌鸦和喜鹊的合称的说法都不能存立. 那么,“乌鹊”到底是不是指曹操呢?我认为虽然此时曹操也正引兵南下,但认为“乌鹊”就是曹操,也不太合适.众所周知,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完成“天下归心”的大业.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用“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来表现自己的彷徨和无所归依. 应该说,这里的“乌鹊”借指当时的众多人才的说法是合理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出了一只在清冷、苍茫的天地间凄然前行的孤独的乌鹊形象,它与在乱世中心怀惴惴顾影自怜犹豫不定的士人形象又何其相似.正是由于曹操把士人们的这种凄惶处境写得体贴入微,才能更多地引起众多才士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也让这首诗歌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和恒久传播的力量.(作者单位:桃源二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出自何处?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出自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短歌行二首》。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文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山不辞土方为高,海不厌水始为深。我学周公三吐哺,一统天下定乾坤。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关于第一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短歌行二首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出自曹操哪首诗?

出自三国诗人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pi)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zi jin),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you)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o)?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qian),枉用相存。契阔谈讌(yan),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歌赏析:《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翻译(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出自《前赤壁赋》附原文以及翻译,如下:前赤壁赋【作者】苏轼 【朝代】宋译文对照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意思是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所在段落原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译文: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文学赏析:本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中乌鹊南飞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一、原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二、翻译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三、出处魏晋·曹操《短歌行》扩展资料:一、赏析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个时代,曹操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后人借鉴的。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哪首诗

出自汉代曹操的《短歌行》,全诗如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文: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扩展资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歌折射出曹操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他豪放不羁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敏感、纠结又忧伤的心。即使是处于其命运的鼎盛阶段,曹操仍然为人生短暂、来日无多而感慨万千。这里显示出曹操作为政治家少有的多愁善感的一面。从曹操的其它乐府诗如《蒿里行》等来看,其诗作大多是苦寒悲愤的情调,慨叹着生之苦难和命运无常的主题。励精图治的一世英雄曹操,面对月朗风清的美好夜晚,除了感叹时间的流逝,还为不得贤才而“忧思难忘”,为了忘却忧愁,只能喝杜康酒来解忧。这里既有人生苦短、壮志未酬的忧思,又有渴望求贤得才、名垂青史的焦虑。诗歌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还借用了周公接纳贤才的典故,显得典雅厚重,内涵丰富。作为有头脑的政治家,曹操把招纳天下英才作为头等大事。曹操将贤士们想象为穿着周朝青色长袍的君子,把自己比作正在设宴款待贤才的虚怀若谷的谦谦长者。希望自己能够像圣人周公一样,招揽贤才,统一天下,自己也能成为一代霸主。整首诗既有饱满的诗情,真切的生命体验与忧患意识,又展示出曹操的远见卓识和求贤纳士的强烈愿望。由此,雄才大略、戎马一生的曹操又多了几分文人的儒雅与深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短歌行二首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翻译

我发现这个问题下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偏离背景,偏离诗的本意的,曹操这句诗的本意是:暗示天下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良枝而栖,意思是我曹操就是个良枝,天下贤士不要犹豫了,快来我这里吧!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译文: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参考古诗文网)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说的是什么地方?

这幅对联题于湖北黄州赤壁,作者佚名。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②。
意思:用铜琵琶,铁铮板伴奏,唱一曲《大江东去》;明月辉映,星星稀少,鸟鹊向南飞去。
【注释】:①铜琶铁板:古代艺人说唱时用的伴奏乐器,这里喻东坡的豪放的词风,典出自俞史豹《吹剑录》:“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铮板,唱大江东去。”(意思:苏东坡的词大江东去,须得关西大汉,弹铜琵琶,铁铮板,才契合。)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三国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③黄州赤壁:现名“东坡赤壁”,在长江之滨的赤鼻矶上。这里在隋唐以前就是游览胜地,曾多次被毁,多次重建,形成现在的一堂、一楼、二阁、五亭的建筑群,由于苏轼在这里写有《赤壁赋》,故世称“东坡赤壁”。
扩展资料:
对联鉴赏:
这副对联,把历史典故运用到联中,以典照实,使人产生联想。上联借苏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描绘了立于黄州赤壁之上观长江水浩荡东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是对东坡词风的一种极形象的赞叹,让我们由景而悟词,景、词相映成趣。
下联则完全是集一代枭雄曹操《短歌行》的名句而成。与上联和谐自然,大有一气呵成之势。同样,这里也是写景,由景而让人想起曹操之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间不由引发游人对风云变幻的历史往事的思古之幽情。全联虽用词平淡,蕴含却极丰厚。尤其是给读者联想的余地甚为悠远,貌似写景,内藏千载历史风云,实为一名联。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佚名撰
题湖北黄州赤壁联
【注释】①铜琶铁板:古代艺人说唱时用的伴奏乐器,这里喻东坡的豪放的词风,典出自俞史豹《吹剑录》:“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铮板,唱大江东去。”这里的学士指苏轼苏东坡。他游赤壁,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和《赤壁赋》,描绘了“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壮阔境景,抒发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②黄州赤壁:现名“东坡赤壁”,在长江之滨的赤鼻矶上。《黄州府志》记载:“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昔日长江水流经矶头,迄今崖石上还有篙点和冲刷的痕迹。这里在隋唐以前就是游览胜地,曾多次被毁,多次重建,形成现在的一堂、一楼、二阁、五亭的建筑群,由于苏轼在这里写有《赤壁赋》,故世称“东坡赤壁”。
【鉴赏】这副对联,把历史典故运用到联中,以典照实,使人产生联想。上联借苏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描绘了立于黄州赤壁之上观长江水浩荡东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是对东坡词风的一种极形象的赞叹,让我们由景而悟词,景、词相映成趣。下联则完全是集一代枭雄曹操《短歌行》的名句而成。与上联和谐自然,大有一气呵成之势。同样,这里也是写景,由景而让人想起曹操之千古风流人物。一时间不由引发游人对风云变幻的历史往事的思古之幽情。全联虽用词平淡,蕴含却极丰厚。尤其是给读者联想的余地甚为悠远,貌似写景,内藏千载历史风云,实为一名联。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下一句:。

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所在段落原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文学鉴赏:本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何枝可依?

【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文】面对美酒当高歌,人生短暂能几何? 生命流逝似朝露,荒废时日实在多!慷慨悲歌歌一曲,心中忧愁对谁说。 愁肠百结何以解,只有美酒可开怀。莘莘学子着青衣,悠悠思慕在心中。 盼望你们来相助,徘徊沉吟到如今。鹿鸣声声食野草,我弹琴瑟待嘉宾。 明月高高如何攀,不得贤才忧心忡。月明星稀鸟南飞,绕树三圈栖何枝?山不辞土方为高,海不厌水始为深。 我学周公三吐哺,一统天下定乾坤。【鉴赏】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上一篇:388.31

下一篇:张铁林国籍